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备考202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82张PPT)

(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5.受精作用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细胞核)
染色体数目 遗传和变异
旁栏边角
1.(必修2,第25页,“探究·实践”改编)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①非 同源染色体的 自由组合 ;②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 互换 。
方法突破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情况(以AaBb为例,没有基因突变和互换) 如下图:
分析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1个个体”还是“1个性原细胞”。
2.根据配子中的染色体形态判断配子的来源的方法
两个性细胞染色体完全相同
同一次级性母细胞
同为同一次
两个性细胞染色体“互补”
考向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结构或物质数量变化 3.(2022辽宁沈阳期初)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答案 D 解析 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 不变,A项错误;只有发生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才是一个四分体,B项错误; 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项错误。
根据B项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细胞②和③中各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 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由于细胞①中发生了H和h的互换,而发生互换的染 色单体上不确定是否含有32P,故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 相等也可能不相等,C项错误;如果细胞②的H和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且细 胞②中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r所在染色体不含有32P,因此形成的细胞④含 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2个,形成的细胞⑤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 由于细胞③的基因型为Hhrr(h为互换的片段),h所在的染色体与其中1个r 所在染色体含有32P(H和另1个r所在染色体不含32P),如果含有32P的2条染 色体不在同一极,则形成的细胞⑥和⑦都含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D项 正确。
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 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生物
【深挖教材】 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提示:(1)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成熟生殖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基 础;(2)联会时可导致交叉互换及非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实现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从而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染色体中是否 具有同源染色体 有→有丝分裂后期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
生物
知识梳理
1.对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1)范围:进行 有性 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 原始生殖 细胞→ 成熟生殖 细胞。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 连续分裂两次 。
生物
2.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类型的判断 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①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 个精子。 ②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 细胞+3个极体。 ③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 a.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
生物
3.受精作用 (1)概念: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 受精卵 的过程。
(2)过程
细胞膜融合
精子的 头部 进入卵细胞(
尾部 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 细胞膜 发生复杂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和卵细胞的 细胞核 相互融合
受精卵
生物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其 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 精子 (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 (母方)。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
名词解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名词解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也叫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其二倍体原始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复制一次之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使得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
【前减数分裂】前减数分裂期是指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之前的间期,分为G1期、S 期和G2期。
前减数分裂期的S 期持续时间长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 期,但只合成全部染色体DNA 的99.7%,其余DNA 在偶线期合成。
G2期是原始细胞由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发展的转变时期,也是原始升值细胞由非同步性有丝分裂转变为同步性的减数分裂的时期。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Ⅰ是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可划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
【前期Ⅰ】前期Ⅰ持续时间长,结构变化复杂,通常又细分为细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
有若干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是靠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沿长轴形成联会复合体实现的,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使细胞染色体由2n条单价体变成n条二价体。
此外,大约0.3%的DNA 在偶线期合成,这部分DNA 与同源染色体的精确配对有关。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每两条同源染色体,都分别来自雌雄生殖细胞,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它们在形态大小及遗传结构上都是相似的。
且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要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的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开始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发生分裂,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经末期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023大一轮】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课件

必修1分子与细胞考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点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真题再现考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最初是由科学家用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作为材料进行研究的。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内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4.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5.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双亲对子代的贡献是一样的。
()×1.减数分裂的概念无细胞周期生殖成熟生殖一半2.减数分裂的过程(以二倍体雄性动物为例)非姐妹非同源着丝点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存在不均等分裂变形4134.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种多样的原因1)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___________。
自由组合交叉互换5.受精作用受精卵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染色体精子(父方)卵细胞(母方)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1.减数分裂中的基本概念辨析(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联会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A和C(或D),B和C(或D)。
(3)联会、四分体与交叉互换(如图)①联会: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③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的现象。
④数量关系: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含8条脱氧核苷酸链)。
提醒关于同源染色体的5点提醒①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②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尽管大小、形状相同,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知识点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知识点
哎呀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超级神奇的“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你们想啊,咱们的生命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这得多神奇!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那减数分裂就像是这个神奇旅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卡。
什么是减数分裂呢?简单说,就是细胞要变得特殊,要为新生命的诞生做准备。
比如说,咱们的体细胞里有好多好多对染色体,就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
可减数分裂的时候,这些小伙伴就要分开啦!为啥呢?这就好比一场接力比赛,细胞要把一半的“接力棒”传下去,这样才能和另一个细胞结合,形成新生命呀!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好多变化。
染色体要配对,就像跳舞的时候找舞伴一样,可有意思啦!然后它们还要交换一些小片段,这就像是小伙伴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宝贝。
咱们再来说说受精作用。
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聚会!精子和卵子,这两个小主角,终于相遇啦!一个精子拼命地游啊游,就像勇敢的战士冲锋陷阵,终于找到了卵子这个美丽的“公主”。
它们一结合,新生命就开始孕育啦!
想象一下,这是不是超级神奇?这就好像我们搭积木,减数分裂给了我们一半的积木,受精作用让我们把另一半积木凑齐,然后就能搭出一个完整的小房子,也就是新生命!
老师上课讲这些的时候,我就在想,生命的诞生太不容易啦,每一个新生命都是这么神奇地来到这个世界上。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自己,也得尊重每一个生命呀!
所以呀,同学们,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就是生命诞生的奇妙魔法,咱们可得好好学,好好理解,这样才能更懂生命的珍贵和神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受精阶段
①精卵相遇→顶体反应 (释放顶体酶,穿越 放射冠和透明带)
放射冠
(卵丘细胞)
透明带
卵细胞膜 第一极体
②精子接触卵细胞膜→透明带反应
(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③精子入卵→卵细胞膜反应
(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释放顶体酶,溶解 顶体酶将透明带 卵丘细胞之间物质 溶出一条孔道
①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精子穿入 放射冠,接触并穿越透明带
过程相似点: 减II和有丝过程相同,都是通过着丝点分裂,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最大区别:
减II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精细胞
次
级
精
母
精细胞
细
胞
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不
属
于
减
数
精
分
细
裂
胞
变形
精 子
的
过
尾部
程
头部
(细胞核)
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分裂阶段的比较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
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一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
思考:所有同源染色体的大小 都相同吗?
不一定,例如人体的X和Y是一对同源 染色体,但大小不相同。
能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Copyright © 2018 芃苇_PengV.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
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初级精(卵)母细胞
母初 细级 胞精 ( 卵 )
级次 卵级 母精 细母 胞细 和胞 极( 体次 )
细精 胞细 和胞 极( 体卵 )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4.受精作用 (1)概念: 卵细胞和精子 相互识别、 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 过程。 (2)实质:精子的 细胞核 与卵细胞的 细胞核 相互融 合,使彼此的 染色体 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 染色体 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 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 自 卵细胞(母方) 。
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必修 Nhomakorabea 分子与细胞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纲明细]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考点 1
减数分裂过程及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过程(以二倍体动物精子的形成为例)
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
(4)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的 意 义 是 : ① 增 加 了 子 代 的 多样性 ,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 殖的优越性。 ②对于维持每种生物 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对于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 ,都是十分重要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生物体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过程。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染色体的减少和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受精作用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融合。
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保证了生物的遗传信息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传递和遗传,从而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和进化。
以下是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详细介绍。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中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过程。
在原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减数分裂经历两次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减数分裂一和减数分裂二在减数分裂二中,与有丝分裂类似,细胞核再次分裂并形成四个单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这两个过程一起组成了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细胞。
受精作用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受精或合子形成。
受精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的繁殖中,是有性生殖的重要过程之一受精作用发生在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中,一般涉及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由雄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形成。
卵子是雌性生殖细胞,由雌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形成。
精子和卵子都只有一个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成。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一般在雌性体内发生,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随后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物体。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经过减数分裂减半的,保证了下一代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基因组的稳定。
受精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新的个体的形成,其遗传信息是来自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作用,保证了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的稳定。
减数分裂通过重组和交换遗传物质来产生新的染色体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受精作用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维持了物种的存在和进化。
这两个过程相互补充和促进,确保了生物体繁殖的成功和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________________2.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 _________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_________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 __________,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_______,从而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3-7判断对错: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4.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6.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7.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 在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 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
8.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9.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定律发生在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B. 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和两个染色体组C. 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D. 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10.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图.叙述正确的是()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11.下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12.图A、B、C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 B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C. 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D. 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A、B、C三种细胞13.某兴趣小组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鼠细胞(2n=40)图像时, 发现了一个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即将分裂为两部分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B.若该细胞移向某一极染色体为40条,则一定为有丝分裂C若该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均不含染色单体,则一定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若该细胞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则一定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4.某XY型雄性动物体内的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M1和M2; 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N1和N2,N1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P1和P2。
在不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M1和M2中染色体形态相同,N和N2中染色体形态不同B. M1和N1中染色体数目不同,N1和P1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 M2和N2中核DNA数目相同,N2和P2中核DNA数目不同D. P1和P2中的核遗传信息不同,N1和N2中的核遗传信息相同15.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 b 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 aX b、Y、YB. X b、aY、YC. aX b、aY、YD. AAaX b、Y、Y16.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7.18.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下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6条染色单体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19.某生物(2N=42)两条不同的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该异常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三条染色体配对,染色体分离时,任意一条移向一极另外两个移向另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C. 该生物的配子中可能含有20、21、22条染色体D. 不考虑其他染色体该生物体可产生6种配子且比例相同参考答案1.交叉互换2.染色体组成遗传物质随机性多样性3.√【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4. × 二倍体生物细胞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
6.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 √8. B【解答】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正常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0,染色单体为20条;减二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而成为2条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染色单体数为0.【分析】本题要充分利用题中所给条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由此确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二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并9. C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见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解:A,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A错误;B,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而乙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因此没有四分体,B错误; C,卵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C正确;D,根据染色体颜色判断,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有一条白色的较大的染色体和一条黑色的较小的染色体,而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此不符,因此丁不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D错误.10.B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这会导致基因重组.解:A、由图可知,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等位基因B和b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而等位基因A、a和D、d的分离只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B、若不发生交叉互换,该细胞将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C、基因B(b)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11.C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一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进入两个不同的精细胞中,因此,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12. 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解: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B正确;C、由于图中染色体②上的基因为b、b,所以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C错误;D、由于图A说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而图B说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所以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不可能同时观察到A、B、C三种细胞,D错误.故选:B.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13.14.15.A【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解答】解: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aX 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 b X 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 b X 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所以形成了基因型为AAaX b和aX b的精子.16.17.-------------------------------------------------------------------------------甲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含有8条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由甲、乙细胞可知该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分别是A、a、b、b和A、a、B、B,C正确;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aB,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