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题(内能-内能的利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题(内能-内能的利用)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几个乱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该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正确的顺序是乙、丁、甲、丙C.丁是做功冲程,把绝大部分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靠惯性完成的冲程是甲、乙、丁2.下列应用实例中,主要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 )A.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B.用热水袋取暖C.向秧田灌水防止冻坏秧苗D.用湿毛巾给发烧病人擦拭降温3.东疆湾沙滩是天津首个人工沙滩。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
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热量B.内能C.热值D.比热容4.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相同质量的铝块和铜块,在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比热容[J/(kg•℃)]铝0.88×103干泥土约0.84×103铁、钢0.46×103铜0.39×103水银0.14×103A .铝块上升的温度较高B .铜块上升的温度较高C .铝块的末温更高D .铜块的末温更高5.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
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B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 .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6.两个不同的物体,甲的质量为1kg ,乙的质量为2kg ,两者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比热容为B .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C .甲的比热容等于乙的比热容D .如果两者温度都降低1℃,他们将放出相同的热量7.下表是一些物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铁、钢0.46×103沙石约0.92×103铜0.39×103A .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B .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4000J/kg (℃)C .质量相间、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8.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2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60℃,现将放A 入甲杯、B 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5℃,乙杯水温降低了10℃,不考虑热量的损失,则A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 .1︰2B .3︰7C .2︰3D .4︰79.小丽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一杯质量为100g 的水,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3-4单元)(1)

A.60g
B.80g
C.100g
D.120g
26.(3 分)在化学反应 3X+Y═Z+3W 中,若生成 15gZ 需 10gX 和 25gY,则生成 10gW 时
参加反应的 X( )
A.5g
B.30g
C.15g
D.20g
四、用文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7.(3 分)(1)2 个硫原子
,(2)2 个氧化铝分子
3.(3 分)氢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但在
或
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
4.(3 分)氢气具有
性,是常用的
剂.
5.(3 分)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其原因是
.
6.(3 分)物质跟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叫做
反应,在反应中,能
氧,使别的物质发生
反应的物质叫做氧
化剂,它具有
D.HClO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荷数
D.化学性质
21.(3 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第2页(共6页)
A.
B.
C.
D.
22.(3 分)下列符号不具有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Zn
B.H2
C.2NO
D.MgCl2
23.(3 分)最外层电子数为下列数值的各组元素中,能形成化学式 XY2 的是( )
NO↑+
H2O
(4)
Fe(OH)2+
O2+
H2O═
Fe(OH)3.
六、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3页(共6页)
29.(3 分)(1)点燃氢气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4) (2)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4)一、选择题(每题1分)1.(1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车胎爆裂C.木条燃烧D.玻璃破碎2.(1分)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3.(1分)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试剂B.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时只须盖满试管底部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试剂时应取试管容积的4.(1分)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肯定大于6mLB.肯定小于6mLC.肯定等于6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mL5.(1分)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A.空气B.盐水C.氮气D.食醋6.(1分)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光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7.(1分)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通电使水分解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D.氯酸钾加热分解8.(1分)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9.(1分)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的是()A.一氧化碳燃烧B.氢气燃烧C.蜡烛燃烧D.甲烷燃烧10.(1分)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盐酸反应或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A.与盐酸反应产生得多B.高温煅烧产生得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11.(1分)下列方程式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2CuO2Cu+CO2↑B.2H2+O22H2OC.CO+CuO Cu+CO2D.CH4+2O2CO2+2H2O12.(1分)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C.一定显无色D.可能显蓝色二、填空题.(共15分)13.(4分)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4)写出图中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3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州利川市谋道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3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6.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氧元素和氢元素C.氧原子和氢原子D.氢分子和氧分子8.第29届奥运会于去年8月在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9.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C. D.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1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1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__________,X=__________.1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15.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三、简答题(14分)1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 H 2He3 Li4 Be 5B 6 C 7 N 8O 9 F 10Ne 11 Na 12 Mg 13Al 14 Si 15 P 16S 17 Cl 18Ar(1)从表中可查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17.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1)表示中性原子的有__________;(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__________;(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18.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19.用分子原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3)试回答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20.分析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1)同一周期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2)同一主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2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3)如果用装置E收集气体结束后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指出装置中的一点不足__________,这样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州利川市谋道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3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水浇铸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的体积分数,只要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轻松解答.【解答】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含量可知空气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 0.94% 0.03% 0.03%特点相对固定可变成分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即可,同时还要了解空气成分的多样性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取用药品及实验注意事项来完成解答即可,其中倾倒液体时通常将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用量筒读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点燃酒精灯通常用火柴引燃;滴加液体时要将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到试管中.【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通常将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A操作正确;B、用量筒读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正确;C、点燃酒精灯通常用火柴引燃,故C操作正确;D、滴加液体时要将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到试管中,故D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X.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分析】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解答】解:A、红磷要足量,故选项正确;B、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C、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A不正确;B、经过食堂附近能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到了我的鼻子中,故B正确;C、由于构成酒精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混合后的体积将小于总体积,故C正确;D、由于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即构成他们的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所以D也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并根据概念进行分析解题,学以致用.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氧元素和氢元素C.氧原子和氢原子D.氢分子和氧分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而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水分子.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分子定义的理解应用.进一步要求学生准确记忆理解概念、理论、定律等.8.第29届奥运会于去年8月在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考点】绿色化学.【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垃圾采用露天焚烧的产物来回答;B、根据现在使用的材料回答;C、根据绿色食品的定义来回答;D、根据太阳能特点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故A错误;B、现在人们使用的物质大多数是合成材料,禁止使用合成材料是绝对不可能的,故B错误;C、绿色食品是指无毒、无公害的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与倡导的理念没有任何关系,故C错误;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是符合该理念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垃圾焚烧的坏处,了解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材料,熟悉新能源有哪些.9.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C. 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所给微粒是原子还是阳离子或阴离子.【解答】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因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所以微粒带负电.其中B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阳离子.CD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表示原子.A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选:A.【点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所以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是多变一,分解是一变多.【解答】解:A、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简单,注意从物质的类别和多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重点是掌握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变化特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④.【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铁粉、二氧化碳、液态氧、水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①;④.【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1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由题意反应物为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6,X=16.【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易得2个电子,说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据此解答.【解答】解: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说明其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其原子中的电子总数为16,故核内的质子数为16,故填:6,16.【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和离子;水分子;铁原子;钠离子、氯离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析】首先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图片所给图片的实验目的,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获得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从浓氨水里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上,故由近及远变色.故答案为:①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②不断运动.【点评】本题以图片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三、简答题(14分)1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 H 2He3 Li4 Be 5B 6 11 Na 12 Mg 13Al 14(1)从表中可查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Na(填元素符号).【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可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a.故答案为:(1)16.00;(2)N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7.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1)表示中性原子的有AC;(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ABD;(3)表示阴离子的有B;表示阳离子的有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A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BD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3)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答案为:(1)AC;(2)ABD;(3)B;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63,中子数为89,核外电子数为63.【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题意,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6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89.故答案为:63;89;6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9.用分子原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3)试回答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分析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1)同一周期的共同点是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主族的共同点是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同一主族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同一周期的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由同一主族的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1)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2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A.银B.铁C.铝D.锌2.南昌市地铁轨道1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地铁轨道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物3.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4.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A.克B.克C.克D.克5.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镀铬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6.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7.为建设“两型社会”,株洲市政府实施“动力之都、绿色出行”工程,倡导市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自行车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制造自行车支架使用的材料是纯金属而不是合金D.自行车的构件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防锈措施8.CH3CH2OH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乙醇这种物质B.乙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一个乙醇分子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9.金属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和Mg3N2,在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A.﹣3价B.﹣2价C.+3价D.+5价10.小明想自制汽水,他准备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应买()A.生石灰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4分.每空1分,已标明分值的除外.1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烧杯、胶头滴管、等仪器.(2)实验步骤有:、、、溶解、装瓶并贴好标签.(3)需要用氯化钠克,水毫升.12.(1)如图是一种家用电热水壶,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2)学习化学需要在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1个CO2分子由构成.在氢氧化钠、氯化钠、金属铁这三种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由原子构成的是.13.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1)以上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序号).(2)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3)切过蔬菜的菜刀,搁置在砧板上一段时间生锈了,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4)锈蚀钢铁回收重新冶炼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写出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14.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溶质质量分数为.(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取值范围是℃.(5)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15.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有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它们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③.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b.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本大题6分.请写出计算过程.16.理论上要炼出含碳4%的生铁583t,需要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A.银B.铁C.铝D.锌【分析】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被吸引.【解答】解:铁、钴、镍等物质容易被磁铁吸引.而银、铝和锌都不会被磁铁吸引.故只有铁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金属的性质的了解,平时要多注意生活和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南昌市地铁轨道1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地铁轨道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物【分析】锰钢属于高强度钢,是在钢中掺入较多的锰制成的,是金属的合金制品.【解答】解:锰钢的类别应从其成分入手,锰钢属于钢的合金,由于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所以锰钢应属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材料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知道锰钢的成分,并了解金属材料的范围,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分析】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会析出溶质,析出溶质后,溶液的质量也发生了改变,但溶剂的量没有增减.【解答】解: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50℃冷却到0℃时”,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会析出晶体,即溶质质量减少了,但溶剂不变,所以溶液质量会随溶质的质量减少而减少;而溶液的浓度也会减小.所以保持不变的是溶剂的质量.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溶液及溶解度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溶解度的变化对溶液成分的认识,能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4.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A.克B.克C.克D.克【分析】根据在饱和溶液中:进行计算.【解答】解:设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x则:解得x=克.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饱和溶液中求溶解度的有关公式计算.5.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镀铬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分析】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解答】解: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铁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容易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B、在铁制暖气片上镀铬,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会破坏铝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盐水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金属的活动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在铜前,乙在铜后;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所以,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7.为建设“两型社会”,株洲市政府实施“动力之都、绿色出行”工程,倡导市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自行车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制造自行车支架使用的材料是纯金属而不是合金D.自行车的构件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防锈措施【分析】A、根据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特点进行解答;B、根据轮胎的材料分类进行解答;C、根据自行车支架的材料进行解答;D、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解答.【解答】解:A、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B、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C、自行车支架属于合金,合金具有比纯金属更加优良的性能,故C错误;D、铁生锈的条件是由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造成的,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措施可以防止铁生锈,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8.CH3CH2OH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乙醇这种物质B.乙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一个乙醇分子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化学式可以表示乙醇,故正确;B.该化学式表示乙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该化学式可以表示一个乙醇分子,故正确;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金属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和Mg3N2,在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A.﹣3价B.﹣2价C.+3价D.+5价【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镁显+2价,设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3+2x=0,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10.小明想自制汽水,他准备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应买()A.生石灰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分析】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解答】解:A、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的降低,故正确;C、食盐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故错误.D、食盐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吸热、放热现象,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4分.每空1分,已标明分值的除外.1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等仪器.(2)实验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并贴好标签.(3)需要用氯化钠7.5 克,水142.5 毫升.【分析】(1)实验室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确定所需的仪器即可.(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解答】解:(1)实验室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2)实验室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并贴好标签.(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氯化钠的质量=150g×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50g﹣7.5g=142.5g.故答案为:(1)量筒、玻璃棒;(2)计算、称量、量取;(3)7.5;14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1)如图是一种家用电热水壶,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D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BC .(2)学习化学需要在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1个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在氢氧化钠、氯化钠、金属铁这三种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由原子构成的是金属铁.【分析】(1)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高温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2)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分析,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解:(1)根据合金的概念,合金中必须有金属,不锈钢外壳是合金,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铜导线属于单质;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聚氯乙烯线套和酚醛手柄属于合成塑料;故填:A;D;BC;(2)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故氯化钠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氯化钠;金属铁;【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3.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1)以上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A (填序号).(2)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3)切过蔬菜的菜刀,搁置在砧板上一段时间生锈了,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4)锈蚀钢铁回收重新冶炼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写出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3CO2+2Fe .【分析】(1)铜的导电性比铁、铝都强,常用铜作导线;(2)铝耐腐蚀的原因是氧化物保护膜的作用;(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判断;(4)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铜的导电性比铁、铝都强,常用铜作导线,故选A;(2)铝耐腐蚀的原因是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铝不再继续氧化,起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擦洗,容易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使铝进一步氧化;(3)铁生锈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4)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故答案为:(1)A;(2)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3)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4)3CO+Fe2O33CO2+2F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4.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40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取值范围是0℃<t<40 ℃.(5)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中只能溶解60g甲物质,故可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温度大于0℃,小于40℃时乙的溶解度始终大于甲的溶解度;(5)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解答】解:(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3)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中只能溶解60g甲物质,故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剩余20g的甲,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故可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7.5%;(4)温度大于0℃,小于40℃时乙的溶解度始终大于甲的溶解度;(5)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甲的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多;故答案为:(1)小于;(2)40;(3)160;37.5%;(4)0℃<t<40;(5)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15.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有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它们的实验现象是①有气泡产生.②无变化.③铝片表面析出黑色固体.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b.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铜生锈的因素,(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铜,①能证明铝>氢,②证明氢>铜,③证明铝>铁,设计的实验应该能够证明铁和铜的顺序,(3)根据提供的黑色物质,还可能会是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可以通过硫酸来检验黑色物质.【解答】解:(1)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铜锈需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应该是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CO2;(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铜,①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能证明铝>氢,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证明氢>铜,③铝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铝,证明铝>铁,设计的实验应该能够证明铁和铜的顺序,可以使用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来证明,所以本题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无变化;铝片表面析出黑色固体;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3)根据提供的黑色物质,还可能会是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可以通过硫酸来检验黑色物质,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碳与硫酸不反应.故本题答案为:C(或炭);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铜片表面黑色固体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蓝色,此黑色固体是氧化铜;若铜片表面黑色固体部分消失,则为氧化铜和炭的混合物.【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生锈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三、本大题6分.请写出计算过程.16.理论上要炼出含碳4%的生铁583t,需要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分析】由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质量及杂质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需要含80%的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石的质量.【解答】解:设理论上需要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的质量为y.Fe3O4+4CO3Fe+4CO2232 16880%x 583t×(1﹣4%)x≈966.1t答:需要含80%的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966.1t.【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九年级化学4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用
21.(4 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
其中“
”、“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请
(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反应前的物质
。 w w w .x k b 1.c o m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等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示】① CO2+2NaOH=N2aCO3+H2O;② NaOH易溶于水;③浓硫酸能吸水。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想 1
猜想 2
猜想 3
只有 CO
只有 CO2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 1)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
( 3) Ga( OH)2+Na2CO3=2NaOH+GaC3↓O 复分解
四、 23. ( 1)Fe Cu ( 2)过滤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a b
(5) D 2KMnO4 加热 K2MnO4+MnO2+O2↑
25. 答案【提出问题】 CO和 CO2【实验探究】 (1) A CO 2+Ca(OH)2=CaCO3 ↓+H2O
( 5)甲>乙>丙
三、 20. ( 1)① ( 2) Fe+2HCl=FeCl 2+H2↑(3) 致密的氧化膜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Fe+CuSO 4=FeSO4+Cu
21. ( 1)分解 (2)可能 ( 3) 2:2:1 (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变
江西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四次月考试卷

江西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四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 . 酒精挥发B . 瓷器破碎C . 煤气燃烧D . 冰块融化2. (2分)(2017·河池)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 . 甲:NaHCO3、稀盐酸乙:NaOH溶液B . 甲:Mg、稀硫酸乙:Ba(NO3)2溶液C . 甲:MgO、稀盐酸乙:AgNO3溶液D . 甲:Cu、稀硫酸乙:BaCl23. (2分) (2019九上·铁西期末)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A .B .C .D .4. (2分)根据反应R+3O22CO2+2H2O,推断R的化学式是()A . CH4B . C2H2C . C2H4D . C2H6O5. (2分)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 .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 .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D . 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6. (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 . 氮气B . 氧气C . 稀有气体D . 二氧化碳7. (2分) (2020九上·深圳期末) 在3A+B=2C+D的反应中,已知3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且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 70B . 60C . 50D . 808. (2分)某合金6克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克氢气,该合金的元素可能是()A . Zn和FeB . Cu和AuC . Zn和CuD . Mg和Al9. (2分) (2017九上·工业园月考)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 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B .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C . 8g氢气在8g氧气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9g水D . 1.2 g碳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10. (2分) (2018·江津模拟)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数值是30%B.丙一定属于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3:5D.丁可能不参与反应2 . 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①用作消毒剂的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②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固体,但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③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④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中的一种,当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固体有剩余,则被消耗完的固体为碳酸钙A.1条B.2条C.3条D.4条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是黑色的B.碳和氧气反应时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碳的几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碳的几种单质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 用坐标图更能形象直观的表示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有关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趋势是()A.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水通电C.加热高锰酸钾D.两份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一份加入催化剂5 . 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是同一种元素B.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C.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D.甲、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6 . 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含有NaOH和BaCl2的废水中加入稀硫酸B.等质量的铝和镁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D.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7 . 郴州是温泉之乡,温泉水中溶解了多种矿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A.银B.铁C.铝D.锌2.南昌市地铁轨道1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地铁轨道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物3.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4.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A.克B.克C.克D.克5.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镀铬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6.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7.为建设“两型社会”,株洲市政府实施“动力之都、绿色出行”工程,倡导市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自行车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制造自行车支架使用的材料是纯金属而不是合金D.自行车的构件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防锈措施8.CH3CH2OH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乙醇这种物质B.乙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一个乙醇分子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9.金属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和Mg3N2,在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A.﹣3价B.﹣2价C.+3价D.+5价10.小明想自制汽水,他准备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应买()A.生石灰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4分.每空1分,已标明分值的除外.1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烧杯、胶头滴管、等仪器.(2)实验步骤有:、、、溶解、装瓶并贴好标签.(3)需要用氯化钠克,水毫升.12.(1)如图是一种家用电热水壶,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2)学习化学需要在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 1个CO2分子由构成.在氢氧化钠、氯化钠、金属铁这三种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由原子构成的是.13.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1)以上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序号).(2)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3)切过蔬菜的菜刀,搁置在砧板上一段时间生锈了,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4)锈蚀钢铁回收重新冶炼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写出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14.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溶质质量分数为.(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取值范围是℃.(5)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15.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有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它们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③.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三、本大题6分.请写出计算过程.16.理论上要炼出含碳4%的生铁583t,需要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A.银B.铁C.铝D.锌【分析】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被吸引.【解答】解:铁、钴、镍等物质容易被磁铁吸引.而银、铝和锌都不会被磁铁吸引.故只有铁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金属的性质的了解,平时要多注意生活和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南昌市地铁轨道1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地铁轨道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物【分析】锰钢属于高强度钢,是在钢中掺入较多的锰制成的,是金属的合金制品.【解答】解:锰钢的类别应从其成分入手,锰钢属于钢的合金,由于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所以锰钢应属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材料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知道锰钢的成分,并了解金属材料的范围,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分析】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会析出溶质,析出溶质后,溶液的质量也发生了改变,但溶剂的量没有增减.【解答】解: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50℃冷却到0℃时”,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会析出晶体,即溶质质量减少了,但溶剂不变,所以溶液质量会随溶质的质量减少而减少;而溶液的浓度也会减小.所以保持不变的是溶剂的质量.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溶液及溶解度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溶解度的变化对溶液成分的认识,能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4.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A.克B.克C.克D.克【分析】根据在饱和溶液中:进行计算.【解答】解:设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x则:解得x=克.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饱和溶液中求溶解度的有关公式计算.5.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镀铬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分析】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解答】解: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铁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容易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B、在铁制暖气片上镀铬,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会破坏铝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盐水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金属的活动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在铜前,乙在铜后;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7.为建设“两型社会”,株洲市政府实施“动力之都、绿色出行”工程,倡导市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自行车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制造自行车支架使用的材料是纯金属而不是合金D.自行车的构件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防锈措施【分析】A、根据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特点进行解答;B、根据轮胎的材料分类进行解答;C、根据自行车支架的材料进行解答;D、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解答.【解答】解:A、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B、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C、自行车支架属于合金,合金具有比纯金属更加优良的性能,故C错误;D、铁生锈的条件是由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造成的,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措施可以防止铁生锈,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8.CH3CH2OH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乙醇这种物质B.乙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一个乙醇分子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化学式可以表示乙醇,故正确;B.该化学式表示乙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该化学式可以表示一个乙醇分子,故正确;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金属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和Mg3N2,在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A.﹣3价B.﹣2价C.+3价D.+5价【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镁显+2价,设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3+2x=0,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10.小明想自制汽水,他准备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应买()A.生石灰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分析】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解答】解:A、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的降低,故正确;C、食盐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故错误.D、食盐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吸热、放热现象,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4分.每空1分,已标明分值的除外.1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等仪器.(2)实验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并贴好标签.(3)需要用氯化钠7.5 克,水142.5 毫升.【分析】(1)实验室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确定所需的仪器即可.(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解答】解:(1)实验室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2)实验室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并贴好标签.(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氯化钠的质量=150g×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50g﹣7.5g=142.5g.故答案为:(1)量筒、玻璃棒;(2)计算、称量、量取;(3)7.5;14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1)如图是一种家用电热水壶,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D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BC .(2)学习化学需要在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 1个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在氢氧化钠、氯化钠、金属铁这三种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由原子构成的是金属铁.【分析】(1)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高温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2)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分析,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解:(1)根据合金的概念,合金中必须有金属,不锈钢外壳是合金,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铜导线属于单质;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聚氯乙烯线套和酚醛手柄属于合成塑料;故填:A;D;BC;(2)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故氯化钠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氯化钠;金属铁;【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3.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1)以上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A (填序号).(2)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3)切过蔬菜的菜刀,搁置在砧板上一段时间生锈了,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4)锈蚀钢铁回收重新冶炼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写出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3CO2+2Fe .【分析】(1)铜的导电性比铁、铝都强,常用铜作导线;(2)铝耐腐蚀的原因是氧化物保护膜的作用;(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判断;(4)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铜的导电性比铁、铝都强,常用铜作导线,故选A;(2)铝耐腐蚀的原因是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铝不再继续氧化,起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擦洗,容易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使铝进一步氧化;(3)铁生锈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4)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锈蚀钢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故答案为:(1)A;(2)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3)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4)3CO+Fe2O33CO2+2F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4.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40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取值范围是0℃<t<40 ℃.(5)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中只能溶解60g甲物质,故可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温度大于0℃,小于40℃时乙的溶解度始终大于甲的溶解度;(5)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解答】解:(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3)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中只能溶解60g甲物质,故将80g 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剩余20g的甲,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故可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7.5%;(4)温度大于0℃,小于40℃时乙的溶解度始终大于甲的溶解度;(5)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甲的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多;故答案为:(1)小于;(2)40;(3)160;37.5%;(4)0℃<t<40;(5)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15.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有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它们的实验现象是①有气泡产生.②无变化.③铝片表面析出黑色固体.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铜,①能证明铝>氢,②证明氢>铜,③证明铝>铁,设计的实验应该能够证明铁和铜的顺序,(3)根据提供的黑色物质,还可能会是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可以通过硫酸来检验黑色物质.【解答】解:(1)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铜锈需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应该是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CO2;(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铜,①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能证明铝>氢,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证明氢>铜,③铝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铝,证明铝>铁,设计的实验应该能够证明铁和铜的顺序,可以使用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来证明,所以本题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无变化;铝片表面析出黑色固体;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3)根据提供的黑色物质,还可能会是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可以通过硫酸来检验黑色物质,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碳与硫酸不反应.故本题答案为:C(或炭);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铜片表面黑色固体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蓝色,此黑色固体是氧化铜;若铜片表面黑色固体部分消失,则为氧化铜和炭的混合物.【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生锈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三、本大题6分.请写出计算过程.16.理论上要炼出含碳4%的生铁583t,需要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分析】由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质量及杂质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需要含80%的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石的质量.【解答】解:设理论上需要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的质量为y.Fe3O4+4CO3Fe+4CO2232 16880%x 583t×(1﹣4%)x≈966.1t答:需要含80%的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966.1t.【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