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
动力电池国标

动力电池国标道路运输领域中的动力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技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8年7月31日制定的《关于实施全国动力电池国标的通知》(发改办发[2018]308号),特别提出了对动力电池产品安全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化的要求。
动力电池国标涉及到安全性能指标、系统及产品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主要包括电池单元充电安全、能量调节功能、放电技术参数、电池系统安全等,并且针对不同利用环境提出了不同的标准,特别对于高低温环境、特殊腐蚀环境等更为严格,甚至要求内部系统加以调节以便运行安全。
另外,动力电池国标还要求安装和使用动力电池系统的供应商应具有基本的技术资质,动力电池产品必须按裸机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涂层,充电枪必须按相关标准严格设计,且充电安全保护装置正确安装。
动力电池的国标实施,可以有效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为企业之间建立起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到符合国家标准的动力电池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The power battery standard in road transport is a newtype of energy technology. The Notice on the Implementationof the National Power Battery Standard issu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n July 31, 2018 (Fagai [2018] No. 308) specifically proposed the mandatory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such as safety performance of power battery products.The power battery standard involves safe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ystem and product safe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etc. It mainly includes cell charging safety, energyadjustment function, discharge technical parameters, battery system safety, etc., and different standards are proposed for different usage environments. It is especially strict in terms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special corrosion environment, etc., and even requires the internal system to be adjusted for safe operation.In addition, the power battery standard also requires that the suppliers of the power battery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use should have the basic technical qualifications; the power battery products must be coated according to the naked mach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he charging gun must be strictly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the charging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must be correctly installed.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wer battery standar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ndustry, establish a fair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mong enterprises, and help consumers purchase power battery products that meet national standards, so a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企业标准

Q CENS-16001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要求与试验方法2016-10-10 发布 2016-10-10实施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统计市场上已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超过50%的安全事故与动力电池系统有关联。
事故原因包括过充电、外部短路、内部短路、电解液泄漏、电气故障、进水、碰撞、异物穿刺等。
有些事故是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有些事故是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也有些是用户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
为了更加完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避免产品缺陷,设计缺陷、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损失,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要求与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及系统的电性能、安全性能、寿命循环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用动力电池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下国标: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G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 4208-2008/IEC 60529:2001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T 191-200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电池QB/T 2502-2000 锂离子电池总规范UL 1642 锂电池UL 2054 家用和商用电池3术语和定义3.1单体蓄电池本文仅针对可充电电池,可直接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基本单元,包括正负极片、隔膜、电解液、外壳。
乘用车动力电池安全 国标

乘用车动力电池安全国标
乘用车动力电池安全的国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池安全性能测试标准:包括电池的电压、容量、绝缘电阻、短路电流、温度敏感性等参数的测试要求,以确保电池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安全的使用特性。
2. 电池防护措施标准:包括电池的外壳、隔离层、防火材料等的材料要求和制造工艺要求,以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3. 电池充电和放电控制标准: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4. 电池故障诊断与报警标准:包括电池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报警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池的故障情况,保障乘用车的安全性能。
5. 电池安全管理标准:包括电池的存储、运输、安装、维护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确保电池在整个使用寿命内的安全性能。
以上是乘用车动力电池安全的国标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确保乘用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制定和遵守这些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五大国标最详解读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五大国标最详解读[导读]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电池系统电动汽车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建立了安全防护要求——操作安全、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GB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
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15年新版GB/T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胜劣汰。
新国标在2015年5月颁布(部分标准将在10月份或年底颁布),与旧标准之间有一年的过渡期,从2016年开始,相关企业都将遵循新的标准进行相关检测。
新国标与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起,将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
在本人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曾论述过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防护主要在于如何防止电能和化学能的非正常释放所造成的危险,相关内容详见《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和防护设计》一文。
新版国标则完整的围绕电能和化学能的防护做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测试规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从这方面来讲,产品安全设计与国标的检验要求,殊途同归。
一文带你看懂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一文带你看懂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2012年6月,特斯拉电动汽车ModelS正式上市,续驶里程为483km。
这是世界第一款真正实用的长续驶里程纯电动汽车,给人们带来了对纯电动汽车的巨大信心,鼓励更多的高性能电动汽车不断推出。
Model S实现长续驶里程的最核心技术,应是特斯拉创新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一辆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由成百上千块电芯(也称单体电池)组成,比如特斯拉Model S的电池组就由7000多块电芯组成。
尽管电池制造工艺已经让各个电芯之间的差异化缩小,但是电芯之间仍然存在内阻、容量、电压等差异,使用中容易出现散热不均或过度充放电等现象。
时间一长,就很可能导致电池损坏甚至爆炸的危险。
因此,必须为动力蓄电池配备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电池管理系统,像管家那样照料电池,保证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一、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组成蓄电池管理系统在硬件上可以分为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两大部分。
蓄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单元(主控模块)、显示单元、均衡单元检测模块(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漏电检测)、控制部件(熔断器、继电器)等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由高压控制电路、主控板等组成;数据采集单元由温度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等组成,它们一般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相互间的信息通信。
1.主控模块主控盒。
主控盒是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中心,用来控制总正继电器、加热继电器以及预充继电器,还通过CAN总线与VCU进行通信。
下图为特斯拉model 3主控盒电路板。
2.从控模块从控盒。
从控盒用来分别采集左右动力蓄电池组的蓄电池单体电压和动力蓄电池模组温度,然后通过CAN总线将信息输送给主控盒。
下图为特斯拉model 3从控盒电路板。
二、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分类随着对于磷酸铁锂动力蓄电池一致性较差、三元锂热失控风险更大的问题暂时还不能完全解决,动力电池厂商的工程师们,除了在动力电池包结构上改进,工艺和散热要求提高之外,对BMS 的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

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建立了安全防护要求——操作安全、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GB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
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15年新版GB/T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胜劣汰。
新国标在2015年5月颁布(部分标准将在10月份或年底颁布,与旧标准之间有一年的过渡期,从2016年开始,相关企业都将遵循新的标准进行相关检测。
新国标与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起,将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
序号新标准旧标准1 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 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2 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 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3 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 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 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5 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6 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7 GB/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8 GB/T 18384.2—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9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10 \ QC/T 897-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在本人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曾论述过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防护主要在于如何防止电能和化学能的非正常释放所造成的危险,相关内容详见《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和防护设计》一文。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五大国标最详解读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五大国标最详解读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建立了安全防护要求操作安全、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GB 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
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15年新版GB/T 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胜劣汰。
新国标在2015年5月颁布(部分标准将在10月份或年底颁布),与旧标准之间有一年的过渡期,从2016年开始,相关企业都将遵循新的标准进行相关检测。
新国标与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起,将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
序号新标准旧标准1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2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3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5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6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7G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8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细讲解读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来源:第一电动网发布时间:2015-08-28 09:56 设置字体:大中小关注度:4791 次分享到:摘要: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
【高工锂电综合报道】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建立了安全防护要求--操作安全、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GB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
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15年新版GB/T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胜劣汰。
新国标在2015年5月颁布(部分标准将在10月份或年底颁布),与旧标准之间有一年的过渡期,从2016年开始,相关企业都将遵循新的标准进行相关检测。
新国标与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起,将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
新版国标则完整的围绕电能和化学能的防护做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测试规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从这方面来讲,产品安全设计与国标的检验要求,殊途同归。
本文将系统的论述各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对比新标准与旧标准的差异等,希望能够为动力电池企业或整车企业的同仁,在标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
[摘要] 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建立了安全防护要求——操作安全、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GB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
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15年新版GB/T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