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分类鉴赏咏物诗2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6
鉴赏思路
1.所咏之物: 小松
2.特点:小时比草矮小,而今高 出蓬蒿,后又高耸入云。
3.所言之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 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 情;讽刺时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4.艺术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讽喻
7
咏物诗
• 咏物诗是借描写客观 的“物”(山川河岳、 草木虫鱼)的特点 (外在形、态、声、 色、环境;内在品格、 精神) 表达诗人理想、 志向、情怀、 爱憎 的一类诗歌。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所用手法: 托物言志
3

[唐]李商隐
鉴赏思路
曾逐东风拂舞筵,
1.所咏之物:柳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2.特点:春之柳:繁盛 秋之柳:稀疏衰落
已带斜阳又带蝉!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常见手法
• 描写方法:正面描
写(绘形绘色)、侧 面烘托
•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对比、双关、 借代
• 表现手法:象征、
对比、衬托
• 抒情方法: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
常见情感
• 寄寓作者的志向操守, 理想抱负:不慕名利、 不羡富贵、坚贞不屈, 高洁脱俗等,如于谦 之《石灰吟》。
• 寄寓作者身世遭遇的 感慨。如李商隐之 《柳》。
诗人当时处于“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境遇,诗人年轻时怀有 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但之后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 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5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共21张PPT)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共21张PPT)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 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 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 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 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 的精神品格。
例题:
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的马的形象。 (2)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 慨。


1.C
巩固练习: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全国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 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 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 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 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 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 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鸡无意绪,鸣噪 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 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 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和 “诗骨”分别是什么?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再现形象
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所 描绘的物象,形成清晰、具体
的视觉形象。
02
填补空白
发挥想象力,填补诗歌中未明 确描绘的部分,使诗歌形象更
加完整、丰满。
03
创造意境
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 诗歌主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
人的情感表达。
感悟法
体会情感
01
通过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

领悟意旨
02
深入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旨,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和精
神内涵。
品味语言
03
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欣赏诗人运用语言的巧妙和精妙之
处。
03
高考咏物言志诗考点分析
意象与意境
01
02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象征意义。在 咏物言志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松、竹、梅、菊等,它们往往代表着坚 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 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家国的思念。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 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 烛照红妆。”通过对海棠花的细 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和清雅之趣。
02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诗人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同时,运用烘托手法可 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孤独感。
炼字与音韵
诗人注重炼字,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运用音韵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读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精选课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精选课件
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 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 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步骤1)诗人以 “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 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 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 (步骤2)实际 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步骤3)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 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全词以飘飞的柳絮自比,写出黛玉悲苦 又寄人篱下的伤怀。抒发红颜(年华)易逝 、 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仿 佛预见到自己薄命的结局。
• 欣赏:薛宝钗《临江仙 ·柳絮》: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 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 1、分析诗中诗人描绘的“物”的特征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泾 溪①(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①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 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画眉鸟 (王安石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 PPT精品课件14(共20张)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 PPT精品课件14(共20张)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婀娜多姿 清新自然 蕴涵喜悦 赞赏之情
同一物象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主题。
典例引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婀娜多姿 清新自然
蕴涵喜悦 赞赏之情
同一物象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主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这首诗写于苏州刺史任上,此时白居易已54岁, 仕途的坎坷,严酷的政治斗争,使他的意志心气逐 渐消沉起来。此时,他实际上过着一种半官半隐的 生活。

名言摘抄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 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 托尔斯泰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 罗兰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句子释义: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适用话题:品德、节操、修养 应用示范:醉心于名利者,往往受困于名缰利锁,甚至迷失自 我、误入歧途。而许多功勋人物,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敦煌女儿”燓锦诗、战斗英雄张富清……他们不求名不求利, 却都因为高尚的品德、非凡的成就而赢得了国人的普遍敬仰。 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谢谢
考情探究
标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 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 某个物。诗人着重对 所咏之物的特征、功 能进行刻画,或者着 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 情感 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 以所咏之物为题目, 或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
(志趣、道理或哲理)
备考指南
(1)重点关注唐、宋诗,不仅限于名人的作品,还要关注映射 当代主流思想的诗歌;复习唐诗,要以李杜为中心,辐射到 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题画诗、干谒诗等题材类型;复习宋 词,要以苏轼、陆游为中心,辐射到婉约、豪放的名家名篇 或非名家名篇。不宜读、练太长太难太偏的诗作。 (2)建构古代诗歌知识网络,包括常见意象、语言风格、表达 技巧、诗歌题材等。 (3)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中隐含考查的 考点。
高三一轮复习
诗词鉴赏——咏物言志诗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高三语文组
复习目标
1.了解咏物言志类诗歌的特点、分类及内容情感。 (重点) 2.掌握咏物诗和写景诗的区别,咏物类诗歌的鉴赏步骤。 (难点) 3.积累有关竹、松、菊、梅的意象含义、文化常识及作文素 材。
内涵
对接教材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ppt2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ppt2

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描写)
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 长成后的松树 指 未长成的小松 ,后者指____ 。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 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 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 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 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 同的,前者表现了 喜悦、赞赏 的 态度,后者表现了 贬斥、嘲讽 的 态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
咏柳
曾巩
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 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 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 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 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马梅 李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 王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 答案:(1)傍晚 西风 •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 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 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 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 总结答题要点:手法+表达作用
思路总结
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 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以石灰自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 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课件(上课用)PPT共24页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课件(上课用)PPT共24页
高考复习Hale Waihona Puke 物诗鉴赏指导PPT课件(上 课用)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学案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一)题型—命题角度
1【2007安徽卷 】 (1)这首词的上片 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 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09浙江卷】 23.指出这首词 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3【2009天津卷】 (1)本诗前三联描写 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反馈练习
2010年全国1卷 咏素蝶诗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诗句拓展
1、“空余残蕊抱枝干”——陆游《枯菊》
2、“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贞《黄花》
北京市三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解题指导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1、形象类考题
3、【2009天津卷】
1、要点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 ①概括+②分析 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形象:嫩竹新出, 2、语言 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 竹香。
表现手法: 借物喻人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画菊
南宋·郑思肖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 不纳。 菊花盛开,香透长 1、事物特征:傲骨凌霜,自甘寂寞, 1 .事物特征: 宁死不屈,坚守节操。 安。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3、手法+情感类 考题
2、【2009浙江卷】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 ①手法+②情感 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 ①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 2、语言 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 术语恰当 爱和赞赏之情。② 1、要点
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2、所言之志: 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 2.所言之志: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远大抱负。 的情怀。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2008北京朝阳二模)咏笼莺①
课堂演练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山之难、不怕焚烧、 石灰特点: 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表现主题: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1、考点要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查情况 近几年的高考对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 2002—2010年高考共考查了15首咏物诗, 2008、2010年朝阳模拟考试考查了咏物诗。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题型归纳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 ①D •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 “衬托”、“对比”), • 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 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 • 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 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答 题 模 式
解题指导
形象概括类:概括+情感 手法赏析类:手法+分析+情感 基本模式: ①概括+②手法+(分析)+③情感
语 言
1、术语运用准确
2、表述语言精练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难点突破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诗歌鉴赏
咏物诗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爆竹
自怜结束小身材, 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考点解读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 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 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 的身上。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 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刻画了嫩新、洁净、清香 怡人的竹子的形象。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2、手法类考题
1、【2007安徽卷 】 1、要点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 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 ①手法+②分析 作简要分析。 【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 2、语言 手法。 ① 借用壁立的寒山、 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 语言表述精炼、 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② 准确 (把“衬托”答成“烘托” 也算对)
形象 手法 情感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二)命题角度 –归纳
2007年安徽卷就分别从“托物”和“言志”两 个角度各设一题赏析《醉落魄•咏鹰》词中表现 手法与思想情感,2009年浙江卷《踏莎行•雪中 看梅花》考查的是写作手法和情感,2009年天 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考查的是形象与情感。 可见,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咏物诗的两种 主流题型。 手法与情感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