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式建筑屋顶分类

中式建筑屋顶分类中式建筑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根据形式和结构的不同,中式建筑屋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歇山式、坡屋顶和拱券式。
1. 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屋顶形式,其特点是两侧坡度较大,中间部分平坦。
这种屋顶形式常见于古代宫殿、庙宇、寺庙等建筑中。
歇山式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画作中的山水画,具有浑然一体的美感。
2. 坡屋顶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坡度相对较小,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斜面。
坡屋顶常见于民居、园林等建筑中。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画作中的水墨山水,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3. 拱券式屋顶拱券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特殊的屋顶形式,其特点是采用拱券结构,呈现出圆形或拱形的屋顶形态。
这种屋顶形式常见于古代桥梁、牌坊等建筑中。
拱券式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拱券结构,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在中式建筑屋顶的设计中,除了形式和结构的不同,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元素。
首先是屋顶的材料,中式建筑屋顶常使用瓦片作为材料,瓦片的形状和颜色都能够体现建筑的风格和地域特色。
其次是屋顶的装饰,中式建筑屋顶常使用琉璃、彩画、木雕等装饰元素,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最后是屋顶的构造,中式建筑屋顶常采用榫卯结构,不使用钉子和铁件,以保证建筑的稳固和持久。
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这种屋顶形式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中式建筑屋顶的设计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式建筑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式和结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对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和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美。
同时,中式建筑屋顶的设计元素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参考。
中国古建筑屋顶分类

中国古建筑屋顶分类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这种屋顶样式在中国传统屋顶形式中出现的较早,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和明器以及北朝石窟中都可以见到。
2. 歇山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若加上山面的二条博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
3. 悬山顶:悬山顶是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4. 硬山顶:硬山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
5. 卷棚顶:卷棚顶是一种没有正脊的屋顶形式,前后两坡相通,呈圆弧形。
6. 攒尖顶:是圆形或多角形的屋顶,有尖角和锐顶的意思,常见的形式有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7. 盔顶、盝顶:这两种形式在亭台楼阁中常见。
此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勾连搭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以上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分类,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美感,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
如需更多专业信息,建议咨询建筑历史学家或查阅古建筑专业文献。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屋顶共有十种,如下:1、歇山顶2、庑殿顶3、悬山顶4、硬山顶5、盔顶5、卷棚顶6、囤顶7、盝顶8、十字脊顶9、攒尖顶10、卷棚顶等级排位如下: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一、歇山顶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2、样式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3、分类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
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4、历史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中国传统屋顶样式

中国传统屋顶样式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重檐庑殿顶2,歇山顶(注:重檐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十字歇山顶歇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重檐悬山顶悬山顶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攒尖顶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卷棚顶硬山卷棚顶7,平顶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 m2,高26.92 m,连同台基通高35.05 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 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音录)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
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
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
又名四阿顶。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
(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
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6、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
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
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屋顶共有十种,如下:1、歇山顶2、庑殿顶3、悬山顶4、硬山顶5、盔顶5、卷棚顶6、囤顶7、盝顶8、十字脊顶9、攒尖顶10、卷棚顶等级排位如下: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一、歇山顶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2、样式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3、分类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
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4、历史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屋顶共有十种,如下:1、2、庑殿顶3、4、5、5、6、7、8、十字脊顶9、10、卷棚顶等级排位如下: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一、歇山顶1、歇山顶,即歇山式,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改今称,又名。
为屋顶样式之一,在上仅次于。
歇山顶亦有传入其他,称为。
2、样式歇山顶共有九条,即一条、四条和四条,因此又称。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或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
山面有,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
歇山顶上有各种装饰,其中正脊上有或,上有,上有和,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3、分类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歇山顶分单檐和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
例如、故宫的、、乾清门,山门、智化殿、城北门则为。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其中等级高于,仅低于,而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4、历史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大殿。
到了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
中国屋顶的七种类型

中国屋顶的七种类型
第一种,庑殿式屋顶,从规格等级上来讲,庑殿式屋顶这是规格等级最高的一种,又叫五脊顶,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第二种,歇山式屋顶,这是一个仅次庑殿式,在皇宫也有用,主要为文武百官的府上。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也叫做九脊顶。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第三种,悬山顶屋顶,这是早期的屋顶,一般多用于民间。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
第四种,硬山式屋顶,这样的屋顶样式在早期特别是南方很多,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第五种,攒尖顶屋顶,也叫无脊顶。
主要用于亭台楼榭等,绝大部分用于亭子的屋面形式。
第六种,卷棚顶屋顶,也就是在屋顶上面没有正脊,整体看起来比较流畅,又称元宝脊,屋顶去掉正脊,多有用于园林建筑风格。
第七种,万字屋顶,这种屋顶现实中很少见,据说在风水中有特殊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1、囤顶:是我国建筑当中的一个缩影,
2、特点
特点为房顶略微拱起,主要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带常用,由于在冬天气候寒冷时常会下雪,这样设计的屋顶避免过多的雪在房顶上堆积,减少屋顶的受重。
攒【cuán】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则为盔顶。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样。
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
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十、卷棚顶
juànpénɡdǐnɡ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卷棚顶形式活泼美观,一般用于园林的亭台、廊榭及小型建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