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治水必躬亲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

治水必躬亲第一部分: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4)布袍缓带(缓带:)(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4分)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错落有致()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世闻名()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3分)5.填空。
(3分)《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读选文,回答问题: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8.给下边的字词注音。
(2分)潴( ) 躬( ) 胼( ) 胝( )9.解释下边的词语。
(4分)(1)执一:(2)掌故:(3)相度:(4)咨询:10.翻译下边的句子。
(4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1.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1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3分)第二部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

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作者:________,工诗,善书画,著有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答案:钱泳|《履园丛话》|《履园谭诗》|清代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潴.有浅深相度.躬.历山川答案:zhū|xiàng|d uó|gōng解析:“潴”与“猪”字形接近,不要写成“猪”的拼音,“度”是多音字,结合语境写拼音。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咨询.. _____..胼胝答案:zī|xún|pián|zhī解析:此题第一个词不难写出拼音,“胼胝”是难认字,不常用,注意“p”和“q”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泥于掌故..不穷其致:..: ②非咨询③势.有曲直:答案:古代的典章、制度。
|访问,征求意见。
|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掌故”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②不可执一③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答案:因此。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必须像。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是以”在古文中一个词,与现在的意思。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治水必躬亲》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治水必躬亲》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 )(4)布袍缓带(缓带: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答案】(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时,依靠学生的积累,(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考点:考查学生积累文言实词的能力。
点评:课内文言实词,学生一定要依靠工具书或者是文下注释弄懂,并要强化记忆,这样才能记准。
2.【题文】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答案】 (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解析】试题分析:课内文言文翻译,一是积累,再就是翻译是抓住重点词语意思。
⑴句中,横索:横行勒索;未尝:不曾。
故⑴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⑵句中,如是:像这样;举成功。
故⑵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⑶句中,计:盘算,考虑;举:成功;兴:做好事情。
故⑶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考点: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点评:学生在平时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积累文言句子的意思,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再就是文言句子翻译也在考查中占很大比重。
语文:第25课《治水必躬亲》检测与评价(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25课《治水必躬亲》检测与评价(苏教版八年级上)基础题1.给下列字注音。
(4分)潴()胼()胝()逸()2.辨字组词。
(4分)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6分)(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2)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3)潴有浅深,势有曲直()(4)非相度不得其情()(5)非咨询不穷其致()(6)而随官人役亦未免尝横索一钱()4.翻译下列句子。
(9分)(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5.下面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4分)()A.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又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长城,顿觉心旷神怡。
6.加粗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B.C.D.7.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4分)沙暴像魔鬼,它无情地摧毁前进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________这令人惊叹不已。
()A.一些岩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B.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地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
C.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D.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
8.下面句子语气最轻的一项是(4分)()A.克服困难也是一种享受。
B.克服困难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C.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D.克服困难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9.请从下面六个词语中至少选择四个作为关键词语写一段话,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均可,所选词语出现顺序不限,100个字以内。
(7分)词语:翱翔魅力废寝忘食问津别出心裁开垦10.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4分)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治水必躬亲练习及答案

《治水必躬亲》语段训练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泥.于掌故泥:拘泥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躬躬:亲自③非相.度不得其情相度相:观察④亲劳胼胝..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泥于掌故..古义: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过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5、文中“海忠介”即指海瑞,是明朝(朝代)曾经骂过皇帝的清官,与包公齐名,人称“海青天”,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6、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7、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8、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答: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9、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答:①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导的方法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治理太湖时,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式。
八年级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八年级治水必躬亲练习题治水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治水必躬亲》这一经典篇目,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对于治水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一、字词理解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治水必躬亲躬亲:________________(2)泥于掌故泥:________________(3)非相度不得其情相度:________________(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是以:________________2、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而:①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②而势有不得也(2)之:①治水之法②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二、句子翻译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译文: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________________3、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文:________________三、内容理解1、作者认为治水成功必须要做到哪两个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2、文中“海忠介”指的是谁?作者举他的事例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治水必躬亲”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1、在当今社会,治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请你结合《治水必躬亲》的观点,谈谈如何治理城市内涝问题。
答:城市内涝是当前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
要治理城市内涝,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
就像文中所说的“非相度不得其情”,只有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排水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其次,不能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做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
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治水必躬亲、人琴俱亡测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晏治琴
1.解释以下加点的字和划线的词语:
习.〔〕辞者也。
坐.〔〕盗.〔〕诣.〔〕王。
曷.〔〕为者也?齐人固.〔〕善盗乎?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
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
..〔〕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横索〔〕一钱。
后事可举.〔〕也。
远嫌.〔〕而避怨.〔〕。
俱病笃.〔〕何以都.〔〕不闻消息?语时了.〔〕不悲。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因恸.〔〕绝.〔〕良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婴闻之,橘生准南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晏子反驳楚王用了的方法,先通过“〞的例子说明的道理,然后指出“〞,是因为“〞,使楚王自取其辱。
4.治水必躬亲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5.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6.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对待这个问题?。
八年级上册25治水必躬亲预习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二十五治水必躬亲参考预习题〔一〕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泥.于掌故潴.有深浅非相度.......劳..不得其情咨询胼胝好逸恶2.解释一词多义:治水〔〕治学〔〕治治病〔〕治虫〔〕治罪〔〕弦既不调〔〕既既不可执一,……亦不可……〔〕既加冠〔〕盖竹柏影也〔〕盖地有上下〔〕及为相〔〕相似与游者相乐〔〕非相度不得其情〔〕相与步于中庭〔〕自度其足〔〕度宁信度,无自信也〔〕非相度不得其情〔〕亲劳胼胝〔〕亲亲给钱粮〔〕亲戚畔之〔〕亲劳胼胝〔〕劳好逸而恶劳〔〕劳其筋骨〔〕生于那么为枳〔〕那么那么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而后事可举也〔〕而好逸而恶劳〔〕远嫌而避怨〔〕那么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如鸣佩环〔〕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如好逸而恶劳〔〕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匠师如其言〔〕泥于掌故〔〕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于相与步于中庭〔〕生于那么为枳〔〕 苛政猛于虎也〔〕 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以吾欲辱之,何以也〔〕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非相度不得其情〔〕 得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举大计亦死〔〕冒雨冲风〔〕 冒荡倚冲冒〔〕3.填表4.解释成语:事必躬亲:好逸恶劳:〔二〕默写要求:1.治水要注意的问题:2.治水必躬亲的原因:3.假设治水不躬亲的后果:4.文中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5.作者认为治水的必要条件是:〔三〕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3.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那么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四〕填空1.治水必躬亲的体裁是,出处是,作者是朝人,著有、。
2.本文阐述了的道理,说明只有、才能治好水。
3.本文的论点是,用治水的事例来作为事实论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
【课时速达标】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___________________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
(4)必如是
..而后事可举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拘泥。
(2)水停聚的地方。
(3)追究到底。
(4)像这样。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B.如.好逸而恶劳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又留蚊于.素帐中
D.治水之.法至之.市,而忘操之
【解析】选C。
A.前者是表示“并列”,后者是表示顺承;
B.前者是“如果”,后者是“像……一样”;
C.都是“在”;
D.前者是“的”,后者是“到……去”。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非咨询/不穷其致
【解析】选C。
正确停顿应为:昔/海忠介/治河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阅读《治水必躬亲》全文,回答问题。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是以
..必得躬历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不可妄意
..轻信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此,所以。
(2)随意。
6.翻译下面句子。
(1)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瑞)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2)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
7.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寥寥数字,塑造了海瑞不怕艰险、身先士卒的形象。
B.海瑞的随从官吏,以海瑞为榜样,清正廉洁,不横行勒索百姓钱财。
C.文章以海瑞为例从反面说明治水如何才能成功,然后又从正面说明水利不兴的原因,前后对比,论证鲜明。
D.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深刻说明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解析】选C。
海瑞的事例是从正面进行论证,而说明水利不兴的原因则是反面说理。
【延伸提能力】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答案: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缚()(2)走()(3)善()
答案:(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文中“(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
汝旁县为之无盗”来回答。
答案: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多个盗贼并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13.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有勇有谋,既健又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2)为.溪在州右()
(3)不可名.状()
(4)遂名.之曰右溪()
答案:(1)成为(2)因为(3)说出(4)命名
15.翻译下列句子。
(1)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蔽。
(2)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来欣赏它和喜爱它。
16.说说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描写了右溪美丽的景色,但这美景竟不为人所知,后来作者除杂草、建亭阁、种花草,以期望人们熟悉它、喜爱它。
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美的向往、追求以及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