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1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二参考模板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二参考模板一、实验目的计算机基础实验一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二则侧重于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每台计算机均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并配备了常用的办公软件、编程工具和网络浏览器等。
实验室还提供了稳定的网络环境,以便进行网络相关的实验操作。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一1、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观察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外观和接口。
了解各硬件设备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
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使用安装光盘或 U 盘启动盘,安装 Windows 操作系统。
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如用户名、密码、日期时间等。
安装驱动程序,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
3、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打开 Word 软件,进行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和保存。
使用 Excel 软件进行表格的制作、数据计算和图表绘制。
利用 PowerPoint 软件创建演示文稿,添加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
(二)实验二1、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学习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的概念和设置方法。
通过命令提示符(CMD)窗口,使用 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2、网络服务与应用配置 Web 服务器和 FTP 服务器,实现网页的发布和文件的上传下载。
学会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搜索信息和下载文件。
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注册邮箱并进行邮件的收发。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一1、硬件认识方面,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并对其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一些较新的硬件技术和性能参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设置过程较为顺利,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但在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中,少数学生遇到了兼容性问题,需要通过更新驱动或寻求技术支持解决。
14秋天大《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在线作业一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在线作业一1. 在设计阶段,当双击窗体上的某个控件时,所打开的窗口是()。
A. 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B. 工具箱窗口C. 代码窗口D. 属性窗口正确答案:C 满分:5 分得分:52. 下面哪条语句可以正确地声明一个动态数组:()。
A. Dim A(n) As IntegerB. Dim A(1 To n) As IntegerC. Dim A() As IntegerD. Dim A( , ) As Integer正确答案:C 满分:5 分得分:53. 从键盘上输入两个字符串,分别保存在变量str1、str2中。
确定第二个字符串在第一个字符串中起始位置的函数是()。
A. LeftB. MidC. StringD. Instr正确答案:D 满分:5 分得分:5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窗体的Form_Load事件过程中定义的变量是全局变量B. 局部变量的作用域可以超出所定义的过程C. 在某个Sub过程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可以与其它事件过程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同名,但其作用域只限于该过程D. 在调用过程时,所有局部变量被系统初始化为0或空字符串正确答案:C 满分:5 分得分:55. 设标签Label1的Caption属性值为默认值,则该标签控件Name属性和Caption属性的值分别为()。
A. “Label”、“Label”B. “Label1”、“Label1”C. “Label”、“Label1”D. “Label1”、“Label”正确答案:B 满分:5 分得分:56. 下面的动作中,不能引发一个按钮Click事件的是:()。
A. 在按钮上单击B. 在按钮上右击C. 把焦点移至按钮上,然后按回车键D. 如果按钮上有快捷字母,按“Alt+该字母”正确答案:B 满分:5 分得分:57. 在窗体Form1的Click事件过程中有以下语句:Label1.Caption=”Visual BASIC”设标签的原Caption属性值为默认值,则该语句执行之后该标签控件Name属性和Caption属性的值分别为()。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_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编写:XXX适用专业:电器工程与自动化通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9月实验一:线性链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删除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单链表的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单链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删除、输出等操作。
通过本实验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线性表知识,提高编程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1、为线性表{10,30,20,50,40,70,60,90,80,100}创建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2、在该链表上查找值为50,65的结点,并返回查找结果(找到:返回在县新链表中的位置);3、在该链表上值为50的结点后,插入一个值为120的结点;4、删除该链表上值为70的结点。
写出各操作的实现函数,并上机验证。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使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表示线性表,通过实验,熟悉链表的创建、查找、插入、删除、输出等是链表的基本操作。
具体如下:(1)首先定义单链表的节点结构;(2)在单链表创建过程中,首先初始化一个带头结点的空链表,对线性表中的各元素依次通过键盘输入、建立该元素结点、插入到单链表中,实现单链表的创建过程;结点的插入有头插入和尾插入两种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时应注意元素的输入顺序。
(3)查找过程可以从头结点开始,将待查找的数据依次与每个结点的数据域比较,匹配及查找成功,弱链表访问完未找到匹配的元素,则查找不成功。
为能够返回查找成功的结点位置,在链表的搜索过程中,应设置一个计数器,记录搜索结点的序号;(4)插入结点时,首先要通过查找算法,找到带插入结点的前驱结点,然后为带插入元素建立结点,通过指针的修改,将结点插入。
(5)删除结点时,首先要通过查找算法,找到待删除结点的前驱,然后通过指针的修改,将待删除结点从链表中卸下,释放该结点。
(6)以上操作的正确性,均可以通过链表的输出结果来验证。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1)

第1章 概 述教学提示:本章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几个阶段;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介绍。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软件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了解常用的高级语言;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及数据库软件;掌握软件的分类;简单介绍常用的工具软件。
1.1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计算机是由一系列电子元件组成的、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机器。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
计算机诞生60多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更新换代非常快。
计算机先后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共经历了四代变革,现在已进入第五代的研制时期。
每一代的变革在技术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性能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第一代为电子管时代(1946年—1957年)。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的逻辑器件采用电子管,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它的内存容量很小,仅有几千字节,运算速度低,且成本很高。
第二代为晶体管时代(1958年—1964年)。
与第一代相比,该阶段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器件采用晶体管,即晶体管计算机。
存储器由磁心构造,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千字节。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时代(1965年—1972年)。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器件采用集成电路。
不仅使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耗电显著降低,而且使运算速度大大提高。
第四代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2 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的逻辑器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这一代计算机的性能较前三代有较大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而新一代计算机总是朝着体积小、耗电少、速度快、最优性价比及使用方便等方向发展。
第五代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时代,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
第五代计算机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级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新型计算机系列的综合产物。
它是一种更接近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它能理解人的语言、文字和图形,无须编写程序,靠讲话就能对计算机下达命令,驱使它工作。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熟悉键盘与指法练习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
专 业:班级:姓名:
学 号:完成日期:成 绩:
一、实验目的:1)熟悉键盘结构,熟记几个键的位置及常用键、组合键的使用2)了解键盘字母的分布结构和录入文字的标准3)掌握大小写英文字母、各种符号的输入方法4)掌握汉字输入法的选用
5、记事本的输入练习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熟悉掌握了计算机键盘的使用及计算机的初步实践应用,掌握字体输入语输入法切换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上机操作不熟悉,打字慢,错误多。通过多加练习来解决,平时注意输入的正确率
注意:如果答题纸不够,可背面答题!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键盘的组成2)使用键盘的正确指法3)中文输入法的选择4)中英文键盘练习软件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
1、认识键盘组成:功能键区、主键盘区、编辑键区、小键盘区
2、使用键盘的正确指法:正确的姿势你、各手指的具体控键
3、中文输入法的选择;鼠标操作、键盘操作、对输入法浮动块的解释
4、中英文键盘练习软件的使用:英文输入练习、五笔字型输入练习
c语言实验报告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线性表的排序与查找一.实验内容a)键盘输入一组无序数据,添加到线性表中;b)排序线性表并输出排序结果;c)键盘输入一个数,并插入到排好序的线性表中(要求插入后的表仍为有序表),输出结果;d)键盘输入一个数,并从线性表中删除相应的数据,输出结果。
二,源程序// Experiment1。
cpp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include "iostream”#include 〈conio。
h〉// 程序实现有各种方法,这里给出一个实例。
// 定义一个线性表const int nMaxSize = 15;// 最大值int nLen = 0; // 表中元素个数int nLinearList[nMaxSize];// 定义操作void LSort();void LOut();void LInsert(int n);void LDelete(int n);int main(int argc,TCHAR*argv[]){// 输入数据并放入线性表中printf(”Pleas e input data\n"); // std::cout 〈< "Please input data\n”;int nIn = 0;for (int i = 1; i <= 10;i++){scanf(”%d”,&nIn);// std::cin >〉nIn;nLinearList[i] = nIn;nLen++;}LSort();// 排序线性表LOut();// 输出结果printf(”Please input a data to i nsert \n”);scanf(”%d”,&nIn);LInsert(nIn);// 输入一个数字,并插入到线性表中LOut();printf(”Please input a data to delete \n");scanf("%d”,&nIn);LDelete(nIn);// 输入一个数字,并从线性表中删除LOut();char chTmp;printf(”Please input a char to finish this program.");chTmp = getch();return 0;}void LSort()// 冒泡排序,由大到小{int j,F,k,M;F=nLen;while(F〉0){k=F-1;F=0;for(j=1;j<=k;j++){if(nLinearList[j]〈nLinearList[j+1]){M=nLinearList[j];nLinearList[j]=nLinearList[j+1];nLinearList[j+1]=M;F=j;}}}}void LOut(){printf("\n”);for (int i = 1;i 〈= nLen;i++){printf( "%d, ", nLinearList[i]);}printf(”\n”);}void LInsert(int n){int i,j;i=1;while (i<nLen){ if(nLinearList[i]〈=n){nLen++;for(j=nLen;j>=i;j—-)nLinearList[j+1]=nLinearList[j];nLinearList[i]=n;break;}i++;}}void LDelete(int n){int i,j;for(i=1;i<=nLen;i++){if(nLinearList[i]==n){for(j=i;j〈=(nLen—1);j++)nLinearList[j]=nLinearList[j+1];nLen—-;break;}}}三运行结果实验2:栈与队列的应用一.实验内容a)键盘输入算数表达式,并放入队列当中;b)应用栈的概念设计表达式求值算法;输出表达式求值结果二.源程序// Experiment2。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作业1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可被对象识别的动作称为( )。
B A.方法 B.事件 C.过程 D.函数如果窗体上的标签控件是激活的,现在要对窗体进行属性设置,则(),然后在属窗口中进行设置。
A A.单击标签控件 B.双击标签控件 C.在窗体上的空白处单击 D.在窗体上的空白处双击要存放一个人的年龄数据,使用下面的()数据类型占用的字节数最少。
A A.Short B.Byte C.Integer D.Long日期型数据常量的格式是()。
A A.#mm/dd/yyyy# B. mm-dd-yyyy C. mm&dd&yyyy D. mm/dd/yyyy在设计阶段,双击窗体Form1的空白处,打开代码窗口,显示下面哪个事件过程()。
C A.Form1_Click B.Form1_Enter C.Form1_Load D.Form1_MouseEnter在IDE环境中,进行窗体和控件的属性设置,可以在()中进行操作。
B A.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 B.属性窗口 C.工具箱 D.IDE菜单一个简单的VB窗体应用程序被设计后,肯定有()文件。
A A.窗体文件和项目文件 B.模块文件和文本文件 C.窗体文件和模块文件 D.窗体文件和文本文件一个简单的VB控制台应用程序被设计后,肯定有()文件。
D A.窗体文件和项目文件 B.模块文件和文本文件 C.窗体文件和模块文件 D.模块文件和项目文件假定已在窗体上画了多个控件,其中有一个被选中,为了在属性窗口中设置窗体的属性,预先应执行的操作是( )。
A A.单击窗体上没有控件的地方 B.单击任意一个控件 C.双击任意一个控件 D.单击属性窗口的标题栏下列哪个数据是常量()A A.517.3 B.Step C.X D.Xname下面的()是合法的变量名。
A A.X_yz B.123abc C.Integer D.X-Y下面的()是合法的单精度型变量。
A A.num! B.sum% C.xinte$ D.mm#下列选项中,()不是基本数据类型。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doc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性质软件技术基础是工科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四门课程的经典内容。
先行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二、实验教学目的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对本课程讲述的算法和程序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进行各类程序和算法的编制及上机调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三、实验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
包括下面实验:实验一线性表和队列的应用实验二排序与查找实验三进程调度实验四SQL的使用实验五综合课程设计四、实验总学时数30学时。
五、实验教学方式本课程实验采用编写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调试进行的方式进行。
实验前学生必须编写相应的程序,禁止无准备上机。
实验时先由指导教师简要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上机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程序调试的方法等,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已动手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者班级、学号和姓名、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主要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实现),调试过程,实验结果和讨论。
六、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七、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基本内容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1线性表和队列的应用掌握线性表、队列的基本操作51必做验证性操作性2排序与查找熟练几种常用的排序与查找方法51必做验证性操作性3进程调度设计并实现进程调度功能61必做验证型操作性4SQL的使用掌握SQL语句的使用41必做验证型操作性5综合课程设计选择适当规模的设计问题,采用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项目,完成整个分析设计过程。
101必做设计性八、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成绩采用百分制。
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实作与实验报告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以反映学生实际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线性链表的相关操作实验(实习)日期 2015.11.11 得分指导教师李振宏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13 班次 13电气1姓名姜睿学号 20132372010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单链表的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单链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删除、输出等操作。
通过本实验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线性表知识,提高编程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准备
1.熟悉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2.对所选题目相关应用领域进行调查与分析
三、实验要求
完成所选题目的需求分析,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
1.为线性表{10,30,20,50,40,70,60,90,80,100}创建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2.在该链表上查找值为50,65的结点,并返回查找结果;
3.在该链表上值为50的结点后,插入一个值为120的结点;
4.删除该链表上值为70的结点。
#include <stdio.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info; /*每个元素数据信息*/
struct node *next; /*存放后继元素的地址*/
}linknode,*pointer;
void createlink(pointer *list)
{
pointer p;
int x,n,i;
*list=(pointer)malloc(sizeof(linknode));
(*list)->next=NULL;
printf("\nInput the Number of node:");
scanf("%d",&n);/*输入结点个数*/
printf("\nInput the datas of node:\n");
for(i=1;i<=n;i++)/*前插入法创建链表*/
{
scanf("%d",&x);
p=(pointer)malloc(sizeof(linknode));
p->info=x;
p->next=(*list)->next;
(*list)->next=p;
}
}
void print(pointer h)
{
pointer p;
p=h->next;
while(p)
{
printf("%6d",p->info);
p=p->next;
}
}
int index(pointer list,int x,pointer *pos)
{/*在链表list中,查找值为x的结点,成功返回结点位置i及结点指针pos,不成功返回0*/
pointer p;
int i=0;
p=list->next;
while(p)
{
i++;
if(p->info!=x)
p=p->next;
else
{
*pos=p;
return(i);/*查找成功,返回结点位置i*/
}
}
return(0);/*查找不成功,返回0*/
}
int insertlink(pointer list,int item,int x)
{/*在单链表list中,值为item的结点后,插入一个值为x的结点*/
pointer p,q;
int k;
k=index(list,item,&q);/*在链表h中查找值为50的结点,结点指针存入q中*/
if(k!=0)
{/*找到值为item的结点,完成插入,并返回1*/
p=(pointer)malloc(sizeof(linknode));
p->info=x;
p->next=q->next;
q->next=p;
return(1);
}
else /*未找到值为item的结点,并返回0*/
return(0);
}
void deletelink(pointer list, int x)
{/*删除值为x的结点*/
pointer p,q;
p=list->next;
while(p&&p->info!=x)
{
q=p;
p=p->next;
}
if(!p)
printf("Delete fail!");
else
{
q->next=p->next;
free(p);
printf("Delete success!");
}
}
void main()
{
pointer h,p;
int x,k;
/*建立链表*/
createlink(&h);
printf("The linklist is:");
print(h);/*通过链表输出,检查链表建立的情况*/
/*查找*/
printf("\nInput the data of index:");
scanf("%d",&x);/*输入待查找的结点值*/
k=index(h,x,&p);/*在链表h中查找值为x的结点*/
if(k!=0)
printf("Success!position=%d",k);
else
printf("Unsuccess!");
/*插入*/
printf("\nNow well insert 120 after 50...\n");
k=insertlink(h,50,120);/*下面在链表中值为50的结点后,插入一个值为120的结点*/ if(k!=0)
{
printf("\nAfter of insert,the list is:\n");
print(h);/*检查插入后的链表*/
}
else
printf("\nNot fount node of 50!");
/*删除*/
printf("\nInput the data that you want to delete:");
scanf("%d",&x);
deletelink(h,x);
printf("\nNow the list is:");
print(h);/*检查删除后的链表*/
getchar();/*暂停,以便查看结果*/
}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
上述源程序用了头插法建立了单链表,尾插法比起头插法的区别在于输出与输入的顺序一样并且多一个指向尾结点的指针。
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线性表的各项操作所对应的C 语言程序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