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4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_实验三、四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电子商务教研室2009年9月实验三队列的应用◆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
2、掌握队列的特点。
3、掌握队列的基本运算。
◆实验条件1、硬件:一台微机2、软件:操作系统和C语言系统◆实验方法确定存储结构后,上机调试实现队列的基本运算。
◆实验内容1、写出队列的出队和入队算法。
2、设有一个可以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停车场,它只有一个大门可以供车辆进出。
车辆按到达停车场时间的早晚,依次从停车场最里面向大门口处停放(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放在停车场的最里面)。
如果停车场已停放n辆车,则后来的车辆只能在停车场大门外的便道上等待,一旦停车场内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就进入停车场。
停车场内如有某辆车要开走,在它之后进入停车场的车都必须先退出停车场为它让路,待其开出停车场后,这些车辆再依原来的次序进场。
每辆车在离开停车场时,都应根据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长短交费。
如果停留在便道上的车未进停车场要离去,允许其离去,不收停车费,并且仍然保持在便道上等待的车辆次序。
编制一个程序模拟该停车场的管理。
◆性质:必做◆类型:验证◆2h队列是从日常排队现象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
当然数据结构中的队列远没有生活中的排队灵活。
数据结构中的队列规定:数据只能从队尾进,从队首出来。
已经进入队列的数据次序不能再做改变。
这就叫做“先进先出”(FIFO)或者说“后进后出”(LILO)。
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通常用一个称为尾指针(rear)的指针指向队尾元素,即尾指针总是指向最后被插入的元素;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首,通常也用一个队首指针(front)指向队首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当然也可以直接指向队首元素,只是许多数据结构的书上都习惯这么定义)。
与队列类似,我们可以用一维数组来模拟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也可以用链表来模拟。
根据以上描述,队列可以可以有以下基本操作:1、创建初始化:按约定置队列为空状态。
【参考文档】《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1000字)-精选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1000字)《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学院:XXXXXXXXX班级: XXXXXXX学号:XXXXXXXXXX姓名: XXXXXX指导老师: XXXXXX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班级 XXXXX 学号 XXXXXXX 姓名 XXXX第 X 周星期 X 、 XXX 节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顺序表结构的实现方式;2、掌握顺序表常用算法的实现;3、熟悉利用顺序表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4、参照给定的顺序表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顺序表的常见算法,领会顺序表结构的优点和不足。
二、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的顺序表,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1)建立一个顺序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元素(指定元素位置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数据的数据元素(指定数据由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位置,若没有找到则显示0。
2、使用顺序表实现一个电话本的管理程序,电话本中的每条记录包括学号、姓名、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四项。
要求实现菜单、初始化、添加、删除和显示等功能。
三、实验结果: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相关函数书上都有一样的或类似的,因此并未遇到什么问题。
五、实验心得体会:书上的例程是含有两个元素的,改为一个元素的时候花了一些时间。
参考了书本,对书上的函数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附:部分源程序#include<iostream.h>const int maxsize=100;struct stu{int id;char name[20];};struct SeqList{stu data[maxsize];int length;};//主函数int main(){SeqList L;L.length=0;stu s;cout<<"请输入三个学生的学号、姓名:\n";} for(int i=0;i<3;i++) { cin>>s.id>>; Insert(&L,s); }cout<<endl; Display(&L); int ID; cout<<"请输入要删除的学生的学号"; cin>>ID; Delete(&L,ID); cout<<endl; Display(&L); return 0;实验二链表的操作(一)班级 XXXXX 学号 XXXXXXX 姓名 XXXX第 X 周星期 X 、 XXX 节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链表结构的实现方式;2、掌握单链表常用算法的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技术基础调试报告

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调试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调试报告
*******************************************************************************说明:调试过程在代码注释中
一、顺序表:
1.插入和删除
1.1插入函数:
1.2删除函数:
2.插入:
3.插入:
4删除所有负数:
二.链表:
1.插入:
2.删除
3.寻找x时
4.插入
5插入
5.1教师设计的:
5.2.学生设计的:
6.链点空间
7.链点使用内存
8.删除
三.栈和队列3_1
3-2
该程序在计算乘除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出现问题的代码块如下:
演算经过:
调试结果: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先取数值再取符号而且把后取的数值放在符号左边,而忽略了后面取的数值前面的符号,从而导致结果出错;
解决办法:第一次先取符号再取数再取一个符号和一个数,并且符号均在数的左边,先取的数也在左边(有点类似把加减号当做正负号),然后再取一个符号和一个数,符号和先取的数在左,以此类推。
3-3
出错的地方:遍历队列时,最后一个元素没有遍历到
3-4
队尾号出错,比正确的队尾多1
3-5
错误1:插入到最后一个位置之后时,覆盖了原最后一个元素。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实验四二叉树的建立与遍历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建立、显示、节点数目、树深度等操作的程序实现。
2.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操作的程序实现。
3.加深对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应遍历算法的掌握与理解。
二、实验用软件和工具实验软件 VC++ 6.0三、实验步骤建立一棵二叉树、设计二叉树的节点数目、树深度等操作实现算法、调试并输出一棵树及其节点数目、树深度;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如下功能: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操作的程序实现,调试并输出结果。
1.定义一个二叉树结构体。
2.建立并显示一棵二叉树。
3.求二叉树的节点数目、树深度。
4.计算度为2,度为1的结点。
5.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
四、实验程序与程序运行结果/*二叉树的基本操作*/#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100#define MaxWidth 40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node{ElemType data;struct node *left,*right;} BTree;void creatree(BTree **BT,char *str){BTree *stack[MaxSize],*p;int top=-1,k,j=0;/*top为栈指针,k指定是左还是右孩子,j为str指针*/char ch;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BT=NULL;ch=str[j];while (ch!='\0'){switch(ch){case '(':top++;stack[top]=p;k=1; /*为左结点*/break;case ')':top--;break;case ',':k=2; /*为右结点*/break;default: p=(BTree *)malloc(sizeof(BTree));p->data=ch;p->left=p->right=NULL;if (*BT==NULL) /*根结点*/*BT=p;else{switch(k){case 1:stack[top]->left=p;break;case 2:stack[top]->right=p;}}}j++;ch=str[j];}}void disptree(BTree *BT){BTree *stack[MaxSize],*p;int level[MaxSize][2],top,n,i,width=4;if (BT!=NULL){printf("\n凹入表示法:\n");top=1;stack[top]=BT; /*根结点入栈*/level[top][0]=width;while (top>0){p=stack[top]; /*退栈并凹入显示该结点值*/n=level[top][0];for (i=1;i<=n;i++) /*其中n为显示场宽,字符以右对齐显示*/printf(" ");printf("%c",p->data);for (i=n+1;i<=MaxWidth;i+=2)printf("━");printf("\n");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top--;if (p->right!=NULL){ /*将右子树根结点入栈*/top++;stack[top]=p->right;level[top][0]=n+width; /*显示场宽增width*/level[top][1]=2;}if (p->left!=NULL){ /*将左子树根结点入栈*/top++;stack[top]=p->left;level[top][0]=n+width; /*显示场宽增width*/level[top][1]=1;}}}}int BTreeDepth(BTree *BT){int leftdep,rightdep;if (BT==NULL)return(0);else{leftdep=BTreeDepth(BT->left);rightdep=BTreeDepth(BT->right);if (leftdep>rightdep)return(leftdep+1);elsereturn(rightdep+1);}}int nodecount(BTree *BT){if (BT==NULL)return(0);elsereturn(nodecount(BT->left)+nodecount(BT->right)+1);}int leafcount(BTree *BT){if (BT==NULL)return(0);else if (BT->left==NULL && BT->right==NULL)return(1);elsereturn(leafcount(BT->left)+leafcount(BT->right));}int notleafcount(BTree *BT){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if (BT==NULL)return(0);else if (BT->left==NULL && BT->right==NULL)return(0);elsereturn(notleafcount(BT->left)+notleafcount(BT->right)+1);}int onesoncount(BTree *BT){if (BT==NULL)return(0);else if ((BT->left==NULL && BT->right!=NULL) ||(BT->left!=NULL && BT->right==NULL))return(onesoncount(BT->left)+onesoncount(BT->right)+1);elsereturn(onesoncount(BT->left)+onesoncount(BT->right));}int twosoncount(BTree *BT){if (BT==NULL)return(0);else if (BT->left==NULL || BT->right==NULL)return(twosoncount(BT->left)+twosoncount(BT->right));else if (BT->left!=NULL && BT->right!=NULL)return(twosoncount(BT->left)+twosoncount(BT->right)+1);}void printree(BTree *BT){if (BT!=NULL){printf("%c",BT->data);if (BT->left!=NULL || BT->right!=NULL){printf("(");printree(BT->left);if (BT->right!=NULL)printf(",");printree(BT->right);printf(")");}}}main(){BTree *B;char *s="A(B(D,E(H,I)),C(G))";creatree(&B,s);disptree(B);printf("二叉树括号表示:");printree(B);printf("\n二叉树深度:%d\n",BTreeDepth(B));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printf("总结点个数:%d\n",nodecount(B));printf("叶子结点个数:%d\n",leafcount(B));printf("非叶子结点个数:%d\n",notleafcount(B));printf("具有双孩子结点个数:%d\n",twosoncount(B));printf("具有单孩子结点个数:%d\n",onesoncount(B));}/*二叉树遍历*/#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node{ElemType data;struct node *left,*right;} BTree;void creatree(BTree **BT,char *str){BTree *stack[MaxSize],*p;int top=-1,k,j=0;/*top为栈指针,k指定是左还是右孩子,j为str指针*/char ch;*BT=NULL;ch=str[j];while (ch!='\0'){switch(ch){case '(':top++;stack[top]=p;k=1; /*为左结点*/break;case ')':top--;break;case ',':k=2; /*为右结点*/break;default: p=(BTree *)malloc(sizeof(BTree));p->data=ch;p->left=p->right=NULL;if (*BT==NULL) /*根结点*/*BT=p;else{switch(k){case 1:stack[top]->left=p;break;case 2:stack[top]->right=p;}}}j++;ch=str[j];}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void preorder(BTree *BT){if (BT!=NULL){printf("%c",BT->data);preorder(BT->left);preorder(BT->right);}}void inorder(BTree *BT){if (BT!=NULL){inorder(BT->left);printf("%c",BT->data);inorder(BT->right);}}void postorder(BTree *BT){if (BT!=NULL){postorder(BT->left);postorder(BT->right);printf("%c",BT->data);}}main(){BTree *B;char *s="A(B(D,E(H,I)),C(G))";creatree(&B,s);printf("\n先序遍历:");preorder(B);printf("\n中序遍历:");inorder(B);printf("\n后序遍历:");postorder(B);}试验运行结果如图: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五、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掌握了二叉树的建立、显示、节点数目、树深度等操作的程序实现,以及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操作的程序实现,对树与二叉树的遍历,尤其是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收获很多啊。
非计算机专业《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实践

的计 算机 专业课 程 ,在本 专业领 域拥 有更 高 的计算 机水 平 ,对 日后来自踏上 工作 岗位非 常有 利 。
好 ,做起事来事倍功半。实际上 ,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 ,如学 习 的动机 、意 志 、情 感 、兴趣 等在 学习 中 起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j 。尤 其 是 大 1 、大 2的 学 生 ,他们 已经 从高 中 的被动读 书 、为升 学而 学 习前
学 生反 馈 ,本文从 以下 5个 方 面人手 ,初 步探讨 了 提升 软件 技术 基础课 程教 学成 效 的方法 。
l 强 调 思 想 上 的 重 视
思想上 重 视 ,行 动 ( 习 ) 才 能 投 入 。 由 于 学 上
本 门课 程 一般 开在 大 1或大 2 ,此 时 的 大学 生 还 不 清楚 基础 课 程 的 重 要 性 ,总 想 着 学 了就 要 看 到 效
第1 O卷
第 2期
实 验 科 学 与 技 术
Exp rme cin e a d Te hn lg e i ntS e c n c o o y
V 11 . o . 0 No 2
Apr 2 2 . 01
21 0 2年 4月
非计 算 机 专 业《 件 技 术 基 础 》 学 实践 软 教
a mi g t p l ain i n o a p i t ”,d s u ss me meh d o i rv e c ig ef c n w y o o g t e c i g c ne t e c ig meh d,c u s c o i s o t o st mp o e t a h n f t a ft u h ,ta h n o tn ,t a h n t o c e i h o re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实验七SQL 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和子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SELECT语句进行简单查询。
2.熟练掌握简单表的数据查询、数据排序和数据连接查询的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数据查询中的分组、统计、计算和组合的操作方法。
4.观察查询结果, 体会SELECT语句实际应用二、实验用软件和工具1.计算机。
实验软件 VC++ 6.02.SQL Server2005软件。
三、实验步骤1 简单查询操作此部分查询包括投影、选择条件表达、数据排序、使用临时表等。
对EDUC(shiyan6)数据库实现以下查询:(1)求信电学院的学生学号和姓名;(2)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3)求选修C1 课程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的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的升序排列;(4)求选修课程C1 且成绩在80-90 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乘以系数0.75 输出;(5)求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的姓张的学生的信息;(6)求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2 连接查询操作对EDUC(shiyan6)数据库实现以下查询:(1)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她)所选修的课程;(2)求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3)求选修C1 课程且成绩在90 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姓名及成绩;(4)查询每一门课的间接先行课。
3.子查询操作,在数据库EDUC(shiyan6)中实现查询: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2日成绩:(1)求选修了高等数学的学生学号和姓名;(2)求C1 课程的成绩高于张三的学生学号和成绩;(3)求其他系中比计算机系某一学生年龄小的学生信息(即求其它系中年龄小于计算机系年龄最大者的学生);(4)求其他系中比计算机系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信息;(5)求选修了C2 课程的学生姓名;(6)求没有选修C2 课程的学生姓名;(7)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姓名;(8)求至少选修了学号为“S2”的学生所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专业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编I 实验要求1.每次实验中有若干习题,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完成其中的两道习题。
2.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节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实验一线性表【实验目的】1.熟悉VC环境,学习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一步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线性表的综合应用问题。
【实验内容】必做:1.一个线性表有n个元素(n<MAXSIZE, MAXSIZE指线性表的最大长度),且递增有序。
(1)现有一元素x要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并保持线性表原有的顺序不变。
采用链式存储表示方法实现,设计程序实现(2)从单链表中删除指定的元素x,若x在单链表中不存在,给出提示信息。
要求:①指定的值x由键盘输入;②程序能处理空链表的情况。
选做:3.设有头结点的单链表,编程对表中的作一值只保留一个结点,删除其余值相同的结点。
要求:①该算法用函数(非主函数)实现;②在主函数中调用创建链表的函数创建一个单链表,并调用该函数,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4.已知非空单链表第一个结点由head指出,请写一算法,交换p所指结点与其下一个结点在链表中的位置。
要求:①该算法用函数Reverse(head,p)实现,其中head为表头指针,p指向要交换的结点;②在主函数中调用创建链表的函数创建一个单链表,并调用该函数,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栈与队列的数据类型描述及特点;2.掌握栈和队列的存储;3.掌握栈的顺序和链式存储存表示与入栈、出栈操作的程序实现;4. 掌握队列的链式存储表示与入队、出队基本操作算法实现。
二、实验用软件和工具实验软件 VC++ 6.0三、实验步骤1.根据栈数据结构,分别建立一个顺序栈和链式栈并实现其上基本操作(出栈和入栈等),定义一个顺序栈和链栈结构体(队列结构体)。
2.利用入栈功能保存数据。
3.利用出栈删除弹出栈内信息。
4.根据队列数据结构,分别建立链队列和循环队列,并完成其上的基本操作(出入队列等),利用入队功能保存数据。
5.利用出队删除队列信息。
四、实验程序与程序运行结果顺序栈程序:sxz.h#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template <class T>class sq_Stack{private:int mm;int top;T *s;public:sq_Stack(int);void prt_sq_Stack();void ins_sq_Stack(T x);T del_sq_Stack();T read_sq_Stack();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template <class T>sq_Stack<T>::sq_Stack(int m){mm=m;s = new T[mm];top=0;return;}template <class T>void sq_Stack<T>::prt_sq_Stack(){int i;cout<<"top="<<top<<endl;for (i=top;i>0;i--) cout<<s[i-1]<<endl;return;}template <class T>void sq_Stack<T>::ins_sq_Stack(T x){if (top==mm){cout<<"overflow!"<<endl; return;}//存储空间已满,上溢错误top=top+1; //s[top-1]=x; //插入新元素return;}template<class T>T sq_Stack<T>::del_sq_Stack(){T y;if(top==0) //空,下溢错误{cout<<"underflow!"<<endl; return(0);}y=s[top-1]; //top=top-1; //长度减1return(y);}template<class T>T sq_Stack<T>::read_sq_Stack(){if(top==0) //空,下溢错误{cout<<"underflow!"<<endl; return(0);}return(s[top-1]);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sxz.cpp#include "sq_Stack.h"int main(){sq_Stack<int> s(10);s.ins_sq_Stack(50);s.ins_sq_Stack(60);s.ins_sq_Stack(70);s.ins_sq_Stack(80);s.ins_sq_Stack(90);s.ins_sq_Stack(100);cout<<"第1次输出栈顶指针与栈中的元素:"<<endl;s.prt_sq_Stack();cout<<"输出栈顶元素:"<<s.read_sq_Stack()<<endl;cout<<"输出退栈的元素:"<<endl;cout<<s.del_sq_Stack()<<endl;cout<<s.del_sq_Stack()<<endl;cout<<s.del_sq_Stack()<<endl;cout<<"再输出栈顶指针与栈中的元素:"<<endl;s.prt_sq_Stack();return 0;}顺序队列程序:sq_Queue.h#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template <class T>class sq_Queue{private:int mm;int front;int rear;int s;T *q;public:sq_Queue(int) ;void prt_sq_Queue();void ins_sq_Queue(T x);T del_sq_Queue();};template <class T>sq_Queue<T>::sq_Queue(int m){mm=m;q = new T[mm];front=mm;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rear=mm;s=0;return;}template <class T>void sq_Queue<T>::prt_sq_Queue(){int i;cout<<"front="<<front<<endl;cout<<"rear="<<rear<<endl;if ((s==0)&&(rear==front)){cout<<"队列空!"<<endl; return;}i=front;if (front>=mm)front=i%mm ;for (i=front; i<rear;i++){ cout<<q[i]<<endl;}return;}template <class T>void sq_Queue<T>::ins_sq_Queue(T x){if ((s==1)&&(rear==front)){cout<<"Queue_overflow!"<<endl; return;}//存储空间已满,上溢错误rear=rear+1; //if (rear==mm+1)rear=1;q[rear-1]=x; //插入新元素s=1;return;}template <class T>T sq_Queue<T>::del_sq_Queue(){T y;if (s=0){cout<<"Queue_underflow!"<<endl; return(0);}//存储空间已满,上溢错误front=front+1; //if (front==mm+1)front=1;y=q[front-1]; //插入新元素if (rear==front)s=0;return(y);}sq_Queue.cpp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include "sq_Queue.h"int main(){sq_Queue<int> q(10);q.prt_sq_Queue();q.ins_sq_Queue(50);q.ins_sq_Queue(60);q.ins_sq_Queue(70);q.ins_sq_Queue(80);q.ins_sq_Queue(90);q.ins_sq_Queue(100);cout<<"输出队头与队尾指针及队列中的元素:"<<endl;q.prt_sq_Queue();cout<<"输出退队元素:"<<endl;cout<<q.del_sq_Queue()<<endl;cout<<q.del_sq_Queue()<<endl;cout<<q.del_sq_Queue()<<endl;cout<<"再输出队头与队尾指针及队列中的元素:"<<endl;q.prt_sq_Queue();return 0;}链栈:#include <iostream.h>#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typedef char DateType;typedef struct node{DateType data;struct node* next;}LinkStack;LinkStack *top;void InitStack(){top=(LinkStack*)malloc(sizeof(LinkStack));top->next=NULL;top->data=0;cout<<"初始化链栈成功!";}void push(DateType x){LinkStack* s;s=(LinkStack*)malloc(sizeof(LinkStack));s->data=x;s->next=top;top=s;cout<<"入栈成功!";}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void pop(){LinkStack* s;s=top;if(s->next==NULL){cout<<"栈为空!";}else{top=s->next;free(s);cout<<"出栈成功";}}void readTop(){if(top==NULL){cout<<"栈为空!";}else{cout<<"栈顶元素为:"<<top->data;}}void showStack(){LinkStack* s;s=top;if(s->next==NULL){cout<<"栈为空!";}else{cout<<"链栈元素为:\n";cout<<"\t\t\t";while(s!=NULL){cout<<" "<<s->data;s=s->next;}}}void main(){int i,j;DateType x;while(j)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cout<<"\n\n\n\n";cout<<"****************************************************************"<<endl; cout<<"*** 菜单:***"<<endl;cout<<"*** ①创建链栈②入栈③读栈顶元***"<<endl;cout<<"*** ④出栈⑤显示链栈元素⑥退出***"<<endl;cout<<"****************************************************************"<<endl; cout<<"请选择您所希望的操作:";cin>>i;if(i==1){InitStack();}else if(i==2){if(top==NULL){cout<<"请先初始化链表!";}else{cout<<"请输入要入栈的元素:";cin>>x;push(x);}}else if(i==3){pop();}else if(i==4){readTop();}else if(i==5){showStack();}else if(i==6){j=0;cout<<"程序结束\n";}}}链队列:#include <stdlib.h>#include<iostream.h>#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typedef int QElemType;typedef struct LNode{QElemType data;struct LNode *next;}LNode , *LinkList;typedef struct{LinkList front;LinkList rear;}LinkQueue;//链式队列void InitQueue_L(LinkQueue &Q)//引用做参数,Q为结构体{//初始化队列Q.front=Q.rear=new LNode;if(!Q.front) {cout<<"存储分配失败!"<<endl; exit(1);}Q.front->next=NULL;}int IsEmpty(LinkQueue &Q){if(Q.front==Q.rear){return TRUE;}else{return FALSE;}}//创建队列,数据元素由键盘输入void CreateQueue_L(LinkQueue &Q){QElemType temp;LNode *p;cout<<"输入要插入的队列值(输入-1结束)"<<endl;cin>>temp;while(temp != -1){p=new LNode;p->data=temp;p->next=NULL;Q.rear->next=p;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Q.rear=p;cin>>temp;}cout<<"创建成功!"<<endl;}//入队操作int Enter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x){//将数据元素x插入到队列Q中LNode *NewNode=new LNode;if(!NewNode) {cout<<"存储分配失败!"<<endl; exit(1);}if(NewNode!=NULL){NewNode->data=x;NewNode->next=NULL;Q.rear->next=NewNode;Q.rear=NewNode;cout<<"入队成功!"<<endl<<endl;return(TRUE);}else return(FALSE); //溢出}//出队操作int Delete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x){//将队列Q的队头元素出队,并存放到x所指的存储空间中LNode *p;/*if(Q.front==Q.rear){cout<<"该队列为空!"<<endl;return(FALSE);}*/p=Q.front->next;x=p->data;Q.front->next=p->next; //队头元素p出队if(Q.rear==p) //如果队中只有一个元素p,则p出队后成为空队Q.rear=Q.front;free(p); //释放存储空间cout<<"出队成功!"<<endl<<endl;return(TRUE);}//队列长度int QueueLength_L(LinkQueue Q){int length=0;if(IsEmpty(Q)) cout<<"该队列为空!"<<endl;else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LNode *p=new LNode;p=Q.front->next;while(p){length++;p=p->next;}}return length;}//输出队列元素void OutputQueue_L(LinkQueue Q){LNode *p=new LNode;if(!p) {cout<<"存储分配失败!"<<endl; exit(1);}if(Q.front==Q.rear) cout<<"该队列为空!"<<endl;else{p=Q.front->next;cout<<endl;cout<<"队列的元素依次为:";while(p){cout<<p->data<<" ";p=p->next;}cout<<endl<<endl;}}QElemType SearchQueue(LinkQueue &Q,int &i){LNode *p=new LNode;if(!p) {cout<<"存储分配失败!"<<endl; exit(1);}//if(Q.front==Q.rear) cout<<"该队列为空!"<<endl;int j=1;p=Q.front->next;while(p&&j<i){j++;p=p->next;}return p->data;}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销毁队列void DestroyQueue_L(LinkQueue &Q){while(Q.front){Q.rear=Q.front->next;delete Q.front;Q.front=Q.rear;}}void main(){int flag=1,select;LinkQueue Q;int x;while(flag){cout<<" ☆☆链式队列基本操作☆☆"<<endl;cout<<" ☆1.创建队列☆"<<endl;cout<<" ☆2.判断链队列是否为空☆"<<endl;cout<<" ☆3.队头元素出队☆"<<endl;cout<<" ☆4.新元素入队☆"<<endl;cout<<" ☆5.求队列长度☆"<<endl;cout<<" ☆6.输出队列元素☆"<<endl;cout<<" ☆7.查找第i个位置元素☆"<<endl;cout<<" ☆8.销毁队列☆"<<endl;cout<<" ☆9.其他键退出☆"<<endl;cout<<endl;cout<<"请选择操作:";cin>>select;switch(select){case 1:InitQueue_L(Q);CreateQueue_L(Q);OutputQueue_L(Q);break;case 2:if(IsEmpty(Q)) cout<<"该队列为空!"<<endl;else cout<<"该队列不为空!"<<endl;break;case 3:if(IsEmpty(Q)) {cout<<"队列为空!"<<endl; break;}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DeleteQueue(Q,x);OutputQueue_L(Q);break;case 4:if(IsEmpty(Q)) {cout<<"队列还未创建!"<<endl; break;}cout<<"输入要入队的元素x:";cin>>x;EnterQueue(Q,x);OutputQueue_L(Q);break;case 5:if(IsEmpty(Q)) {cout<<"队列还未创建!"<<endl; break;}cout<<"该链队列的长度为:"<<QueueLength_L(Q)<<endl<<endl;break;case 8:if(IsEmpty(Q)) {cout<<"队列还未创建!"<<endl; break;}DestroyQueue_L(Q);cout<<"销毁成功!"<<endl<<endl;break;case 7:cout<<"请输入要查找的位置i:";cin>>x;if(x<1||x>QueueLength_L(Q)) {cout<<"i值不合法!"<<endl; break;}cout<<"该元素为:"<<SearchQueue(Q,x)<<endl<<endl;break;case 6:OutputQueue_L(Q);break;default:flag=0;break;}}}试验运行结果如图:栈: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队列:链栈: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链队列:学院:信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成绩:五、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掌握了栈的顺序和链式存储存表示与入栈、出栈操作的程序实现,以及队列的链式存储表示与入队、出队基本操作算法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软件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室名称:校公共机房二、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和哈夫曼树三、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原理:使用VS2010等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IDE),在微型计算机上对程序进行编辑、编译、连接与运行。
通过上机练习掌握二叉树的建立、插入删除,遍历等方法和过程,掌握递归函数在二叉树建立,遍历中的应用,掌握哈夫曼树的最小路径和建立过程。
五、实验目的:1.熟练二叉树和哈夫曼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课程平台使用方法。
六、实验内容:上机完成所有函数,编程实验,调试运行程序并完成报告。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硬件要求:普通pc机,1G内存,100G硬盘空间即可。
软件要求:Windows 7,包括C编译器的IDE。
八、实验步骤、实验编程与运行结果:下面建立该二叉树并展示输出结果:#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typedef struct bnode{int data;struct bnode *lc,*rc;};struct bnode* create(){struct bnode *tree=NULL;char ch;ch=getchar();if(ch=='_')tree=NULL;else{tree=(struct bnode *)malloc(sizeof(struct bnode));tree->data=ch;tree->lc=create();tree->rc=create();}return tree;}//先序遍历(根左右)--递归int preorder(struct bnode *root){putchar(root->data);if(root->lc!=NULL)preorder(root->lc);if(root->rc!=NULL)preorder(root->rc);}//中序遍历--递归int inorder(struct bnode *root){if(root->lc!=NULL)inorder(root->lc);putchar(root->data);if(root->rc!=NULL)inorder(root->rc);}//后序遍历--递归int postorder(struct bnode *root){if(root->lc!=NULL)postorder(root->lc);if(root->rc!=NULL)postorder(root->rc);putchar(root->data);}int main(){struct bnode *root=NULL;printf("先序建立二叉树,输入变量: (下划线为NULL):");root=create(); //输入(ABC DE G F )printf("先序遍历输出:");preorder(root);printf("\n");printf("中序遍历输出:");inorder(root);printf("\n");printf("后序遍历输出:");postorder(root);printf("\n");}下面建立该二叉树并展示输出结果:#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struct hftree{int data;struct hftree *left;struct hftree *right;};struct hftree *CreateHuffman(int a[], int n){int i, j;struct hftree *b[100], *q;//假设哈弗曼书最大为100个节点for (i = 0; i < n; i++) //初始化b指针数组,使每个指针元素指向a数组中对应的元素结点{b[i]=(struct hftree*)malloc(sizeof(struct hftree));b[i]->data=a[i];b[i]->left=NULL;b[i]->right=NULL;}for (i = 1; i < n; i++)//进行n-1 次循环建立哈夫曼树{//k1表示森林中具有最小权值的树根结点的下标,k2为次最小的下标int k1 = -1, k2;for (j = 0; j < n; j++)//让k1初始指向森林中第一棵树,k2指向第二棵{if (b[j] != NULL && k1 == -1){k1 = j;continue;}if (b[j] != NULL){k2 = j;break;}}for (j = k2; j < n; j++)//从当前森林中求出最小权值树和次最小{if (b[j] != NULL){if (b[j]->data < b[k1]->data){k2 = k1;k1 = j;}else if (b[j]->data < b[k2]->data)k2 = j;}}//由最小权值树和次最小权值树建立一棵新树,q指向树根结点q = (struct hftree*)malloc(sizeof(struct hftree));q->data = b[k1]->data + b[k2]->data;q->left = b[k1];q->right = b[k2];b[k1] = q;//将指向新树的指针赋给b指针数组中k1位置b[k2] = NULL;//k2位置为空}free(b); //删除动态建立的数组breturn q; //返回整个哈夫曼树的树根指针}//求哈夫曼树的带权路径长度int WeightPathLength(struct hftree* T, int len)//len初始为0{if (T == NULL) //空树返回0return 0;else{if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访问到叶子结点return T->data * len;else //访问到非叶子结点,进行递归调用,返回左右子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len 递增return WeightPathLength(T->left,len+1)+WeightPathLength(T->right,len+1);}}//哈夫曼编码(可以根据哈夫曼树带权路径长度的算法基础上进行修改)void HuffManCoding(struct hftree* T, int len)//len初始值为0{static int a[10];//定义静态数组a,保存每个叶子的编码,数组长度至少是树深度减一if (T != NULL)//访问到叶子结点时输出其保存在数组a中的0和1序列编码{if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int i;printf("结点权值为%d的编码:", T->data);for (i = 0; i < len; i++)printf("%d", a[i]);printf("\n");}else{a[len] = 0;HuffManCoding(T->left, len + 1);a[len] = 1;HuffManCoding(T->right, len + 1);}}}int main(){int n, i;int a[100];struct hftree* t;printf("从键盘输入待构造的哈夫曼树中带权叶子结点数n:");scanf("%d", &n);printf("从键盘输入%d个整数作为权值:", n);for (i = 0; i < n; i++)scanf(" %d", &a[i]);t = CreateHuffman(a, n);printf("哈夫曼树的带权路径长度:");printf("%d\n", WeightPathLength(t, 0));printf("各个数据的哈夫曼编码:\n");HuffManCoding(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