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橘颂—最早咏物诗公开课
2015-2016学年[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橘颂》课件 (共43张PPT)
![2015-2016学年[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橘颂》课件 (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24cbfde009581b6bd9eb7e.png)
题解: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 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 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 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 “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 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的这种奇异特 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 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 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 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谗被疏时, 以南国的橘树作为自己的榜样,深情地 写下了咏物名篇一一《橘颂》。
《九歌》的作者,从王逸起,就认为是屈 原的作品。《九歌》的原型是楚国民歌, 或说是楚国民间的祭祀歌曲。因为楚国 南方特别是沅湘之间,民间信鬼祟巫的 风气很盛,常以歌乐祭祀神灵,借以讨 得神灵的喜欢,给民间减灾降福。这不 过是百姓的一种愿望。屈原融入民间, 发现这些祭歌“其词鄙陋”,便把这些 歌词收集起来进行修改加工,使之成为 格调高雅的艺术品。《九歌》应该是屈 原的作品,因为屈原赋予它新的生命。
《离骚》是一首自叙体抒情长诗,也是一 首政治抒情诗,深刻地反映了屈原的生 活和斗争,反映了屈原的心理和社会的 矛盾,反映了屈原的爱与恨,是一首爱 国主义的颂歌,一个爱国者的内心独白, 一篇向腐败政治挑战的宣言书,一篇讨 伐奸党谗佞的檄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开山之作。汉代以来,著名学者对《离 骚》评价极高。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73句,2477 字,可谓宏篇巨制。关于《离骚》的篇 名,司马迁解释为“离忧”,班固解释 为“遭忧”“王逸解释为“别愁”,扬 雄解释为“牢愁”,即发牢骚。游国恩 认为楚国有个曲牌叫“劳商”,而“劳 商”与“牢愁”、“牢骚”、“离骚” 声音相近,都是双声叠韵字,《离骚》 篇名极有可能是楚国古代一种歌曲的名 称。郭沫若认为“这个见解是很正确的, 的确是一大发明”。
屈原《橘颂》—最早咏物诗公开课讲课稿

艺术特色
▪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
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 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 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 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 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 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 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 之祖”。
▪ (2)独特的语言风格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叹,但为严格工整 的四言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反楚歌之风,一反 屈原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先铺陈写实, 咏物托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志,颇有中原诗歌 之风,与《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一些诗 作相似,“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一、描绘了橘树了俊逸动人的外形。 第一层:整体介绍: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第二层:精描细绘,橘树的根、叶、花、果。
叶
绿
花
素
枝
曾
棘
剡
果
圆抟、色精、内白
二、热情讴歌橘树的内在精神和表达
自已向他学习的愿望。
▪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屈原热爱乡土的感情和坚守 节操的高尚品质,那么橘与这些品质有什么相同点 呢?
屈原《橘颂》—最早咏物诗公 开课
深入认识屈原
▪
奇文郁起——屈原的诗歌
▪ 战国中期,长江之滨诞生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又因屈原的诗歌 创作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浓厚地方 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新诗体——楚辞。
二、屈原与《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
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 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 贵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自幼勤奋好学,胸怀 大志,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 职。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 齐抗秦,限制贵族特权。他的主张 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诬陷。楚 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后顷 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 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国家衰败, 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投汨 罗江自尽。
橘颂 PPT

作者看来是句句写橘,但 不是仅仅在颂橘,而是将 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 起来,给予赞美。这就是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home
【赏析】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 简单地作一点赏析.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 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 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 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 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 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 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 实了。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 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 “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 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 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 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 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 境遇。
后皇嘉树1, 橘徕服兮2。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7.精色:橘子外表颜色 鲜明。内白:橘子内瓤
洁白。
8.任:担当重任。
9.纷緼:同“氛氲”, 香气盛貌。宜修:美
好。
10.姱(kuā):美好。
11.廓:空廓,此指 胸怀开阔。
12.苏世:在世上保 持清醒,或日疏远
俗世。
13.横:横立世上, 或释为栏木,以喻自 我约束。不流:不随 从流俗。
嘉:美,或释为生育。 2.徕:同“来”。服: 服习南国水土。
曾(céng):通“层”。 曾枝,层层枝叶。 3.剡(yǎn)棘:尖刺。 橘枝有刺。
4.圆果:指橘子。抟 (tuán):通“团”,指 橘子长得圆美。
5.青黄杂糅:橘子皮色 有青有黄,相互错杂。
6.文章:文采,此指橘子 色彩。烂:灿烂。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 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 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 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 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 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 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 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
2.屈原《橘颂》精讲教案

《橘颂》教案一、听读《橘颂》原文二、屈原(知人论世)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楚国人。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竟被疏远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三、楚辞(体裁)楚国,又称作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
“楚辞”又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指楚地歌辞的意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诗经》与《楚辞》“楚辞”虽然也受到《诗经》的影响,但与《诗经》相比,“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诗经》是我国历史早期的作品,主要属于群众性集体创作,有浓厚的民歌色彩。
楚辞由屈原创造,是诗人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第二、《诗经》多以四字句为定格,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
楚辞的篇幅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
第三、《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
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文学,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四、诵读、理解诗意: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不过橘树的习性很有特点,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这本是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屈原《橘颂》优秀课件PPT

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 研究者多认为有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等。
《橘颂》的来历
选自组诗《九章》。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前, 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 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深 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 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 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 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问题
如果要你写橘树,你会怎么写?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徕:同“来”)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 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
弗朗索瓦·拉伯雷 《巨人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
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被喻为“人类文 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屈原
《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 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 “平”,字名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 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 “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 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 字“原以法地”。“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 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 征。
《悲回风》则流露了一种低徊缠绵的忧苦之情。
诗经
橘颂ppt课件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 世界范围内对《橘颂》和楚辞的 研究,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等。
成熟期在2月至3月之间 ,如柚子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长环境与特性
01
02
03
温度
橘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 的环境中,温度范围在 15℃至30℃之间。
土壤
橘子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但以土层深厚、肥沃、 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 佳。
光照
橘子需要充足的光照,光 照不足会影响果实的品质 和口感。
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
01
目的和目标
目的
让观众了解橘树的生态习性、生 长环境、品种分类、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人 们对橘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目标
通过深入剖析橘树的品质和特点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增强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CHAPTER 02
橘子的历史与文化
起源与传播
起源
橘子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记录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商代。
02
03
04
维生素C
橘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 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促进铁
的吸收。
类胡萝卜素
橘子中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 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眼睛和皮
肤健康。
膳食纤维
橘子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 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和预防
便秘。
橘皮苷
橘子中的橘皮苷具有抗炎、抗 氧化和抗癌作用,对人体健康
有益。
CHAPTER 04
传播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橘子逐渐传播 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文化意义与象征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内容预览: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教学构想】《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
整首诗节奏感强,文辞优美,但语言较为深涩,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进行: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字,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精读全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在讨论、交流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通过朗诵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把握橘树的精神,理解作者借对橘坚贞品质的赞美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握橘树的精神以及作者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橘颂》屈原的诗歌 课件(共9张PPT)PPT语文课件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72.对于勇士来说,贫病、困窘、责难、诽谤、冷嘲热讽……,一切压迫都是前进的动力。
【自练自提】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高人格的诗人.借 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 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橘“的 精神品质?
78.你吃过的苦会照亮未来的路。 30.逆着光?A从来只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87.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30.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96.生活中,你可能会跟成百上千个人相遇,或是相处,表面上迎来送往,一团和气,却从未有过契合感。无论多熟悉,都觉得只是生命中的 过客,在心底里,从未接纳过他们。就是说,你的身边一直很热闹,但你始终很孤独。
28.生活会辜负努力的人,但不会一直辜负努力的人。 35.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17.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 30.生活中多数人渴望安稳,希望平平静静走完一生,不愿起起伏伏,波波折折,坚信幸福需要安稳,愉快需要平静。做人还是简单点好,爱 就爱,恨就恨,不掩饰,不做作。
63.痛苦的记忆是泪水洗不净的,只有汗水才能把它冲掉。 42.生活中难免遭遇打击。但是,真正能把你击倒的是你的态度。 1.这世上最不会贬值的投资,就是为自己努力。 56.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3.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61.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的告诉自己:再试一次。 46.我虽然是穷人的后代,但我要作富人的祖先。 54.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 颗清净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橘子“精色内白”“纷緼宜修”,屈原也是形貌 昳丽,内心高洁。
▪ 3. 橘树“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 流”。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宁葬鱼腹,也不以皓皓之身蒙世俗之尘。
一、外形美: 叶——绿 花——素 枝——曾 棘——剡 果——型抟、色精、内白
▪ 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 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 “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 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 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 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 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 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 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 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 赞美之情。
▪
竹石 清代 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这首诗刻画了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言自,赞美岩竹的坚 韧顽强,隐寓了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 铁骨铮铮的刚劲风骨。
▪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
卜算子·咏梅 宋代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 ▪ 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
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 绝不媚俗的忠贞,
石灰吟 (明)于谦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内容赏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 外形美。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 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赏读,感受橘的内外美。
思考题
▪
问题1:请问诗中那几
句讲了橘的生长习性?
(用原文回答)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 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 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 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 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 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 所以说,橘树实质上就是屈原人格的写照。
▪
屈原的名句及故事
▪ 诗句:
▪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 研究者多认为有《离
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等。
《橘颂》的来历
选自组诗《九章》。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前, 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 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深 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 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 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 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深入认识屈原
▪
奇文郁起——屈原的诗歌
▪ 战国中期,长江之滨诞生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又因屈原的诗歌 创作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浓厚地方 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新诗体——楚辞。
二、屈原与《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
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 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 贵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自幼勤奋好学,胸怀 大志,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 职。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 齐抗秦,限制贵族特权。他的主张 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诬陷。楚 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后顷 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 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国家衰败, 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投汨 罗江自尽。
一、描绘了橘树了俊逸动人的外形。 第一层:整体介绍: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第二层:精描细绘,橘树的根、叶、花、果。
叶
绿
花
素
枝
曾
棘
剡
果
圆抟、色精、内白
二、热情讴歌橘树的内在精神和表达
自已向他学习的愿望。
▪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屈原热爱乡土的感情和坚守 节操的高尚品质,那么橘与这些品质有什么相同点 呢?
托物言志—— 从屈原的《橘颂》说起
▪
《橘颂》选自《楚辞.九章》
《诗经》之后,战国后期,南方产生了以屈 原创作为代表的楚辞,形成了中国诗歌史 上的第二座高峰用楚国 的方言口语,描绘楚国的名山大川、奇花异 草和风俗习尚,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 情感。
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故事:
▪
①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
②屈原与划龙舟的故事
▪
③屈原与香草的故事
▪
▪
▪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
现了屈原对“受命不迁”、“秉德无 私”、“闭心自慎”品德精神的敬仰 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 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赏,词 用比喻、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 质或理想。
二、内在品质:
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 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 (即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 自立、豁达正直)
《橘颂》讴歌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
▪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的坚定意志和 爱国情怀。 “秉德无私,廓其无求”的政治品格。 “闭心自慎,淑离不淫”的政治修养。
▪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现了屈原对 “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 慎”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 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