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从梦想到现实

合集下载

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适用病症和治疗效果介绍

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适用病症和治疗效果介绍

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适用病症和治疗效果介绍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创新治疗方法,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和潜能,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希望。

本文将介绍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适用病症以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在体内持续分裂产生其他类型的细胞。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病、器官衰竭等。

首先,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色。

例如,对于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通过重新建立血液系统来治愈疾病。

干细胞可以通过骨髓或外周血采集,经过体外处理后,再移植到患者体内。

这些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再生骨髓,产生新的血细胞,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液功能。

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帮助修复其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器官衰竭的治疗中,干细胞移植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心脏病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但由于供体的限制和排斥反应的风险,干细胞移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可行的替代方法。

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心脏病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可以激活和促进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减轻病情和症状,并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上述疾病,干细胞移植技术还显示出在其他领域的治疗潜力。

例如,干细胞移植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脑损伤后的康复。

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神经组织中,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

此外,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美容领域也展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可以激活皮肤组织的更新,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滑度。

因此,干细胞移植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治疗和皮肤再生。

总结而言,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卓越的疗效。

用干细胞拯救心衰

用干细胞拯救心衰

用干细胞拯救心衰我们知道,人体在生存、发育过程中,体内大部分细胞在不停地进行分裂、增殖、死亡、再生,以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人体器官中有的细胞再生能力强,比如肝脏细胞每三个月就能更新一次。

而心肌细胞是不分化细胞,一旦发生坏死,就无法再生,因此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

随着心肌细胞的丢失,心脏收缩功能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目前,除了心脏移植外,还没有对晚期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

而供体的稀缺、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让许多病人丧失了治疗机会。

有统计显示,晚期心衰平均生存时间短于恶性肿瘤。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因心肌细胞无法再生而致病,科学家自然想到通过再生心肌细胞这条途径来解决难题。

而干细胞移植一直是心肌修复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直到十年前,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梅奥诊所的心脏病首席医生埃摩森?菲林成功完成全世界第一例注射治疗,向地球人宣告,用干细胞注射治疗心衰是可能的。

中国干细胞研究专家徐主任是这样形容干细胞的,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它能重建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生命体。

干细胞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是器官组织细胞已损伤衰亡疾病的新希望。

干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

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干细胞是一种可以直接用来治病的“材料”。

目前从人体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获得的干细胞已广泛应用在移植中,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遗传性疾病已开展几十年,外周血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也有10多年的历史,实用效果明显。

干细胞注射治疗心衰的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经过六七年的时间,在中国心衰患者的热切渴望下,去年由美国梅奥诊所发明的一项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术国际多中心中国区三期临床试验在北京启动,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将率先进行这一创新性临床研究。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从基础到临床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从基础到临床
分 离 的胎儿 心肌 细 胞 分 4点 注射 到 心 肌梗 死 区域 。
结 果显示 , 移植组 大 鼠梗 死 瘢痕 组 织 中可 见 新 生 细
胞 生长 , 可 观察 到 移 植 的细 胞 问 有 闰 盘连 接 。 ’ 应 用
平 滑肌 a . 肌动 蛋 白进 行 免疫 组 化 染 色证 明 , 移植 的
胎 儿心 肌 细 胞 已在 坏 死 心 肌 区域 存 活 、 生长增殖。
超 声心 动 图可见 细胞 移植 组 大 鼠左 室收缩 功 能 明显
改善 , 并 限制 了心 室 进一 步扩 大 的 重 构过 程 。 胎 儿 心 肌细 胞虽 具有 最 好 的再 生 心 肌 能 力 , 但 其 临 床应
用还存 在许 多 问 题 , 如伦理道德 、 法 律 以及 免 疫 排
1 . 1 骨骼肌 源性 干 细 胞
骨 骼 肌 和 心 肌 细 胞 同属
斥、 致肿 瘤性 等 均有 待解决 。
1 . 3 心 肌 源干 细胞 心 肌 源 干 细胞 目前 已经 有 临 床 应用 报道 。长 期 以 来 , 人 们一 直认 为 心 肌 组织 是
因, 全球 每 年 约 有 1 7 0 0 万 人 死 于 心 血 管疾 பைடு நூலகம் , 其 中
因急性 心 肌 梗 死 (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A MI )
和慢 性心 功 能不 全 而导致 的死 亡 占心血 管疾 病病 死
《 转 化医学杂 ̄) ) 2 0 1 3年 2月 第 2卷 第 1 期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1 . V o l _ 2 N o . 1 . F e b 2 0 1 3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心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但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因此,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中,有望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目前,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干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

胚胎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能力,但由于其来源涉及伦理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状态而获得的,虽然避免了伦理问题,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则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成为了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研究的热点。

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一项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灌注增加。

另一项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也显示,干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干细胞的移植效率和存活数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移植过程中,大量的干细胞可能会死亡或流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机制尚不明确,如何精确控制干细胞分化为所需的心肌细胞仍然是一个难题。

此外,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效果,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基因修饰等手段增强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能力,利用生物材料作为载体提高干细胞的移植效率,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

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护理

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护理

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总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经验,探索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护理方法,提高移植术成功率和保障远期效果,并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对11例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

结果:10例病人均成功进行移植治疗,无1例因护理原因出现并发症。

结论:随着多能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探索适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观察方法,以确保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提高移植术成功率和保障远期效果,其间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关键词】胚胎多能干细胞移植;缺血性心脏病;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67-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缺血性性心脏病人呈上升趋势,目前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但有一部分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血运重建,但最终因存活的的心肌细胞减少而死亡,而心脏移植又因供体及免疫排斥限制尚不能广泛开展。

干细胞移植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大部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均表明干细胞确实能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心脏功能。

关于胚胎多能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开展的较少,我市仅我科开展。

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2-65岁。

均为我院住院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 规定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2 护理我科对11例缺血性心脏病人进行研究,病人没有感觉带来很大痛苦,和以往静脉输液相似,病人都愿意接受,输注干细胞过程中,会有一名年资高、学历深的护士在旁守护,持续为病人晃动输液瓶,使干细胞全部输入到病人体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边操作边询问病人感受,观察病人状态,由于我们采取了新研制的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方法,病人未出现不良反应。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_继续前行_王建安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_继续前行_王建安

学术争鸣【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报道,研究者们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有着完全不同的结论。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吗 目前已有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心肌移植后能明显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基础研究证实移植的干细胞能产生新生心肌,且新生心肌形态学上与心肌细胞相似;免疫组化发现新细胞表达了心肌特异性标记物。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些临床试验均为小样本、非随机、开放性研究,虽然疗效显著,但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多数试验缺乏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近年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其疗效并不如以往那么理想,尤其是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某些细胞如骨髓祖细胞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不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在此问题上,来自正方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王建安教授和反方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葛均波教授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疗效,现刊登两位专家报道的热点内容。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否安全有效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浙江杭州310007E -m ail :ji ang j un76@yeah .net【文章编号】1005-2194(2007)06-0469-03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继续前行王建安,蒋 峻【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王建安,男。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关键词】 干细胞;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K eyword s S t em cell ;Ische m i c heart disease ;A cute myoca rdia l infarc tion修复受损的心脏是心脏科医生们的共同梦想。

心肌干细胞治疗心衰新方向、新征途

心肌干细胞治疗心衰新方向、新征途

心肌干细胞治疗心衰:新方向、新征途04口腔楊靜文張偉生餘婧婷徐赫楊雪摘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心肌干细胞的存在从不断的质疑声中走出来。

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否认了长期以来人们的一致认为:出生后人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就会停止,由于发生凋亡和坏死,心肌细胞会不断的减少。

心力衰竭发生主要原因是心肌发生大面积梗死或高血压导致的外周阻力升高,当原有的心肌收缩力不足以维持全身的血液供应时,心肌细胞就只能通过代偿性的肥大来补偿所需收缩效应,若代偿作用不足弥补所需,病情就会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导致心力衰竭。

由于成体心肌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心肌干细胞的存在,通过增加心肌数量来发挥心肌代偿作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心肌干细胞,CSC,心力衰竭,心肌干细胞移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心脏是一个不可更新的器官。

心肌细胞的数量在出生后就不会再增多,只会随着损伤、衰老和死亡而不断地减少。

这一观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成为人们的主流观点,并指导人们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

然而最近的研究否定了这一观点。

心肌中存在一种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 CSCs),它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从而使心肌保持一定的再生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只要我们分离出了这种心肌干细胞,我们就可以将它导入发生心力衰竭的心脏,从而加强心脏收缩力,逆转心肌重构。

这可能是未来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全新但却十分有效的方法。

1.成体心脏中存在心肌干细胞心肌中可能存在一种心肌干细胞,并且这种干细胞能分化为心脏中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各类细胞。

Federico等[1]的临床实验证实:当将女性的心脏移植到男性身上时,在移植的心脏中可以找到带有Y染色体的受者的心肌细胞。

这一结果表明,有一部分受者的细胞进入了移植的心脏心肌内,并且成功分化成了心肌细胞,这部分具有分化成心肌细胞能力的受者细胞可能就是心肌干细胞,它可能经过循环系统进入了移植心脏中。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04级临床一班90401115 刘洋90401113 李渊90401116 米悦90401114 林杰荣90401118 齐越心肌梗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这些治疗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症状,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但要使病损的心脏恢复功能,仍没有有效的方法。

一般认为成熟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已丧失再生能力。

尽管研究发现,心肌中存在具有再生能力的心肌前体细胞( cardiac progenitor cells, CPCs)在心梗后可发生分裂增殖,但CPCs数量有限,只能修复毛细血管闭塞后的亚临床病变,而不能完整地修复组织,不足以阻止心室重构、心功能衰竭的发生[1]。

心脏移植虽能取代受损的心脏,但由于供者较难选择,且费用高,临床很难推广。

基因治疗可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但由于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减少,使基因治疗的作用受到限制。

保护和增加具有收缩功能的有效心肌细胞是治疗各种心肌损伤最为合理的途径。

随着人类对干细胞认识的加深,利用干细胞分化潜能再生心肌细胞,修复受损心肌组织,恢复心脏功能,已成为目前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一种新的策略。

在心肌再生方面研究中,干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倍受关注。

又由于成体肝细胞有定向分化能力较强,自体成体干细胞较易获得,自体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不会引起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等诸多优点,使成体干细胞移植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1、干细胞的输注途径1.1 经血管途径尤其适用于新近发生的再灌注后的梗死心肌,此时各种化学趋化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定植和存活。

①冠状动脉内输注:较为直接同时创伤较少,大部分临床实验采用了该种方法[6 -8 ,13 -16],在球囊扩张同时注入干细胞, 最大限度地延长干细胞与梗死周围微环境接触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VEF
移植组 对照组 1周 53.8% 58.2% 6个月 P 58.6% <0.05 56.3% >0.05


LVDd
1周 6个月 移植组 52.5mm 52.1mm 对照组 50.4mm 55.2mm
P > 0.05 < 0.05
此外心肌灌注缺损指数干细胞移植组由21 降为13(P<0.01)而在对照组无显著改变 (20对17,P>0.05)。 结论显示 干细胞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的, 并在随访6个月时出现改善心功能、预防心 肌重构及增加心肌灌注的作用。
NYHA分级
心率变异率 (HRV)及Lown分级
收缩末容积(ESV,ml)、舒张末容积(EDV,ml)或射血分数(EF,%)

平均死亡率(年)
安慰剂组: 3.68% (36/191)
干细胞组: 0.75% (7/200)




结果 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 3个月,治疗组已经出现明显的改善 NYHA评价 治疗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提高一个级别且可持续到 随后的第12个月及第5年 心率变异率及Lown分级 治疗组心率变异率明显改善,Lown分级明显降低 收缩末容积、舒张末容积、或射血分数 在3个月、12个月、60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 及移植前均有显著改善

研究提示

干细胞移植短期内可改善慢性心衰及心梗后心 衰患者的心功能 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心衰及心梗后心衰治疗的长 期有效性 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 左心室功能及降低死亡率。



Volker S, Sandra E, Albrecht E ,2006年发表,第 一项分析骨髓祖细胞移植治疗AM I效果的双盲、

德国的Yousef教授 ,2009年6月9日公布

首个随访时间最长的AMI干细胞移植治疗 研究 12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 胞(BMC)移植治疗组和对照组 梗死后7±2天将BMC直接注入罪犯血管



平均死亡率(年)
安慰剂组:2.35%(7)
干细胞组:0.35%(1)

研究提示
“干细胞研究是生物科技的最前沿,是最 有希望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域。让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在一个大的科学领域领先世界!”
—引自2010年8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视察讲话
TCT-STAMI TCT-STAMI 2 STAR-heart study REPAIR-AMI研究 BOOST研究 BALANCE 研究

2008年 Circulation -----葛均波 271例初次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治疗组(137例)患者接受非选择性BMC注射 对照组(134例)患者则接受肝素生理盐水注 射 注射时间为PCI术后3小时内 注射部位为梗死相关动脉远端。


结果
6个月时定量冠脉造影显示 BMC组LVEF显著增加(P<0.001),其改善幅度显著 优于对照组(P<0.001)。 12个月时增强MRI显示 BMC组LVEF增加了7.7%,心肌梗死面积减小了 7.0%
研究提示

冠状动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对AMI患者来 说是安全可行的

冠状动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新近梗
死心肌的功能恢复
Wollert KC, Meyer GP, Lotz J,2004年发布 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d内) 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大规模、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

德国和瑞士17个中心,共204例患者

迄今为止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领域样本量最大
的研究

患者接受移植时间平均为AMI后4 d,采用经冠脉
内注射方法

随访4个月,细胞移植组LVEF从48%增至54% ,
对照组从47%增至50% ( P = 0.021)

亚组分析发现LVEF < 49%的患者以及移植时间

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左室功能 BMC移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干细胞移植可以降低死亡率

2007年Abdel-Latif A, Bolli R, Tleyjeh IM,
Montori VM发表

共入选18个研究,999名患者 移植干细胞种类包括骨髓单个核干细胞、骨髓间 充质干细胞、骨髓循环祖细胞。
晚(AM I后5 d)的患者受益更多
两年随访结果 再发心梗: 安慰剂组7%,干细胞组0%(P<0.014) 复合终点:(死亡、心梗、因心衰再住院) 安慰剂组15%,干细胞组4%(P<0.009) 死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 安慰剂组44%,干细胞组28% (P=0.025) 癌症 安慰剂组3%,干细胞组1%(P=0.32)


TCT-STAMI √ 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2006年Heart杂志发表 √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患者20例 √ 所有患者均于首次PCI术后立即接受治疗 √ 治疗组予自体骨髓干细胞输注 对照组予骨髓上清液输注。 √术后观察1周及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 张末容积及心肌灌注缺损指数 Nhomakorabea结果
干细胞移植组随访没有发现相关心脏事件, 包括室性心律失常等。




Muhammad Y, Christiana MS, Mathias K 2010年8月末欧洲心脏病(ESC)年会公布 391例缺血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及对照治疗组 所有均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PCI治疗 所有患者射血分数均小于35% PCI时间到入选本研究平均为8.5±3.2年 干细胞注射组予冠脉内梗死相关血管注射骨髓干 细胞 随访3个月到随访5年。

干细胞治疗组,平均4.8天于冠状动脉内移
植自体骨髓干细胞。

主要终点为6、18个月后LVEF改变

1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尽管心肌梗死后细胞移 植组6个月后LVEF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但18 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研究提示: 单次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干细胞可加速AMI
后LVEF恢复
5年随访结果 1.梗死心肌透壁程度>中位数的患者,在研 究期间获益更大; 2.单次注射骨髓干细胞不能持续改善收缩 功能相对正常的STEMI患者的LVEF; 3.可能使较大范围心梗患者持续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