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8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答案王力古代汉语习题答案【篇一: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单元汉字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1.暖、煖;2.从、從;3.备、備;4.舍、捨;5.赴、訃;6.礼、禮;7.粮、糧;8.泪、淚;9.疲、罷;10.伸、信;4)5(《岳阳楼记》)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五、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式。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梁惠王上》)3.君子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4.夫鵷鶵发于南海。

(〈庄子?秋水)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战国策?齐策》)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

(《史记》)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8.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楚辞?九章?思美人》)9.舜发于畎畝之中。

(《孟子?告于下》)10.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11.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诗经?周南?关睢序》)12.发号施令,罔不有减。

(《尚书?冏命》)13.大信不约。

(《礼记?学记》)14.玉壶春酒。

约群仙同醉。

(陆游《谢池春》)15.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16.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论语?子罕》)17.相如度秦王虽齐,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18.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诗经?小雅?斯干》)19.其文约,其辞微。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0.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庄子?天下》)21.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2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贞《生查子?元夕》)六、查阅《词源》或《汉语大字典》,抄出下列词语的释义和例句,指出本义和引申义,整理引申义列。

王力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目、舟、鸟、手、网。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B、森C、治D、逐2.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

A、访问B、调查C、征求意见D、巡视3.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B、江C、鱼D、亦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B、代词C、兼词5.“年”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B、指事C、会意C、形声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句子具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齐威王欲将孙膑。

B、齐使田忌将而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E、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7.下列文句标点有错误的有()A、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B、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C、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D、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

”问马。

E、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8.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有()A、是吾宝也。

B、是社稷之臣也。

C、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D、韩是魏之县也。

E、此必是豫让也。

9.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不作“边邑”讲的有()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句子有()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C、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E、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三、名词解释题11.使动用法12.次韵13.古风14.六书15.粘对16.独体字17.词的本义18.意动用法19.用韵20.合体字21.词的引申义22.句读23.乐府24.正对、反对25.甲骨文四、标点翻译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27.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28.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有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2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下方是正文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下册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下册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下册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下册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语言,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死去,但是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就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就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3. 纸上谈兵。

答:只在纸上谈论战争,没有实际行动。

第二题: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古汉语词语。

1. 朝三暮四答: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变化莫测。

2. 无独有偶答:表示事物之间存在巧合或相似的情况。

3. 纸上谈兵答:只在纸上谈论战争,没有实际行动。

第三题:请用古汉语解释下列现代汉语词语。

1. 电子邮件答:以电子方式传递的书信。

2. 互联网答:指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 手机答:可以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

第四题:请将以下句子改写成古代汉语。

1.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

答:吾等当珍惜当下光阴,勤奋修习。

2.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答:当今之科技为我等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3. 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答:众人应当护持天地,共建美好之家。

第五题:请用古代汉语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答: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如同一把温暖的阳伞,能够在我们孤寂时给予慰藉,在我们困惑时给予指引。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它能够在岁月的河流中永恒存在。

友谊是一种默契,是心灵的契合。

朋友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持,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能够分享,共同度过。

友谊也是一种信任,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友谊是一种宽容和包容。

朋友之间可能存在意见不合,但是真正的友谊能够容忍和理解对方的不同观点,互相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课后习题答案古代汉语
练习二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汉书·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

(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

()《左传·昭公十年》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史记·淮南王传》)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不可,直不百步耳。

()《孟子·梁惠王上》4 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史记·孙膑》).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5 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汉书·张骞传》)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史记·刘敬传》).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7(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

虽然,马齿亦益长矣。

(《韩非子·十过》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十、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说明文中“以”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秦秦既解邯郸围,虞卿谓赵王曰: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

“秦之攻我也,不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虞卿曰: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王以虞卿之言告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

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

此弹丸之地弗予,“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赵郝。

赵郝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这段文字中共有六个“以”字,分别解释如下:1.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以,动词,认为,在句中作谓语。

2.必以倦而归也。

以,介词,因,与“倦”构成介词词组作“归”的状语,引入“归”的原因。

.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

3以,介词,用、靠。

与“其力”构成介词词组作“攻”的状语,引入“攻”的凭依。

4.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

前“以”字是介词,把,与“其力之所不能取”构成介词词组作“送”的状语,,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引入“送”的东西。

后“以”字是连词,相当于“而”.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

5以,介词,把,与“虞卿之言”构成介词词组作“告”的状语,引入“告”的内容。

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代词的用法:)(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学”构成所字结构,指代学的东西。

《孟
子·许行》2.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注诸海”即“注之于海”。

“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3 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有的人”。

奚:疑问代词,用作状语,意思是“为什么”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者:辅助性指示代词,用于数词之后构成者字结构,“五十者”即五十岁的人。

)”5.“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

(韩愈《原道》。

斯:指示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这”。

何:疑问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什么”
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动词“谓”构成所字结构,指代所说的事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左传·庄公十年》)其: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意思是“他们的”。

之:代词,作“望”的宾语,指代溃逃的齐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