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PPT优秀课件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 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 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病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词人表达了对兰花的喜爱,托物言志, 要象兰一样开在“空谷”,表现了淡薄 名利与归隐之志。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 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 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 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961年12月
比较赏析:
陆游词从整篇词 的格调来看,低沉 娓婉,上阕写梅花 为人所不知的艰难 处境,作为铺垫。 下半阕极写她的高 洁情操,不争春、 任嫉妒、芳如故。 一方面表达了作者 对梅花高尚气节的 赞美之情,另一方 面则是自己人内心 情感的自然流露。
陆游的诗是写梅花的寂寞高 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 嫉妒;而毛泽东这首词却是写梅 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 而是笑,不是孤敖而是春天使者 的气节与敖骨。毛泽东以一代诗 人的风范,出手不凡,浑洒自如, 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 怨、颓唐、低沉、隐逸之气,创 造出新的景观,新的气象,令人 叹为观止。一个“俏”字,一个 “笑”字,赋于梅花蓬勃向上的 精神风貌。突出了梅花迎春使者、 喜悦者、自信者、胜利者的形象。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 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 PPT课件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 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 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 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 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咏物诗鉴赏指导
咏物诗概念及写作格式:
概念:指以客观的“物”为描摹对 象,或者是细致地刻画物的外形、 神态、色彩等特征,或者是借对 “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怀的诗作。
咏物基本格式:先抓住特点写物,再通 过抒情议论(由物本身发出或站在作者 角度进行)揭示寓意。
咏物诗的评价:
咏物诗评价:咏物诗难在状物逼真,贵在 寄意高远。好的咏物诗不仅追求形似、神 似,还力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 景。(但也有仅状物之佳作)。
(2)颔联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 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与万重对比,构成极 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把胸臆,凝聚了诗 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孤 雁、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PPT10 (共20张PPT)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
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 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 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分析),言浅 意深,理趣盎然(作用)。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 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 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 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
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 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可以从题目看 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 《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二、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即形象分析。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 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 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 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温庭筠《更漏子》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徐再思《双调水仙 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 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把梅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ppt

•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什么特点?
高洁、淡雅、朴素。
•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 贞、纯洁的操守。
咏物诗特点归纳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 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 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 喻、象征、拟人、对比。
王 病牛 李纲 马 李贺
(形象)
名 句 (言志)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 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归纳:
• 1、“读清”全诗 • 2、分析物象的外形、环境和内在
品性(物的特点)。 •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
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 志(由物及人)。 •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形象 作者 石灰 于谦 菊 黄巢 梅 王冕 鼠 曹邺 蝉 骆宾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 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实例
教 学 目 标:
•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 点和写作技巧
• 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 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高洁、淡雅、朴素。
•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 贞、纯洁的操守。
咏物诗特点归纳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 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 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 喻、象征、拟人、对比。
王 病牛 李纲 马 李贺
(形象)
名 句 (言志)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 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归纳:
• 1、“读清”全诗 • 2、分析物象的外形、环境和内在
品性(物的特点)。 •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
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 志(由物及人)。 •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形象 作者 石灰 于谦 菊 黄巢 梅 王冕 鼠 曹邺 蝉 骆宾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 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实例
教 学 目 标:
•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 点和写作技巧
• 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 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共26张PPT)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lǐ]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10 山)
六、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 ①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
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坚 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 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 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 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借物抒 怀,借 梅自喻
小松(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 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 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 之情。
杜荀鹤
松”形象,借以象征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势取人,目光短浅,趋 炎附势
直待凌云始道高。
艺术 手法
托物言志、对比(时 人对“小松”的前后
态度)、比喻(小松
喻人)
真题 再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59张PPT

言志:
通过描绘 表达自己 的心情。 ,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
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 护培育,表达自己 仕途困顿,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谜语:猜一物 Nhomakorabea气球
状如西瓜 轻似鹅毛,不生翅膀, 飞得老高。
谜语:猜一物
烟花
不用播种不用栽,节日一到花儿开, 雷声一响低空炸,五光十色放光彩 。
谜语:猜一物
蒲公英
• 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 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不放松
谜语:猜一物
对联
姐妹俩,一般长,同打扮,各 梳妆,每逢喜庆来赛歌,一人 一句对面唱。
咏物诗
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
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 品格,追求“神似” 。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想像等。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 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 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 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 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 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 PPT课件

咏物诗的鉴赏
制作者:黄少群
江西丰城二中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临江仙 .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 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 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 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 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贵、美丽 ,有憧憬
3、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古人常折柳送别。
鸟之哀啼 人之哀情 羁旅乡思
特征:鹧鸪之声“行不得也哥哥 ”, 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 本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这首诗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类比,将鹧鸪与山鸡比较,鹧鸪的高雅风 致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烘托,以人的感受(征袖湿”、“翠眉 低” )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比兴,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在江边踽踽独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 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 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 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 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 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 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表现 了作者被贬后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制作者:黄少群
江西丰城二中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临江仙 .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 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 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 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 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贵、美丽 ,有憧憬
3、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古人常折柳送别。
鸟之哀啼 人之哀情 羁旅乡思
特征:鹧鸪之声“行不得也哥哥 ”, 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 本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这首诗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类比,将鹧鸪与山鸡比较,鹧鸪的高雅风 致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烘托,以人的感受(征袖湿”、“翠眉 低” )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比兴,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在江边踽踽独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 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 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 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 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 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 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表现 了作者被贬后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 ①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
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坚 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பைடு நூலகம்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 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
整个过程。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 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 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 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 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 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 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 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 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 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 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 写自己。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 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 离。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 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 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 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 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抒愤――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
• 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 例:
蝉 唐·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诗表面上写蝉饮清露,居疏桐,不借外力而蝉声远传。 实是采用比兴手法,以物自况(自喻),通过蝉的高洁 形象,比喻人(自己)品格的高尚。在这里,蝉的“垂 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 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 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 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 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 鸣得意的意味。
四、题目特点:
①以物象为题 如《小松》、《早梅》 ②咏、题、赠、赞+物象 如《咏梅》、《题菊花》 ③物象+吟 如《石灰吟》 ④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 牧的《山行》等。
五、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 蝉:高洁、悲凉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比喻和 设问, 由总到 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 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 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 想。
拟人, 托物言 志
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 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 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 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借物抒 怀,借 梅自喻
小松(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 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 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 之情。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志__向__、__情__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二、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 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 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 想情操。
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衬托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沁人心脾 的“暗香”。表达了作者仍倔强地 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品格。
衬托手法, 象征
三、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2、欣
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 词的热爱之情。
一、概念理解:
(1)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