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孩子》教学设计
《好奇的孩子》课件

爱迪生是 一位闻名世界 的伟大发明家。 他一生的发明 在世界上是无 与伦比的。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于美国 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 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 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 导他自学。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 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 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 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予 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
读一读
guān chá fā xiàn sī kǎo shí hou
观察 坐在
思考
xīn yá
时候 升起
shì
发现
shēng qǐ
zuî zài bú jiàn le hîu lái hào qí
新芽
yîu
不见了
zěn me
后来
又是
怎么
好奇
时 坐 件
察 新 现
思 升 观
发 候 考
观察 坐在 后来
爱迪生为什么会 有那么多疑问?你 从爱迪生身上学到 了什么?
他喜欢观察事物, 又爱思考问题。
说说看:
你认为爱迪生是傻还是聪明? 他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的名言
天才那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 九十九的汗水。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
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再 见
思考 新芽 又是
时候 升起 怎么
发现 不见了 好奇
时候 观察 思考 发现 看见 升起 坐下 新芽
找 朋 友
时 考
观 现
思 候
发 芽
坐 新 察 下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写话》示范课教案_14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写话”“我爱阅读”)教材分析第六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积极探索、敢于提问,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时是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我爱阅读”栏目选取了《最大的“书”》这篇文章。
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秉承部编教材“阅读1+X”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
“写话”选取的内容为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产生的疑问,鼓励孩子们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因为“我爱阅读”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自然科学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的“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体会川川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品质。
2.鼓励学生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交流、勇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识“书”1.导入:小朋友们,江老师听说咱们二(4)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告诉你们呀,江老师也特别爱阅读、也经常给我家宝贝读书,我爱阅读、你爱阅读、我们都爱阅读!一本本书带领我们走进了神奇的世界、知识的殿堂。
谁能告诉老师你读过的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呢?2.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我爱阅读”,读一篇与书有关的课文,一齐读课题——《最大的“书”》(多媒体出示课题)[教学意图:摸清学生原有的对“大”书的认识,为后文的“大”岩石埋下伏笔,同时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6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3)汇报3: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汇报4: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幼儿园科普教育案例探析:科学启蒙教学策略

幼儿园科普教育案例探析:科学启蒙教学策略1. 引言幼儿园科普教育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的重要阶段。
科学启蒙教学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幼儿园科普教育案例展开深入探讨,重点关注科学启蒙教学策略的实际应用,并就此进行评估和分析。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观察昆虫》在某幼儿园,老师利用昆虫标本和显微镜等工具,带领幼儿们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灵活运用了游戏化教学方法,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2.2 案例二:《小小科学家探究水的奥秘》另一所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小小科学家探究水的奥秘”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以孩子们日常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他们通过简单实验来探究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这种以实验和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深度评估这两个案例充分体现了科学启蒙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科普教育中的成功应用。
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这些教学案例还注重了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幼儿的学习体验感。
4. 总结与回顾在整个探析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了幼儿园科普教育案例中的科学启蒙教学策略,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到教学效果的评估,全面探讨了科学启蒙教学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不仅了解了如何通过科学启蒙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也领略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对幼儿园科普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科普教育案例中的科学启蒙教学策略,我深切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
3.1《温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温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因此,在设计《温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力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通过生活情境,了解温度的概念,感受温度变化,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温度变化的原因。
在活动中,孩子们将能够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让孩子们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温度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温度变化,并用语言描述温度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颜料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让孩子们触摸并描述他们的感受。
通过这个生活实例,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温度的概念。
2. 探究:接着,我拿出了温度计,向孩子们介绍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让他们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温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实践: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用颜料和冰块来观察温度的变化。
孩子们通过实践,发现了温度变化的原因,并用语言进行了描述。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感受温度变化,并用语言描述温度变化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描述温度变化的原因时,还稍显困难。
一年级上册语文《好奇的孩子》教案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 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亮点
学生参与度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设计多种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 意力,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高度 的参与热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有助于 学生理解和记忆。
自身专业成长
反思教学过程,提升自 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
养。
家长反馈
孩子在家中的表现
了解孩子在家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是否有 兴趣继续学习。
对孩子发展的观察
家长可以提供孩子在非学校环境中的表现和发展 情况,有助于教师全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改 进教学。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 培养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师长 的养育和教育之恩。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01
02
03
04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有趣 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好 奇心,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
总结词:回顾知识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思考和总结。
03
总结词:写作练习
04
详细描述: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实践练习。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关于好奇心的描述,以及 好奇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2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3
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 索欲望。
小学语文_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
针对以上情况,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和语文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为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识字加油站中的十个生字,大部分学生会认,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写字上,与“书写提示”进行整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笔顺规则。
利用小儿歌和汉字文化加深学生印象。
“日积月累”中的《咏鹅》对学生并不陌生。
但是要达到有感情的进行诵读就有点难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想象读、带动作读和吟诵等形式,设置了“小小国学传承人”这个环节。
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验文化的魅力,弘扬母语的传承力量。
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六、七、八、九、十”等生字;会用“加一加,变新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按照“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律,规范书写“三”“十”“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背诵古诗《咏鹅》并积累更多描写动物的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积累古诗、探索国学的兴趣,感受母语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写“三”“十”“禾”三个生字,规范写字姿势,掌握笔顺规则,并能迁移运用至其他汉字的书写。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探索国学的兴趣,感受母语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经典文化激趣导入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小儿语》1、国学引领课堂,复习《小儿语》师:同学们坐得这么精神,让我们用流利完整的国学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还记得“一切言动……”看来你们都会,和老师一起流利洪亮的背出来吧!“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2、学生找出数字的汉字“一、十、九”,导入新课。
师:这两句韵文中藏着三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宝宝,你能找出他们吗?反应真快!对了,他们就是“一、十、九”。
《好奇的孩子》PPT课件(自制)

好奇的孩子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 的发明家,他八岁上学,只学习了三个 月就退学了,但他从小热爱科学,通过 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爱迪生发明了电 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两千多项发 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 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提示:
☆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难读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 子要多读几遍;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四处寻找,后来才发现他蹲在鸡窝里。
③“你在这儿干什么呢?”爸爸奇怪的问。
④ “我在这儿孵小鸡呢。”爱迪生认真的 回答。
⑤爸爸笑着说:“傻孩子,你怎么能孵出 小鸡呢?快出来吧!——”——爱——迪——生——说——:——“——母——鸡——能——
————————
孵出小鸡,我为什么不能呢?
你怎么能孵出小鸡呢?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你不能孵出小鸡。
你怎么能这样做呐?
→ 你不能这样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奇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的偏旁“土字旁儿”。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技能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勤于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勤于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爱迪生的照片。
教师问:我特别想知道关于爱迪生的事情,谁想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觉得爱迪生真是个伟大的人,可我又想起了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傻事,你们想听吗?故事的名字是“好奇的孩子”。
二、初学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试读课文。
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不但可以学会自学、互学,还能了解学生的识字量。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解决生字认读。
小组组长把小组内较难掌握的生字告诉老师。
3.识记难字。
用展示台展示难记的字。
学生带拼音读、找带此字的词语读。
4.认读检查。
教师出示一棵“认读树”,学生从树上摘下带有生字的果子,并把果子放在写有不同拼音的果篮里。
5.默读课文,学生质疑。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成员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小组中未能解决问题由小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组组合作要求:小组长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求助。
6.重点词语讲解。
对较抽象的词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词义。
“观察”可用创设情景来理解。
拿一个大个的双黄蛋,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蛋?在传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拿出一个词语的解释要贴近他们学生的实际生活。
词意重在从中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复述课文。
要求: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滋咂味重点词句。
教师问:在课文第一段中,爱迪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疑问?你从课文中哪个词中找到了答案?
用文中的一句话向老师解释好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这一句话“他喜欢观察事物又爱思考问题。
”
过渡语:像爱迪生这么好奇的孩子每天都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出许许多多新的问题。
正因为他的好奇,使他迫切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深入理解课文,准确把握课文。
3.设情景,感受课文。
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教师:爸爸奇怪什么?练读爸爸“奇怪地问”的语句(给学生贴上胡子后,练读此句)爱迪生认真的回答了,他为什么会如此认真地说?(学生练读,体会爱迪生的认真和自信。
)听到爱迪生的回答,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当时的爱迪生知道自己不能孵出小鸡吗?因此他对爸爸的话表示怀疑,不太相信。
你会怎样向爸爸发问呢?(给学生分发鸡蛋,在模仿爱迪生孵蛋的情境中练读此句。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身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学生通过练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升华课文。
4.播放无声动画,学生分角色配音朗读。
四、延伸课文,布置作业
你觉得爱迪生傻吗?说明原因。
检查作业是教师倾听学生心声、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
1.检查作业。
教师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爱迪生傻吗?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在学生讨论傻与不傻过程中只要能正确认识爱迪生即可。
2.复习生字。
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做游戏,练习组词
游戏规则:学生在自己身上贴一个生字,在“找朋友”的歌声中去寻找另一个朋友,两个人站在一起是一个词语。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做游戏的特点把枯燥的识字组词变得生动。
在歌声的伴随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学生畅谈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重点讲解“坐”字。
“坐”字可以从字形上来记,两个人坐在土上就是“坐”。
在最初人类没有凳子、椅子,那时的人就是坐在地上,而地就由土构成的。
因此“坐”和“地”就都是土字旁。
适当添加一些象形字或会意字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有规律的识记生字及偏旁。
3.书写生字。
学生观察老师书写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教师在巡视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笔顺规则。
给学生一个标准规范的书写方法后,让学生描红并练习书写。
体会文字的整体美。
四、布置作业
1.把本课中写得漂亮的字写在小本本的精美库中。
2.把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写在小本本的词花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