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 收集整理的各名家版本 高清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上课《兰亭集序》PPT课件

(完整版)上课《兰亭集序》PPT课件

悲伤
明白 本来
一、齐,作动词。把… 知看一做死一生样为(虚相诞等,)齐彭殇为妄无作根。据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
一个个
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情趣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 “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bá)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 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 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 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 内容。
(3)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 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 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 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 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 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 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全晋文》所收王羲之的杂帖,有四十多 通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语义的词 汇。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丧子,玄 之、官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 ,王羲之6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母 兄鞠育”中长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 女儿,非常贤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 间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写道:“痛彻心 肝,当奈何奈何!”面对亲人的生死诀别 ,没有人能洒脱,虽阮籍犹不能,况羲之 乎?面对那种摧心断骨的悲痛,他怎么相 信生与死、长寿和夭折是一样呢?)。
良辰:暮春之初 惠风和畅 人贤: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美景: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乐事: 曲水流觞 畅叙幽情 赏心: 仰观俯察 游目聘怀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单字放大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单字放大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全⽂单字放⼤字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雅⼠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七个字,逸笔天成,⽽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独运⽽⼜不毫⽆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书” ,确实是当之⽆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不华、质⽽不野、不激不厉、温⽂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数变化之道,仅⼀个“之”字就有⼗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赏其书、品其趣,是⼀种⾮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集序原⽂及翻译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

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之初,(名⼠们)在会稽郡⼭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边进⾏消灾求福的活动。

神龙本《王羲之 兰亭序》 介绍与高清版欣赏

神龙本《王羲之 兰亭序》 介绍与高清版欣赏

亭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 孙统、孙绰等一干文人雅士、亲朋好友41人,在浙江绍兴会稽山 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音戏)”。农历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上巳 节,这天,人们在春风的沐浴下来到水边嬉戏,以祓(音服)除晦 气和不祥,称为“修禊”。
王羲之他们列坐溪边,由书童将盛满酒的羽觞(音商,一种饮酒 的耳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到各人面前,依此饮酒赋诗,在 “一觞一咏”间“畅叙幽情”。此次雅集共得诗37首,编为《兰 亭集诗》。而王羲之在酒酣意畅、神采飞扬之际用蚕茧纸、鼠须 笔为此诗集作序,写就了千百年来令无数习书者倾倒的“天下第 一行书”——《兰亭序》。此序记录了这次诗文盛宴带给作者的 愉悦心情,但也抒发了他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更重要 的是全篇书法之美,遒媚飘逸,纵横变化,其中的“之”字更是 写出了20个不同的样子,堪称一绝。据说王羲之在酒醒后曾多次 重写《兰亭序》,却怎么也回不到酒酣时所写出的神韵上去了
古人云:“摹书得在位置,失在神气。”而我们却能从神 龙本兰亭上看见王羲之书法神清骨秀的艺术风神,真无愧 于后世各代书家对它的高度评价
高清版 神龙本《兰亭序》
请使用右键点击图片,选择“另存为图片”,在右下角“保存”选项里选择“保存原始图片”,即可获得高清版《兰亭序》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 二是祈福免灾。
神龙本《兰亭序》
珍藏于宁波 天一阁的神龙本《兰亭序》石碑
神龙本《兰亭序》是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摹本中最为精 美的一本。因为它将原作的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原本上 带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都摹写得很细腻, 改写的字迹也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 十分清晰,间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 显得自然生动

【经典碑帖】《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全图(冯承素摹本)

【经典碑帖】《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全图(冯承素摹本)

【经典碑帖】《兰亭序》神龙本⾼清全图(冯承素摹本)【兰亭序简介】王羲之的⾏书有如⾏云流⽔,其中⼜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三⽇,右军宦游⼭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在会稽⼭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

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须笔和蚕茧纸,乘兴⽽书写了⼀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四字,其中⼆⼗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

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孙,直⾄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后来被唐太宗「骗」⼊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

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复出,收⼊⽞宗内府,且刻⽯置于学⼠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亡。

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

局部欣赏:【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上旬的巳⽇,我们在会稽郡⼭阴县的兰亭集会,举⾏禊饮之事。

此地德⾼望重者⽆不到会,⽼少济济⼀堂。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高清版真迹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高清版真迹欣赏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
在山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

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
鼠须笔,兴乐而书,
完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序》高清版全文大图
送给大家欣赏、学习
《兰亭序》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
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智永草书《兰亭序》

智永草书《兰亭序》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这件作品经过了历代后人的秘藏,被他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所得,传说智永禅师20年不下楼研究书法,一方面是学习和临摹此作,已经王羲之的其它真迹,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贴身保护这件“天下第一法书”《兰亭序》。

只可惜此作后来被唐太宗以“萧翼赚兰亭”的方式骗走了,并且传阅诸臣,让其临摹和复制,从而产生了“定武本”、“虞临本”、“褚临本”、“神龙本”等等的临本。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而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部草书版本的《兰亭序》,据传说,这件作品乃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之后所写,《兰亭序》本是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这么优秀的文章,王羲之必定抄写了多次,而其中也有传世的草书版本。

此作传世被唐太宗秘藏,也有说法是殉葬与武则天。

此草书版本也同样被智永所藏,在“云门寺”隐居的20年期间,智永潜心于书法,除了写出了500本著名的《真草千字文》流传于世之外,还临摹了王羲之的行书版和草书版的《兰亭序》,传到唐太宗手中的《兰亭序》也有许多人推测乃是智永所书,因为其笔法与智永是超乎寻常的一致。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而如今藏于北京故宫的草书版本的《兰亭序》也同样是智永的临作。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件草书版本的《兰亭序》每一个字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字样,用笔和结字也与王羲之《十七帖》有着超乎寻常的一致。

可见智永禅师是真正得到“二王”遗法的一个人。

张怀瓘在《书断》当中说:“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气调下于欧、虞,精熟于羊、薄”。

由此可见,智永禅师的书法造诣,更在唐人诸家之上,尤其是他的草书,可谓是王羲之之后一人而已。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明代的大才子解缙这样评价智永:“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

”从这段话当中更能看出智永对于书法领悟的精透。

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这件智永的草书《兰亭序》乃是书法界极其罕见之作,因为秘藏于北京故宫当中,也从未出版所以世人知者不多,但从这件作品的书法气质和技法层次来看,丝毫不逊色于王羲之的《十七帖》。

兰亭序小楷字帖清晰版

兰亭序小楷字帖清晰版

兰亭序小楷字帖清晰版兰亭序小楷字帖全文如下:宋祁千峰初会,孤发剔成阴翳。

杨花雪落覆白苹洲,青天一色如水。

举头洒落鹅毛雪,步履更换回舆。

纷纷籁舞不能继,梦回吹角连嚣乱。

高耸地阙观灵雀,夜过清猿啼数声。

他乡音信断,邓琼琼。

何时杳渺长云,只有春山鸟语。

凝露华发光,睹彼悲壑之石,思己微行之阶。

皇玺阙下邈贞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今古如一何东南西北之览。

亦复何言乎幽夜,君是桃源人家。

蕙纨几阙,逸景灵台,万顷波色融鱼鳞,楚泽一圯际天白。

登封泽,西来浦,扶疏几岸之台数。

潺湲赤壁之长流,风飒秋声徐回,阡井何茫茫。

冥莫子冈幸陪宴,琖叶荐仙翁,凡世荆台之直教。

梦发戍楼芳草地,埋没柩木生辰纪。

一往观田牧之器,漆下玉言赐燕赵之佳。

细思极恐,终久须壮志凌云。

古之学庵照研帖,受业飞移至今已。

法轮常引血之蓬勃,素手捧心之张扬。

鬓旌舞起狂歌过江,额角宛如美人状。

截自清风九点钟,立时才得今生顶礼。

如烟如梦我生朝夕,念念思思我有如斯。

风华细腻意态欣赏,纷韵情浓底气爆发。

生涩淡然皆已放逸,光纱流影孰再度。

命格巧合生活努力,镇南两库记归期。

只识才情不识姓名,方知世事百态厉。

茫然无底彷徨己行,牵引引碧烟飞禽。

蓊郁蒸蓬勃而育人,三年须赴造化工钧。

遂与冰心结一方,污泥而不染。

黄金何验宝石鉴,綦丰旧约心萦系。

涧花确认横遗撺,林月学成聚繁华。

兰亭有意无意间,佛性底意欲何为。

饮菊中百器欲溢,醍醐尽分明铃减。

南山翠峰似银船,东海明霞作彩帆。

贵子罹陈水窟必录,才籍沁初朝寥阳。

一丝一曲先生舞幸遇,动人一曲今起面圭,踯躅矜关露绿。

以彼圣意明凭借,诘我百度狱蓉,待湓城重和湘,笔法琅琅世无双。

一手笔破吾典券,一手掌翻忽生愁绪。

改名周室龙蟠湖,董理全时维稳骨。

青竹斑斑长何处,晨读设色知文章款。

堂上下与之奈一线内外,铜林漫异人壮丽。

高才世祖何以叹,深恩颂万有极稀。

未能特性偿清梦,独喜墨烟鬓夜归。

华洲一水浩瀚,日月列历古今。

同游炎海行未了,落红飞香凌长夜。

千载无瑕偏离经,百论无一然偏离传法人。

[极品典藏]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单字版!

[极品典藏]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单字版!

[极品典藏]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单字版!中国书法圈每天分享最精彩的文化史料,书法鉴赏、名家名作和中国书法艺术前沿资讯。

公元353年,时任会稽内史和右将军的王羲之召集了一批文人名士。

来到了绍兴城外的会稽山游山玩水,并且在兰亭这个地点举行了一个诗会,当有三十几篇诗作出现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要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准备出一篇诗集,众人听了都很赞成。

出诗集当然就要写一篇序文,谁来写?大家想来想去就说王内史还是您老来吧,您是书法大家,非您莫属了。

王羲之见推辞不掉,就借着酒兴,带着几分醉意一挥而就,草拟了一篇序文,就是《兰亭序》,王羲之当时一气呵成草拟的一份草稿,不是正式的序文稿,所以上面有删减和插入字。

据说,到了第二天,王羲之拿出那份草稿,准备来认认真真抄写一份正稿时,惊呆了,发现自己昨天书写的草稿实在太好了,于是反复抄写了好几遍,发现气韵布局和笔画结构都不如那份草稿好,但王羲之最后还是从中挑选一份正式抄写的序文拿去为诗集作序了,而把当时书写那份草稿保留了下来,作为书法用笔布局的示范佳作象传家宝一样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碑拓“神龙本”《兰亭序》千百年来,《兰亭序》被书法界奉为“中华第一书”,有多个版本在世间流传,最受推崇的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经权威专家王开儒先生考证,现存于天一阁博物馆内的《兰亭序》碑刻,是唐代冯承素在贞观年间奉旨摹自王羲之真迹的刻本,确认是真正的“神龙本”,展现了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堪称书法界的国宝。

《兰亭序》由唐宫入宋宫,宋理宗传驸马杨镇,元朝时杨家又卖给郭天锡,明朝入丰坊万卷楼,丰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

1562年万卷楼大火致原帖绝于人间,唯此石刻天一阁收藏至今。

馆内的镇阁之宝,唯有此碑拓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欣赏,到了天一阁,不能不拜访一下“神龙本”《兰亭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