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检验培训教材
首件的培训

1:报检的前提条件(已经对比过样件,产品外观已合格).自检
1
每班首件:每班开机生产之首件
更换物料:针对产品更换物料之首件
2:首件的类型:
设备维修后:针对设备维修之首件
模具修改后:对产品改模/修模之首件
换模/换机台:针对更换模具/机台之首件
四:产品的检验(检验的内容)
1计划单、生产指令单
1:检验的依据
首件培训
01 02
BOM(物料清单或计划单)
03 04
生产送检(报检)
生产条件的确认
产品的检验
05 填写记录
一:BOM(物料清单或计 划单)
1
2
3
产品名称
例如:桶身或桶底 例如:18m9或20m9 例如:大小口、螺纹规格
型号 规格
颜色
特殊要求
例如:常规或有色卡要求
例如:防紫外线
例如:PP 、PA、PE
二:生产条件确认
1:物料与生产指令单/作业指导书规定物料一致
2:物料
2:作业现场清理干净(与实时生产产品不相关的物料)
二:生产条件确认
1:生产设备/工艺的过程参数是否按工艺指导卡/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调整/作业
3方法
2:所有的文件(产品检验指导书/图纸/样件)是否正确、齐全且为有效版本
三:生产报检
4
5 6
材质
二:生产条件确认
设备的安全硬件装置和其它安全防护完好且以点检,处于正常状态
模具有保护装置且按要求接好,有抽芯装置且按正常运转调好
1:设备
模/夹治具与生产指令单/工艺指导卡/作业指导书规定一致且 处于正常状态
机器的水(冷却水畅通、水量充足)
机器的油(油路无漏滴)
《首件检验培训教材》课件

合理分配检验资源,包括人力、设备、时间等,确保计划 的可行性。
问题二:如何制定有效的检验计划?
动态调整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检验计划进行 动态调整,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问题二:如何制定有效的检验计划?
标准化操作
确保检验操作标准化,减少人为误差 ,提高检验效率。
问题三:如何提高首件检验的准确率?
强化监督
加强对首件检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检验工 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发现的问
THANKS
感谢观看
确定检验方法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工 具,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实施检验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
确保所需的检验工具和设备齐全、准 确、可靠。
异常处理
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或不合格情况 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进行检验
按照检验计划逐项进行检验,记录检 验数据和结果。
记录与报告
整理检验记录
将检验数据和结果整理成 规范的检验记录表格。
05
首件检验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一:如何确定首件产品?
明确标准
首件产品的确定应基于明确的标准和流程,通常依据产品的重要性和复杂度进行 评估。
问题一:如何确定首件产品?
记录与追溯
确保首件产品的记录完整,包括生产日期、批次、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于后续追溯。
问题一:如何确定首件产品?
跨部门沟通
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首件检验 ,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
产要求。
半成品检验
对生产线上的半成品进行首件 检验,以确保半成品的质量符 合后续加工要求。
成品检验
对生产线或设备生产的第一个 或前几个成品进行首件检验, 以确保成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 求。
如何做好首件检查的培训

沛
培训目的:
1.首件是什么? 2.做首件的目的?
3.首件应该怎么做?
4.首件管理成员及各自职责
目的
及时发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不合格品,避免发生批量不合 格品,确保转入下道工序的零 件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车间在加工中每道工序 的检验。
首件的定义
当班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含返修 产品)、换工序后的第一件产品、 换刀、换工装、换设备后第一件 产品、设备维修后的第一件产品、 数控程序修改后加工的第一件产 品均被定义为首件,首件所具有 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追溯性,本 体带有操作者的字头和划有红颜 色的“√”。
车间检品员对操作者已加工的零件进 行巡检确认,检品员未签跟工单,工 件不允许往下周转。 车间检品员当班必须做到对每个加工 工位的巡 回检查,检查次数不低于3次,首件 检查时要对本工序的各个尺寸进行全 检,并将实测数值填入质量记录表中。 巡检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 品控制程序”执行。
质量记录的记录频次
工作程序
如果首件不合格,要进行调整,直至 合格,同时将不合格零件数量填进跟 工单中。 操作者加工过程中,要按照不低于工 艺要求的检查频次检查,有不合格零 件发生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执行。 当末件检查不合格时,操作者要对当 班已加工的零件进行全检,并在跟工单 中填写相应内容。
工作程序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操作应接 受培训:
车间认为自检能力不够,需要进 行培训者。 对所要使用的计量器具不熟悉。 对所要执行的工艺文件、标准 理解不清楚。 培训时间:由操作者自己提出培 训请求,经车间主任批准后生效。
质量记,检品员不再进行回收。
首件检验培训资料

首件检验 规范流程
首件及首件检验的定义
01
过程改变 生产过程中,5M1E(人、机、料、法、环、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 变,如人员的变动、设备的调整和维修、换料和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 首件 每个班次/产线生产投入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 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首件检验 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 验。检验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或客户的要求制定。 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对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 产品。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 件检验。
03
首件检验的要求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04
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同事进行“互检”, 最后由检验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 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所有首件产品必须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用 记号笔标记“√” 以示通过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 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为首件。
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 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 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培训教材

4、首件检验的要求
A、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
B、三检制度: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作业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 由班组长或者上下工序的同事进行“互检”,最后又检验员进行 “专检”,检验员专检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C、首件检验必须保留被检验的产品在检验工作台面或者检具上,当 第二次首件检验被检验合格后,才能将第一次产品进行入库;
5、首件检验的内容
A、确认工艺文件是否完整、正确,为最新版本,并能指导生产; B、产品构造结构是否合理,产品实物是否与生产计划、产品图纸相 符,是否适合批量生产,零部件准备是否OK; C、生产工艺是否符合工艺控制文件,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与 产品一致,生产场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检具、量具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签批样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E、首件产品的尺寸、外观以及基本的性能检测、安全要求等是否满 足图纸、检查文件的要求;
性检查活动。
首件检验:每个班次刚开始或者过程发生改变(如人、机、料、法、环、 测变化)后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工作。一般要检验连 续生产的3-5检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生产后续产品。
3、首件检验的目的
1)、生产过程相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批量超差、返修和报废,
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 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
8、首件检验人员要求
A、具有对生产产品质量确认工作的能力,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紧迫 感,无听力障碍、色盲等生理缺陷; B、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服从工作安排,有良 好的自觉观念; C、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熟知产品的质量控制内容、重 点,对复检确认的产品异常负直接责任; D、针对产品异常提出纠正预防措施,有责任督促责任部门执行,并 跟踪其效果;首件检验培训源自目录1、首件的定义
首件检验规范指导书

首件检验规范指导书1. 引言首件检验是指在新产品或新工艺批量生产前,对首件进行全面评估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并能够达到设计和制造标准。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首件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首件检验流程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首件检验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编制并审查首件检验计划;- 准备检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准备检验所需的样品和标准件;- 确定首件检验的检验项和要求。
2.2 检验过程根据首件检验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检验:- 对首件的外观进行全面观察和测量;- 对首件的关键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和验证;- 检查首件的安装、接口和配合情况;- 对首件进行功能验证和测试;- 对首件的材料、工艺和加工过程进行评估;- 检查首件的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2.3 记录和评审在首件检验过程中,必须记录下相关的检验数据和发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首件的编号和批次信息。
首件检验结束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审,并制定后续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的达标和稳定。
3. 首件检验要求3.1 技术要求首件检验必须按照产品设计和制造标准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的达标和稳定。
3.2 完整性要求首件检验必须对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尺寸、安装、功能和材料。
3.3 准确性要求首件检验的数据和结果必须准确无误,避免误判和误导。
3.4 可追溯性要求首件检验的记录必须能够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批次和生产过程,方便以后的参考和复查。
4. 总结首件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指导书提供了一套规范的流程和要求,帮助组织和个人进行准确、全面和可靠的首件检验工作。
通过遵循本指导书,可以确保产品在批量生产之前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首件QC培训资料

5.2.1当产线生产不需过测试的机型时,首件人员要每四小时核对一次
首件(未过炉的锡膏板),按首件流程操作 5.2.2副板需每两小时测试一次首件锡膏板(注意灯的颜色及方向)
六,电子元件代码识别表
电子元件代码识别表
位号代码 C TC VC EC VR R RV L J U SH Z 元件名称 电容 钽电容 可变电容 电解电容 可变电阻 电阻 压敏电阻 电感,线圈 连接器 IC 屏蔽框 滤波器 方向识别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位号代码 Q D LED ZD SVR FV VD FB X T DP 元件名称 三级管 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齐纳二级管 半可调电阻 压敏二极管 开关二极管 磁珠 晶振 变压器 双功器 方向识别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无
四. 测首件OK后(交拉长确认)
4.1将所有物料核对 测量OK后,交给拉长确认(1.结构件的高
度,2有极性物料的方向3.有文字面物料的描述是否符合BOM 要求4.检查BOM是否有漏核对的项目5.贴纸),拉长确认后请
在首件记录本上签名
4.2 将所执行ECN位置与BOM特殊要求备注在首件单上 4.3 做好首件记录
4.4 将A,B面元件的方向及丝印备注在炉后的图纸上,并培训炉
后目检QC认知 4.5 将BOM上的特殊要求及ECN向炉后炉后QC与IPQC宣导.
五,首件人员的工作职责
5.1 认真对待每一块首件板,按以上要求去测量每一块首件胶纸板,且 在最短时间内完时提出。
谢谢大家!
大件,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1.3 看图纸上物料方向标是否清晰,第一次生产的 机型白班要在图纸上确认好各物料的方向 1.4 核对贴纸信息,(贴纸机型,工单号,软件, 字库型号及特殊要求)
总装首件作业指导书培训

•
5.2产品一致性检查表
•
5.3测试汇总
相关文件
• 6.1订单规格表 • 6.2管制表
谢谢 !
作业内容
• 4.16 QC负责跟进首件的问题点的改进情况,有需要时可 以请IQC协助跟进 • 4.17 首件报告完毕后IQC负责原件,业务仍需要跟线再一次确认包材资 料和配色及客人特别要求事项时否正确及符合要求
相关记录
• 5.1总装首件报告
总装首件作业指导书
培训时间:2013.04.25 培训讲师:薛昊
课程安排
1. 2. 3. 4. 5. 6. 目的 范围 权责 作业内容 相关记录 相关文件
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单位/品管对首件的检验,减少在 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特制定本规范
范围
本规范适应于总装首件的工作。
权责
• • • • • •
产前班负责制做首件。 QC负责对首件的初步检验。 测试员负责对首件的相关测试。 工程部负责对首件的组装方式/包装进行确认。 业务部负责对首件的布料、配色、包装类等的确认。 品管负责首件问题点改善的跟进。
作业内容
• 4.1 大货物料需提前三天进厂,IQC负责提供塑胶,仓管员 负责提供其余物料.统一交到产前班指定位置 • 4.2 产前班打样员按照订单规格表及管制表确定大货物料. • 4.3 产前班制作首件时、要求按照样品、管制表去制作,使 用为PO物料。. • 4.4 打样员完成车台制作后、包材资料仓管员按照PO车型 备齐,交产前班人员 • 4.5 先由产线主管签完,再送于品管部签。
作业内容
• 4.6 订单要求:每个PO需把标签、包材类资料附档订单规 格表上;如发订单规格时其包材资料不能提供,则上线前 15天业务必须以公文形式发放包材资料,品管和总装除发 电子稿外还必须发放书面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
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2、首件检验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 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 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 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 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 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 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2、首件检验的目的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 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 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 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 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 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 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 不合格品发生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首件检验以外的要求
末件检验是指每个班次结束或每个批 量完工,操作人员对最后一件(末件) 产品的检验,发现不合格时重复上面 的工作。不论首件检验、中间检验和 末件检验,每次均要作好检验记录。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谢谢!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6、对首件检验检验员的要求
负责首件复检确认的人员要具备以下要求: 具有对车间产品质量确认工作的能力;工 作认真、负责,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服 从工作安排,有良好的自觉观念;了解产品 的工艺流程及品质要求,熟知产品的质量 控制内容、重点,对复检确认的产品异常 负直接责任;针对产品异常提出纠正预防 措施,有责任督促车间执行,并追踪其效 果;指导操作人员以提高首件检验的工作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 可以定为首件。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5、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4、首件检验的要求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三检制;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
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同事进行 “互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确定 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4、首件检验的要求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 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 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 为止(所有首件产品必需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 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用记号笔标 记“√” 以示通过首件检验)。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首件检验是必须的!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 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
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
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 样品。 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 (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在未确认首件合格以前, 对继续生产者要严肃处理!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3、首件检验的时机/场合
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
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
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 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 变更等) 6、更换或重新化验槽液等(如磷化、氮化等)
员工培训教材
首件检验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车间零部件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整 个生产过程的首件、中间、完工检验。实 践经验证明,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首件的 检验和确认非常关键,是防止批量性不良 的最重要的一项举措,首检的正确与否决 定了批量生产的质量是否合格。很长时间 以来,我们反复强调首件必检,但每次出 现批量质量问题时,我们发现首件检验仅 仅是形式而已,车间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这与车间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决心有着很 大的关系!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6、对首件检验检验员的要求
业务水平;负责做好合格品首件确认 的记录;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重大异常 现象应立即通知车间暂停生产,并在 第一时间内汇报车间主任,寻求解决 方案。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首件检验以外的要求
不但对首件检验确认,还要做到中间检验 和末件检验,即首件检验合格后,在批量 生产过程中,规定每生产一定数量的部件, 操作人员要进行抽样检验,一旦发现不合 格时,应立即停止生产,报相关人员,并 检验前一次抽样合格之后生产的全部产品, 不合格的单独存放,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