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1)

合集下载

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精选3篇)

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精选3篇)

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精选3篇)供水管理调研报告篇1一、基本情况运河上的水库及八座枢纽拦河闸,是运河流域内具有防洪和兴利供水功能的重要水利工程。

工程自建成以来,为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由于该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全流域人均和每公倾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440立方米和4500立方米,均为全国平均水资源量的1/6,水资源短缺状况十分严重。

同时流域内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差异大,加之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据调查,河系下游的沧州市多年平均可供水量8.4亿立方米,而实际需水量为13.7亿立方米,缺水量为5.3亿立方米,供需比为61.3%。

上游的、两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4和1/7。

其中,沧州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已形成严重的地下漏斗。

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也达到了117%,已属明显过度开发状态。

二、供水及管理工作现状现状(一)水库供水水库位于漳河中上游,地处的交界处,总库容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

承担着市的工、农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任务。

供给两市的工、农业水是通过渠道输送的,城市生活是通过有压和无压管道输送的,其供水管理是由局所属的水库管理局负责。

据统计:水库平均每年供给两市的总水量为2亿立方米左右。

(二)拦河闸供水运河上具有供水功能的7座拦河闸,均在流域中下游的卫运河和漳卫新河上。

这些工程每年拦蓄上游来水,给山东、两省沿河地区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其供水管理单位为xx局所属的水闸管理局。

由于两岸引水口均由地方水利部门管理,给供水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水费收取率不足30%。

近几年,上游来水较少,还经常出现河道干枯的状况,年均供水量也仅在1.5亿立方米左右。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虽然本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但由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供水方面调研报告

供水方面调研报告

供水方面调研报告供水方面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对供水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目的1.了解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情况及供水能力;2.掌握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情况;3.了解居民对城市供水服务的满意度;4.发现供水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走访了相关的供水公司、居民小区和一些供水设施。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供水设施及供水能力通过调查发现,供水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供水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供水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步伐,提升供水能力。

2.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情况大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网存在老化和渗漏的问题,管网维护不及时、管理不规范。

需要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3.居民对城市供水服务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城市供水服务较为满意。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时间有所不满。

需要改进供水质量,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4.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供水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提高供水能力;(2)供水管网维护和管理要加强,及时处理管网问题;(3)加强供水质量监管,确保供水安全;(4)提升供水服务水平,满足居民需求;(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供水政策的了解。

五、建议1.加大对供水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供水能力;2.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处理管网问题;3.加强对供水质量的监管,确保供水安全;4.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加大供水设施的更新升级力度;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供水政策的了解。

六、结论本次调研对城市供水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城市供水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城市供水问题将会有所改善。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
《城市供水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2年3月
调研地点:某市市区
调研目的:了解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城市供水现状
1.供水水源:该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来自于山泉水和地下水,
水质较好。

2.供水设施:城市内部的供水设施较为完善,包括水泵站、水
管网等。

3.供水服务:市民的用水需求得到了满足,供水服务相对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1.供水管网老化:部分供水管网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出现了
老化现象,容易发生漏水问题。

2.供水不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用水的增加,城市供
水量已难以满足需求,尤其是在夏季用水高峰期。

3.供水质量问题:虽然水质较好,但在一些老旧小区或者农村
地区,由于供水管网老化等原因,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改进建议
1.供水管网改造:对老化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尤其是加
强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

2.新增水源:考虑引进新的供水水源,如通过建设水库、引进
外部水源等方式来增加城市的供水量。

3.加强水质监管:加大对供水水质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水质
标准,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4.推广节水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降低用水需求,减轻城市供水压力。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了该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供水情况,保障市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供水状况调查报告

供水状况调查报告

供水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为了解当地供水状况,提供相应措施和建议,我们组织了一次供水状况调查,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了供水的供应方式、水质情况、用水需求等相关情况。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该地区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全面反映供水状况。

2.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实际数据和调查结果。

三、供水方式1.中央供水:大部分城市地区采用中央供水方式,由供水公司负责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网维护。

2.自来水井: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采用自来水井供水方式,由于管网老旧,供水质量无法保证。

3.二次供水:少数企事业单位和高端住宅小区采用二次供水方式,经过居民自备的净化设备处理后再供给居民。

四、供水质量1.中央供水:中央供水水质较好,经过处理后符合国家标准,居民基本满意。

2.自来水井:由于水源受到农业、工业和家庭排放的污染,水质较差,常常出现异味和悬浮物,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处理。

3.二次供水:通过净化设备的处理,水质较好,居民对供水质量普遍满意。

五、用水需求1.居民用水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主要用水包括生活用水、洗浴用水和饮用水等,用水需求较为平稳。

2.企事业单位用水需求:各类企事业单位用水需求较大,主要包括生产、冷却、清洗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3.农村居民用水需求:农村居民主要用水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用水需求相对较高。

六、问题与建议1.自来水井供水的问题:由于自来水井供水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水质差、管网老旧等,需要加大改造和投入力度,提高供水质量。

2.二次供水保障问题:二次供水方式虽然水质较好,但供水量较少,供应范围有限,需要扩大供水范围,加大投资。

3.供水设施维护问题: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供水中断、漏水等问题,需要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4.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供水公司和自来水井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供水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供水调研报告
根据对供水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供水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1. 调研背景和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供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水源可靠性、供水质量问题以及用户满意度等相关情况,为改善供水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和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3. 供水系统运行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供水系统整体运行较稳定,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供水管网的老化和漏水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维护和更新。

4. 水源可靠性:
供水水源主要依赖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调研发现,地表水来源的可靠性较高,但对水质要求较高;地下水资源存在开采量超过补给能力的情况,须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

5. 供水质量问题:
调研发现,供水质量整体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部分地区存在水质异味、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采
取相应措施提高供水质量。

6. 用户满意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用户对供水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较为满意,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对供水的压力和水质提出了不满意见。

加强用户反馈渠道的建设,提高用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7. 建议和改进建议:
综合调研结果,为改善供水系统的运行和用户体验,建议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水源保护、完善水质监测和处理措施、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对供水调研的主要内容,供相关部门参考和决策使用。

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一、背景介绍管道直饮水作为近年来我国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管道直饮水是指通过建立合规水源、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将天然水源直接引入市政供水管道进行供应的一种饮用水方式。

本文旨在调研我国管道直饮水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二、现状调研结果1. 管道直饮水的普及情况在我国多个大中城市,管道直饮水已经普及并成为主流饮水方式。

这些城市通过投资建设合规水源,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水质净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饮用水。

但在农村和部分小城市,管道直饮水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供水质量有待改善。

2. 水质安全问题管道直饮水的关键在于确保供水的水质安全。

调研发现,尽管大多数城市的直饮水达到了相关标准,但个别地区或小区的供水质量仍存在问题。

其中,一些老旧小区的供水管网老化、居民私拉乱接等问题,可能导致供水受到污染,水质不达标。

3. 设备建设和维护情况在城市中,建设直饮水设备和管网是实施管道直饮水的关键环节。

调研显示,一些地区对直饮水设备和管网的投入不足,导致设备老化、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供水质量稳定性和水质安全。

4. 居民使用情况和认知程度调研显示,部分地区居民对于管道直饮水的认知程度较低,对直饮水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不够了解。

同时,一些居民习惯于购买桶装水或其他饮用水,认为直饮水的质量不可靠。

这些问题不利于管道直饮水的推广和使用。

三、存在问题和挑战1. 地区差异明显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管道直饮水在不同地区普及程度不一。

加大对农村和小城市的扶持力度,解决其饮水安全问题仍是一个挑战。

2. 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管道直饮水所需的净化技术和设备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

更新换代带来了更高的水质净化效果,但也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维护,增加了供水厂和相关部门的压力。

3. 用户认知和习惯改变居民的认知和习惯改变是推广管道直饮水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市供水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城市供水情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了10个城市作为调研对象,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以保证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供水设施建设1.水源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源主要来自于附近水库或河流,其中一线城市则以引黄水等外部供水为主。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供水量下降和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调配管线供水调配管线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平衡供应和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城市的供水调配管线老化严重,存在漏水、积水等问题,导致水压降低,部分地区甚至无法正常供水。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对供水调配管线进行维护和更新。

四、供水管理1.管理体制供水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调研结果显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建议建立统一的城市供水管理机构,以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2.水价制度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的水价设置不科学,供水企业利润较低,难以进行设施更新和运维,且水价负担过重给部分居民带来了经济困扰。

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提高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也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提供适当的补贴和救助措施。

五、应对措施1.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投入,对供水源进行保护和治理,减少水源污染和破坏,提高水质和供水量,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

2.加大管线更新和维护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供水调配管线的维护和更新,解决漏水、积水等问题,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城市供水管理机构,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提高供水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供水的调研报告

供水的调研报告

供水的调研报告供水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本次调研对供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将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总共调查了1000名居民和10个供水单位。

三、调研结果1. 供水源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供水主要依赖于水库、河流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足和水质的污染,许多城市面临着供水困难。

2. 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的现状各地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比较完善,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仍有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供水不稳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

3. 居民对供水的满意度多数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表示满意,认为供水能够满足生活需求。

然而,仍有少数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包括供水不稳定、水质不佳和供水价格高昂等。

4. 供水问题根据调查,供水问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一些城市长期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

(2) 水质污染:部分城市的供水水质存在问题,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3) 供水设施老化:一些城市供水设施陈旧、老化,造成供水不稳定。

(4) 供水服务问题:供水单位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较大,一些城市的供水服务存在不足。

四、对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城市供水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提升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更新老化设施,提高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供水质量。

3. 强化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质检测工作,提高水质监管的水平。

4. 提高供水单位的服务水平,加强供水单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 将供水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中,统筹规划城市的供水设施和水资源利用。

五、结论供水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1)摘要:供水水质和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和改善供水服务列为供水企业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

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洁净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洁净的水,日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洁净的水。

中国建设部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XX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二提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度),“三降低”(降低电耗、降低药耗、降低漏水率)的目标。

这表明各国的供水部门正在结合自己的国情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工作。

本报告是从供水所关联的几个方面的主要技术现状加以汇总,以便于在制定我们的供水技术发展计划时可进行参考。

关键词:供水技术供水水质
一、水源
由于水源的水质直接影响净水的生产和供水水质,所以各国十分注重水源的环境保护,不仅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为加强水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而且普遍建立了水质连续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水源水质的变化与采取相应对策。

有些国家对水源,例如水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像藻类问题
有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我国最大的处理工程是深圳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

该工程是采用生物曝气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

规模为400 万立方米/ 天。

二、净水处理
1. 净水水质标准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国家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是防止长期积累导致慢性病或癌症的指标,确定的原则是人终身慑入而无觉察的健康风险。

感官性水质不良可能是水源污染的反映,会导致消费者对供水水质安全性发生怀疑、产生厌恶,不一定会影响健康。

由于用户评价水质主要是从感官性指标,因此,这些指标要达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权威组织,它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是世界各国制定国家标准的参考依据。

1993 年修改的准则列出指标为135 项,其中98 项有指导值。

现在我们的水质标准指标是35 项。

建设部制定的供水行业XX年技术进步规划中对一类水司又增加了54个目标性
指导。

所以总的趋势是供水的水质标准要求提高。

例如感官性指标中的浊度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要求浊度不能超过5NTU平均值小于1NTL,欧共体水质标准最大允许浊度值为
4NTU目标值为。

美国标准规定任何时候浊度不得超过5NTU,滤后水浊度小于1NTU其中95%以上的水样要小于。

日本水标准要求浊度小于2NTU 审美性标准要求出厂水浊度小于管网水小于
1NTU。

目前国内大城市和新的水厂出厂水浊度多是小于1NTU。

2. 生产工艺
由于对水质要求标准的提高国外许多水厂在过去水厂采用传统的工艺的状况下进行更新改造和工艺改进以提高出厂水的水质达到高标准的要求。

主要的目标是把水的浊度降低去除细菌、有机物和解决用氯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等问题。

所采用的方法除了加强常规的沉淀过滤水处理之外主要是采用增加与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概要情况是:(1)生物预处理:对于水样有轻度微污染和有机物存在的情况时采取生物预处理降解和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措施。

(2)利用臭氧做为氧化、消毒剂或用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改善处理水的水质。

(3)活性炭过滤:设置颗粒活性炭滤池是深度处理的工艺措施(有的为臭氧活性炭滤池)。

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去色、嗅、味改进饮水的质量和口感。

(4)慢滤处理:主要是利用慢滤池所具有的生物过滤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浊度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但由于其占地面积问题不如活性炭滤池应用普遍。

有的国家是把水送入地下进行天然过滤,然后再抽上来利用。

国外臭氧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在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采用普遍。

美国也在开始推广。

国内深圳为了改善水库水质建设了国
内规模最大的生物预处理装置。

北京为了改善水质,在水厂设置了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

增加深度处理需要投入和实施的时间。

因此在采用深度处理的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常规处理工艺。

对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加强与改进方面主要:
(1)混凝药剂的改进:在水处理构筑物建成之后,要改进
水处理的效果,其主要的一个措施是改进和应用高效能的混凝药剂和助凝药剂。

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高分子助凝剂的应用已是日益广泛。

因为应用了高分子助凝剂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量,这样不但可以使沉淀水的浊度改善,而且减少了水厂污泥的产出量,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

最近天津水司对应用高分子助凝剂处理含藻水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在1999 年用于生产,有很好的效果。

(2)消毒药剂的改进:常用的消毒药剂是氯。

但用氯消毒,当源水含有机物时,可生成氯消毒的副产物,对人体有致癌的危险。

另外用氯对于灭杀隐性孢子虫需要很大的剂量和长的作用时间,但用臭氧消毒是有效的。

因此,国外臭氧应用替代一部分氯已是趋势。

由于输配水的需要,希望水厂供出的自来水要保持一定的剩
余氯。

因此,有的水厂采用二氧化氯做为消毒剂。

目前,国内只有北京等1-2 个城市试验应用臭氧,尚未普遍。

(3)膜过滤:让水经过有微孔的滤膜进行过滤代替传统的
煤砂滤料滤池,其可以滤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及病毒,滤后水质
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膜成本的下降,膜过滤技术将会有更多的生产应用范围。

现在国外膜过滤水厂的数量在增加,但规模较小,国内基本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

3. 水厂运营管理
(1)国外的水厂已基本实现了:建立完整的水质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应用各种可靠的水质分析仪器仪表,实现对源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和处理后的水进行连续监测。

(2)应用计算机进行运营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和达到科学管理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国外普遍应用计算机对水厂自动控制和管理。

生产运行人员很少,但能够自动保障水厂在安全经济条件下运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