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咏物诗鉴赏

合集下载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第一篇: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一、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四、咏物诗的鉴赏要点1、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咏物诗鉴赏

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咏物诗鉴赏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3、表达志向的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6、借事物讽喻的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小 试 身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6、借事物讽喻的
表现手法
①主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
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 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 形象的载体。
②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如何鉴赏咏物诗?
归纳: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你 的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1、事物特征: 花开不并百花丛,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独立疏篱趣未穷。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决不被北风吹落。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疏:直元谏兵,南痛下陈,抗郑敌思肖之策上,2、所言之志:
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三咏物诗鉴赏

高三咏物诗鉴赏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高尚气节
作者不求高位、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 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思乡 战 同情百姓 乱 图 渴望休战

虞世南
头部的触须像 下垂的冠缨, 饮着清露。
注:虞世南 原是陈隋旧臣, 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它伏在树枝上, 鸣声响亮,声音 蝉声悦耳远传 飘出树外。 但并非借助秋风。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小 试 身 手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 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 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 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 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 王朝,写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参考答案


(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 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 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 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 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 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 难归之情。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 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 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 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实战演练5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 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 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 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 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 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 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 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 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 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 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 和玩味的。)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 士 不甘埋没 人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 目光短浅 的__________。
刺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___字显示其 出 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 的发展势头。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 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 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 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 成气候,才去重视。)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 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李诗表示自己 高洁 的心迹是____________ 。 举家清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 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 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 沉悲恨。
贬斥、嘲讽 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 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 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 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 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高考咏物诗的鉴赏PPT课件

高考咏物诗的鉴赏PPT课件

咏素蝶诗
【南朝】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努力
天下清景无不为诗人设,然 而要使自然之景成为诗中之境,还 需依赖诗人的艺术匠心再创造
—— 【清】王国维
与诸君共勉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概念点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 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 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托物言志:在描述事物以尽其 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 作者的心志。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 咏物诗来表达情感?
• 社会个人的原因 • 诗歌的表达效果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
我也。——【清】刘熙载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继续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二句极写杨柳生机横溢,柔嫩多姿,秀色夺 目的美好;三四句写杨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前 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以柳自况,表达了对 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大有才之士空有才情抱负, 却被埋没,不受重用的悲叹。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 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 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 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 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咏物诗中,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 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 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 志的相通之处。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鉴赏指要:情(志)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四句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不 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而作者也以 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 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 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 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 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 的精神品格。
答案:(1)坚明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2)丧失民族气节、依附新朝的人们; 恶劣的政治环境; 坚持民族气节; 元朝统治者。
练习:阅读王冕的《墨 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 、 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分) 答: (1)高洁、清秀 、淡雅、素朴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葡萄(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 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 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 精妙之处 • (2)试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诗中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 柳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试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表现手 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 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 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 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 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 诗人借物抒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 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1.单纯咏物,简单抒情
咏物诗的内容
病牛 • 宋· 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 • 力尽筋疲谁复伤? • 但得众生皆得饱, • 不辞羸病卧残阳。
2.托物言志: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 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 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物诗的内容
• 琴诗
• 苏轼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托物喻理
咏物诗的内容
• 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 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
常用手法
•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侧面烘 托。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双关、借代 • 抒情方法:主要是托物言志、
•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 ——刘熙载《艺概》 • 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 不脱,不即不离”。 ——屠隆 《论诗文》
主要特点: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咏物诗的内容
• 咏柳
• • • •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B.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 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 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 然的情怀。
答题步骤
• 写了何物 —— 有何特点(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寄托的 情感
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 1、2007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 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 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 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
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 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 算对) •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参考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 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 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
• P92《咏素蝶诗》
• • • • •
•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参考答案】:A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 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 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 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实战演练
•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咏 山 泉 储光羲 •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 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辨手法
•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侧面衬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比喻、拟人、双关、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分析题的答题步骤:

点明手法——列举表现——分析作用
实战演练
•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标题
• 【唐】骆宾王 《咏蝉》
• • • • • • • •
【元】王冕 《墨梅》 【明】于谦 《石灰吟》 【宋】王安石 《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 《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骆宾王 《咏鹅》 【唐】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祝竹
•标题:①以物象为题; • ②咏(题、赠、赞)+物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