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2)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诊断规范一、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试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1.病史采集:问询症状出现旳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终体现正常旳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性;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原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常用量表有: (1)NIHSS。

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⑵饮水试验。

(3)MRS评分。

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1.脑病变检查:(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精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协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旳影像学检查措施。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

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照价值。

(3)原则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克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

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初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初期发现小梗死灶较原则MRI更敏感。

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灌注不匹配(PWI 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对应大小旳弥散异常)提醒也许存在缺血半暗带。

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旳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 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关键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措施)旳患者。

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旳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理解卒中旳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措施。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区。半 暗带 区及 血液低灌注 区侧 支循 环的建立对脑 组织的缺血 坏 死起延缓作用 。当脑组织血供 减少时 ,可通过侧 支循环迅速 补充血液供 应。因此尽量增加早期脑梗死部位侧支循环 的开放 , 挽救 半暗带 区濒 死细胞 ,减少细胞 凋亡 ,已成 为治 疗的热点 。
治疗后 与治疗前 比较 P< 0 . 0 5 。 2 . 2 临床疗效
2 . 3 不 良反 应
尤瑞克林 ( 人 尿激 肽原酶 ) , 是从健康男性尿液 中提取 的糖蛋 白 , 通 过扩张脑缺血 部位微动脉 ,改 善脑 组织微循环来 治疗急性脑 梗死 。现将我科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 1 4例疗效报告如
下。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临床 资料
血压 、肝 肾功能 ,并详细记 录不 良反应 。 l _ 3 评价指标
尤瑞克林是从 人尿 中提取 的蛋 白水解 酶 ,即组织型激肽原
治疗组 1 4例中基本痊愈 5 例( 3 6 %) , 显著进步 5例( 3 6 %) , 进步 2例 ( 1 4 %) , 无变化 2例 ( 1 4 %) , 无恶化病 例 , 总显效 ( 基 本痊愈+ 显著进步 ) l O 例( 7 1 %) 。 对 照组 l 4 例中基本痊愈 3 例 ( 2 2 %) ,显著进步 3例 ( 2 2 %) ,进步 4例 () ,总显效 (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 6 例 ( 4 2 %) 。治疗组疗效优 于对照组 。
键 。
治疗组 与对 照组 患者 均予 :① 肠溶 阿司匹林 7 5 m g ,口服 , 1次, d 。② 阿托 伐他汀钙片 2 0 m g ,1 : 1 服 ,1 次/ d 。③ 血栓通 注射 液2 5 0 ag r , 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 l 静滴 , 1次, d 。 ④长春西汀 2 0 0 m l 静滴 ,1 次, d 。治疗组 患者另外加用尤瑞克林 0 . 1 5 P N, 加 人生 理 盐水 1 0 0 ml 静滴 ,1 次, d 。整个用药周期 内,禁 止使用血 管紧张 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 E I ) 类 降压药 。疗程 1 4 d 。治疗前后监 测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以NIHSS量表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4%,高于对照组的44%(P<0.01)。

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人尿激肽酶原,是从健康男性尿液中提取的糖蛋白,通过扩张脑缺血部位微动脉,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来治疗急性脑梗死。

现将我科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2月-2010年10月住院的首发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4-75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6-75岁。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入选标准: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发病48h内,18-75岁,性别不限;头颅CT排除脑出血;NIHSS≥4。

排除标准:NIHSS≤3;心源性栓塞;进展型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脑肿瘤;全身各系统或脏器较重疾病(包括严重精神病)以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予①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口服,1次/d。

②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1次/d。

③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

④乙酰谷酰胺针500mg,辅酶A针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

治疗组患者另外加用尤瑞克林0.15PNAU(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规格:0.15PNAU/瓶;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依达拉奉及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用药外另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 ,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1、3、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后14 d、1、3、6个月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尤瑞克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疗效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性。

2004~2005年全国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

急性脑梗死在我国复发率约11.2%[2]。

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是近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个新药,它能够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提高梗死脑组织的血液再灌注,同时能起到稀释血液、防止缺血脑组织范围扩大等作用[3,4]。

本文就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1~12月在本院神经科诊断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病4~48 h内就诊,诊断符合1995 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5],全部经头颅影像学CT 和(或)MRI检查证实,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均无严重心脏病、肺病、肝损害、肾损害、血液系统疾病等并发症。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神 经损 伤 与 功 能 重 建 ・5 5
I DOI 1 . 8 0 ssc. 0 0 0 . 1 I 0 3 7 / jsj 2 1 . 5 0 0

论 著

人 尿激 肽 原 酶 联 合 依 达 拉奉 治疗 急 性脑 梗 死 临床 疗 效 观 察
【 图分 类 号】 R 4 ; 7 10 【 中 71R 4 .5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0 1X 2 1)505—3 文 0 117 (000—350
Th e The a e tc Ef e t fH u a i a y KaI d n g na eCo b ne t r p u i f c so m n Ur n r l i o e s m i d wih Eda a o n t e t i r v ne i he Tr a —
na e ( UK )c m b n d wih e r v nei h r a me te s wih a u e c r b a nf r to s H o i e t da a o n t e t e t ntofpa i nt t c t e e r li a c i n. M e ho t ds:Si t —wo x y t pa i n s te t wih c t b a n i a c i n t a u e r i nf r to we e a d r r n oml vi e nt e r v e y di d d i o da a on
拉奉, 治疗 1 , 4d 比较 3 患者 治疗 前 和 治 疗后 第 1 7和 1 组 、 4天 NI S评 分 及 治 疗 总有 效 率 。结 HS
果 : 组 患 者在治 疗后 第 7 1 3 、4天 NI S评 分 较 治 疗 前 降低 ( HS P%0 0 ) 联 合 治 疗 组 患 者 N HS .5 , I S

核磁灌注成像(脑部)(完整)

核磁灌注成像(脑部)(完整)

一有心脏病史的3岁男孩,脑
部出现多重栓塞。上行为扩散
法,下行为灌注法(DSC MRI)
1.双侧基底神经节慢性损害, T2像高信号(自由扩散),ADC 像的低信号是FLAIR抑制所致 ,体现分子高流动性;
2 .在双侧后部两个最近形成的梗塞区(T2像高信号,扩散未增 加),可能是梗塞出现时间不同,右半球出现扩散像出现假性 正常时,左边半球中扩散受限制。 3. CBV、CBF和MTT示双侧枕部周边区在程度中比T2与扩散 像大,说明灌注减少,但仍能维持。
患镰状红细胞11岁男孩 ,出现严重头疼,神经 系统呈正常。 SE EPI(TE TR=0.1/1.5 s)进行灌注成像,注入 Gd DTPA0.1 mmol/千克 。
T2和DWI呈现正常,但右侧及左后部出现灌注下降。
Diffusion——应用
高扩散性的组织,扩散像中呈低信号。 急性出血,在三小时后T2加权像无法判别,但在 扩散成像中,出血后一小时,就可见出血部位呈现 高信号,说明出血部位水的弥散降低。 缺血性损伤,局部代谢衰竭,破坏了细胞膜内、 外离子平衡,造成水肿,呈现高信号。 囊性病变依囊液的粘度信息。 确定白质中各向异性的检测,沿白质纤维方向的 平均扩散移位比横向扩散移位要大,能更好了解白 质病变的病理情况。
4岁小孩左侧基底神经节中风12 小时 ,用DSC MRI,SE-EPI (TR=1.5 s) 。 在造影剂通过期间中观察信号强度: ROI 1:右侧基底神经节 ROI 2:左侧基底神经节 ROI 3:右侧MCA外围的分枝 图像信号强度减少(t=12 s至25.5 s )。 可分为三个阶段: 基线造影剂前、造影剂第一到达时间 和再循环期。 第二峰时,看见动脉区域(ROI 3)。 中风区(ROI 2)低CBF,信号没有明显差异, ADCAV、CBF、MTT和CBV像,清楚呈现局部缺血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杨雯李君卓刘光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16[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

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e15.0和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8个研究,包括66792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 1.15,95%C7:1.15~1.16,P<0.01),心房颤动病史(OR=2.99,95% C/:1.53~5.87,P<0.01)、累及大脑前动脉(07?=5.53,95%C/:2.48~12.34,P<0.01)、颈动脉闭塞(OR=2.12,95% CZ:1.04~4.32,P=0.04)是脑梗死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敏感性分析后,结果显示,血管再通成功是其保护因素(OR=0.36,95%C/: 0.20-0.66,P<0.01),稳定性改变。

Egger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P>0.05)。

结论基线NIHSS评分、心房颤动病史、累及大脑前动脉、颈动脉闭塞是脑梗死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重点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血管再通成功与恶性脑水肿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脑梗死;恶性脑水肿;影响因素;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2)06(b)-0092-04Meta-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malignant cerebral edem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YANG Wen LI Junzhuo LIU Guangu)ei k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lignant cerebral edem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and Wanfang Data were searched to collect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lignant cerebral edem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he retrieval period is from the inception to April2021.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literatures,extracted data,and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then,me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RevMan5.3and Stata15.0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18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including66792patients.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baselin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OR二1.15,95%C/:1.15-1.16, P<0.01),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OR=2.99,95%CZ:1.53-5.87,P<0.01),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volvement (OR=5.53,95%CI:2.48-1234,P<0.01),carotid artery occlusion(OR=2.12,95%CZ:1.04-4.32,P=0.04)were the risk factor for malignant cerebral edem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was a protective factor(OR=0.36,95%CI:0.20-0.66,P<0.01),the stability was changed.Egger test results showed no publication bias(P>0.05).Conclusion Baseline NIHSS score,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volvement,and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re risk factors for malignant cerebral edem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imely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and malignant cerebral edema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alignant cerebral edema;Influencing factor;Meta-analysis恶性脑水肿是急性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78%叫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脑[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21MSXM045)。

核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六)

核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六)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放射性药物进行体内诊断和治疗的共同特点是:A. T较短1/2B.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C. 能量较低D.γ射线E. 能量较高2.不适合用于体内核素诊断的放射性药物是:A. T较短1/2B. 只发射γ射线C. 能量较低D. 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E.发射β射线3.既能进行心肌显像又能进行肿瘤和炎症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是:A. 201Tl(铊);B. 99Tc m (锝) ;C.131I(碘);D. 67Ga(镓);E.125I(碘)4.能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是:A. 111In(铟);B. 125I(碘);C. 131I(碘)D. 3H(氢);E. 18F(氟);5.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是:A.125I(碘);B. B.153Sm(钐);C. C. 18F(氟);D. D. 3H(氢);E. E. 123I(碘)6.一般认为,核素骨显像较X线检查提前多久发现肿瘤骨转移(C)A. 0.5~1个月;B .2个月;C. 3~6个月;D. 7~9个月;E. 12个月7.超级影像表现不正确的是:A. 全身骨骼显影普遍增强B.肾脏显影清晰C. 恶性肿瘤广泛弥漫骨转移D. 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E.组织学本底低8.对暂时性脑缺血(TIA)的早期诊断,那种检查项目更灵敏:A. 脑CT检查B. 脑MRI检查C. 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D. 脑多普勒B超检查E.脑X线显像9.癫痫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的放射性分布影像特点是:A. 普遍增强B. 普遍减少C. 局灶性增强D. 局灶性减少E.增强和减低并存10.恶性脑肿瘤的脑代谢显像影像主要表现为:A. 普遍放射性增强B. 普遍放射性减低C. 局灶性放射性增强D. 局灶性放射性减低E. 增强和减低并存11.哪项不是常用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TC m-ECD和99TC m -HMPAO的特点(D)A. 电中性;B. 脂溶性;C. 小分子量;D. 不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E. 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有关12.若在肺灌注显像中出现形态较规则的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而在肺通气显像上无异常表现(即两种中肺显像“不匹配”),多提示:A. 肺实质性病变B. 肺动脉栓塞;C. 肺静脉血栓D. 原发性肺癌E. 肺转移癌13.肺灌注显像中出现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而在肺通气显像上亦见相应部位有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即两种肺显像“匹配”),多提示A.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B.原发性肺癌;C. 肺静脉血栓D. 肺动脉梗塞E. 肺转移癌14.对可疑炎症、肿瘤的诊断依据是:A、X线照片B、临床资料C、实验室资料D、家族史E、定期复查X线或行CT、MR15.关于CT检查的主要优势,不正确的是:A. 可以调节扫描层厚;B.密度分辨力高;C.可以进行轴位和冠状位扫描D.可调节窗宽和窗位E.密度分辨力低16.目前对垂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 CT;B.MRI;C.核医学.D.X-rayE.PET17.X线的诊断原则是:A.根据临床表现;B. 根据X线表现;C .根据实验室资料;D. 强调观察异常征象E. 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对X线表现进行综合分析18.发现肺内小病灶最好的检查方法是:A. USGB. MRIC. CTD. X线体层片E. X线正、侧位片19.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 CT ;B.MRI ;C. USG ;D. X线;E. 冠状动脉造影20.MR在纵隔检查中不能分辨下列那项组织或病变:A. 脂肪;B. 液体;C.软组织;D. 血管;E. 钙化21.有关乳腺恶性肿块的USG的基本表现,那项是错误的:A.边缘轮廓不整齐粗糙;B.有包膜回声;C.常无侧方回声;D.常有周围组织侵润;E.内有较丰富的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22.关于肺梗塞CT表现那一项正确:A.肺外围部楔形致密影;B.急性期病变肺体积缩小;C.楔形病变顶端血管影D.单发或多发空洞;E.病变内可见小透亮区.23.指出最具有特征意义的肺动脉栓塞CT表现:A.一侧肺透过度增高;B.肺外围以胸膜为基低的楔形致密影;C.实变区内小透亮区;D.增强扫描,肺动脉主干内充盈缺损;E.局限性肺血管稀少.24.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是:A.边界回声不定;B.外形不定;C.内部无回声;D.后方回声减弱;E.侧缘声影不定25.左心泵功能不包括那项计算指标:A.心输出量B.等容舒张期C.射血分数D.心室容积E.每博量26.冠心病超声确诊的标准是:A.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B.动脉内部增厚、毛糙C.心肌间质纤维增生D.动脉管腔内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E. 动脉管腔内径狭窄大于75%27.脑梗塞脑细胞水肿期,病变区CT表现为:A.等密度,边界清楚B.低密度C.高密度D.低密度,边界清楚E.等密度28.周围型肺癌检查应该首选:A.CTB.MRC.超声D.核素E.血管造影29.应用MRI诊断巨大海绵状肝血管瘤时,常常与下列那个疾病相混淆:A.肝囊肿B.板层肝癌C.转移癌D.肝腺癌E.肝脓肿30.产生液气胸的常见原因是胸腔积液并发:A.感染B.外伤C.出血D.胸膜粘连E.肺转移癌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的一类原子称同质异能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