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bǐng )息敛声的一刹那。
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jiá),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jù)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pín )临绝望的边缘。
D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rǒng),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ú jìn),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振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B.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脱辞检察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察的结果,发表出来。
C.哪知老境却如此秃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衷,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锁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D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1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1~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浣妆(wàn)晶莹(yíng)娴熟(xián)B.斑斓(lán)烙印(lùo)逶迤(yí)C.炫目(xuàn)参差(chā)谛听(dì)D.安谧(mì)喧嚣(xiāo)涟漪(yī)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悬崖绝壁古褐苍苍难以琢磨B.张灯结采瞬息万变潸然泪下C.娓娓动听超尘脱凡横空出世D.柳暗花明沧海桑田世外桃园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B.九曲河,雁城人民的母亲河,早已今非昔比。
沿河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百花争妍。
C.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欣喜感慨溢于言表。
D.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多看善思,善于解决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通过学习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哲学家B.《陋室铭》——刘禹锡——唐代文学家C.《春水》———冰心——现代作家D.《纸船》——普希金——俄国诗人二、说明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八年级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iàng)B. 迸溅(bèng)C. 应接不暇(xiá)D. 恣意(zì)答案:C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错误。
D. 他因为迟到,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 “床前明月光,________。
”(李白《静夜思》)- “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答案:疑是地上霜;会当凌绝顶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 他________地走进了教室,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________,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悄无声息;退缩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秋天的风,轻轻地吹过,带着一丝丝凉意。
树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远方的亲人,想起那些温暖的记忆。
1. 文章中“秋天的风”象征着什么?答案: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2. 文章中提到的“温暖的记忆”可能包含哪些内容?答案:温暖的记忆可能包含与亲人共度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件或者亲人给予的关爱和支持。
四、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创作,因此不提供具体答案。
)五、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请解释“政通人和”的意思。
答案:“政通人和”意味着政治清明,人民和睦。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岸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Ⅰ 阅读 (共 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遇见生命之美①当前,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上班族正在遭受一种隐秘的“工伤”,他们渐渐地失去了“文化体力”:表达能力退化,词汇变得贫乏,看不进去长文,阅读量、观影量也慢慢下降。
职场的压力,让现实、物质、效率更多地被放在了价值排序的前列。
文学、艺术、思辨、智识,逐渐让位于工资卡上的数字和职场的晋升。
枯燥的数据和表格扼杀了感受力和想象力。
身心的疲惫让人拿着手机,无意识地刷着快餐式短视频,摄入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却感到生命被浪费而产生焦虑、不安、孤独、抑郁的情绪。
如何保有代表着个性和自我意识的“文化体力”?近期火热的市民夜校,可谓提供了一剂良方。
②夜校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00年前,中国近代美育先师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时,就创立过校役夜班和平民夜校。
改革开放后,夜校也曾风靡全国。
与20世纪80年代学习文化课的“夜校潮”不同,现在的夜校大多侧重于文化艺术生活体验课程。
比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美夜校,核心课程就是从非遗技艺到琴棋书画,从艺术手工到生活美学。
大家能在夜校里踏踏实实待上两个小时,是因为夜校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稳定的锚点,提醒身体亲近艺术,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松弛感,在忙碌的生活中喘口气,然后再去迎接新的挑战。
③夜校热,折射出一种蓬勃的需求正在民众中间生长,那是对艺术的渴望、对美的向往。
人在经历新的有趣体验时,大脑会产生丰富的生物电流,神经元会发生新的链接,那个时刻就会留在我们的生命里,生长成身体的一部分。
因此就像锻炼能让肌肉越来越发达一样,“文化休力”越强,就越能从文字、经典作品、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力量。
那也许是比名利、人际关系更稳定、更值得信赖的东西。
“文化体力”也会保护我们,让人有面对现实世界的力量和勇气,那是一种精神和人格的真正强健。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遐想B. 徜徉C. 恣意D. 缱绻答案:D(缱绻应为“缠绵”)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C. 他总是不学无术,却喜欢班门弄斧。
D. 他总是夸夸其谈,却很少付诸行动。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起,读书,锻炼,从不懈怠。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的未来。
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这是个谜。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优秀?因为他勤奋。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优秀?因为他勤奋。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这是个谜。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C.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我们的道路。
D. 他总是那么优秀,让我们羡慕不已。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知识像海洋一样深。
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翩跹(piān xiān)踌躇(chóu chú)B. 饕餮(tāo tiè)囫囵(hú lún)C. 蹒跚(pán shān)缄默(jiān mò)D. 徜徉(cháng yáng)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孤僻。
B.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活动。
3. 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呢?C. 这难道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吗?D.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禁止的吗?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唱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音乐也好。
D. 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步。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一看书就入迷。
C.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D. 他的知识渊博,如同海洋一般。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B. 他的成绩好,是因为他勤奋学习。
C.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他勤奋学习。
D. 他的成绩好,难道不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A.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八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倔强(jué)B. 应届(yīng)应接不暇(yìng)C. 瞠目结舌(chēng)称心如意(chèn)D. 蹒跚(pán)蹑手蹑脚(n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不慌不忙地把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B. 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总是能高瞻远瞩。
C.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喜与人交往。
D. 他做事总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C. 他总是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D. 他总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结构也很严谨。
D.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来不来?”他问。
B. “你来不来,”他问。
C. “你来不来?”他问,“不来就算了。
”D. “你来不来,”他问,“不来就算了。
”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B.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咆哮。
C.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温顺。
D.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奔跑。
7.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B.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这是众所周知的。
C.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D.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8. 下列句子中,符合逻辑的一项是:A. 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B. 只有你努力学习,你才会取得好成绩。
C. 你只要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D. 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语文练习题(打印版)

八年级语文练习题(打印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文章:秋天的田野,稻谷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
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稻穗上,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
问题:1. 文章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2. 农民们脸上的表情是什么?3.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自然元素?二、词语解释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 丰收2. 袅袅3. 宁静三、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使短文通顺、意义完整。
在那个______(A. 寒冷 B. 炎热)的夏天,我们______(A. 忍受 B. 享受)着烈日的炙烤。
尽管汗水______(A. 浸湿 B. 干涸)了衣服,但我们的______(A. 热情 B. 冷漠)却丝毫未减。
四、句子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
1.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2. 他总是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五、写作练习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文章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
2. 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3. 文章中提到了稻谷、阳光、炊烟、蓝天和白云。
二、词语解释1. 丰收:指农作物产量丰富,收成好。
2. 袅袅:形容烟气或雾气轻轻飘动的样子。
3. 宁静:指环境安静,没有喧闹。
三、完形填空1. B. 炎热2. A. 忍受3. A. 浸湿4. A. 热情四、句子翻译1. Spring is the season when all things come back to life.2. 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and is well-liked by everyone.五、写作练习(此部分应由学生自行完成,此处不提供答案。
)请将以上内容打印出来,用于八年级语文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拟题:刘尊荣)班级:姓名:分数:书写(4分)请你将下面的句子写在格子里。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面的答案文字要认真书写)阅读(46分)一、填写上下句(每题1分,计5分)1.谁言寸草心,。
2.一方有难,。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答题(本题共4小题,计7分,其中第6题1分)光生七年,凛然如成人①。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③。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④,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光:司马光。
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
②退:休息时。
了:明白,掌握。
③至:以至,到……程度。
④瓮:水缸。
6.给加“△”的字注音。
没水中()7.解释加点的词:大指释去迸8.加“”的一句是什么意思?9.为此故事加一个简洁的标题,你认为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什么特点和精神?三、阅读下文,然而答题。
(本题共5小题,计10分)阅读提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泪水涟涟的真情故事。
故事中那个美丽的小天使,面对因遭遇不幸而痛不欲生的男人,她便真心抚慰;在她生命之火行将熄灭之际,她慷慨地捐献自己“最清澈最明亮”的眼睛,留一份真情在人间,这个凄美的故事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我把我的眼睛给你一位男人遭遇车祸,居然被奇迹般救活了。
然而,当他醒来的时候,却面对一个比死还令他难以接受的残酷事实:他双目失明了。
他简直痛不欲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与绝望之中。
后来他被转移到普通病房,和一个小女孩儿成了病友。
这个小女孩儿看到他,好像找到了玩伴儿一样,非常兴奋。
她怀着好奇心,走近男人说道:“叔叔,您是海盗吗?嘿嘿……叔叔,叔叔,我说错话啦?”男人听到这样的话,想到自己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不禁冲这个陌生的小孩子大发脾气。
发完脾气之后,他像一个孩子那样,蒙住失明的眼,伤心地哭个不停。
“叔叔,不要哭,好吗?妈妈说,总哭总哭,病就不会好了……”“小……家伙……”握住小女孩儿伸来的小手,他边哭边点头。
那天之后,他们两个成了医院里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好像爱侣一样,他们一刻也不分离,一起在花园里漫步,或在长椅上促膝谈心。
“叔,叔叔,嗯……我想和你结婚,嘿嘿……”“小静熙。
真的那么喜欢叔叔啊?”“嗯,喜欢……”这样天真的话语还没说够,两个人就要分开了。
他出院的那天,和小女孩儿正式告别。
“叔叔,等我出院时,你可一定要来看我哦,一定哦!”“当然,等我的小静熙出院了,我还要买一束漂亮的花儿送给你呢!”“来,拉钩!”“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男人出院几周后,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说,有人自愿捐献眼球,现在可以给他做眼球移植手术了。
对双目失明的男人来说,这不啻一个天大的惊喜,他高兴得想要飞起来了!眼球移植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不久后,男人得以重见光明。
然而,当他看见捐赠者亲笔书写的信时,他的心沉到了谷底,眼泪也喷涌而出。
信纸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道:“叔叔,无论如何,我不能和你结婚了。
那么,我把我的眼睛给你吧……”一个七岁的小天使,在离开人间,飞往天国之前,留给他一双世界上最清澈明亮的眼睛。
10.一位男人遭遇车祸,居然..被奇迹般地救活了。
这句中的“居然”能不能换成“果然”?为什么?11.“叔叔,不要哭,好吗?妈妈说,总哭总哭,病就不会好了……”这句人物对话,改成“叔叔,不要伤心,行不行?妈妈交代,如果长久地哭,病会好起来吗”行不行?为什么?12.“握住小女孩儿伸来的小手,他边哭边点头......”一句中加点的句子如何理解?13.小女孩临死前留下遗书,捐献出最清澈明亮的眼睛,而在故事的推进中,作者疏忽了对她的眼睛进行简略的描写。
你能在文中适当的地方点缀一二处吗?14.“当他看见捐赠者亲笔书写的信时,他的心沉到了谷底,眼泪也喷涌而出。
”①“他的心沉到了谷底”一句有什么蕴意?②“喷涌而出”与前面的“伤心地哭个不停”含义一样吗?为什么?四、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本题6小题,计12分)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才明白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盆砸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的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要烧香磕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降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
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
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
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
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
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从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二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
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
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15.《寂静除夕夜》中哪句话写出了除夕夜寂静的原因?16.《寂静除夕夜》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后文哪一句与此句相照应?17.《寂静除夕夜》中“春节临近了,按乡村的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要烧香磕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降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
”交代了什么?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18.《寂静除夕夜》中第14段、15段极力写时间过得慢,为什么?19.《寂静除夕夜》中的18-20段是议论抒情部分,表达了什么?20.请仿照第三题中的阅读提示,为《寂静除夕夜》一文写一则阅读提示。
五、阅读下文,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2分)面对古老的选择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然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
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别处求职却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
“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天长日久,妻子开始鄙夷他的“无能”,像功臣一样对他颐指气使,居高临下。
她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拖鼻涕淌眼泪让人看着恶心。
为此,她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总是不同意。
有一天,他们为这事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那你就跟你爹过,咱们离婚!”他一把捂住妻子的嘴说:“你小声点儿,当心让爸听见!”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
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星期天,他带着孩子去看父亲。
进门便看见父亲正和他的室友聊天。
父亲一见孙子,就心肝儿肉地又抱又亲,还抬头问儿子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
“你别过意不去。
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他的眼睛却渐渐涌起一层雾来。
为了让他过得安宁,父亲情愿压制自己的需要——那种被儿女关爱的需要。
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
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
很多老人都在摇头,说他们这辈子最苦,要是死都不能保个全尸,太对不起自己了。
这时,父亲站了起来,他问了两个问题:—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具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求职的机会!要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都是甜的……”所有人都结束了谈笑风生,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
屋子里静静的,只听见父亲的嘴唇在抖,他已说不出话来。
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
他满脸泪水,迈着庄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为他办好有关手续,接他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临走时,父亲一脸欣慰地与室友告别。
室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埋怨自己的儿子不孝,赞叹他父亲的福气。
父亲说:“别这么讲!俗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儿女是自己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自己的儿女,再怎么都是好的。
你对小辈宽宏些,孩子们终究会想过来的……”说话间,父亲还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
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21.父亲以“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为由离开了儿子的家,一个人住进了老年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