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升级的美国海军传声筒-新一代窄带通信卫星

合集下载

美军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0期”概述

美军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0期”概述

美军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0期”概述2020年5月,美国太空发展局发布了《太空传输层0期工作说明》。

“传输层”是美国未来“国防太空架构”的骨干,将为美军全球作战平台提供一种有保证、韧性、低延迟的军事数据和连通能力。

“传输层0期”也称“作战人员沉浸期”,旨在为后续发展提供演示验证和基线。

以下简要介绍传输层0期概况。

1 国防太空架构(NDSA)美国太空发展局正在为美军开发下一代太空架构——“国防太空架构”,旨在构建一种“扩散型低地球轨道(pLEO)”太空架构,统一整合美国国防部下一代太空能力,实现韧性军事感知和数据传输。

“国防太空架构”主要由以下功能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可在全球范围内向各种作战平台提供有保证、韧性、低延迟军事数据和连接;·战斗管理层:提供任务分派、任务指挥控制以及数据分发,支持在战役规模实现时敏杀伤链闭合。

·跟踪层:用于提供先进导弹威胁的全球指示、预警、跟踪与瞄准——包括高超声速导弹系统;·监管层:提供对时敏、“发射左侧(美军一种导弹防御战略,即利用非动能技术提前攻击敌方核导弹威胁)”表面机动目标的全天候(24×7)监视(例如,支持瞄准先进导弹);·导航层:为GPS受限环境提供备用定位、导航和授时(A-PNT);·威慑层:在深空(从地球同步轨道之外到月球距离)威慑不友好行动(图中未显示);·支撑层:确保地面和发射段能够支持响应式太空架构。

2 传输层“0期”星座传输层是国防太空架构的主干,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作战人员应用提供可靠、灵活、低延迟的军事数据和连接。

2020年4月,美国太空发展局(SDA)发布了“传输层0期”征询草案。

“传输层0期”是一种测试和训练“螺旋”,其最终成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系统能力实验和演示,可以整合并实现与其他运行实体兼容;二是可以作为后续阶段发展基线。

传输层0期星座如图2所示。

JRC多功能显示器说明书

JRC多功能显示器说明书

www.jrc.am多功能显示器重新定义远洋航行嗨,您好数十年的航行经验,加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船东、导航员和培训机构的丰富反馈,JRC推出最新的全新多功能显示器(MFD)。

在精美设计的装置下面,多功能显示器装满强大的组件,提供流畅的图形、快捷的处理和全面的重要性能。

同时,JRC工程师开发的多功能显示器操作系统,提供世界上最直观的和集成的海上桥楼驾驶 经验。

我们的新方法基于航海经验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易于使用的图标,具有简单的菜单和专门的功能。

通过几次点击,就可以实现路线规划、获取目标、系统切换或显示报警信息等事情。

在多功能显示器的使用功能上增加新的功能是我们想到的第一个事情。

但不是事后的想法。

随着认证系统的使用和通过卫星的全球通信的协助,您几乎可以在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地方的船上认识新功能。

总之,多功能显示器是多样的、灵活的,与许多不同的市场和船舶类型有关,它使导航比以前更具交互性,更精湛-同时保持您期望的JRC的品质。

204 黄金标准17 信息窗口19 目标信息09 键盘07 显示器选择20 路线规划22 Blizzard™12 雷达13 电子海图27 切换单元/备份05 新的GUI 18 软件11 接线盒25 扫描仪10 中央控制单元24 法规26 许可证15 警报通知16 浪形分析06 模块化设计08 轨迹球21 用户支持14 指挥操舵28 技术规格3黄金标准,采用N2.5多功能显示器开发的各个方面均经过仔细考虑。

例如多功能显示器核心部位的波形因素。

处理器调用中央控制单元(CCU),电源供应单元和接线盒设计有共同的波形因素,因此,安装方便,无论是作为黑匣子解决方案或是作为独立单元。

在黑匣子安装情况下,只需在彼此的上面安装CCU和电源,根据需要安装接线盒,方便有效,占用空间最少。

这种有意的基本设计展示统一、优雅、方便的外观。

独立的控制台,确实变得很明显。

美丽简约的设计,在19英寸(58厘米宽)和26英寸(68厘米宽)的版本上显示。

[doc]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

[doc]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

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外军电信动态》2003年第5期美AN/PSC一5型便携式2墨通伤绵俞张海翔在外国电视媒体报道的伊拉克战争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地面部队使用的一种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该终端就是AN/PSC一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它是一种新型通信设备,美军于2000年9月才开始装备部队.单信道战术卫星(SCTACSA T)是美军战斗网无线电(CNR)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AN/PSC一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则是美军单信道战术卫星系统的地面部分设备.该终端是一种新型通信设备,美军于2000年9月才开始装备部队.海湾战争后,美陆军特种部队,测量部队,核爆炸观察部队和远距离侦察部队都提出,需要一种可以在复杂战术环境下为战术分队提供小容量话音通信的卫星战术通信系统.当时,美陆军和其他军兵种的特种部队为满足眼前急需,分别各寻门路,先后自行发展了几种单信道战术卫星终端.主要有AN/Psc一3,AN/PSC一7,AN/PSC一10和AN/VSC一7型.其中AN/PSC-3和AN/VSc_7采用同一种类的收/发信机,专为车载系统使用,而AN/PSC一7和AN/PSC一10则是两种主要结合了商用技术的终端.这些终端在总体上各有利弊.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战术卫星通信资源,满足营以下战术分队的实际需要,并实现新的战术卫星通信系统与传统通信系统(如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最大限度地互通.美参联会发布了第37号政策备忘录,指定由美陆军牵头负责AN/PSC一5(见图1)型单信道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随后,美军与美国雷声公司签订了首批2部车载式和227部背负式的AN/PSC一5型的设备合同,并要求该公司在2000年9月交货.美军的订货要求图1AN/PSC-5型终端及卫墨通信天线提出,AN/PSC一5型设备要能根据战术需要按固定,车载或人员背负灵活配置,能满足美军各军兵种的不同需求.美军打算用AN/PSC一5型设备最终替换掉其他便携式战术卫星通信终端.目前,美各军兵种部队配备的AN/PSC一5型终端大约有5000部.AN/PSc-5型终端的主要特点1.选用了美军现有的多种空间装上加密设备后的AN/PSC一5型终端总重量不到12磅.在战场使用中,美军各部队一致反映该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美军空降部队的伞降兵在着陆5分钟后便可利用该终端实现与本土指挥所的联系.2.该终端具有多种通信速率,与其他设备有较好的兼容性.AN/PSC一5型终端可按视距通信,卫星通信和按需分配多路存取(DAMA)~种方案选择通信速率.视距通信的速率为16kb/s;卫星通信的速率为1200b/s,2400b/s,9600b/s和16kb/s;按需分配多路存取的速率为:75b/s,300b/s,600b/s,1200b/s,2400b/s,4800b/s,9600b/s和16kb/s.AN/PSC一5型终端可使用的话音和数据加密设备包括KY一57/58,KG一84,KW一5(可以与KY99和KY99A兼容),其接口与KL一43C/F,AN/PSc一2A,数字文电设备组(DMDG)和SINCGARS所使用的接口及电缆设备通用.由于AN/PSC一5型终端可以用视距内方式和”简单转发方式”与SINcGARS实现互通,所以,投入使用后为美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已大量装备的SINcGARS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距通信.计划改进的主要内容AN/PSC一5型终端经美军各军兵种试用,一致反映设备的可靠性高.但战术分队在指出该终端能支持视距通信,架设,撤收都比较方便且易于操作使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几项改进意见.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应该嵌入该终端内,系统应改进话音识别并应具有寻呼和密钥空中重新分发功能,要能动中通并且可以用按需分配多路存取的方式寻由.本栏责任编辑:刘俊平战术卫星通信是未来美国地面部队作战的关键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地面网络发挥了作用,但是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认为他们的视距通信不适于快速部署和分散作战.当部队在作战地域快速展开并超出其无线电覆盖范围时,通信罔络便会不畅,即使是像第4步兵师这样的数字化释取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第4步兵师使用最先进的视臣电台,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以及其他基于EPLRS战术互联网主干的数字化系统.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第4步兵师也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当部队成群作战时,EPLRS电台工作良好,但当该师在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展开时,便出现了问题.美国陆军通过为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FBCB2)系统建立一个卫星接口解决了这个问题,初期是为了使用EPLRS并生成敌我双方作战平台的战场图像.当使用EPLRS系统时,该系统便被用于附近作战的低级战术部队间的通信.在伊拉克, FBCB2系统一直配备到连级作为蓝军跟踪系统使一44一用.卫星通信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陆军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该如何使用基于EPLRS的FBCB2.陆军不会放弃这种能力,因为该系统有其优点,其系统更新和数据交换速率几乎是瞬时的,但相比之下,通过卫星更新敌我军队图标的时间是5-7 分钟,并且发送报文只需要几秒钟.此外,每辆车上都配备视距电台,但一个连队只有几台蓝军跟踪系统,因而所有部队无法共享态势感知.陆军下一步开发一种可在视距电台与卫星间快速交换的混合能力.陆军还期望软件系统与其他能力能够交互.陆军正计划将卫星能力综合进下一代软件电台.战术卫星将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译自(Jane’sDEFENCE~gEKL Y)(2003年8月号)(贺玉寅李申)。

美巨资打造间谍潜艇窃听全球海底通信光缆(图)

美巨资打造间谍潜艇窃听全球海底通信光缆(图)

美国巨资打造间谍潜艇窃听全球海底通信光缆美国海狼级第三艘“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从遍布世界各地的陆基监听站,到飞行在别国家门口的空中侦察机,再到太空中形形色色的侦察卫星,美国人的“耳朵”越来越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窃听范围内,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

如今,美国的监听网又撒向了海洋。

随着“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在2005年2月1 9日正式服役,美国将可对别国敷设在海底的光缆进行窃听。

美国人的“耳朵”在从陆地伸向太空之后,又深向了海洋。

无孔不入的监听网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担负着全球90%的语音与数据通信,就连绝密的外交电报也主要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发送,只不过进行了加密处理。

美国负责监听事宜的国家安全局经营数十年、花费巨资建立起可覆盖全球的庞大窃听网,包括设在美国本土及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的陆基监听站群,以及间谍卫星、侦察飞机、侦察舰船等。

正是依靠这些监听设备,美国几乎可以把全球的语音和数据通信一网打尽。

就连被许多国家视为最保密的海底铜线电缆越洋电话,也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尽收耳中。

据美国权威调查记者谢利索恩·塔吉和克里斯托弗·德鲁在1998年合著出版的《盲人摸象》一书披露,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美国特工就曾动用间谍潜艇“波尔克”号对前苏联太平洋沿岸的海底铜质电缆进行大规模窃听。

但潜艇沿海底电缆设置窃听器后必须每隔几个月收取窃听磁带,这样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情报往往已经过时。

美国的这一做法最终被一名间谍出卖,其窃听装置也成了莫斯科克格勃博物馆中的展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底光缆通信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原有的监听网络力不从心,渐渐变“聋”。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于1988年成功开发出海底光缆,使通信领域出现革命性的重大变革。

光纤通信技术使得成千上万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加密数据可以转换成光束,然后通过一根只有头发丝细的特殊玻璃导线传送。

美军JTRS对海军通信装备发展的启示

美军JTRS对海军通信装备发展的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2011 年第 6 期
舰船电子工程
27
公司生产的 AN/ PRC - 117G 电台 已经实现 了从 2MH z~ 2GH z 的 通信 频段 覆盖能 力。 未来结 合 MEM S 技术的发展, 可在一块芯片上生产小型的、 可调的、高性能的无源元件, 将彻底改变 RF 信号 处理的具体实现方法。使得射频处理模块可以实 现可变的接收带宽, 对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进一步 向上扩展至 Ku 频段甚至更高,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 可编程的射频处理能力。同时随着各种新材料和 相关新技术的使用, 将实现更加高效的宽带天线, 以减少 JT RS 的天线种类。
Key Words JT RS, SD R, technique architecture, SCA Class Number E967. 3
1 概述
1. 1 JT RS 发展背景 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 美国国防部( DoD) 意
识到现役通信系统单一功能的硬件设计已无法充 分利用或适应商业技术快速变化, 特别是在谋取与 维持信息优势以及在满足作战单元与作战平台快 速移动方面, 现役系统难以满足部队所需的通信功 能实体与灵活性。有鉴于此, Do D 于 1997 年正式 批准了 联合 战术 无线 电通 信系统 ( Joint T actical Radio Sy st ems, 以 下 简 称 JT RS ) 计划 并 发 布 了 JT RS 研制任务需求信息( M N S) [ 1] 。同年 10 月, 为了便于 JT RS 标准化开发与研制, DoD 成立了联 合战术无线 电系统计划办公室( JP O) 。JP O 依据 MNS 要求并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 于 2003 年发布 了 JT RS 联合作战需求文件[ 2] ( JO RD) 3. 2 版。

海上窄带无线通信

海上窄带无线通信

6.海上甚高频(VHF)接收机
1)甚高频(VHF)接收机的两次变频原理
Chapter 3.1 甚高频(VHF) 无线电通信
图3.6 VHF接收机方框图
2)甚高频(VHF)接收机的静噪电路原理与要求
图3.7 静噪电路组成框图
3)双值守原理与要求 双值守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下:
Chapter 3.1 甚高频(VHF) 无线电通信
(3)海上甚高频(VHF)通信调制方式
海上甚高频(VHF)通信一般采用频率调制方式(FM),虽然 FM信号占据的带宽较大,但抗干扰能力强,适宜海上甚高频(VHF) 通信使用。
2 海上甚高频(VHF)通信的工作模式
Chapter 3.1 甚高频(VHF) 无线电通信
1)海上甚高频(VHF)通信的工作种类
Chapter 3.1 甚高频(VHF) 无线电通信
2)海上甚高频(VHF)通信的工作方式
(1)单工方式。所谓单工是指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一种操 作方式。收发频率相同称为同频单工,收发频率不同称为异频单工。按 CCIR建议,海上甚高频(VHF)通信中船舶间通信只能使用同频单工方 式。
单工方式工作时同一方的收发机是交替工作的,甚高频(VHF)通 信中的单工操作是由送受话器上的按压开关(PTT: Push to Talk)控 制的。PTT按下时发射机工作,接收机自动关闭,本方开始讲话;PTT松 开时发射机关闭,接收机自动打开,本方收听对方讲话。
Chapter 3.1 甚高频(VHF) 无线电通信
4)甚高频(VHF)接收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Chapter 3.1 甚高频(VHF) 无线电通信
(1)具有遇险、紧急与安全,船舶业务和常规业务呼叫与话 音通信功能。
(2)信道切换时间小于5s,收发转换时间小于0.3s。 (3)海上甚高频(VHF)接收机的灵敏度应优于1μV。 (4)选择性:VHF接收机的选择性有单信号选择性和多信号 选择性。所以它也有(单信号选择性的)邻道选择性、镜像抑制比、 中频(IF)抑制比以及(多信号选择性的)阻塞干扰抑制等。 (5)具有数字选择呼叫和双值守功能。 (6)海上甚高频(VHF)的最大频偏为±5KHz。 (7)海上甚高频(VHF)的容许频率误差为10×10-6。 (8)开机1mins内工作。

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技术与发展趋势

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技术与发展趋势

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技术与发展趋势【摘要】航空吊放声纳是反潜直升机上装备的重要搜潜设备。

介绍了美国海军的航空吊放声纳发展情况,分析了其主要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发展我国航空吊放声纳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航空反潜;吊放声纳;发展Abstract:Dipping sonar is an important device equipped on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US Navy dipping sonar is introduced,and the main technical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analyzed,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ur country.Key Words:Aviation antisubmarine;Dipping sonar;Development1.引言声纳出现的历史已近百年,美国于上世纪40年代末首先使用吊放声纳,AN/AQS-1型航空吊放声纳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军用装备[1]。

由于航空吊放声纳是装备在反潜直升飞机上的,设备工作时受平台的噪声影响比较小,与水面舰艇或潜艇用声纳相比较,想获得同样的探测效果仅需要较小的声纳基阵就能实现,且潜艇缺少有效地与飞机对抗的手段,加之反潜机的速度要远大于潜艇航速,所以,在航空反潜作战中,飞机对潜艇一直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

战后,潜艇技/战术水平不断发展,特别是核动力潜艇的不断装备和发展,要求与之斗争的反潜兵力必须具备更高的搜索速度和作战效率,因此,航空反潜的地位更加突出,已成为各发达国家最重要、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之一。

航空吊放声纳是反潜直升机对水下目标进行搜索、定位、识别、跟踪的最重要手段。

2.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发展概况吊放声纳是海军反潜直升机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对潜艇的搜索、定位、识别及跟踪。

震惊 美潜艇如何窃听我国海底光缆

震惊 美潜艇如何窃听我国海底光缆

震惊美潜艇如何窃听我国海底光缆2013-11-04 16:28 来源:战略论坛监听光缆通信的重任,交给了美国海军第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吉米·卡特”号(SSN一23)。

该艇为窃听海底光缆量身定做了多任务平台,搭载有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可在水下搜集情报,包括对重要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和窃听海底光缆通信,因此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最理想的“水下间谍”。

在正式服役后,“吉米·卡特”号核潜艇监听的目标是太平洋及地中海的光缆网,监听的位置可能在日本、中国和新加坡之间以及欧洲、中东之间。

“吉米·卡特”号将利用其可窃听海底光纤电缆的设备,展示美军海军舰艇前所未见的海底“超级特务”性能。

“吉米·卡特”号在前2艘的设计基础上做了大幅的改动,艇体加装一段长30余米的“补充舱”以增加有效载荷,开发这一舱段耗资达9.23亿美元。

而且从概念形成到最终建成只用了不到5年,避免了刚下水就“技术落伍”的尴尬局面。

“吉米·卡特”号还担负新一代武器、传感器和水下航行器的试验任务,可以用于水下战概念的秘密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因此被称为美国海军的“水下试验室”。

此外,该潜艇还可搭载“先进投送系统”,一次投送50名全副武装的“海豹”突击队员。

艇上还配有对接装置,并可发射和回收小型潜艇。

对于“吉米·卡特”号核潜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美国政府和军方大多含糊其词,只说是“执行特殊”、“在反恐战争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也有“泄密”的,如美国国家安全理事会专家巴姆福德指出,“这艘核潜艇将来的主要功能就是搜集情报,虽然窃听海底光缆通信是违反国际条约的,但这些信息却十分有用”。

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卡特”号窃听海底光缆的工作过程。

1)潜艇潜近目标海区,潜坐海底。

以“海狼”610米的最大工作水深,在我国的大部分海域完成这个任务都不存在什么困难。

2)放出ROV携带金属探测器根据已掌握的海缆路由资料(应该多少掌握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寻找海底光缆,ROV的行动由母艇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