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2023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2023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23年城市供水压力不足问题一、背景信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供水压力不足不仅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原因和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1. 调研内容:- 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表现和影响;- 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原因和特点;- 城市供水压力不足解决的机制和措施。
2. 调研方法:- 文献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和调研资料;- 实地调研:深入城市供水公司、水务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访谈和观察;- 问卷调查:对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供水压力不足的感受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表现和影响:- 市民生活不便:供水压力不足导致自来水供应不稳定,影响洗浴、用水等日常生活; - 经济发展受阻:不足的供水压力限制了一些产业的发展,如制造业、农业等;- 环境问题:供水压力不足使得城市往往通过地下水、河流等非常规方式补充水源,从而加重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2. 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原因和特点:- 供水系统老化:一些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过程中缺乏规划和投入,导致供水设施老化; - 城市扩张:城市的快速扩张增加了供水系统的负荷,使得供水压力难以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一些城市所靠近的水源已经出现供水短缺或水质问题,无法满足城市的需求。
3. 城市供水压力不足解决的机制和措施:- 增加供水设施投入:加强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供水压力;- 完善供水管网:完善供水管网的布局和设计,提高供水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推进节水意识:加强节水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减少供水压力;- 多元化水资源:探索多元化的水资源供应途径,如海水淡化、水库调水等;- 政策优化: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城市供水系统的升级和改善。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文档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文档Research Report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f urban water supply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
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
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供水问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供水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供水问题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各地供水情况,了解供水设施运行状况,探讨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改善供水条件提供参考。
二、调研结果
1.各地供水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城市供水普遍情况良好,供水质量较高,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供水条件相对较差,缺水问题严重。
2.供水设施运行状况
调研发现,大部分城市的供水设施设备相对完善,设施运行稳定,但在一些老旧地区,供水管网老化严重,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供水质量下降。
3.供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供水问题,调研发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等。
三、调研结论
供水问题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大部分城市的供水条件相对较好,然而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供水问题依然存在,需
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供水条件的改善。
四、建议
1.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和改善力度,缓解农村地区的供水问题。
3.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保护水资源,保障供水质量。
五、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供水问题会得到逐步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解决供水问题而不懈努力。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市供水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城市供水情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了10个城市作为调研对象,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以保证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供水设施建设1.水源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源主要来自于附近水库或河流,其中一线城市则以引黄水等外部供水为主。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供水量下降和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调配管线供水调配管线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平衡供应和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城市的供水调配管线老化严重,存在漏水、积水等问题,导致水压降低,部分地区甚至无法正常供水。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对供水调配管线进行维护和更新。
四、供水管理1.管理体制供水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调研结果显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建议建立统一的城市供水管理机构,以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2.水价制度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的水价设置不科学,供水企业利润较低,难以进行设施更新和运维,且水价负担过重给部分居民带来了经济困扰。
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提高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也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提供适当的补贴和救助措施。
五、应对措施1.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投入,对供水源进行保护和治理,减少水源污染和破坏,提高水质和供水量,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
2.加大管线更新和维护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供水调配管线的维护和更新,解决漏水、积水等问题,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城市供水管理机构,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提高供水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市供水压力不足一、背景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措施,为城市水务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1.了解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分析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原因;3.探讨解决城市供水压力不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报告、研究论文和政策文件,了解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相关情况;2.实地调研:对几个城市的供水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了解供水压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和现状;3.专家访谈:与城市水务部门的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供水压力不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供水压力不足的表现(1)水龙头流量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2)高楼住户上层水压较低,无法保证各楼层居民正常用水;(3)高峰期供水压力不足,偶发性停水现象较为频繁。
2.供水压力不足的原因(1)供需矛盾:城市人口和用水需求增长速度快于供水系统的改造和扩容速度;(2)管网老化:部分城市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水压损失较大;(3)水源不足:部分城市水源供应不足,导致供水压力不足;(4)管理不善:部分供水公司管理不善,未能及时维护和改造供水设施。
3.解决措施(1)优化供水管网:加大对供水管网的更新和改造力度,减少压力损失;(2)合理安排供水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和供水能力,合理安排供水计划,避免高峰期供水压力不足;(3)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措施,减少供水压力不足的可能性;(4)提高供水设备的运行效率:加大对供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力度,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供水压力;(5)政府管理的强化:加强对供水公司的监管,推动其加大对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投入。
五、结论与建议城市供水压力不足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在解决城市供水压力不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管理,提高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改造力度,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2015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2015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2015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2017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
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
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
表现在:1、应有多水源、多水厂及应急水源;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用水矛盾。
供水的调研报告

供水的调研报告供水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本次调研对供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将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总共调查了1000名居民和10个供水单位。
三、调研结果1. 供水源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供水主要依赖于水库、河流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足和水质的污染,许多城市面临着供水困难。
2. 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的现状各地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比较完善,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仍有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供水不稳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
3. 居民对供水的满意度多数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表示满意,认为供水能够满足生活需求。
然而,仍有少数居民对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包括供水不稳定、水质不佳和供水价格高昂等。
4. 供水问题根据调查,供水问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一些城市长期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
(2) 水质污染:部分城市的供水水质存在问题,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3) 供水设施老化:一些城市供水设施陈旧、老化,造成供水不稳定。
(4) 供水服务问题:供水单位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较大,一些城市的供水服务存在不足。
四、对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城市供水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提升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更新老化设施,提高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供水质量。
3. 强化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质检测工作,提高水质监管的水平。
4. 提高供水单位的服务水平,加强供水单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 将供水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中,统筹规划城市的供水设施和水资源利用。
五、结论供水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 **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
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
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
表现在:1、应有多水源、多水厂及应急水源;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 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用水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
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
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
**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
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
但按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
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
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
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
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
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
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
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
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
表现在: 1、应有多水源、多
水厂及应急水源;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
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
用水矛盾。
2、管网建设滞后,供水系统未能全面配套。
江北水厂生产能力经扩建改造后虽已达到5万m3/d,但管网建设未能同步进行。
由于原管网建设缺乏统一、
科学、严密规划,现有118km的管网多是逐年小步走
“见效快”形成的小口径管网,且大部分呈树枝状分布。
近年供水量一增大,瓶颈问题就显现出来。
尽管出厂水
压力为0.45mpa,但至管网末端已锐减至0.15-0.2mpa,
甚至更低。
这主要表现在管网末端的南坝片区、后河桥片区、高位区龙泉片区和回风片区。
3、高位调节水池损坏,直接影响压力调控。
**供水区域多分布在离水厂较远的中下游地段,为使出厂水输水干管较均匀地向城内输水,在靠近江北水厂的白云台建有砖砌结构的高位调节水池两个,总容积3500 m3,除调蓄水量外,主要功能是起稳压作用。
由于北二环开发建设,水池周围山体截脚和放炮施工作业等影响,致使1号水池(2000 m3,)已开裂无法修复,仅剩2号水池在低水位状态下维持工作,使之调蓄和稳压作用大大减弱。
管网水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增加,高峰供水时压力波动尤为突出。
目前城区不仅出现高地段、高区位、高楼层欠压缺水,甚至出现了低区供水压力不够现象,如南坝片区、北门片区和后河小区。
4、新建住宅小区供水后遗症层出不穷。
近几年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各处如雨后春笋般建成一片片居民小区商品住宅群,大多数是7-12层的小高层建筑。
但供水水压问题从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设计、施工到建成交付使用,均无楼院供水加压设施。
靠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是否能直供到顶,开发商似乎从未怀疑过。
而实际上,小区室内室外给水系统不完善,供水设施不配套,交房后供水问题层出不穷,高
层位住户反映热水器打不开,厕所排便冲不走的欠压问
题严重存在,物业管理跟不上,水一通,供用水双方矛
盾加剧。
5、一户一表供水方式改变后,所需服务水头增大。
实行一户一表、水表出户以后,多采用首层集中分户,各户分设单根小口径(dn20)主管入户的供水方式,
较之以往每户有多根大口径(dn40或dn50 )主管分别进入厨、厕、卫的供水方式,管径变小,管线增长,阀门
和附件增多,使管道阻力损失成倍增加,对配水管网上
的用户接管点处的服务水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所提到的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6层建筑物所需的最小水头,而实际上六层住宅“一户一表”所需水头往往要大得多,因此,分户表后,不少用户反映水压不足。
二、**供水压力不足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1、近远结合,科学规划。
为实现中等城市供水目标,按照**新的总规修编要求,20XX年,**圣泉水务有限公司委托成都市供水设计
院完成了2020年城市供水专业规划。
拟建成多水源、大环网、分区分压城
市供水系统。
2、加大投入,加快管网配套建设和高压区位供水加压站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管网水压。
现已完成城市给水管网改造规划、可研及一期工程
的初设评审。
一期管网改造(低压)工程已进入第一标段的施工阶段,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6610万元完成一期管网改造项目,使**供水管网现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
为二期建设、近远结合打好基础。
二期工程主要解决城
市高区位加压供水问题。
目前正积极筹备加压站选址、
完善用地手续等供水加压站建设前期工作。
3、增加变频恒压装置和修缮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
为弥补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功能不足,江北水厂在
送水泵房增设了变频恒压装置,对稳定出厂水压力发挥
了一定的作用,但对远端管网压力调节作用不大。
为此,积极组织修缮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
高位调节水池功能
恢复后与变频恒压相结合,实现近、远端水压综合调控。
4、积极协助用户,在搞好“一表一户”工程的同时,大力推行楼院二次加压设施建设。
城市供水是一个从水源取水头到用户水龙头的庞大
系统工程,要供好水,仅靠供水公司一家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要解决高楼水压不足
问题,就更离不开开发商、业主和用户的配合与支持。
我们认为,从现状看,推行楼院和小区二次加压供水是
解决高楼水压不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从长远看,也是最可靠最根本的办法。
因为二十多年供水事业走过来的历程随时提醒我们,供需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供需矛盾是存在的,只是迟来与早来的问题。
如果不下决心解决好楼院的住宅小区的加压供水设施,供用双方始终会受到水压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夏季和供水高峰时期。
在推行二次加压工作中,为做到有章可循,明确供用双方的义务与责任,应严格遵循和依照国家有关城市供水和建筑给水的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即国家和四川省供水条例,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等要求“城市公共管网供水水头必须达到28米,多层住宅6楼以下采用市政管网水压直接供水,高层7-12楼实行加压供水”。
这些均是协调供用水双方关系,确保加压工程质量的可靠依据。
为此,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城市发展出发,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和督促有关规划、设计、开发、施工及物业管理等单位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共同推动二次加压措施顺利实施,使之落到实处,从而解决好当前全城人民用水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