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20个易错字
初中化学易错点汇总

初中化学易错点汇总
1. 元素符号大小写:元素符号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如H、Na、Cl)。
2.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符号:阴离子通常使用非金属化合物的元素符号(如Cl-、O2-),阳离子通常使用金属元素的符号或者其原子结构的符号(如Na+、Ca2+、Fe3+)。
3. 错误的化学式:要注意避免误写分子式或离子式,例如写成H2O2H 或NaClNa等。
4. 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平衡和物质守恒原则,以及正确的配平方法。
5. 酸碱中考虑氢离子:在酸碱反应中,要注意考虑氢离子的作用,例如酸的化学式中必须含有H+等。
6. 摩尔质量和分子量:摩尔质量和分子量必须严格区分,前者指1mol 某物质的质量,后者指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质量的总和。
7.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指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两者不能混淆。
8. 溶液的浓度:要注意浓度的表示方法和单位,例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9.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要注意区分吸热和放热反应,且放热反应常见燃烧反应。
10.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化学实验要注意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易错字词汇总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易错字词汇总本文档整理了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易错字词,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 金属的性质当中“金属的导电性”拼写为金属的导电性,不可以写成“金属的导电行”。
金属的导电性,不可以写成“金属的导电行”。
2. 非金属的性质当中“非金属容易接收电子”拼写为非金属容易接受电子,不可以写成“非金属容易吸收电子”。
非金属容易接受电子,不可以写成“非金属容易吸收电子”。
3. 物质的新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就形成了化学分子”,不可以写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就形成了化学物质”。
分子”,不可以写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就形成了化学物质”。
4. 非金属的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非金属组成的,不可以写成“非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组成的”。
非金属组成的,不可以写成“非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组成的”。
5.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不可以写成“电解质是指在固体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6. 非金属氧化物是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以写成“非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以写成“非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7. 酸是指能够溶解在水中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不可以写成“酸是指能够溶解在水中产生氧离子(O2-)的化合物”。
8. 碱是指能够溶解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不可以写成“碱是指能够溶解在水中产生氧离子(O2-)的化合物”。
9. 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验物质是否酸性、碱性或者中性的物质,不可以写成“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验物质是否溶解的物质”。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易错字词汇总,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易错符号及名称、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易错符号及名称、化学式 一、易写错的元素符号钠___ 氯___ 铝___镁____锌___铜____ 特别提醒: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二. 易写错的实验用品名称(不能出现错别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 易写错物质名称:水zhēng ___气 木tàn ___ 活性tàn __蒸 liú___水 二氧化tàn __ 甲 wán ___ 二氧化 měng ______ 天 rán __气 石ru ǐ______ 金 gāng ____石 ān _____气 乙 chún ______ 3. 易写错的专用术语:过 lǜ____ zhàn ______有 蒸liú___ 混 hé_____物 澄清石huī _____水 化学反yìng _____ zhēng _____发 水róng _____解性 吸fù _____ yě_____铁 zhì_____ 冷剂 中hé___反应质量守 héng _____定律 腐shí _____性cuī_____化剂 低tàn __生活 肥zào ____水四、易写错的化合物名称及化学式(以下括号内为俗称) 1.氧化物及硫化物氧化镁________ 氧化钙(生石灰) ________氧化亚铁________ 四氧化三铁________ 氧化铁________ 二氧化锰________氧化铝________ 氧化铜________ 硫化铝________ 二氧化硅________ 过氧化氢(双氧水) ________ 五氧化二磷________ 二硫化碳 ________ 2.酸:盐酸________ 硫酸________碳酸________硝酸________ 3.碱:氢氧化钠________氢氧化钙________ 氢氧化铝________ 氢氧化钡________ 氢氧化铁________ 氢氧化钾________ 氢氧化铜________ 氨水________4.常见的有机物:甲烷________ 乙醇(酒精) ________6.氯化物氯化亚铁________氯化铁________氯化钠________氯化钙________氯化银________氯化钡________四氯化碳_______氯化铜________氯化铝________氯化锌_______7.碳酸盐碳酸钠________ 碳酸钙________ 碳酸钾________碳酸钡________ 8.硫酸盐硫酸钠________ 硫酸铜________ 硫酸铁________ 硫酸亚铁________ 硫酸钾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 10.硝酸盐硝酸汞________ 硝酸银________ 硝酸铜________11.原子团: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初中化学用语常见错别字汇总

初中化学用语常见错别字汇总初中化学学习中,有些同学在做作业或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写化学术语时用错别字,造成很多无谓的失分。
现将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总结如下。
1.“化学反应”或“反应物”中的“应”字写成“映”。
2.“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中的“成”字写成“存”或“层”。
3.“过滤”中的“滤”字右边部分写成“虚”。
4.“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5.“吸附作用”中的“附”字写成“复”或“付”或“副”。
6.“酸碱指示剂”中的“剂”字写成“温度计”中的“计”。
7.“石蕊试液”中的“蕊”字写成“芯”。
8.“酚酞试液”中的“酚酞”字写成“酚肽”。
9.“酒精灯”或“燃料酒精”中的“酒”字写成“洒”。
10.“水槽”中的“槽”字写成“糟”。
11.“导管”中的“导”字写成“到”或“倒”。
12.“爆炸极限”中的“爆”字写成“暴”。
13.“化石燃料天然气”中的“然”字写成“燃”。
14.“溶解.过滤.蒸发”中的“溶”字写成“容”或“熔”。
15.“溶液的酸碱性”中的“碱”字写成“咸”。
16.“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和”字写成“合”。
17.“饱和溶液”中的“和”字写成“合”。
18.“元素”中的“元”字写成“原子”的“原”。
19.“化合反应”中的“合”字写成“和”。
20.“置换反应”中的“置”字写成“质”或“直”。
2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的“浑”字写成“混”。
22.“催化剂或催化作用”中的“催”字写成“崔”或“摧”。
23.“固体粉末一般含湿存水”中的“存”字写成“成”。
24.“气体逸散”中的“逸”字写成“溢”。
25.“致冷剂”中的“致”字写成“制”或“治”。
26.“水蒸气”中的“气”字写成“汽”。
27.“汽水饮料”中的“汽”字写成“气”。
28.“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中的“帽”字写成“冒”。
29.“检查装置气密性”中的“密”字写成“蜜”。
30.“白色沉淀”中的“淀”字写成“定”。
31.“蒸馏水或蒸馏石油”中的“馏”字写成“溜”或“留”。
易错字及易混淆名词汇总

1.“化学反应”或“反应物”中的“应”字写成“映”。
2.“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中的“成”字写成“存”或“层”。
3.“过滤”中的“滤”字右边部分写成“虚”。
4.“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5.“吸附作用”中的“附”字写成“复”或“付”或“副”。
6.“酸碱指示剂”中的“剂”字写成“温度计”中的“计”。
7.“石蕊试液”中的“蕊”字写成“芯”。
8.“酚酞试液”中的“酚酞”字写成“酚肽”。
9.“酒精灯”或“燃料酒精”中的“酒”字写成“洒”。
10.“水槽”中的“槽”字写成“糟”。
11.“导管”中的“导”字写成“到”或“倒”。
12.“爆炸极限”中的“爆”字写成“暴”。
13.“化石燃料天然气”中的“然”字写成“燃”。
14.“溶解.过滤.蒸发”中的“溶”字写成“容”或“熔”。
15.“溶液的酸碱性”中的“碱”字写成“咸”。
16.“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和”字写成“合”。
17.“饱和溶液”中的“和”字写成“合”。
18.“元素”中的“元”字写成“原子”的“原”。
19.“化合反应”中的“合”字写成“和”。
20.“置换反应”中的“置”字写成“质”或“直”。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最易混淆化学名词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的词,如果不能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就会用错,甚至是张冠李戴,下面就一些常用易混淆名词进行辨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
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精)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及化学用语【一、考情分析】化学用语易错字:(1萃.取、分液、渗.析、溶.解、熔融..、熔.点(2气体逸.出、溶液溢.出、用玻璃棒蘸.取、振.荡试管(3酯.化反应、焰.色反应(4氨.气、铵.盐、乙酸乙酯.、油脂.、硫氰.化钾(5研钵.坩埚.褪.色【二、考纲要求】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⑤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⑦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⑧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三、解题方法】从近几年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化学选择题题干是“下面……(不正确的是”的题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这类题型选择题相对独立,它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等特点,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推理能力、图文理解及分析、信息转换能力等。
解答好这类选择题,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练掌握原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典型物质的性质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使用:(1逐项分析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符合题设要求的选项(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
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我们在记忆时一定要记牢,特别是一些概念、定义中的关键字更是要记忆准确,这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3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可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化学用语是专门的化学语言,其包含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示意图等。
III.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汇总【中考专题复习】

Part. IV: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汇总一、常考的50个化学方程式(请书写)二氧化碳2二、教材知识点归纳3.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⑴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⑵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⑶煤气:一氧化碳(CO)⑷天然气:甲烷(CH4)⑸石灰石/大理石:碳酸钙(CaCO3)⑹生铁/钢:铁(Fe)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碳(C)⑻铁锈:氧化铁(Fe2O3)4.6.不能共存的离子:实质看是否反应:能反应,不共存;不反应,能共存。
⑴H+:H++OH- →H2O(生成水)H++CO32-→H2O+CO2↑(产生气泡)H++HCO3-→H2O+CO2↑(产生气泡)⑵OH-:OH-+H+→H2O(生成水)OH-+ NH4+→H2O+ NH3↑(产生气泡)OH-+Cu2+→Cu(OH)2(蓝↓)OH-+Mg2+→Mg(OH)2(白↓)OH-+Fe3+→Fe(OH)3(红褐↓)等⑶CO32-:CO32-+H+→H2O+CO2↑(产生气泡)CO32-+Ca2+→CaCO3↓(白↓)CO32-+Ba2+→BaCO3(白↓)CO32-+Mg2+→MgCO3(白↓)等⑷Cl-+Ag+→AgCl↓(白↓)⑸SO42-+Ba2+→B a SO4↓(白↓)7.显碱性的盐Na2CO3、K2CO3、NaH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溶于水显碱性,因此不能用指示剂区分Na2CO3与NaOH等碱。
9.有关不同及原因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不同。
⑵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⑷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⑸元素化合价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⑹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0.物质的检验⑴气体的检验①O2: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②H2: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③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④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⑤水蒸气:通过无水CuSO4,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⑵离子的检验.①一般思路:酸—指—钡—银—盐用到物质H2SO4石蕊BaCl2AgNO3Na2CO3两两鉴别:找性质差异;三三鉴别:酸、碱、盐找紫色石蕊有酸找Na2CO3,有Na2CO3找酸,无酸无Na2CO3找CuSO4②步骤: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九年级化学常见错别字

紫色石(蕊)
紫色石(芯)
灯(芯)
灯(蕊)
吸(附)
吸(付,复)
试(管)
试(官)
(集)气瓶
(吸)气瓶
量(筒)
量(同)
(混)(合)物
(浑)(和)物
(原)子
(元)子
(元)素
(原)素
(氨)水,气
(铵)水,气
(蓝)色
(兰)色
硫酸(铵)
硫酸(氨)
(坩埚)钳
(钳锅)钳
(溶)解
(熔)解
(熔)化
(溶)化
(剧)烈
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
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
水(槽)
水(糟,缸)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衡)定律
平(衡)
平(恒)
长(颈)(漏)斗
长(劲)(滤)斗
(置)换反应
(制)换反应
光(合)作用
光(和)作用
中(和)反应
中(合)反应
(滴)管
(氵商)管
过(滤)
过(氵虚,虑)
饱(和)溶液
饱(合)溶液
铁(架)台
铁(夹)台
试管(夹)
试管(挟)
九年级化学常见错别字
化学是一门基础而严谨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有自己独有的语言(化学专用述语,简称化学用语),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化学专用述语,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专用述语的规范性,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笔者长时间任教九年级化学,现把学生在习题经常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了如下的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酒)精灯
(洒)精灯
木(炭)
木(碳)
活性(炭)
活性(碳)
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20个易错字
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一些化学术语用错别字,造成很多无谓的失分.还记得当年初中有次考试把“石蕊”写成了“石芯”被老师教室上特别点名了,好丢脸的说~现将化学老师总结的学生试卷中常出现的错别字归纳如下,容易写错别字的同学可得特别注意咯:
1.“化学反应”或“反应物”中的“应”字写成“映”。
2.“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中的“成”字写成“存”或“层”。
3.“过滤”中的“滤”字右边部分写成“虚”。
4.“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5.“吸附作用”中的“附”字写成“复”或“付”或“副”。
6.“酸碱指示剂”中的“剂”字写成“温度计”中的“计”。
7.“石蕊试液”中的“蕊”字写成“芯”。
8.“酚酞试液”中的“酚酞”字写成“酚肽”。
9.“酒精灯”或“燃料酒精”中的“酒”字写成“洒”。
10.“水槽”中的“槽”字写成“糟”。
11.“导管”中的“导”字写成“到”或“倒”。
12.“爆炸极限”中的“爆”字写成“暴”。
13.“化石燃料天然气”中的“然”字写成“燃”。
14.“溶解.过滤.蒸发”中的“溶”字写成“容”或“熔”。
15.“溶液的酸碱性”中的“碱”字写成“咸”。
16.“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和”字写成“合”。
17.“饱和溶液”中的“和”字写成“合”。
18.“元素”中的“元”字写成“原子”的“原”。
19.“化合反应”中的“合”字写成“和”。
20.“置换反应”中的“置”字写成“质”或“直”。
最易混淆化学名词
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的词,如果不能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就会用错,甚至是张冠李戴,下面就一些常用易混淆名词进行辨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
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练习: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B.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面包发霉
C.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
"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物所需能量,促使反应发生。
"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
"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不超过500℃,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
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及固体分解时使用。
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高温要有所区别。
练习:下列化学反应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氧化铜+氢气→铜+水氧化铜+碳→铜+二氧化碳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
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
"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 "焰"和 "光"的区别
"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易气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
"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气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气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
6."浑浊"和"混浊"的区别
"浑浊":是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混浊":是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
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
7. "碳"和 "炭"
"碳":是指碳元素,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密切相关的概念,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如:二氧化碳,碳化物,碳酸等。
"炭":是指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的具体物质。
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煤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