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宣传三大误区

合集下载

野外中如何防止遭受雷击?

野外中如何防止遭受雷击?

野外中如何防止遭受雷击?
当我们身处野外时,无论是在山野、湖畔还是海边,我们都会面临雷
击的风险。

雷击不仅可能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对我们的
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雷击的风险。

一、避免高处
当我们身处野外时,尽量避免待在高处。

因为在雷电天气中,建筑物、山峰、树木等高处的物体极易成为遭受雷击的目标。

如果无法避免待
在高处,我们应该找到信号塔等建筑物的避雷针区域躲避,或者在山
坡的下方等相对安全的位置躲避。

二、保持安静
在雷电天气中,要尽量减少声响和震动,因为声响和震动会引起闪电
的吸引。

而在野外的环境中,可能有很多声响,比如雨声、树叶的响
声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耳塞来降低噪音,保持安静。

三、远离金属
在雷电天气中,金属是一种非常好的导电体,极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物。

因此,在野外中,我们应该尽量远离金属物品。

例如,在野外露营时,
应该将帐篷搭在远离铁丝网和电线杆等金属结构物的地方。

同样,在山林中行走时,也应该避免走在电缆桥上或铁路线路旁边等金属设施附近。

四、心理建设
当我们遭遇雷电天气时,面对雷声和闪电,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因为若过度害怕,则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可以通过在安全区域躲避,并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阅读、交流等来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总之,遭遇雷电天气时,保持冷静、避免高处、远离金属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雷击的风险。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心理建设,提前做好防御措施,才能在野外安全度过。

雷电天气中的雷击防护知识

雷电天气中的雷击防护知识

雷电天气中的雷击防护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其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了解雷击防护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雷电天气中的雷击防护知识,帮助您正确应对雷电天气,保护自己的安全。

一、什么是雷电雷电是指大气中云与地、云与云之间由于电荷分离而产生的电流放电现象。

当云与地面电荷不断积累,形成高压差时,便会产生闪电放电。

雷电通常伴随着响亮的雷声,同时伴有强烈的电磁辐射和电流冲击,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二、雷电防护知识1. 雷电预警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接收到相关的雷电预警信息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APP等渠道获取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在空旷地区、高处、水边等危险地带。

2. 室内防护在雷电天气中,选择室内的安全场所避难是最重要的防护方法。

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物、住宅、大型商场等都可以作为室内防护的场所。

确保场所内无窗户开放以及外部金属结构的直接接触。

避免在雷电天气中使用固定电话、洗澡等,减少电流通过身体的风险。

3. 室外防护在无法及时进入室内的情况下,应尽量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树木和金属结构。

选择低洼地带、山谷或者坑道等地形能够减少雷击的风险。

避免在露天游泳池、高尔夫球场等暴露场所停留。

当身处开放地带时,尽量蹲下身体,双手抱头,降低接受雷电伤害的机会。

4. 个人防护装备在雷电天气中,合理选择防护装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佩戴防雷击帽、穿戴防静电鞋等防护用品。

这些装备可以帮助人们释放静电,并避免静电通过身体导致雷击伤害。

5. 安全逃生当发生雷电天气条件下的事故时,安全逃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您在避难场所内,要避免与室内电器设备、金属水管等接触。

如果您在闲置的车辆中,要迅速离开并进入建筑物避难。

三、雷电事故的应急处理1. 发生雷击伤害时如果有人在雷电事故中受伤,应立即进行紧急救助。

首先要确定被雷击的人是否还有呼吸和心跳,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有条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在雷雨天气中出现。

它带有强大的电能,不仅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给设备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雷电预防的安全常识,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1.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雷电是由云层内部的正电和地面的负电之间的电荷分离产生的。

当云层内的正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与地面上的负电荷产生强烈的电流放电,形成闪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雷电灾害。

2.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雷电常常伴随着大雨和狂风,这时候外出是非常危险的。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门口和金属物品。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的避雷设施,如雷达站、避雷塔等。

3.不要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许多人在下雨时会选择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露天场所没有避雷设施,人们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接地物”,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选择安全的室内环境。

4.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如高楼、电线杆、铁塔等。

这些物体容易吸引雷电,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如果无法远离,应找到安全的避雷设施或躲进建筑物内。

5.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雷电很容易通过水传导,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

不要在游泳池、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游泳或嬉戏,也不要在雨水积聚的地方玩耍或行走。

6.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如铁锹、铁锤、铁丝网等。

这些金属物品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应尽量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工具,如塑料或木制品。

7.保护好自己的电子设备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是常见的。

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或者将它们断开与电源的连接。

如果不得不使用,可以使用避雷器或插座保护装置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8.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

防雷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防雷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防雷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防雷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目前还是雷电的多发季节,遇有强雷鸣闪电,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
险外出。

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3、没有掩蔽所时,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
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
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
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山顶、制高点
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4、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协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

5、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
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
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目前正是对流性天气的多发季节,提醒大家:一定要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

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摘要】做好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是有效保障社会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时,气象相关部门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防雷科普宣传,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雷电气象风险的有效认识与防范,掌握相关的求援知识,是防雷减灾工作基础保障。

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进行分析和论述,探究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过程中的问题实际,并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气象防雷宣传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问题;策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研究手段、雷电认知水平及防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防雷科普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

当前,由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等影响,当前自然灾害现象频发,雷击事故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大,给当今社会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危机,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气象相关部门必须要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着气象宣传服务,且气象宣传工作要联合现代信息宣传技术,开展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宣传服务,以增强社会公众防雷意识,使其熟练掌握防雷科普知识,提升防雷减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1、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存在的问题1.1 对气象工作认知不全面在社会民众对气象部门的工作性质的思想认识,只是仅仅停留在区域气象的预告与宣传上,没有深入的认识到气象部门在自然灾害气象科学普及以及防范措施宣传中的重要性,致使人们对于气象科普宣传不能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忽视了对雷电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再就是,气象部门对民众雷电防护的科学普及中,内容上也偏重于各种自然气象的介绍,关于天气的自然特征介绍以及气象灾害所导致严重后果,以及对社会人们带来的严重自然灾难且很少进行强调与宣传,造成人们对气象灾害不重视,对气象信息的判断和防雷措施的不熟练,无法及时的对雷害现象及时做出正确的防治方法。

1.2气象防雷科普宣传重点不明确在我国各省市区域内,由于各区域地形、地貌环境差异大,每个区域雷电天气发生规律也不同,因此,在对地方区域进行防雷科普宣传时,需要根据地方区域实际情况及群众需求,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宣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防雷避险科普

防雷避险科普

防雷避险科普
防雷避险科普包括以下要点:
1. 雷电的产生:雷电是由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电场,使得空气发生电离,产生放电现象。

雷电通常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

2. 防雷避险知识:遇到雷电天气时,要关好门窗,避免使用电器,尤其是金属电器。

不要靠近门窗、暖气、炉灶等有潜在危险的物体。

切勿接触天线、铁丝网、架线路等室外设备。

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尽量避免在旷野行走。

如果此时正在游泳或在水边,要赶快上岸离开水面。

3. 雷击的危害:雷击对人体和设备都有危害,可以导致人体触电、烧伤、致盲等严重后果,也可能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和火灾。

4. 预防措施:在雷电天气下,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使用室外天线和接打手机。

关好门窗,拔掉电源插头,不接触煤气管道、水管等金属管道。

避免使用淋浴、热水器等有潜在危险的设备。

如果遇到雷击,应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地点躲避,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再次受到雷击。

5. 求助和救助:如果遇到雷电天气或雷击事故,应迅速报警求助,同时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通过以上科普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公众对雷电的认识和防雷避险的能力,减少因雷电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防雷击避险常识

防雷击避险常识

防雷击避险常识
雷击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以下是一些防雷击避险常识:
1. 在雷电活动多发的季节或地区,应加强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并尽量避免在雷电活动频繁的时候外出或进行户外活动。

2. 在室内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体,特别是窗户、门把手、水龙头和电器等,因为它们可能成为雷击的传导途径。

可以选择在室内安全的地方避雷,如简单建造的避雷器或避雷网。

3. 避免站在露天场地上,如高处的山顶、山脊和开阔的草地等。

如果在户外遇到了雷电,应尽量蹲下,双脚并拢,用手臂抱住双膝,尽量使自己变得最小,以减少被雷击的可能性。

4.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建筑物应配备避雷系统,避免因雷击而导致的严重损失。

如果住在雷电频繁的地区,可以安装避雷针和避雷带等设备,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5.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尽量避免在室外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手机、电脑和电视等,因为它们可能成为雷击的传导途径。

6.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特别是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佩戴防雷装备,如防雷帽、防雷鞋等,以减少被雷击的危险。

7. 如果被雷击,应立即远离雷击地点,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术或其他急救措施,以
保证生命安全。

总之,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和避雷常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雷击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

如果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居住或工作,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被雷击。

防雷常识及注意事项

防雷常识及注意事项

防雷常识及注意事项
防雷常识及注意事项如下:
1.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产生的自然现象。

它的危害包括直接击中人体、引发火灾、损坏电子设备等。

2.避免在雷雨天气中外出:当天空中雷电活动频繁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不要停留在露天场所、高处或者水边。

3.寻找安全避雷地点:在室内时选择避雷设施完善的建筑物,避免在开放的空地、草地或树下躲避。

4.减少接触金属物:雷电容易通过金属导体传导,所以在雷雨天气中要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品,比如电线、钢筋等。

5.避免使用电器设备:雷电可能会干扰电力系统,造成电器设备受损甚至损坏,因此在雷雨天气中要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不要接触插座和电线。

6.不使用电话或电脑:雷电会通过电话线或网络线路传导,使用电话或电脑时容易受到雷电伤害,所以在雷雨天气中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设备。

7.避免接触水源:雷电会通过导体传导,遇到水源时容易引发危险。

在雷雨天气中要避免接触水池、游泳池、水井等。

8.注意室内安全:在室内时,要确保门窗关闭好,避免雨水和雷电进入室内。

同时,要确保家中的避雷设施完好,并定期检查维护。

9.关注天气预报:在雷雨天气来临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
相应的防护措施。

10.尊重专业人士建议:如果遇到雷雨天气,最好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确保自身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些基本的防雷常识和注意事项,但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安全。

在遇到雷雨天气时,请尽量选择安全避雷地点,远离危险区域,确保自身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 查、分析 、探 索,对 当前在 雷电预警信息的可选择性 、某些雷电防护措施 的可行性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等方 调 面存在 的问题 ,提 出了 自己的见解 ,提示人们在气候 变异 、环境 恶化 的条件 下,为保护 自身安 全,应 当学会主动防 雷、科学
防雷、高效防雷。
关键 词 气象科技 ;雷电防护 ;安全知识 ;宣传误 区 中圈分类号 ¥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6 1 ( 1)8 【 9 — 1 71 6 3 9 7 一2 20 卜 ) 3 0 0 1
说 边继 续 打球 。
3 片 面夸大 了雷电灾害应 急预案 的庇 护作 用 。忽视 了雷 电灾 害的特殊性 ,浅化了人们 的灾害认知意识
从 上个 世 纪9 年 代末 起 ,为应 对 不 断发 生 的 如台 风 、暴 雨 、 O 洪水 、泥 石 流 、地震 等 重 特 大 自然灾 害事 件 ,纷纷 出台 了包 括雷 电灾 害 应 急 预案 在 内 的众 多应 急 预案 ,有 的确 实 在防 灾减 灾 中起 到 了显 著 作用 ,如 台风 应 急 预案 、地 震 灾害 应 急 预案 等 。但 有 的 效 果就 不 太 明显 ,比如 雷 电 灾害 应急 预 案 。之 所 以如 此 ,除 了雷 电 防护 本 身还 是 一 门 比较 年 轻 的学科 ,许 多方 面 还不 够成 熟 ,且
随着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行政 许 可法 》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气 象 法 》等一 系 列法 律 、法规 、规范 、标 准的 深入 贯 彻实 施 ,城市 建 构筑 物 防雷 安全 平 均合 格 率 越来 越 高 ,因建构 筑 物 防雷 不 合格 原 因造 成 的雷 击事 件 正 在 大幅 度地 减 少 。可 是 在另 一个 方 面 ,人 员 ( 主要 集 中在农 村 和 中 小学 校 ) 野 外遭 雷 击 的事件 却 在 不断 在 地 增 多 ,[ 据我 们 调查 发 现 ,这 其 中除 了气 候 变异 和环 境 恶 化等 1 】
这 样的 呢 1
感 应 电压 高 达 万 伏 甚 至 数 万伏 ,其 瞬间 能 量 可使 局部 空气 温度 升 高 至 数 千 摄 氏度 ,足 见 传统 的绝 缘 理 论 及 市 电 操作 经验 是 不 适 用 于雷 电 防护 的 ,更 不 要说 是 一 双普 通胶 鞋 了。类 似 的还 有 如 “ 雷雨 天 不 宜把 羽 毛球 拍 、高尔 夫球 杆 等扛 在 肩 上 ” 的说法 ,意 在 警示 人 们 :这些 器具 有 可 能引 雷烧 身 。说 羽 毛 球拍 和 高尔 夫 球 杆能 “ 引雷 ” ,同样缺 乏 科 学依 据 ,试 想 ,面对 电流 、电压 特 超 强 ,温 度 特 超 高 ,闪击 速 度特 超 快 ( 般 约 为 5 ~ 0 微 妙 ) 3 一 0 10 【】 的雷 电 ,在 同 一条 闪击 带 ( 同一 个 闪击 通道 )中 ,除 了较 高大 的 物 体会 先 于 较 矮小 的 物体 遭 雷击 外 ,人 的肩 上 是 否扛 有 羽 毛球 拍 或 高 尔 夫球 杆 ,并 无什 么大 的 区别 ,道 理很 简单 ,因 为强 大 的 、 凌 空 而 下 的 、且极 速前 进 的雷 电流 不可 能 受制 于 一杆 1 l球 拍 的 1l ,, 牵 引 ,反之 亦 然 ,一 杆小 小 的球 拍 是不 可 能 改变 强 大 的雷 击通 道 的 ,因 为它 的 闪击 速 度 实在 太快 了 ,以至 于快 得 没 有任 何 东西 能 有 机 会 去改 变 它 。今 年暑 期 我们 去 城郊 调 查 ,适 遇 一群 正 在 冒雨 打篮 球 的 中学 生 ,劝 他们 停 止 打球 回到室 内 去 ( 因为此 时 雷声 隆 隆且 还 有更 强 的雷 雨 云 在快 速 移来 ),他 们 竟满 不 在乎 地 说 自己 不 是 在 打 羽毛 球 而是 在 打篮 球 ,还 穿 着胶 鞋 呢 ,不 会有 事 的 。边
原 因导 致 雷击 频 率增 高 等 客观 因素 外 ,还与 我 们在 这方 面 的 科普 宣 传 中存 在误 区有 一定 的关 系 。 1 以定性的冒 雨天气预 报作为雷 电预警信息 ,模 糊 了雷 电与 雷击的概念 ,麻痹 了人们的防雷安全意识 进 入2 世 纪后 ,以报 纸 、广播 电台 、电视 、互 联 网 、手 机短 1 信 、电子 广 告 牌 等 为载 体 而无 处 不 在 的 天气 预报 ,作 为一 种公 众 信 息 , 已成 了我 们这 个 社会 男 女 老少 普遍 关 注 的科 普 知识 。 目 前 ,我 国绝 大多 数 气象 台站 ,都 是 以未 来 当地 可能 出现雷 雨 或 局 部 可 能 出现 雷雨 这 样一 种 定性 化 的 天气 预报 ,作 为雷 电 灾害 预 警 信 息 的 。然 而 ,预 报毕 竟 是 预报 ,预报 有雷 雨 其结 果 不 一定 会 出 现 雷 雨 ,出现 了雷 雨虽 有 雷 电也 不一 定 会有 雷 击 ,因为 只有 在 人 或 物 体遭 到 雷击 时 才会 形 成 所谓 的 雷 电灾 害 ,因 此 ,在 绝大 多 数 情 况 下 ,尽 管气 象 台站作 出 了未 来 可能 有 雷雨 的 预报 ,同 时也 发 布 了雷 电灾 害 预警 信 息 ,而 且确 实 也下 了雨 听到 了雷 声 ,但 往 往 由 于雷暴 云 离我 们 较 远或 雷 暴 云底 离地 面 较高 ,而最 终 没有 出现 雷击 事件 、造 成雷 电灾 害 。更何 况 即便 是 发生 了雷击 ,其击 中建 构筑 物 及人 员 的几 率 也是 很 低 的 ( 当然 ,虽 可能 遭 雷击 的 几率 很 低 ,但 只要 有 哪怕 是 一 次被 雷 击 ,也 足 以造成 严 重 后果 )。也 就 是说 ,在绝 大 多数 情 况下 ,我们 的雷 电预 警信 息 并 没有 产 生 实际 效 应 ,而没 有 效应 或 很 少产 生 效应 的 预警 信 息是 不 可能 起 公 众警 示作 用 的 ,犹 如 《 来 了 》 的故事 一样 。前 些 日子 我们 去 山 区农 狼 村 调查 ,那 里 的很 多农 民朋 友 尤其 是 中 老年 农 民朋 友对 我 们说 , 农 民不 可 能 因为 听 了 “ 天 、明天 或 是后 天 有 ( 局部 有 )阵雨 今 或 或 雷阵 雨 ”这 样一 种 模 糊 的天 气预 报 消 息 ,而放 弃 宝贵 的劳 动时 间 的 ,特 别是 在 十分 紧 张 的农 忙 时节 ( 因为 此 时恰 恰也 正 是 多雷 雨 季节 ),除 非你 们 能 给我 们 提供 准 时 准点 的雷 击 预报 信 息 。显 然 ,在 这 样 的思 想 观念 氛 围下 ,农 村 野 外雷 击事 件 逞逐 年 增 加趋 势 是很 自然 的 了。 而实 际 上 ,在我 们 居 住 的城 市里 面 又何 尝 不是
2 雷雨天外 出穿胶鞋 可以起防护作 用 的说法 。混淆 了市 电与 雷 电的差别 ,弱化 了人们的 自我保 护意识
近 些 年来 ,经 常有 关 于青 少年 在 野 外运 动 场上 踢 足球 或 打 篮 球 时 ,因遭雷 击 发 生集 体 性 伤亡 事件 的新 闻报 道 。与 此 同时 ,不 少媒体 在 宣传 雷 电防护 知 识 时 ,提 醒人 们在 雷 雨 季节 外 出要 着胶 鞋 ,以增 加人 身 的 安全 性 。其 实 这种 说 法并 不 完全 正 确 ,因为 即 使 是对 于市 电 ,除 了专 业 用 的标 准绝 缘 胶鞋 外 ,一 般 性胶 鞋 我 们 都 不 敢说 是 安全 的 。我 们 日常 使 用 的市 电电压 不 过数 百伏 ,而 雷 电 的冲击 电 流有 数 万安 培 到数 十 万 安培 ,因此 而 产生 的 交变 磁 场
应 急 预 案 文 本 之 间还 存 在 互相 抄 搬 套 用 等 牵 强 、凑 数 、应 付 之 外 ,更 重 要 的是 雷 电灾 害 有 它 自身 的特 殊性 。其 他气 象 灾害 如 台 风 、暴 雨 可 以较 早 地提 前 预 报 出来 ,以让大 家 有 较充 分 的时 间 预 防 、应 对 ,在此 基 础上 又 可 以根 据 台风 或者 暴 雨 的强 度 与去 向 , 分 析 出 未来 什 么 时 间 、什 么 地 方 可 能 出 现 洪 涝 、泥 石 流 等 地 质 灾害 ( 次生 灾 害 )。雷 电就 不是 这样 ,因 为我 们 可 以预 报 出未 来 什 么 时 间 、什 么地 方 可能 会 有雷 雨 ,但 不 可 能知 道未 来 什 么时 间 或 什 么地 方 会 发生 雷击 。其 它气 象 灾害 是 以 “ ” 的形 态危 害 人 面 类 ,雷 电灾 害则 是 以 “ ”的形 态来 危 害 人类 的 ,这 就 决 定 了雷 点 电灾 害 的预 报难 度 和应 对 难 度都 要 远远 大 于 其它 气 象灾 害 。 同时 也 决 定 了我 们 不能 简单 地 套 用 其它 气象 灾 害应 急 预 案去 仿 制雷 电 灾 害 应 急预 案 。去 年 下半 年 以来 ,我们 通 过 对 网上 发 布的 上百 个 雷 电灾 害应 急 预案 及 其 相关 信 息 的跟踪 搜 索 、统 计 分析 ,并随 机 抽 取 部 分样 本 进行 电话 了解 ,结 果 是 :到 目前 为止 ,几 乎 可 以说 全 国还 没有 一 个完 整 的 雷 电灾 害应 急 预案 成 功个 例 。虽 然 也有 部 分 地 方 有机 会 进行 了实 际应 用试 验 但 最 多 也就 实 践 了应 急预 案 的后 半 部分 ( 伤员 抢 救 、善 后 处理 等 )。尽 管如 此 ,与论 却把 这 ( 下转 第 1 3
野外雷 电防护科普知识宣传三大误 区
任 晴 林 松 良 ,
( 绍 兴 防 雷 中 心 ,浙 江 绍 兴 3 20 2绍兴 市气象局 ,浙江绍兴 3 20 1 10 0 . 10 0)

要 作者根据本人长期从事雷 电防护科技服务 、雷电灾害规律研 究、区域 雷电风险评估等工作 实践 ,并通过 经常性的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