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2500字
64例门脉高压性巨脾二级脾蒂切除的体会

应 用 传统 法 施 行 门脉 高 压 性 巨脾 切 除 时 ,因其 特 殊 的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共 6 . 4例 ,男 4 5例 ,女 1 9例 ;年 龄 2 ~ 8 7 8岁 ,平 均 5 1岁 。 巨脾 的 标 准 系 指 仰 卧 位 深 吸 气 时脾 下 缘 超 过 脐 水 平 ,或 脾 右 缘 超 过 前 正 中线 。 6 4例 中 , 肝 炎 性 肝 硬 化 门脉 高 压 巨 脾 6 O例 ,血 吸 虫 性 肝 硬 化 门 脉 高 压 巨 脾 4 例 ;伴 有 胃底 食 管 下 段 静 脉 高 度 曲 张 3 2例 ,其 中 破 裂 出血
分 为 胰上 段 、胰 段 、 胰 前 段 和 门前 段 ,脾 动 脉 多 在 脾 前 段 分
出脾 的 终 末 动 脉 干 ,其 中大 多 数 为 分 散 型 ( 7 ) 占 O ,远 距 分 支 ,脾 动 脉 距 脾 门 2 1 6c 1,此 类 型 脾 常 有 切 迹 和 上 . ~ m_ ] 下极 动 脉 ,解 剖 脾 蒂 时 以 断 离 结 扎 脾 叶动 静 脉 为 易 。若 脾 动 脉 在 门 前 段 才 分 出 脾 的 终 末 动 脉 干 时 ,大 多 为 集 中 型 ( 占 3 ) O ,近 距 分 支 ,脾 动 脉 距 脾 门 0 6 2c 1,此 类 脾 常 . ~ m_ ] 无切 迹 ,脾 动 脉 主 干 长 ,解 剖 脾 蒂 时 以断 离 结 扎 脾 动 静 脉 主
维普资讯
福建医药杂志 20 0 8年 4月第 3 第 2期 O卷
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静脉断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体会

64 1 6・
吉林 医学 2 1 0 2年 1 O月第 3 3卷第 2 8期
后超过 1 年的时间 ,T 的数值始 终呈下 降趋势 , 4 断定 是永久 性甲低 , 那么就一定要始终使用 甲状腺素进行控制病情。 针对 P T这种病症 而言 , P 最为重要 的就是 密切 的关注 临 床变化 。在检查的过程 中一定要 全面合 理 ; 假设 病患 曾经患 有免疫疾病 , 么一定要及早 的进行 检查 , 免延 误治疗 的最 那 避 好时间, 这些对妇女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 4 参考文献 [ ] 姚春莉 , 1 刘 媛 .产后无 痛性 甲状腺 炎 2 8例分析 [ ]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 0 ,( )4 0 2 8 8 2 :8. 0 [ 收稿 日期 :02— 6— 7 编校 : 晓- 徐 强] 21 0 0 李 W
失 , 出现 严 重 并 发 症及 不 良反 应 , 均 住 院 天数 ( . 未 平 6 8±
13) 。术后 随访 3~1 个 月 , . d 2 均恢复 良好 , 功能亢进症状 脾 消失 , 门静脉血栓复发 , 无 无肝性脑病发生 。
3 讨 论
12 手术方法 : . 患者采取低腿 截石位 , 气管插 管全身麻醉 , 采 用 四孔 法将 Toa 分别置在于脐部 、 r r c 左右锁骨 中线肋 缘下 、 剑 突下、 锁 骨 中 线 与 脐 平 线交 点 上 约 5 e 处 , 别 置 人 左 m 分 1m 5m 0 m、 m穿刺器 , 在脐部穿刺 建立气 腹 , 力维 持在 1 压 2—
腹 腔 镜 下脾 切 除 与静 脉 断流 治疗 肝 硬 化 门脉 高压 体 会
宋耀东 [ 摘 (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吉林 长春 10 0 ) 30 0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 除与 门奇静脉断流治疗肝硬 化门脉高压症 的疗 效。方法 : 对收治 的 5 1例实施腹腔镜 下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附6例报告)

w s20 m n ts a g 1 - 1 n ts . e nit o ea v lo s gw s3 0 m (a g 5 - a 5 iue rn e2 0 3 0miue ) M a nr p rt ebodl i a 5 l rn e2 0 a i on
6 0 m ) a d temenp s prt eh si lainw s75 dy . N p rt ec m l a o sw r 5 1. n a ot ea v opt i t a . as h o i az o oo eai o pi t n ee v ci
【 bt c】 O jc v T vsgt t h i l aiu t n faa s p p nc m L ) A s at r bet e oi eta cn a m n li pr c i sl et y( S i n i e e c p ao o l o o c e o
D p r e to e ea ug r ,T e FrtP o l' Ho i l o h n e Dir t oh n e at n f G n r S re m l y h i ep e s t f S u d s i ,F sa , s s pa tc
Cua g o g Pr v n e 28 0 n d n o i c 5 3 0
f rte t n fwih h p r p e im. M e h s 6 c s so a a o c p c s l n c o r e fr d b o r a me to t y e s l n s t od a e fl p r s o i p e e t my we e p ro me y d V s u a ia i n o e o d r pl nc p d c e f rp te t t ir o i s o it d wth h pe ln s e a c l rz to fs c n a y s e i e i l a i n swih c rh ssa s c ae i y  ̄pe im. o Re u t Th a a o c p c s l n c o s s c e su l ro e n alc s s Me n o e ai e tme s ls e l p r s o i p e e t my wa u c s f l pef r d i l a e . y m a p r tv i
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

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通常由于先天性脾功能畸形或其他疾病引起脾脏功能亢进所致。
脾功能亢进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脾脏肿大等。
对于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部分脾动脉栓塞是通过介入手术将脾脏的一部分血液供应终止,从而减少脾脏的代谢负担,达到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目的。
该方法相对较为温和,治疗过程中对身体的创伤较小,术后康复较快,一般可以在数天内出院。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于患者的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可以有效缓解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症状,同时又不会完全剥夺脾脏的功能。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同时可以保留一定的脾脏功能。
这一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年轻、体质较好的患者,对手术术后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此种方法。
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脾切除是将整个脾脏切除的手术方法,可以完全摆脱脾脏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是一种彻底的治疗方法。
脾切除手术对于脾功能亢进症的治愈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完全解除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脾切除手术适用范围广泛,不限于年龄、健康状态的患者,对于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较为可靠。
脾切除手术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脾切除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同时还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的风险。
对于一些运动力较强的患者,脾切除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生素预防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是目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们各自有着优缺点。
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但保留了一定的脾脏功能;脾切除彻底解除了脾功能亢进症的症状,但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出血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医生应对患者做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
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临床分析

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临床分析张小强;谢枭海;石磊【摘要】探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处理及疗效。
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91例门脉高压症并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探讨脾切除断流手术方式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和并发症治疗及疗效。
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90例,单纯脾切除术1例。
在随访的84例中再出血2例;静脉曲张消失78例;门静脉血栓6例,给予抗凝治疗治愈;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介入溶栓治疗治愈;1例术后一月出院再入院死亡。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后随访,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地治疗并发症,脾切除断流术的手术方式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较好疗效。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3页(P138-139,78)【关键词】脾切除;断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作者】张小强;谢枭海;石磊【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兰州 730046;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兰州 730046;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兰州 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2+1我国是世界肝炎高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为常见病,其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排位第一,首次出血病死率和再次出血复发率高达50%。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再次破裂出血、术后并发症、肝性脑病及难治性腹水,仍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难点。
因此在临床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后随访,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治疗并发症的前提下,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具有较好疗效。
1.1 临床资料统计2009年至2012年我院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并部分上消化道出血9l例,其中男31例,女60例,年龄37~58岁;肝炎后肝硬化87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门脉高压性肝硬化2例。
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

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脾脏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脾脏功能亢进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需要进行治疗。
目前,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部分脾动脉栓塞,另一种是通过脾切除。
本文旨在对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部分脾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
部分脾动脉栓塞是通过介入手术将脾动脉的一部分通过栓塞剂进行堵塞,以达到减轻脾脏负担的目的。
该方法可以保留脾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减轻负担,减少疼痛和不适感,并且能够避免脾切除手术的不良后果。
脾切除手术是指将脾脏完全切除的手术,该手术可以消除脾脏的负担,但也将失去脾脏的全部功能。
脾切除对身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会有影响,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例如感染等。
因此,脾切除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在选择时需要谨慎考虑。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手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症方面的疗效差异不大。
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势,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因素。
年轻患者和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保留脾脏的功能,避免脾切除手术的不良后果。
而对于年龄较大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脾切除手术可能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方法,各有优劣。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对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中医毕业论文中医对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进展中医对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进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对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一、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常见类型脾切除术是指将脾脏完全或部分切除的外科手术,常见于脾脏肿瘤、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1. 消化系统并发症:如腹泻、肠道疾病等。
2. 免疫相关并发症:脾脏在机体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脾切除后容易出现感染等免疫相关问题。
3. 血液系统并发症:脾脏对血液的调节功能很重要,切除后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等问题。
4. 肝脏相关并发症:脾切除后,肝脏在血液代谢方面的负担增加,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二、中医治疗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和效果中医治疗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和其效果: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脾切除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和抗菌消炎等。
中药常用的药物有黄连、人参、党参、陈皮等,这些药物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减少腹泻等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脾切除术后的消化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治疗脾切除术后免疫相关并发症和血液系统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力和血液功能。
例如,可选择针刺脾经相关的穴位,如脾俞、关元、足三里等,以起到调理机体功能的作用。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对脾切除术后的免疫相关并发症和血液系统并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在脾切除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中医在治疗脾切除术后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整体调理:中医注重人体整体平衡,针对脾切除术后的机体机能变化进行全面调理,调整体液代谢和免疫功能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15例初步体会

大 者 , 醉完 成后 予 以地 塞米 松 l 2 g 脉 滴 注 , 麻 0~ 0m 静
术后 禁食 期 间继 续静 脉滴 注 地 塞米 松 5~1 g d 0 m ・ ~, 进 食后 改为 术前 口服 激 素剂量 , 出院后 逐 步减量 , 效 疗 满 意者术 后 3~ 4个 月停药 。H S患者 中有 1 术 前 有 例
东 南大 学 学
Jttv e学i2 ,;522 Sh U dE;。。3 )57 oe n 医 版 ~ c1 :。 ua iMSd t( 6 s 嚣 )1 ~ 6 ( c 2 一‘ i
t east i t h Un v
・
・・ 6 2 5
论 著 ・
二 级 脾 蒂 离 断 法 腹 腔 镜 脾 切 除术 1 5例 初 步 体 会
[ 收稿 日期 ]2 1 20 0 20 —3
[ 修回 日期 ]2 1 —50 0 2 0 —8
[ 作者简 介]汤晓东( 9 6一 , 17 ) 江苏江阴人 , 主治医师 , 在读硕士研究生。E ma : i dn otr iacm 。 i xa og dc @s .o l o o n
术前 全 面评估 患 者全 身状 况 , 7例 rP、 r 2例 H S及 2例脾 功 能亢进 患 者术前 常 规行 骨穿 检查 ; 7例 IP患 T
者 中 5例 血 小 板 < 0×1 L 的 , 前 3 d静 脉滴 注 2 0 术 地 塞米 松 2 4 g d~, 0~ 0 m ・ 并用 大 剂 量丙 种 球 蛋 白冲
例 , 传性 球 形红 细胞 增 多症 2例 , 囊肿 2例 , 血 管瘤 2例 , 遗 脾 脾 肝硬 化 伴 脾 功 能亢 进 2例 。 结果 :5例 患者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2500字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除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平均260 ml,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毕业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腹腔镜脾切除术
R657.3 A 1008-6455(2011)12-0417-01
自1991年Delaitre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mscopic splenectcmy,LS)后,腹腔镜脾脏手术逐渐被推广和普及,但多用于治疗血液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施行LS的报道相对较少。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采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5~60岁,平均44岁;临床诊断均为: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2.门脉高压症;
3.脾功能亢进;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
根据中华医学会2000年修订的诊断标准Child-Push分级,肝功能A级15例,B级10例。
术前B超查脾长径10~19cm,平均16cm;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45~
4.16)×1012/L,平均3.26×1012/L;白细胞(2.16~3. 85×109/L,平均2.95×109/L;血小板(12.5~33.8×109/L,平均26.6×109/L。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行B超或MRI检查,了解脾动、静脉与胰尾、脾门的关系,加强护肝及补充维生素K剂,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1.2.2 手术体位和戳孔:所有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仰卧位,左侧腰背部稍垫高,术中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体位。
于脐下缘建立人工CO2气腹,戳孔(10mm Trocar)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监视下,于左锁骨中线和脐水平线交点建立主操作孔(10mm Trocar),于剑突下5cm腹中线上和左腋前线(必须远离脾的右侧缘和下极)分别建立辅助操作孔(5mm Trocar)。
1.2.3 手术步骤:a:在胰尾上缘找到脾动脉,使用超声刀切开后腹膜,边电凝边钝性分离的方法打开脾动脉鞘,分离出脾动脉主干,用可吸收夹夹闭脾动脉。
b:用超声刀游离脾周粘连。
C:使用Ligasure游离脾结肠、脾胃韧带。
d:用超声刀自脾下极向上极游离脾叶血管,用可吸收夹或钛夹夹闭后切断,直至脾蒂离断。
e:最后离断脾膈和脾肾韧带,直至整个脾脏游离。
f:取出脾脏后,于脾窝置引流管1条。
2 结果
除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LS手术。
手术时间100~28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80~500 ml,平均约260 ml;术后引流管引流出淡红色腹水120~750 mL,2~3 d 后拔除。
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1991年Delailre等报道首例LS应用于临床以来,LS主要用于脾脏正常大小的患者如血液病的脾脏切除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曾被视为LS的相对禁忌证。
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超声刀的逐渐普及应用,陆续有少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施行LS的报道〖2〗。
由于脾脏血供丰富,质脆,增加了LS术中出血的风险,一旦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即需中转开腹〖3〗。
因此,妥善处理脾脏血管以控制术中出血成为LS的关键,难点在于脾蒂血管的处理。
根据脾蒂的位置,脾血管主干为一级脾蒂,支配脾叶的脾叶血管为二级脾蒂。
脾蒂大块结扎离断称为一级脾蒂离断法,二级脾蒂分别结扎离断称为二级脾蒂离断法。
腹腔镜脾切除脾蒂的处理多沿用传统的一级脾蒂离断法-完成脾周围韧带分离后,托起脾蒂,使用腔内直线型Endo-GIA离断脾蒂,由于Endo-GIA有大束结扎容易损伤胰尾,导致术后胰漏的风险较高,而腹腔镜免Endo-GIA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仅需数粒可吸收夹或钛夹,就能完成脾蒂的离断,不使用昂贵的Endo-GIA,降低了手术费用,也减少了胰尾损伤、胰漏和术后脾热的发生〖4〗。
但二级脾蒂离断时,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游离脾叶血管,腹腔镜有放大效果,镜下找到脾叶血管之间的间隙,分离出脾叶血管并不困难,不仅分散型脾蒂,而且集中型脾蒂大多可分离出可供处理血管的空间。
通过这些间隙结扎、离断脾蒂确切可靠,残端缺血坏死组织少,减少术后脾热发生的机会。
二级脾蒂离断法不需要分离出较宽的间隙,减少损伤胰尾的机会。
总之,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具有创伤小、意外损伤胰尾造成胰瘘、腹腔感染和术后脾热等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Delaitre B,Maignien B.Splenecclomy by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Report of a case 〖J〗.Presse Med,1991,20(44):2263
[2] 李松林.腹腔镜脾切除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3):203-204
[3] 王汉宁,向国安,陈开运,等.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9):691-692
[4] 洪得飞,郑雪咏,严力锋,等.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