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供水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供水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供水经营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对供水经营情况进行的调研,以下是关于供水经营情况的报告:一、市场概况:供水是一项基础公共服务,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供水市场逐渐扩大。

供水企业面临的主要竞争是来自其他供水企业以及地下水和自备井等替代水源的竞争。

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供水企业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经营状况:1. 供水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和资产规模增长较快。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企业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 供水企业的供水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供水企业的供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对水资源的需求。

3. 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和管控日益完善。

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是供水企业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水质监测和管控是供水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目前,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和管控机制不断完善,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4. 供水企业的设备更新和维修保养力度较大。

随着供水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供水企业积极进行设备的更新和维修保养,以确保供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5. 供水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尽管供水企业在设备更新和水质管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用户对于供水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满意。

供水企业应加强用户需求调研,提升服务质量,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挑战与机遇:1. 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供水企业应提高节水意识,通过科学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有效应对水资源紧缺与水污染问题。

2. 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变化。

户籍制度改革增加了人口流动性,供水市场出现新的需求和竞争。

供水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调整市场策略,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3. 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供水企业应积极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高供水的可持续性和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供水品牌。

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精选3篇)

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精选3篇)

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精选3篇)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篇1一、基本情况运河上的水库及八座枢纽拦河闸,是运河流域内具有防洪和兴利供水功能的重要水利工程。

工程自建成以来,为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由于该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全流域人均和每公倾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440立方米和4500立方米,均为全国平均水资源量的1/6,水资源短缺状况十分严重。

同时流域内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差异大,加之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据调查,河系下游的沧州市多年平均可供水量8.4亿立方米,而实际需水量为13.7亿立方米,缺水量为5.3亿立方米,供需比为61.3%。

上游的、两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4和1/7。

其中,沧州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已形成严重的地下漏斗。

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也达到了117%,已属明显过度开发状态。

二、供水及管理工作现状现状(一)水库供水水库位于漳河中上游,地处的交界处,总库容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

承担着市的工、农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任务。

供给两市的工、农业水是通过渠道输送的,城市生活是通过有压和无压管道输送的,其供水管理是由局所属的水库管理局负责。

据统计:水库平均每年供给两市的总水量为2亿立方米左右。

(二)拦河闸供水运河上具有供水功能的7座拦河闸,均在流域中下游的卫运河和漳卫新河上。

这些工程每年拦蓄上游来水,给山东、两省沿河地区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其供水管理单位为xx局所属的水闸管理局。

由于两岸引水口均由地方水利部门管理,给供水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水费收取率不足30%。

近几年,上游来水较少,还经常出现河道干枯的状况,年均供水量也仅在1.5亿立方米左右。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虽然本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但由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二次供水状况调研报告

二次供水状况调研报告

二次供水状况调研报告二次供水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二次供水状况,探索相关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改善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质。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等不同类型的二次供水系统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1. 供水设备更新不及时:部分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的二次供水设备老化严重,更新不及时,导致供水压力不稳定和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2. 管网老化损坏:部分供水管网存在老化、漏水和损坏情况,造成供水中断,浪费水资源,并且管网维修成本较高。

3. 水质不达标:部分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不达标,存在悬浮物、微生物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对居民和商户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 水费计量不准确:部分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的二次供水系统存在计量设备不准确、数据统计不完整等问题,导致水费收支不平衡。

五、建议和方案1. 加强设备更新维护:对于老化严重的供水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2. 加大管网维修力度:对于老化、漏水和损坏的供水管网,加大维修和更新力度,减少漏水量,降低供水系统损耗。

3. 提升水质监测和处理技术:加强对供水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投入先进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技术,确保二次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4. 完善水费计量设备和管理:加强对水费计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实施合理的费用核算,提高水费管理的科学性。

六、总结当前二次供水系统存在供水设备更新不及时、管网老化损坏、水质不达标和水费计量不准确等问题。

为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设备更新维护、加大管网维修力度、提升水质监测和处理技术以及完善水费计量设备和管理。

希望相关部门能根据本调研报告的建议和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二次供水系统,提升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供水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供水问题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各地供水情况,了解供水设施运行状况,探讨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改善供水条件提供参考。

二、调研结果
1.各地供水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城市供水普遍情况良好,供水质量较高,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供水条件相对较差,缺水问题严重。

2.供水设施运行状况
调研发现,大部分城市的供水设施设备相对完善,设施运行稳定,但在一些老旧地区,供水管网老化严重,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供水质量下降。

3.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供水问题,调研发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等。

三、调研结论
供水问题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大部分城市的供水条件相对较好,然而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供水问题依然存在,需
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供水条件的改善。

四、建议
1.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和改善力度,缓解农村地区的供水问题。

3.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保护水资源,保障供水质量。

五、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供水问题会得到逐步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解决供水问题而不懈努力。

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一、背景介绍管道直饮水作为近年来我国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管道直饮水是指通过建立合规水源、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将天然水源直接引入市政供水管道进行供应的一种饮用水方式。

本文旨在调研我国管道直饮水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二、现状调研结果1. 管道直饮水的普及情况在我国多个大中城市,管道直饮水已经普及并成为主流饮水方式。

这些城市通过投资建设合规水源,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水质净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饮用水。

但在农村和部分小城市,管道直饮水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供水质量有待改善。

2. 水质安全问题管道直饮水的关键在于确保供水的水质安全。

调研发现,尽管大多数城市的直饮水达到了相关标准,但个别地区或小区的供水质量仍存在问题。

其中,一些老旧小区的供水管网老化、居民私拉乱接等问题,可能导致供水受到污染,水质不达标。

3. 设备建设和维护情况在城市中,建设直饮水设备和管网是实施管道直饮水的关键环节。

调研显示,一些地区对直饮水设备和管网的投入不足,导致设备老化、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供水质量稳定性和水质安全。

4. 居民使用情况和认知程度调研显示,部分地区居民对于管道直饮水的认知程度较低,对直饮水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不够了解。

同时,一些居民习惯于购买桶装水或其他饮用水,认为直饮水的质量不可靠。

这些问题不利于管道直饮水的推广和使用。

三、存在问题和挑战1. 地区差异明显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管道直饮水在不同地区普及程度不一。

加大对农村和小城市的扶持力度,解决其饮水安全问题仍是一个挑战。

2. 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管道直饮水所需的净化技术和设备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

更新换代带来了更高的水质净化效果,但也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维护,增加了供水厂和相关部门的压力。

3. 用户认知和习惯改变居民的认知和习惯改变是推广管道直饮水面临的重要问题。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调研,我向您汇报供水情况。

一、供水现状我市供水主要依靠自来水厂供应,供水管网覆盖城市主要区域,但在某些偏远地区供水不全面。

自来水厂的设施也比较老旧,供水能力较弱。

二、供水问题1. 供水量不足:由于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炎热夏季供水紧张情况比较严重。

2. 供水质量下降:由于水源受到污染,供水质量下降,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3. 供水管网老化:由于供水管网的老化,供水管道容易破裂,造成供水中断的情况。

4. 偏远地区供水不足:偏远地区供水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供水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三、改进措施1. 建设新的自来水厂:新建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提高供水能力,确保供水量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并且提高供水质量。

2. 水源保护工作:加大水源保护力度,优化供水水源,减少水源受到污染的可能性。

3. 更新供水管网:对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管网的稳定性和抗破裂能力,减少供水中断的情况。

4. 加强偏远地区供水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供水建设的投入,优化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偏远地区居民的正常供水。

四、预算和计划1. 建设新自来水厂需要资金约5000万元,预计工期为2年。

2.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需要资金约1000万元,预计工期为1年。

3. 更新供水管网需要资金约2000万元,预计工期为3年。

4. 加强偏远地区供水建设需要资金约3000万元,预计工期为4年。

根据以上情况,我向您提出以下建议:1. 确保供水需求:加大对供水建设项目的投入,尤其是新自来水厂建设,提高供水能力。

2. 提高供水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居民健康。

3. 更新供水管网:加大对供水管网改造和更新的投入,减少供水中断的情况。

4. 关注偏远地区:注重偏远地区供水建设,确保偏远地区居民的正常供水。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二次供水调研报告

二次供水调研报告

二次供水调研报告二次供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应压力不断加大,水资源短缺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供应问题,二次供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为了了解目前二次供水的情况及其效果,特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对目标城市的二次供水项目的规模、设施以及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对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运行稳定性和供水效果进行评估;对居民对二次供水的意见和满意度进行调查。

调研方法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地观察中,调研人员进入了二次供水的处理站点,了解了其设备与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

在问卷调查中,调研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并向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二次供水的认知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据我所了解,目标城市的二次供水项目规模逐年扩大,涉及的居民群体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有80%的居民可以享受到二次供水。

设施上,该城市二次供水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设备齐全,运行平稳。

而且通过对水质的跟踪监测,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未见异常。

另外,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居民对于二次供水反响良好,认为其水质好、口感好,并且价格相对较低。

在问卷调查中,95%的受访居民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二次供水的质量和服务。

此外,经过二次供水的应用,该城市的居民的用水量明显下降,水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尽管二次供水在目标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部分居民对于二次供水的认知不足,缺乏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理解,需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

其次,二次供水系统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部分居民仍然没有享受到二次供水带来的好处,需要进一步扩大供水范围。

另外,目标城市的二次供水设施在某些地区运行不够稳定,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和运维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于二次供水的了解度。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为了解某地区供水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供水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供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首先,在供水设施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存在着漏水和爆管等问题。

此外,部分地区的水质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和提升水质处理设施。

此外,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加强,以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其次,在供水服务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存在着供水不稳定、水压不足和断水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供水服务,提高供水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供水管理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供水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和不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供水管理,健全供水管理制度,提高供水管理效率和水平。

综上所述,供水调研报告显示出该地区在供水设施、供水服务和供水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健全供水管理制度,以改善供水情况,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摘要:供水水质和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和改善供水服务列为供水企业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

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洁净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洁净的水,日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洁净的水。

中国建设部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二提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度),“三降低”(降低电耗、降低药耗、降低漏水率)的目标。

这表明各国的供水部门正在结合自己的国情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工作。

本报告是从供水所关联的几个方面的主要技术现状加以汇总,以便于在制定我们的供水技术发展计划时可进行参考。

关键词:供水技术供水水质一、水源由于水源的水质直接影响净水的生产和供水水质,所以各国十分注重水源的环境保护,不仅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为加强水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而且普遍建立了水质连续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水源水质的变化与采取相应对策。

有些国家对水源,例如水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像藻类问题有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我国最大的处理工程是深圳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

该工程是采用生物曝气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

规模为400万立方米/天。

二、净水处理1. 净水水质标准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国家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是防止长期积累导致慢性病或癌症的指标,确定的原则是人终身慑入而无觉察的健康风险。

感官性水质不良可能是水源污染的反映,会导致消费者对供水水质安全性发生怀疑、产生厌恶,不一定会影响健康。

由于用户评价水质主要是从感官性指标,因此,这些指标要达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权威组织,它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是世界各国制定国家标准的参考依据。

1993年修改的准则列出指标为135项,其中98项有指导值。

现在我们的水质标准指标是35项。

建设部制定的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规划中对一类水司又增加了54个目标性指导。

所以总的趋势是供水的水质标准要求提高。

例如感官性指标中的浊度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要求浊度不能超过5NTU,平均值小于1NTU,欧共体水质标准最大允许浊度值为4NTU,目标值为0.4NTU。

美国标准规定任何时候浊度不得超过5NTU,滤后水浊度小于1NTU,其中95%以上的水样要小于0.5NTU。

日本水标准要求浊度小于2NTU,审美性标准要求出厂水浊度小于0.1NTU,管网水小于1NTU。

目前国内大城市和新的水厂,出厂水浊度多是小于1NTU。

2. 生产工艺由于对水质要求标准的提高,国外许多水厂在过去水厂采用传统的工艺的状况下,进行更新改造和工艺改进,以提高出厂水的水质,达到高标准的要求。

主要的目标是把水的浊度降低,去除细菌、有机物和解决用氯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等问题。

所采用的方法除了加强常规的沉淀过滤水处理之外,主要是采用增加与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概要情况是:(1)生物预处理:对于水样有轻度微污染和有机物存在的情况时,采取生物预处理降解和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措施。

(2)利用臭氧做为氧化、消毒剂或用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改善处理水的水质。

(3)活性炭过滤:设置颗粒活性炭滤池是深度处理的工艺措施(有的为臭氧活性炭滤池)。

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去色、嗅、味,改进饮水的质量和口感。

(4)慢滤处理:主要是利用慢滤池所具有的生物过滤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浊度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但由于其占地面积问题不如活性炭滤池应用普遍。

有的国家是把水送入地下进行天然过滤,然后再抽上来利用。

国外臭氧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在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采用普遍。

美国也在开始推广。

国内深圳为了改善水库水质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预处理装置。

北京为了改善水质,在水厂设置了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

增加深度处理需要投入和实施的时间。

因此在采用深度处理的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常规处理工艺。

对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加强与改进方面主要:(1)混凝药剂的改进:在水处理构筑物建成之后,要改进水处理的效果,其主要的一个措施是改进和应用高效能的混凝药剂和助凝药剂。

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高分子助凝剂的应用已是日益广泛。

因为应用了高分子助凝剂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量,这样不但可以使沉淀水的浊度改善,而且减少了水厂污泥的产出量,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

最近天津水司对应用高分子助凝剂处理含藻水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在1999年用于生产,有很好的效果。

(2)消毒药剂的改进:常用的消毒药剂是氯。

但用氯消毒,当源水含有机物时,可生成氯消毒的副产物,对人体有致癌的危险。

另外用氯对于灭杀隐性孢子虫需要很大的剂量和长的作用时间,但用臭氧消毒是有效的。

因此,国外臭氧应用替代一部分氯已是趋势。

由于输配水的需要,希望水厂供出的自来水要保持一定的剩余氯。

因此,有的水厂采用二氧化氯做为消毒剂。

目前,国内只有北京等1-2个城市试验应用臭氧,尚未普遍。

(3)膜过滤:让水经过有微孔的滤膜进行过滤代替传统的煤砂滤料滤池,其可以滤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及病毒,滤后水质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膜成本的下降,膜过滤技术将会有更多的生产应用范围。

现在国外膜过滤水厂的数量在增加,但规模较小,国内基本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

3. 水厂运营管理(1)国外的水厂已基本实现了:建立完整的水质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应用各种可靠的水质分析仪器仪表,实现对源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和处理后的水进行连续监测。

(2)应用计算机进行运营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和达到科学管理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国外普遍应用计算机对水厂自动控制和管理。

生产运行人员很少,但能够自动保障水厂在安全经济条件下运营。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水厂均采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营水平较低。

三、输配水管网系统1. 系统的运行管理(1)供水系统的调度运营:国外的供水系统调度运营普遍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

这一系统称为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

其功能是可以通过遥讯系统,把应保证的供水系统的关键点的实际压力值遥测采集到调度中心。

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进行预测和决策。

然后遥控调整水厂的供水(或控制阀门),以使供水系统的关键点达到要求的水质、水量保证值。

同时在供水系统发生,如爆管、漏水等事故时,其可以自动地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处理决策,可以保证供水系统安全、经济的运营。

(2)供水系统信息资料计算机系统(或称GIS系统)供水系统管网的图纸及全部信息资料包括:管径、管材、铺设年限、地质状况、维修、更新记录等等全部储存在计算机。

便利调度运营人员、外勤、管网修理和用户服务人员及规划管理人员利用。

(3)供水管网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了便于供水系统的实时调度需求,满足管网管理(更新、改进和管网水质控制)的需要,国外一般均建立了实际管网系统的模型,应用模型可以实时进行水量预测、运行分析、计算,帮助供水调度进行决策和制定更新、改造的计划。

目前国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正在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进行以上三项改造,尚未全部完成。

北京市也在开始起步。

2. 管网的维护与运营(1)漏水的探查地下供水管网因受环境条件、施工质量、管材质量、埋设年限和工作状况各方面的影响,会出现漏水,而其中有些是隐藏在地下,不能直接人为发现。

为了降低漏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需要由专门的漏水探查人员利用漏水探测仪器进行管道漏水探查。

而后加以修复解决。

因为埋设在道路上的管道受交通和噪音的干扰,一般不在白天进行检漏,多是安排在夜间进行漏水探查作业。

为了减少大量漏水探查人员的消耗,现在国外有可以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漏水声音探测记录装置,可以在管道发生漏水时自动记录下来,并可以发出无线信号,由现场采集巡回车辆接受探测装置发回的信息。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发现有漏水现象的地点,加以解决。

(2)新管道材料的应用国外主要是广泛应用中、高密度聚乙烯(PE管材)管做为输、配水管道的材料。

目前国内PE管材应用尚处于起步,配套的管件品种规格较少。

这种管材的优点是输水阻力小、不结垢,使管网水质有保证。

(3)管道更新施工技术埋设年代久远的地下水管道,因管材腐蚀、漏水等原因需要更新,但又因为地面交通等原因,不能开挖路面重新更新旧有管道时,国外许多是在原管位上进行更新。

(a)在输送量允许之下,把原来老管经过内部清理之后,用口径稍小的聚乙烯管穿入原铺设的管内形成新管,用新管做为输配水管利用。

由于聚乙烯管内壁光滑阻力小,所以虽然新管比原管的口径小,但输水量仍能够保持原管的输水量。

(b)另外也有用水泥砂浆、高分子涂料或聚乙烯套衬等涂衬在原水管的内壁,恢复原管的内壁光洁,满足输水要求,而不是穿入新管的方法。

(c)如果在采用以上的老管内穿管或涂衬的方法不能满足输水能力时,也能利用将老管胀破后再穿入和原管同直径的新管的更新方法。

(4)施工维护装备水平国外设备装备水平高于国内,尤其是在无沟施工技术装备方面。

四、收费和用户服务1. 用水的计量和收费(1)水的计量:一般用户是由水表进行计量,然后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

传统的读验水表的工作是由人来进行。

为了减少读验水表的人员,提高效率和效益,现在有的国外公司开始应用能发出无线讯号的水表,可以由移动的汽车去采集水表的用水量讯号,而不需要再到每个用户去直接读表采集用户的用水量。

此外,也有的自来水公司采用预付费的IC卡水表系统,让用户到自来水公司预先购水,然后将购水的数量输入用户家中的智能单元,便可以用水,当所购水量接近耗尽时,智能单元会向用户发出警示,提醒用户再去购水。

这种预付费水表系统和传统的先用水后验表收费的方式不同。

可以达到减少到用户验读水表的工作。

目前,国内基本上是传统的读验水表方式。

个别城市在试用远传集中验读水表方式或预付费的IC卡水表系统。

天津市现在也开始了预付费IC卡水表系统的应用,但范围很小。

(2)水费核收目前国外的用水量经读表取得耗水量之后的数据是输入计算机,然后统计、核算、开出收费单据寄给用户,用户支付的支票汇总转入银行等全部操作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

国内及天津的情况基本相同,做到应用微机系统进行用户水量核收工作,派员收费和银行代收结合进行水费的收取。

和国外的水平相比较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2. 用户服务为了搞好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发达国家的供水企业均有服务中心,利用电话直接处理用户的各种问题,包括:用水、水质、水费等等。

服务中心电话对供水问题是采用24小时服务,对于有关水费问题不分节假日工作。

例如英国约克郡水务公司的服务中心有125条线路、75个人员工作,日受话量达2000个。

目前国内几个大的水司已建立了服务电话热线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