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文化起源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2013-05-31 09:11:24)转载▼一、中国古代圣贤的“中国梦”有梦想就有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中国人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靠梦想在支撑着。
中国古人的梦,有几大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
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都是在儒家孔子的影响下走过来的。
孔子的梦想是什么?孔子的梦想是天下大空,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不分彼此。
孟子的思想,老有所养,互相之间有一种救助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很重要的思想家,墨家的理想什么?人人平等,不分彼此。
老子的理想什么呢?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巷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这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现在讲,在城市里面生活觉得城市里面太嘈杂,一点宁静感都没有,可能还向往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状态。
庄子的时候,逍遥复逍遥。
这几个都是中国古代当中最典型的梦想。
二、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情况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制国家,在帝制的体制下,皇恩浩荡。
农业社会,大家都是农民,没有其他东西,从秦始皇开始2000多年走下来,基本上中国社会就是属于比较安宁的农村社会状态。
中国当时的官僚阶层和今天的官僚阶层很不一样,从秦汉之后,中国的官僚阶层基本上通过严格的查举,查举和今天的体制是一样的,属于领导考核。
查是从上面往下进行考察,举是从下面推举。
查举制度一直从西汉到了三国时期,一直都是查举制度选择官僚阶层,选拔干部。
在南北朝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以后,中国建立了另外一个比较清廉的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好像是一个很坏的制度,其实不能这么讲,科举制度是最严格的。
科举制度一直从隋唐开始建立,到了1905年废除,在这个过程当中,科举制度为中国考察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科举考试和今天的高考、教育考试还不一样,科举考试纯粹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中国古代,中国知识人的最大梦想是金榜题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和问题。
可能中国历史上讲农民起义好像是在破坏社会的稳定,其实想一想,从陈胜开始中国社会真正大规模的起义不出十次,一直处在一种很稳定的状态。
“中国梦”的历史文化溯源和在历史

“中国梦”的历史文化溯源和在历史教学中的延展山东泰安长城中学(271000)邹小宜[摘要]“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盛世”便是历朝历代“中国梦”的具体表现,也在中国人心中种下了“盛世情结”。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国人的盛世情结,把盛世现象与当代“中国梦”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教学;盛世情结[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28-0065-03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来,“中国梦”一词便迅速深入民心。
“中国梦”之所以能够打动亿万民众,引起广泛共鸣,除了它很好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的蓬勃朝气,表达了当代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并非凭空而出,而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而能触动中国人心中埋藏已久的“盛世情结”。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掘当代“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盛世情结,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上的盛世与当代“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有助于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
一、“中国梦”探源及演变“中国梦”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宋代诗人郑思肖在《德祐二年岁旦》中就写下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的诗句。
尽管这里的“中国梦”反映的是诗人对圣主明君收复中原故土的深切期望,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梦”含义大不相同,但其中都蕴含着希望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振兴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实,早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初,我们的先人就描绘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梦”。
“以《尚书·尧典》言之,即‘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礼记·礼运》言之,即‘小康’乃至于‘大同’。
”[1]随着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所接受,这种理想化的期盼就成为历朝历代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也成为全体中国人的“中国梦”。
试论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

试论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中国梦”的内容很丰富,因为一个大的民族、大的国家,它的社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
这里主要谈两点:一个是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是整体性的,还有一个是“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际上也是“中国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是整体性的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要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抛弃了上帝和神,而转向道德,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
这些东西许多都表达在《尚书》这本历史文献当中,也体现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当中。
商代敬神敬得非常厉害,西周把神放在一边开始宣扬道德。
在北京保利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个红圈的道德的“德”字。
在这篇铭文里面有六处讲到德,强调要以德统治天下,以德治理社会。
在此基础上,慢慢诞生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西周衰落之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就是我们说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许多重要的文明理想都诞生在这一时期。
西周有一套礼制,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礼崩乐坏,这就是道德衰退的标志。
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逐利。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许多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是谓“百家争鸣”。
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是儒家,儒家强调用礼来整顿社会,用仁义道德来整顿思想。
而道家的主张不一样,反对人有过多的贪欲,过多的折腾,无为为好,顺其自然。
道家反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好是相忘于江湖,鼓励人们以清高、超然的态度面对名利、面对社会。
所以,儒家、道家从不同的方向都提出理想,两种类型的理想都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性要点。
将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的理想具体是什么?具体表述就在《礼记》里面。
比如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提倡守信,人人和睦,博爱精神,老有所终,夜不闭户,等等。
这些社会理想可以说非常具体,也非常有特色。
大同。
“大同”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
中国梦阐述及由来

中国梦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词语由来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这是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班子的又一次集体亮相。
再次亮相,重温历史。
回首百年,感慨良多。
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
文章原文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发展历程一、“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
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
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
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梦的文化底蕴

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冯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体现的不仅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
文化凝结历史,连接未来,其核心价值和整体实力,决定着国家梦想的基本功能和前行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内驱力和支撑力。
文化的引领教育、聚合融通功能可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和文化影响力,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源源不断地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造就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文化理想适应人民愿望、中国发展预期、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趋势的结果。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的精神家园,对于优秀中华文化的自信是筑梦之基。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塑造什么样的文化人格。
正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国的脊梁,从而支撑着兴国之魂、强国之梦。
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那些“地底下”的文化,即人民文化。
人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真正脊梁,是兴国之魂的实质所在、所依。
中国梦是有着文化之根的梦想,是贯通着文化血脉的梦想,是充满自信的梦想。
对文化的自信,其实也就是对人民的自信。
所以,人民文化,也只有人民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真正动力。
对文化最坚定的自信,正是来自于对人民文化的自信。
先进文化助力中国梦文化是一种精神纽带。
人类的发展史充分表明,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放眼中国500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造就了中国伟大的过去和辉煌的今天。
中国梦的引领功能来源于文化的引领功能,文化从思想上、理论上给中国梦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在当代中国,需要始终坚持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助力中国梦更好地发挥引领和旗帜作用。
中国梦的由来、意义和内涵

中国梦的由来、意义和内涵一、中国梦的由来第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推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这是中国人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国梦之历史源起,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丰厚资源。
第二,中国人的追梦源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梦是对列强侵华、落后挨打的抗争。
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始终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无法实现的梦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中国梦的意义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
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
中国梦的历史

中国梦的历史中国梦的定义中国梦是习近平主席于2012年提出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景和理想。
中国梦的核心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同时也包括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梦的起源中国梦作为一个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对于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有着很深刻的思考。
他们提倡“天下为公”、“物质和精神的富饶”等理念,这些思想为中国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1. 新中国成立与民族复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抗战与革命,终于实现了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这一时期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推动国家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2.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的改革开放进程。
这一时期,中国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先进技术。
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梦的核心在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局限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也包括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
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 文化自信与传统复兴中国梦还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理念,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
中国加强了对于传统艺术、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了国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
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中国需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深化改革与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和发展问题。
论“中国梦”的起源及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党|建|学|习论“中国梦”的起源及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谢英铠(荆州中学湖北·荆州434020)摘要十八大上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本文通过追溯中国梦的起源、深刻内涵和对当代青年人的积极影响,结合现实对当代青年选取怎样的价值观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中国梦起源青年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0引言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在将近二十五分钟的讲话九次提及“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这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先辈们筚路蓝缕、践义成仁,后人承继其志、燃灯前行的不懈奋斗的蓝图,也是近四十年来中国所走过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更是承载了全部十三亿中国人的希望。
“中国梦”的提出,是用无数语言描述和勾勒出来最美好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持之以恒的前进方向。
1“中国梦”的起源1.1寻“梦”之途每一个民族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失梦”的阴影笼罩着中国。
腐朽的封建王朝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导致国权沦丧、民不聊生。
一代代仁人志士奋起寻梦,“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随后而来军阀割据、腐败横行与外敌侵略的局面,却让中国陷入了又一轮的黑暗。
历史的转机出现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扭转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使命,二十八年的“逐梦”历程艰苦卓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梦想。
与新中国一同诞生的,还有一份宏伟的建国梦想。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豪迈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从这一刻起,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的复兴之路由此将不可逆转。
伴随着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建国梦”、“四化梦”、“回归梦”、“航天梦”、“奥运梦”,这一个个实现的梦想铸成了一串中国人追寻民族复兴的光辉足迹,小康梦将在十年后的未来变为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文化起源
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随人之一生。
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久不衰。
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
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
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
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
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我国传统的梦占文化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对梦的研究成果,明代崇祯年间的《梦林玄解》是梦学中的集大成者,是现代研究梦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民间流传深广的《周公解梦》也是我们研究梦学的资料之一。
“乾坤天地”节选了《梦林玄解》的《占繇》,介绍了解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将《周公解梦》改编成《梦兆吉凶对照表》,以便快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