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为例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

北
向, 部
向+ 市 区
是\庄 D , R 405. 2m) 低 是 D
庄 @, R 50.1m+
CFL VW
市中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变
化明显+据枣庄市气象局国家观测站1956 -2018年
[[ h, 区 平 气温 14.4m,
平 ~水
820.3mm,70i&'
6-9 , 平 水
Z
1 803.8mm+
水土 , $
R,
x9
区域的自然环境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和土地利用生产
方
9 区 tp 展方] ! ,H 水
土保持的各项主体功能+
2L. 突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原则
根据 水土保持功 区 市 区 然
、 会经济 展
Z , 会现,为! ,
经济情况为保障,以生态功能为目的&充分考虑各分 区 导功 , >t , Bfx ; 间 3A,
中轻度侵蚀40. 24km2,中度侵蚀22. 98km2,强烈侵蚀
18.44km2+ 枣庄市市 区
Ac 市, 水土
载力大、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对土地利用方
式与水土流失强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结合枣庄
市市 区 ‘' uX ,
市 区水土
有以下特点:水土流失面积总量不大,但区域分布集
)水土
, a-
EFC D |\Z[
枣庄市市 区 ‘ 和 市 T F
x 、区
+ 北{、 {、 {
{
G , ‘,- , 人 少, 01
)
部区域地势平坦,河网密集,以农业为主&人口较多;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与规划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与规划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日益减弱,农用地、水源地、生态保护地等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与规划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程度,从而确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范围的过程。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估法两种。
指标评价法通过选取适当的指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例如土壤质量、水资源量、植被覆盖率等。
然后将各个指标的评分进行综合,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不易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合评估法是在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更加精确,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地生态安全的实际情况,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专业知识。
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规划的重要性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估结果,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这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规划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使得不同类型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就要将建筑用地、农田、生态用地等进行合理划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其次,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规划可以调控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
最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规划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充分考虑土地生态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与规划的挑战与对策在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估与规划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数据获取问题,要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作者:张清军鲁俊娜程从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06期摘要: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内容。
首先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基本目标,然后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原理,接着以石家庄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石家庄市划分为土地生态安全低风险区、土地生态安全中风险区和土地生态安全高风险区3种类型,最后提出确保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现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中图分类号:S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6-1122-06EvaluationonEcologicalSecurityofRegionalLandResources——Take the case of Shijiazhuang CityZHANGQing-juna,LUJun-nab,CHENGCong-miana(a. School ofPublicAdministration;b.Library,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1,China)Abstract:Ecologicalsecurityis the coreoftheresearchonsustainableutilizationoflandresources.Theconceptandbasicobjectiveofecologicalsecurityofregionallandresourcewasdescribedatfirst;and then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onecologicalsecurityofregionallandresourceswasexplored. Anempiricalanalysis taking Shijiazhuangcity as an example wasmade. Base on the situt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land resource in this city was dividied into 3 types,low-resk region,mid-rist region and high-risk region. Further more 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onensuringtheecologicalsecurityoflandresourcesinShijiazhuangcitywereproposed.TheresultsofthisresearchobjectivelyreflectdthepresentsituationaboutecologicalsecurityoflandresourcesinShijiazhuangcity,whichhadanimportantsignificancetothepromotationofthesustainabl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of the region.Keywords:landresources;ecologicalsecurityevaluation;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method;clusteranalysismethod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枣庄市市中区岩溶地面塌陷预测评价

( 粉质粘土 、 粘土 等 ) 、 下 部 粉 土 或 砂 土 的 双 层 结 构,
] 3 为易塌陷区 [ 。
区内大地构造属于中朝准地台鲁西中台隆鲁西 区域地质构 造 复 杂 , 主 要 以 凹 陷、 褶皱和断裂 断块 , 为主 , 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 加速岩溶塌陷 的发生 。
, 将不具备岩溶塌陷发生的物质条件的地区剔
除。 2. 1 发育度 根据 区 域 地 质 灾 害 发 育 度 评 价 模 型 , 结合研究 计算 各 单 元 发 育 度 , 根 据 计 算 结 果, 统 区实际情况 , 计出 犉 2 反映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 。 根据 计算 犻=2. 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和实际情况 , 结果的分布规律 , 将市中区地质灾害 “ 发育度 ” 分为 4 级 :
地质灾害高发育区 1 2<犉 犻 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区 7. 0<犉 1 2 犻≤ 地质灾害一般发育区 2. 2<犉 7 犻≤ 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0<犉 2. 2 犻≤
根据以上分类 , 对研究区进行计算 , 将研究区划 分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 一般发育区 、 较高发育区和 高发育区 ( 图1 ) 。 从研究区 “ 发育 度 ” 各 级 别 分 区 的 面 积、 灾害点 各发育区有不同的特征( 表 分布和所 占 比 例 看 来 , ) 。 1
图 4 地质灾害 “ 危害度 ” 区划结果
光明路街 5 级危害区 主 要 分 布 在 市 中 区 中 心 , 2 道周围 , 分布面积为 1 4. 2 5k m, 4级危害区主要分 布在 永 安 乡 和 西 王 庄 乡 , 3级危害区主要分布在西 王庄乡的南 部 和 北 部 、 税 郭 镇 的 大 部 。2 级 危 害 区 主要在孟庄镇 。 和 1 级危害区分布较小 , 在该次地质灾害危害度区划中选取了建筑密 度、 人口密度 、 经济密 度 3 个 因 子 , 这3个因子的赋 不同的人赋值不同 , 计算 值工作具有很大的人为性 , 结果也就会有一 定 的 出 入 。 如 永 安 乡 地 质 灾 害 “ 危 害度 ” 达到了 4 级 , 但实际情况并非整个地区危害度 都很高 , 按照区划分级 , 市中心 “ 危害度 ” 为 5 级是符 合实际的 , 因为市中心建筑密度 、 人口密度和经济密 度都很大 , 同时也和 “ 危险度 ” 区划结果一致 。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Abstract: Ecological security is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e concept and basic objectiv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 was describ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s was explor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taking Shijia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was made. Base on the situt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land resource in this city was dividied into 3 types,low-resk region,mid-rist region and high-risk region. Further mor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nsur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Shijiazhuang city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objectively reflect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Shijiazhuang city, which had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地非农业化进程持续进行,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显著减少。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出现诸多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威胁。对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内涵与基本目标1.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的内涵土地生态安全,是指陆地表层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破坏,同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特定研究区域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或少受威胁与破坏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土地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土地生态环境处于没有或很少污染的健康状态。而且,土地资源也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才能维持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具体来讲,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未受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1.2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基本目标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因此生态安全也是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一种复合系统结构的安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结构的优化,包括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3个方面[4]。2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原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一项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工程。通过选取一定的指标,建立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收集指标原始数据,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评价计算过程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实现。2.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反映出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目标,更要反映出对生态安全有潜在影响的重要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还要考虑生态安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相对独立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原则[4,5],从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土地资源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6-8],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2.2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主成分分析法[9-11]是将多个因素指标转化为少数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简而言之,分析指标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原来较多的指标用约化后较少的综合主成分指标来代替,剔除一些没有明显分异作用的指标或相互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的指标,以确定最终的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保留了原始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并且彼此间互不相关,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了数据冗余。聚类分析法[12]是研究样本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以相似性为基础,寻找样本的自然分类方法,与人眼观测的分类方法相比,它有效克服了因经验和专业知识带来的主观性和任意性。评价模型根据主成分分析所得的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聚类分析。在各个评价单元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用系统聚类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聚类。整个过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计算实现。评价步骤[13-15]如下:1)建立n个区域p个指标原始数据矩阵Mij(i=1,2,…,n;j=1,2,…,p)2)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jk。3)求特征值λk(k=1,2,…,p)。4)计算各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并提取主成分。5)计算主成分的权重Wj。6)计算主成分得分矩阵Yij(i=1,2,…,n;j=1,2,…,m)。8)根据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3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实证研究3.1研究区域概况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北纬37°27′~38°47′,东经113°30′~115°20′之间。区域地貌可分西部山丘和东部平原两大类,面积分别占全市的52%和48%,地势西高东低。石家庄市辖6区、12县、5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7万km2,人口909万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持续增加,石家庄市的大量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2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3.2.1数据来源根据石家庄市国土资源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参阅《石家庄土地年鉴( 2007)》,《石家庄统计年鉴(2007)》,《河北经济年鉴(2007)》,获得石家庄各县(市、区)的原始数据资料,并经过简单运算得到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数值(表2)。3.2.2主成分的提取在确定了研究区域指标原始数据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的因子分析功能,对石家庄各县(市、区)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通过提取载荷因子相关系数矩阵,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因子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表3)。由表3可得到特征值大于1.0的因子,且累计贡献率已达87.176%,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要求(一般累计贡献率不小于85%,即认为主成分以较少的指标综合体现了原来评价指标的信息),所以选取因子1~5作为主成分,作进一步分析计算,可以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表4)。3.2.4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在进行聚类分析时,由于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可以有许多种定义, 所以就有很多种聚类法。这里用类平均法分别对石家庄各县(市、区)进行聚类,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实现聚类分析的过程,并得到聚类分析图(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类间距取d=20时,将研究区域分为3类较合适。结合各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得分、排名及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将该地区的生态安全划分为生态安全高风险区、生态安全中风险区、生态安全低风险区3个等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各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得分、聚类分析结果及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的实际,将鹿泉市定为生态安全高风险区,高新区定为生态安全低风险区。根据生态安全分区的结果,作出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分区图(图3)。3.2.5结果分析石家庄市辖区和矿区处于生态安全低风险区;藁城市、正定县、新乐市、栾城县、辛集市、无极县、晋州市、深泽县、赵县、高邑县、元氏县处于生态安全中风险区;鹿泉市、行唐县、灵寿县、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处于生态安全高风险区,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就反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单项主成分得分而言,市辖区在第一、四、五主成分的得分较高,反映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但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市辖区应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重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处于生态安全中风险区的地区在第二、三主成分的得分较高,反映这些地区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需要全面提高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生态安全高风险区的地区在第四、五主成分的得分较高,反映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合理,但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高,城镇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建设有待加强,经济发展速度需要提高。4生态安全对策及建议4.1编制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土地生态保护依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和“源头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地区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制定地区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以达到因地制宜指导经济布局和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决策依据。同时将土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纳入石家庄市各项开发建设规划,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进。4.2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的不合理是造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更加剧了这种生态安全恶化的趋势。建议通过调整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应把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提倡绿色环保型产业的发展。4.3控制人口数量,协调人地关系河北省是人口与粮食大省,石家庄市作为省会更是人口集中和粮食需求量剧增的地区。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递增,人均耕地减少、耕地压力指数增大,造成石家庄市的人口与粮食矛盾日益尖锐,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为实现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4.4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所谓土地生态补偿,就是通过制度创新,让土地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从而解决好土地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人们从事土地生态保护投资并使土地生态资本增值。因此,要按照“资源有偿利用、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财政转移加大土地生态保护资金的投入,明确补偿的范围、内容、方式、途径等问题,逐步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4.5综合治理“三废”,减轻土地污染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大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治理重点是控制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确定化肥的种类和农药的施用量、种类与最佳施用期,提高其利用率,同时积极研究、开发优质高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4.6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土地生态保护意识公众的土地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也是造成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让生态环境教育深入人心,让广大民众认识到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的后果及其严重性,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树立公众的土地生态安全观念,提高决策者的环境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和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 刘胜华.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立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2):53-56.[2] 刘勇,刘友兆,徐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5(3):71-75.[3] 崔峰.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管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51-56.[4] 景丽娜,周宝同,殷清慧,等.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33-834,836.[5] FORMER R T T.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J]. Landscape Ecology, 1995,10(3):133-142.[6] 孙蕾.国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统计,2005(2):21-23.[7] 王朝科.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J].统计研究,2003(9):17-20.[8]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2(18):67-71.[9] 刘黎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23-224.[10]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35-339.[11] 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79-283.[12] 林志垒.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在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将乐县万安镇为例[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2):40-46.[13] 鲍艳,胡振琪,柏玉,等.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87-90.[14] 马惠群,刘凌,刘永珍,等.基于和谐性指标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1):90-92.[15] 王惠勇,曲衍波,郑晓梅,等. 主成分分析法在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14-4617.。
浅谈枣庄市市中区基准地价成果分析及应用

第24卷第7—8期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8月枣庄市市中区基准地价成果分析及应用王惠,刘晓燕(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枣庄277102)摘要:城区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是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反映,它客观地揭示了城区内不同区段土地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是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产的有效手段。
随着枣庄市市中区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土地使用权价格稳定上涨。
该文通过对枣庄市市中区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基准地价;地价更新;成果应用;山东枣庄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基准地价成果分析基准地价作为我国城镇地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法定的公示地价之一,是目前我国地价评估的基础。
枣庄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已经结束,笔者对枣庄市市中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成果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1.1新地价与2002年基准地价的比较由于新地价与2002年基准地价的内涵不同,首先需要将地价修正到与该次地价内涵(如容积率、开发程度等)相同的情况下再进行分析比较¨o(表1)。
表1统一地价内涵后市中城区基准地价平均值变化情况(影m2)类别年份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蕃蓑增幅(%) 2002年980690450325180446商业46 2007焦11259007505254506522002年500390290230160281住宅90 2007正9007506004503605332002钜420320260190140240工业38 2007年4503903453102803311.2不同用地类型基准地价比较(1)商业用地。
从商业用地各级别的变化情况看,低级别的基准地价升幅大,高级别基准地价升幅相对较小。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招标拍卖制度的实施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刺激着城区商业用地需求量保持较高的需求水平,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影响下,促使城区一级商业用地继续保持较高的价位。
枣庄市市中区生态足迹分析

第2 3卷第 1 期
Vo . 3 N . 12 o 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hnq g ehoB s e nvf aSi d ogi cnl ui s U i le E ) C nT ns .N
20 0 6年 2月
泛关注 。生态足迹是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消费各种产品、 J 资源和服务 , 人类的每一项最终消费 的量都 可追溯到提供生产该消费所需的原始物质与能量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 要维持某
一
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 口的持续生存必需 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为生态足迹。这是人类对生
态足迹的需求 , 自 而 然所能提供的为人类所利用 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则为生态足迹 的供给( 也可作为
维普资讯
4 2
重庆工 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第2 3卷
表 2 枣庄市市中区生态足迹计算 中的能源账户
注 : 单位 为 k 。 } wh
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生态足迹 由生态足迹的需求和能供给的生物 生产土地 面积 ( 生态承载力) 两部分组成。由于单位面 积耕地 、 化石燃料土地 、 牧草地 、 林地等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 , 为了使计算结果转化为一个可 比较 的 标准 , 在每种生物生产面积前乘一个均衡因子 (q i l c c r , eu a ne at ) 转化为可 比较的生物生产面积。在供 ve f o 给方面 , 由于不同地区土地生产能力存在差异 , 在转化成生物生产面积时乘了一个均衡 因子。有关市 中 区的生态足迹供给和需求情况见表 3 表 4 、 。 表 3 枣庄市市中区的生态足迹供给情况
面积的总和。生态足迹测量了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真实生物生产面积。将其 同国家和区域 范围所 能提
枣庄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评价与变化研究

备注:A 代表0-20cm 剖面,B 代表20-50cm 剖面,C 代表50-120cm 剖面。
枣庄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评价与变化研究梁刚1王淑娟2孙启壮1(1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枣庄2778002枣庄市台儿庄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山东枣庄277400)引言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在其自然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物理化学特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对于评价区域性环境质量,研究各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预测环境污染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工农业发展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1]。
本次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兼顾全国“十一五”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点位布设的情况,对辖区内土壤环境背景点位采集剖面样品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等级,并通过与“十一五”期间监测结果对比,研究土壤环境背景点位中主要污染物含量变化趋势。
1概况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端,处于苏鲁豫皖交界和淮海经济区中心,辖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和滕州市。
全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80个土种,以棕壤面积最大,占总土壤面积的44.05%。
本次调查将全市6个土壤背景点位纳入监测范围,其中薛城区2个点(沙沟镇、常庄镇),峄城区(古邵镇)、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山亭区(西集镇)、滕州市(级索镇)各1个点。
2监测、评价技术方法2.1样品采集与制备所有土壤背景点位均采用剖面采样方式,剖面的规格一般为1.5m (长)×0.8m (宽)×1.2m (深)。
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为A 层(表层,腐殖淋溶层)、B 层(亚层、淀积层)、C 层(母质层)。
采集A ,B ,C 三层土样,自下而上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逐层采集。
样品制备与流转严格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相关要求进行[2]。
2.2样品分析与测试选取《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基本项目中镉、汞、砷、铅、铬、铜、镍和锌等8种元素进行调查与评价[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5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12N o.5 2005年10月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c t= ==================================================================.,2005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为例高桂芹,韩美(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摘要: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根据参考文献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的两个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于第二类"较差类",该区2003年较1998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有明显的改善。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
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资源评价;枣庄市中区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09(2005)05-0271-03E v a l u a t i o no n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 o f R e g i o n a l L a n dR e s o u r c e--A C a s e S t u d yo f C e n t e r D i s t r i c t o f Z a o z h u a n g,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G A O G u i-q i n,H A N Me i(C o l l e g e o fP o p u l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S h a n d o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a n25001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n o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c a l c u l a t i n g m e t h o d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o f r e g i o n a l l a n dr e s o u r c e w e r ed i s c u s s e d.B a s e do nr e f e r e n c e s,24i n d i c e s a n dc a l c u l a t e s s a f e v a l u e o f1998a n d2003w e r e s e l e c t e du s i n g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t o e v a l u a t e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o f l a n dr e s o u r c ei nt h i sa r e ai n1998a n d2003.I n1998t h es e c u r i t yi si nt h es t a t e"w o r s t"a n di n2003 "w o r s e".F i n a l l yt h e a c t u a l i t yo f t h e l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i nc e n t e r d i s t r i c t o f Z a o z h u a n g w a s a n a l y z e d.K e y w o r d s: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l a n dr e s o u r c e e v a l u a t i o n;c e n t e r d i s t r i c t o f Z a o z h u a n g1引言生态安全(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E S)[1]是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基础,没有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资源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2]。
当前,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焦点。
然而,在我国,由于加速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因而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测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进行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诠释2.1生态安全的有关概念生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生态安全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前者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3~5],后者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
生态安全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概念,它是1989年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6]在提出建立全球生态安全监测系统时首次使用的,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笔者认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t h e L a n d R e g i o n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L R E S)是指特定研究区域内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在一种没有或少有污染威胁的健康、平衡可持续状态,同样也包括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且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是土地生态安全的核心基础,即没有土地的自然生态安全,土地所处的整个系统环境就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状态下,土地破坏轻微或能够通过采取治理改造措施控制土地破坏,可长期保持足够的有效生产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收稿日期:2004-12-04基金项目:枣庄市市中区生态规划作者简介:高桂芹(1978-),女,山东梁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
维持土地固有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性能,维持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体长期协调发展。
2.2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特性首先,土地资源本身具有空间固定性和稀缺性,和其它资源不同,不能运输移动;其次,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不同的时期(发展阶段)或者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评价标准也会不同。
第三,正是因为土地资源具有空间性、时序性及其功能的叠加性,使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要体现人类活动的能动性,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在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还要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所研究的区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来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形成良性循环。
3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3.1研究区概况枣庄市中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在山东省生态功能分区中属于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区境北、东、南部低山丘陵起伏,地势较高;中、西部地势平缓,中部平原地下为枣陶煤田,全区地形如簸箕西向张口。
市中区是枣庄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资源开发型城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
随煤炭经年开采,市区地表下沉,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地面塌陷面积达0.1万h m2,再加上山地开采石材造成的山地景观破坏比较严重,致使枣庄市市中区土地资源问题较为严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笔者选择枣庄市市中区作为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对象。
3.2指标体系的构建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状态,更要反映出对生态安全有潜在影响的重要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另外也要考虑生态安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根据区域性、科学性、整体性、可度量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各评价因子的复杂关系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水平以及国内相关成果[1,7,8],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三方面建立了包含24项指标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图(见图1)。
A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土地自然生态安全系统B < = =1土地自然资源数量C1土地自然资源质量C<==<==2D1人均耕地(%)D225º的耕地(%)D3土地后备资源(%)D4森林覆盖率(%)D5生态面积比(%)D6水土流失(%)D7土壤潜育化(%)D8土地贫瘠化(%)土地经济生态安全系统B<==2土地自然资源数量C3土地自然资源质量C<==<==4D9人均G D P(×104)D10土地污染率(%)D11施用化肥(k g/h m2)D12农药施用(k g/h m2)D13低产耕地率(%)D14低产园地率(%)D15低产林地率(%)D16低产水面率(%)土地社会生态安全系统B<==3土地自然资源数量C5土地自然资源质量C<==<==6D17人口密度(人/k m2)D18城市化水平(%)D19人均水资源(104m3)D29就业率(%)D21水土协调度(%)D22农电集约度(k W/h m2)D23机械化(k W·h/h m2)D24整理集约度(×104)图1枣庄市中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3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及安全指数的确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W)的确定是一项探索性很强且很难做的工作。
本项研究是在多名有关专家学者打分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A H P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针对山东省生态省的建设指标和枣庄市中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关分析法做了部分调整。
根据相关文献,笔者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土地资源各指标的安全指数[1,7~10]:其一,安全趋向性为正向(即越大越安全)。
如以"安全"为标准值,且实际值(x)≥标准值(s),则安全指数为1;否则,安全指数就为x/s。
如以"不安全"为标准值,且x≤s,安全指数就为0;否则,安全指数就为1-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