创伤骨科常见手术入路总结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上肢部分1、肩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三种切口的选择、头静脉、胸大肌的止点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确认、大小结节的区分、肩胛下肌止点的特点、邻近臂丛及旋肱前动脉的保护、三边孔、四边孔、小三边孔。
2、肩关节后方入路:切口、三角肌的处理、冈下肌与小圆肌分界、肩胛上神经血管、后方辨认三边孔、四边孔,旋肩胛动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3、肩关节外侧入路:切口的选择、三角肌的界分、三角肌起点的处理、腋神经的走行、第二肩关节、肩袖间隙、大结节的处理、髓内针的入点。
4、肱骨干前外侧入路(Henry 入路):肱二头肌外侧、纵劈肱肌、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肘前入路的延续。
5、肘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切口、肘横纹、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肱肌对关节囊的遮盖、前方神经血管(V A N 顺序)。
6、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口、旋前圆肌与桡侧屈腕肌间隙、肱骨内上髁截骨、尺骨冠突的显露、滑车内侧的显露。
7、肘关节后方入路:切口避开鹰嘴、尺神经的显露及保护、伸肘装置的四种处理方式、必要时打通鹰嘴窝、肘肌的特点及处理、近端延伸桡神经的保护、臂外侧下皮神经对桡神经的指引。
8、肘关节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的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 入路):切口:外髁后方至鹰嘴下3~5cm、肘肌与尺侧伸腕肌间、深方下部可见旋后肌纤维、环状韧带的切开、桡骨头安全区、桡神经深支位置10、桡骨前方入路(Henry 入路):肱桡肌内侧切口、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外牵桡动脉内牵、桡侧返动脉及肌支、近段旋后肌的处理及桡神经深支、中段旋前圆肌的处理、远段旋前方肌的处理。
11、桡骨背侧入路(Thompson 入路):切口、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间(自远端找肌间隙)、桡神经深支的显露(体表投影)、近端及远端的解剖学限制。
『8分钟创伤』胫腓骨主要手术入路的技巧详解,基础必备!

『8分钟创伤』胫腓骨主要手术入路的技巧详解,基础必备!本文为作者整理胫骨和腓骨长度大致相当,但其结构及功能并不相同。
胫骨较大,承受行走时的大部分应力;腓骨较细,在踝关节的稳定上起重要作用。
今天,就来介绍胫骨和腓骨的主要手术入路。
一、胫骨前侧入路前侧入路可很容易地安全到达胫骨内侧(皮下)和外侧(伸肌)面,它用于以下手术:1、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植骨治疗。
3、电刺激仪的植入。
4、骨髓炎患者切除死骨或碟形手术。
5、肿瘤的切除和活检。
6、截骨。
胫骨皮下面置入钢板时,钢板应正确地置于骨的内侧(张力侧),在该位置钢板也更容易塑形。
但一些医生更喜欢在外侧面使用钢板以避免皮下置放钢板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胫骨推荐使用前侧入路,除非皮肤有瘢痕或有引流窦道存在。
患者体位•将患者仰卧置于手术台上,可以使用止血带,但在这一入路应用于开放切口同时还要探查时不应使用止血带。
•如果使用止血带,可抬高患肢3~5min来驱血,然后将止血带充气。
▲ 胫骨前侧入路患者的体位体表标志•胫骨干在横切面上大致呈三角形,它有3个缘--前缘、内侧缘和骨间(后外侧)缘。
•这些边界确定了3个独特的表面:前缘和内侧缘之间的内侧皮下面;前缘和骨间缘之间的外侧(伸肌)面;内侧缘和骨间(后外侧)缘之间的后(屈肌)面。
•前缘和内侧缘及皮下面很容易触摸到。
切口•在小腿前面平行于胫骨前缘并在其外侧1cm作一纵行切口,此处皮肤血运较差,切口的长度取决于所采用技术的要求。
•相对于强力牵开皮缘来说,采用一个长的切口反而更安全。
胫骨可沿其整个长度来显露。
▲在小腿前面作一纵行切口神经间平面•该入路无神经间平面,事实上是在骨膜下分离,并不影响伸肌筋膜室的神经支配。
浅层显露•掀起皮瓣,显露胫骨的皮下面,大隐静脉位于小腿的内侧,在掀起内侧皮瓣时一定要保护好大隐静脉。
▲ 掀起覆盖胫骨前肌内侧部分和胫骨内侧皮下面上的皮瓣,在显露胫骨的外侧面时于胫骨前肌的内侧缘切开深筋膜深层显露•通过这一切口可达胫骨的两个面。
『8分钟创伤』胫骨前、后外侧手术入路技巧详解,值得一读!

『8分钟创伤』胫骨前、后外侧手术入路技巧详解,值得一读!本文为作者整理胫骨主要有3种入路,相对前侧入路,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很少应用。
但在面对皮肤破损无法应用前侧入路来进行植骨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病例时,这两种入路可以挽救患肢。
一、胫骨前外侧入路当覆盖胫骨皮下面的皮肤不适宜直接采用前侧入路时、可选用前外侧入路来显露胫骨中2/3,该入路最常用于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其应用包括:1、胫骨的前外侧植骨。
2、胫骨腓骨前植骨(交叉胫腓植骨)。
这一入路技术上比较简单,因为它仅能有限地显露胫骨,对于骨折内固定来说这一入路通常是不够的。
患者体位•患者侧卧,患侧在上,保护下方肢体的骨性突起,以免发生压疮。
•可以通过抬高患肢5 min或使用压力绷带来进行驱血,然后将止血带充气。
体表标志•在肢体的远端1/3触摸到腓骨的皮下面,同时也可触摸到近端的腓骨头。
切口•以胫骨的病变处为中心,沿腓骨干作一纵行切口。
切口的长度取决于所要显露的胫骨的长度。
•注意所显露的胫骨的长度明显短于腓骨切口的长度。
▲以骨折区为中心作一纵行切口神经间平面•在浅层,神经间平面位于腓骨短肌(腓浅神经支配)和趾长伸肌(腓深神经支配)之间。
•在深层,神经间平面位于胫骨后肌(胫神经支配)和踝及足的伸肌(腓深神经支配)之间。
骨间膜将这些肌肉分隔开。
浅层显露•将切口向深层显露,注意不要损伤可能出现在伤口后面的小隐静脉。
•顺皮肤切口方向切开筋膜,找到下面的腓骨肌。
A:找到腓骨肌和小隐静脉B:找到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平面•扩展腓骨短肌前面和趾长伸肌之间的平面进入到腓骨的前外侧面。
A:由远端向近端方向扩展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平面B:注意腓浅神经位于腓骨短肌表面•保护好腓浅神经,它位于腓骨短肌表面。
深层显露•用钝性器械将伸肌群轻轻地从骨问膜的前面分离开、顺着骨间膜的前面到达胫骨的外侧缘。
▲ 将伸肌群从骨间膜的前面分离开,以显露胫骨的后外侧角•由于该入路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创伤患者,因此这一平面常常难于显露。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

扁骨呈板状,主要分布于头、 胸、腹等部位,如颅骨、肋
骨和肩胛骨等。
04
05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分布 于脊柱、盆骨等部位,如椎
骨、髂骨等。
02
手术切口入路概述
手术切口入路的定义与分类
按照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入路可以分为腹部切口、胸 部切口、头部切口、四肢切口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骨科手术切口入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 受损。
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切割以及压迫等操作,以及骨折端对 神经的压迫。
预防神经损伤的措施包括轻柔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及时解除骨 折端对神经的压迫等。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是骨科手术切口入 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骨折愈 合延迟或失败。
保护功能
颅骨、胸骨和肋骨等组成了人体的保护结 构,保护着内脏器官。
造血功能
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负责红细胞 的生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骨骼的分类与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 骺组成,主要分布于四肢,
如股骨和胫骨。
根据形态和功能,骨骼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
则骨等类型。
01
02
03
短骨呈短柱状,主要分布于 手、足等部位,如腕骨和跗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将为骨科手术切口入路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可吸 收材料、抗菌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愈
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在骨科手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智 能化的手术辅助系统,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引言: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是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它涉及到骨骼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准确了解手术入路解剖学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一、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基本概念1. 手术入路:指手术切口或穿刺点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手术器械进入体内的路径。
2. 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骨科手术入路选择的基础。
二、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重要性1. 骨骼结构: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结构,手术入路需要穿过骨骼,因此了解骨骼的结构和形态对手术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2. 关节解剖学:骨科手术常涉及到关节,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解剖关系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选择手术入路,避免损伤关节结构。
3. 肌肉解剖学:肌肉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入路需要穿过肌肉,准确了解肌肉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三、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基本知识1. 骨骼解剖学:骨骼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
手术入路需要穿越骨骼,因此了解骨头的外形、结构和韧带的位置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2. 关节解剖学:关节是骨头之间的连接点,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解剖关系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避免对关节造成伤害。
3. 肌肉解剖学:肌肉是骨骼的运动器官,手术入路需要穿越肌肉,了解肌肉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四、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影响因素1. 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骨骼结构和关节解剖有所差异,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调整。
2. 疾病类型:不同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例如骨折、关节炎等,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根据疾病类型进行调整。
3. 手术目的:手术入路的选择也与手术的目的有关,例如手术的治疗目的、手术器械的选择等。
五、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应用1. 骨折手术:骨折手术需要通过手术入路将骨头复位并固定,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1)肩部前方入路1)前侧入路(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1.切口:肩关节前方入路有两种切口。
•前方切口:沿三角肌胸大肌间隙10-15cm的切口,从喙突上方延长直达三角肌粗隆。
•腋路切口:起自腋前壁中点,朝后向腋后襞方向延长8-10cm,向上、外侧牵开皮瓣,显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2.神经界面: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胸大肌由胸内、外神经支配。
3.注意事项:腋动脉由臂丛神经束包绕,位于胸小肌后方,喙突周围手术操作时,需内收上肢,以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在喙肱肌内侧,喙突下4-5cm进入并支配该肌,过度牵拉可引起肌皮神经麻痹。
显露并切开肩胛下肌时外旋手臂可增加肩胛下肌和腋神经距离,以保护腋神经。
2)肩锁关节和喙突入路(Roberts)切口:沿肩峰前上缘和锁骨外侧1/4作一弧形切口,再弯转向下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下3-4cm。
3)肩关节前内侧入路(Thompson,Henry)适应症:关节盂前缘骨折合并肩锁关节周围的骨折脱位。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前。
切口:始于肩锁关节的前上方,沿锁骨外1/2前缘向内侧走形,随后沿三角肌前缘向远端延伸,到该肌起点至止点的2/3处。
4)单纯喙突骨折的前侧微创入路切口:喙突外侧1cm作垂直切口,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进入或直接劈开喙突表面的三角肌纤维(2)后方入路1)后方入路(Judet入路)1.切口:始于肩峰尖的外侧,沿肩峰边缘向内后方延伸,弧形向远端走至肩胛下角2.神经界面:小圆肌(腋神经支配);冈下肌(肩胛上神经支配)之间3.注意事项•牵拉翻转三角肌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经四边孔支配小圆肌和三角肌)。
•在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分离后,将冈下肌向上牵开,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经肩胛上切迹从冈上窝进入冈下窝,在冈下肌深面走形,支配冈下肌)2)简化的后方入路(King入路)1.切口:肩关节外展90°,在肩峰后方做垂直切口,并向下延伸10cm。
创伤骨科常见手术入路归纳

创伤骨科常见手术入路总结肩部手术入路1前上内方切口适应症:肩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和上端肿瘤切除手术。
切口与显露:切口始于肩锁关节的前部,沿锁骨外1/3的前面向内延伸,然后转向下外,沿三角肌前缘完成下2/3的切口。
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处保护头静脉,将三角肌向外牵开,细心剥离三角肌下间隙,避免损伤旋肱后动脉、腋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
距锁骨O.5厘米处,将三角肌止端切断并向外翻转,即可暴露喙状突和肩关节囊的前部。
如欲更大的暴露,可距喙状突约O.5厘米处将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切断,向下翻转。
将肩胛下肌于肱骨小结节1厘米处切断,并向内翻转,即可暴露肩关节囊前方及前内侧方面的视野。
2肩锁关节前方弧形切口适应症: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移位手术。
切口与显露:切口始于肩峰前上缘,向内沿锁骨外1/4处转弯向下,沿三角肌前缘下行4~5厘米,于肌间沟处保护好头静脉,将三角肌距锁骨止端0.5厘米处切断,并向下翻转,暴露喙突、肩锁关节、喙锁韧带及喙肩韧带。
臂部手术入路1臂部前外侧切口:适应症:肱骨干的各种手术。
切口与显露:始自三角肌前缘中点,向下沿肱二头肌外缘下行,至肘关节前内侧弯曲达肘关节平面以下3厘米。
切口上部将三角肌与胸大肌分开,切口中下部则纵形分开肱肌纤维以达肱骨干。
注意勿伤内侧的头静脉和外侧的桡神经。
肘部手术入路1肘关节后侧正中切口适应症:肱骨髁部骨折、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融合术、成形术。
切口与显露:始自臂部后正中线、尺骨鹰嘴突上方10厘米,向下延伸至鹰嘴突下方3~4厘米处。
游离尺神经并保护之;将肱三头肌腱性部做舌状切开,注意手术刀刃应向中线偏斜,舌形尖部于鹰嘴上方约10厘米,而舌形基部在关节水平面上向两侧扩展,达肱骨内外髁部,完成一浅部宽、深部窄的舌状瓣后,向远侧翻转,显露肘后部关节囊,切开骨膜及关节囊,显露鹰嘴和肘关节。
2肘关节外侧切口适应症:肱骨外髁翻转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桡骨头切除术。
切口与显露:始自肘关节外侧、肘关节线以上6厘米处,经肱骨外上髁脊向下前延伸,切口下端稍超过桡骨头。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大全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大全腋窝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与颈根部相通。
底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及其深面的上4个肋与肋间隙构成。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与肩胛骨构成。
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肢后血管通过。
腋窝的内容物•腋动脉主要的分支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的主要分支有: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锁骨下肌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腋淋巴结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
它是由肩肱关节,肩峰下结构(第二肩关节),肩锁关节,喙锁连接(有时会发展为喙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胸锁关节等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
关节周围的肌肉分为内外两层,又称肌袖。
外层肌袖为三角肌,包围肩关节的前、外、后三面;内层肌袖为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在关节囊前面内外两层肌袖之间,还有三块肌肉,即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
在肩关节上方,有肩峰、喙突及喙肩韧带共同构成的“喙肩弓”保护。
临床上,在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需要对肩袖的保护或是对肩袖的重建,以保证肩关节的功能及稳定。
由于肱骨头的关节面比关节盂约大3倍;关节囊,尤其是关节囊的下部薄而松弛;关节囊前下方缺乏韧带和肌肉保护等,使得肩关节容易脱位,尤其是肩关节前脱位最为常见。
临床上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选用的肩关节前侧入路就是在图示位置切开关节囊进入。
上臂上臂浅层结构:•臂前区有三条皮神经分布: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骨科常见手术入路总结肩部手术入路1前上方切口适应症:肩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和上端肿瘤切除手术。
切口与显露:切口始于肩锁关节的前部,沿锁骨外1/3的前面向延伸,然后转向下外,沿三角肌前缘完成下2/3的切口。
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处保护头静脉,将三角肌向外牵开,细心剥离三角肌下间隙,避免损伤旋肱后动脉、腋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
距锁骨O.5厘米处,将三角肌止端切断并向外翻转,即可暴露喙状突和肩关节囊的前部。
如欲更大的暴露,可距喙状突约O.5厘米处将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切断,向下翻转。
将肩胛下肌于肱骨小结节1厘米处切断,并向翻转,即可暴露肩关节囊前方及前侧方面的视野。
2肩锁关节前方弧形切口适应症: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移位手术。
切口与显露:切口始于肩峰前上缘,向沿锁骨外1/4处转弯向下,沿三角肌前缘下行4~5厘米,于肌间沟处保护好头静脉,将三角肌距锁骨止端0.5厘米处切断,并向下翻转,暴露喙突、肩锁关节、喙锁韧带及喙肩韧带。
臂部手术入路1臂部前外侧切口:适应症:肱骨干的各种手术。
切口与显露:始自三角肌前缘中点,向下沿肱二头肌外缘下行,至肘关节前侧弯曲达肘关节平面以下3厘米。
切口上部将三角肌与胸大肌分开,切口中下部则纵形分开肱肌纤维以达肱骨干。
注意勿伤侧的头静脉和外侧的桡神经。
肘部手术入路1肘关节后侧正中切口适应症:肱骨髁部骨折、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融合术、成形术。
切口与显露:始自臂部后正中线、尺骨鹰嘴突上方10厘米,向下延伸至鹰嘴突下方3~4厘米处。
游离尺神经并保护之;将肱三头肌腱性部做舌状切开,注意手术刀刃应向中线偏斜,舌形尖部于鹰嘴上方约10厘米,而舌形基部在关节水平面上向两侧扩展,达肱骨外髁部,完成一浅部宽、深部窄的舌状瓣后,向远侧翻转,显露肘后部关节囊,切开骨膜及关节囊,显露鹰嘴和肘关节。
2肘关节外侧切口适应症:肱骨外髁翻转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桡骨头切除术。
切口与显露:始自肘关节外侧、肘关节线以上6厘米处,经肱骨外上髁脊向下前延伸,切口下端稍超过桡骨头。
切口上方沿外上髁脊作骨膜下剥离,下方切开肘肌,并沿尺侧腕伸肌后缘进入,贴近尺骨切断旋后肌并向前翻转,勿损伤桡神经深支。
然后纵形切开关节囊,而显露肱桡关节间隙。
3肘关节侧切口适应症:肱骨髁部骨折、尺神经探查、肘关节融合。
切口与显露:于肘侧以上髁为中心,上下各5厘米为切口。
显露并保护尺神经,用锐利骨凿将肱骨上髁切断,连同屈肌止点向下翻转。
纵形切开关节囊,即显露肱骨髁、尺骨鹰嘴及其关节面。
若加大外展前臂力量,可使肘关节向侧脱位。
术毕时将切断的肱骨上髁复位,并缝合或克氏针固定之。
前臂部手术入路1前臂背尺侧切口适应症:尺骨干骨折。
切口显露:在尺骨鹰嘴下方5厘米处,沿尺骨背侧缘根据需要可切取适当长度,在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及肘肌之间切开骨膜,可充分显露尺骨干。
2前臂背桡侧切口适应症:桡骨干骨折切口显露:于前臂背侧始自桡骨小头下方4厘米处,可根据需要纵形切开适当的长度。
于指总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问切开筋膜,前者拉向侧,后者拉向外侧。
见到旋后肌及从旋后肌穿出的桡神经深支和肌支。
沿桡骨干外侧缘纵形切开旋后肌并向翻转,切开骨膜显露桡骨干。
3前臂上段后外侧切口注意切开旋后肌时应贴近尺骨,以防损伤桡神经深支。
髋部手术入路1髋关节前侧切口适应症:髋关节融合术、先天性髋脱位造盖术、髋骨截骨术、髋关节成形术、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
切口与显露:自髂脊中点沿髂脊向前下经髂前上棘,转向髌骨外缘方向约12厘米,切开皮下深筋膜,再于髂脊外缘切开臀中肌、阔筋膜肌,骨膜下剥离并向前向下翻转,向侧牵开缝匠肌和股外侧皮神经,它是在髂前上棘之下,缝匠肌之上通过,将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向外侧拉开,此时可见髋臼上缘。
为欲更大显露可将股直肌的髂前下棘附着部和髋臼上方附着部切断、下翻。
此时髋关节前上方可显露。
“T”形或“十”字形切开关节囊,而显露关节腔。
2髋关节外侧切口适应症:股骨颈开放复位三翼钉固定术、粗隆间截骨术、髋关节切开引流术、髋关节成形术等。
切口与显露:自髂前上棘外下方2.5厘米处,向大粗隆外侧和股骨干外侧延伸,止于粗隆基底部以下5厘米处。
于臀中肌和阔筋膜肌之间隙进行解剖,将臀中肌向后牵开、阔筋膜肌向前牵开,即可显露关节囊。
另外,也可用骨刀将粗隆顶部的前半切断,将其附丽的臀中、小肌向后上方牵开,可显露更大的视野。
3髋关节后侧切口适应症: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或合并髋臼后上缘骨折、股骨颈骨折行带蒂肌瓣移植固定术,髋关节成形术。
切口与显露:切口起自髂后上棘外下方5厘米处,与臀大肌纤维平行方向至大粗隆后上方,然后沿股骨大粗隆后缘下行5厘米。
将臀大肌纤维顺皮肤切口平行方向切开,并将臀大肌在阀筋膜附着处,顺切口之垂直部分切开5厘米,将肌肉向二侧牵开,即显露臀大肌深面组织。
注意保护好梨状肌上、下缘穿出的重要血管与神经。
然后使大腿旋。
将子子上、下肌和闭孔肌于大粗隆附着处切断,并向后牵开,向上拉开梨状肌,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髋关节后部视野。
股部手术入路1股部前外侧切口适应症:股骨干骨折或肿瘤切除术。
切口与显露:切口方向是在髂前上棘与骰骨外缘联线上,可根据手术需要,在此线上采取适当长度的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和深筋膜后,沿肌间隔将股直肌和股外侧肌拉开,切口偏上时,可遇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股神经肌支,可将血管切扎,保护此神经,然后顺股间肌纤维方向切开至股骨干。
2股部外侧切口适应症:同上。
切口与显露:切口的方向在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外髁的联线上。
切开皮肤、皮下,纵行切开髂胫束,顺股外侧肌纤维方向切开该肌和股问肌,剥开肌肉而达股骨干外侧面。
膝部手术入路1膝前侧纵切口适应症:膝关节探查术、结核病灶清除术、前交叉韧带修补术等。
切口与显露:自髌骨上方5厘米处,沿股四头肌腱缘,经髌骨缘,向下向达胫骨粗隆缘。
切开皮肤、皮下,保护好隐神经髌下支。
切开深筋膜,在股直肌与股侧肌的腱性联结部纵向切开,并将髌骨侧支持带和关节囊切开。
向外侧推开髌骨,微屈膝关节,即显露膝关节腔的交叉韧带和侧半月板前2/3部分。
如将切口上下稍延长,髌骨向外侧牵开,则有更大的手术视野显露。
2膝前外侧切口适应症:胫骨外髁骨折同时有外侧半月板损伤手术。
切口与显露:始于髌骨外缘以上5厘米,在股外侧肌进入股四头肌腱处,沿股四头肌腱、髌骨、髌下韧带的外缘,止于胫骨结节下2厘米处。
以与皮肤切口相同的方向切开关节囊和滑膜。
屈膝,将胫前肌向外牵开,将髌骨和髌韧带向牵开,股骨外髁部,外侧半月板即同时显露。
3膝后外侧切口适应症:膝外侧副韧带修补和重建,腓总神经探查及膝关节后外侧之病变。
切口与显露:沿股二头肌腱至腓骨头前缘做一轻微弧形切口。
将股二头肌腱向后牵开,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向深层解剖分离,显露膝关节囊的后外侧,纵行切开关节囊,向前拉开关节囊,向后拉开关节囊及二头肌腱,膝关节的后外侧部即可显露。
4膝后侧切口适应症:膝外翻楔形切骨术、侧半月板破裂,及膝关节后侧之病变。
切口与显露:沿半腱半膜肌腱做一纵形切口,长约6~8厘米。
切开皮肤、皮下,注意勿损伤隐神经。
自股骨上髁纵形切开深筋膜及关节囊,显露股骨干下端之侧、侧半月板后侧及胫骨之后上面。
小腿部手术入路1小腿前侧切口适应症:胫骨干各种手术。
切口与显露:于小腿前面胫骨前缘做纵形或弧形切口(凸面朝外)。
切开皮肤、皮下,于胫骨脊外侧切开深筋膜,把胫前肌,趾长伸肌拉向外侧,可显露胫骨外德面。
2小腿外侧切口适应症:腓骨干各种手术。
切口与显露:沿腓骨外侧做纵形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沿腓骨长肌后缘,将深筋膜切开。
如欲显露腓骨上端时,应在股二头肌腱后缘找到腓总神经。
将腓骨长肌自腓骨上剥下。
腓总神经可牵过腓骨头。
如欲显露腓骨中部,可将腓骨长短肌腱自腓骨上向后剥离,拉开,勿损伤腓浅神经。
一般腓骨下端不予以切取,因影响踝关节之稳定。
踝部手术入路1踝关节前侧切口适应症:踝关节探查术、踝关节融合术、踝关节病灶清除术。
切口与显露:在踩关节前正中,踝关节线上5~7厘米,沿胫骨脊稍侧下延伸,至距舟关节处。
切开皮肤、皮下,保护腓浅神经。
沿胫骨脊切开深筋膜及小腿横韧带。
于胫前肌腱与伸拇长肌腱之间,找到腓深神经、胫前血管。
并将胫前肌拉向侧,将伸趾长腱和腓深神经、胫前血管拉向外侧,踝关节囊前侧即可显露。
切开关节囊,跖届则踝关节前面显露。
2踝关节后外侧切口适应症: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骨折块偏后外侧者)、踝关节融合术等。
切口与显露:自外踝尖的近侧约12~14厘米处,沿腓骨后缘向下延伸至外踩尖部,略向前弯曲2~3厘米止。
显露腓骨下端,切开腓侧支持带,将腓骨长短肌腱向前牵开,如腓骨无骨折,则于外踝尖部的近侧10厘米处剥离腓骨骨膜,用线锯锯断腓骨。
分离骨间膜和切断前后踝韧带,保护跟腓、胫啡韧带。
将切断之腓骨远端向下向外翻转,显露踝关节外侧面和胫骨下端的前后缘。
切口缝合时,下翻之腓骨复位,于外踝近侧向胫骨横形拧紧一枚螺丝钉固定之。
肌腱复位并缝合支持带,关闭切口。
3踝关节后侧切口适应症:后踩骨折、距骨体骨折、跟腱部手术。
切口与显露:沿跟腱侧缘纵形切口,切开浅、深筋膜,注意踝后方的胫后血管及神经。
小心将跟腱向外牵开,胫后肌腱、胫后血管及神经向牵开,显露后踝及胫骨下端后侧面。
4踝关节后侧切口适应症:同上。
切口与显露:沿跟腱外侧缘纵形切口约13厘米。
始于跟腱之跟骨止点处,切开浅、深筋膜,用“z”字切开跟腱和后踝部脂肪,蜂窝组织等。
在屈拇长肌腱及腓骨长短肌腱间隙中,达胫骨后侧面,将屈拇长肌腱向牵开,即可显露胫骨下端、后踝,距骨体后侧与距骨下关节及跟骨上面之背侧。
应注意屈拇长肌腱的侧,有胫后血管及神经,应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