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

合集下载

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以南京为例

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以南京为例

difficult problem of hous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ith a view to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housing condition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对策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住房需求逐渐增多,房价也不断上涨,大学毕业生群体多选择城市就业,他们在刚毕业几年间的住房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越来越突出。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南京为例,对留南京发展的毕业 5 年内的大学毕业生做了调查,分析其住房难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
解决措施,以期对大学毕业生住房条件的改善有所帮助。
运作高效
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强对物资资金的监管力度,专款专用,物 资调配及时有效,确保救助工作的效率。
2.2.2 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要加强我国对灾 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必须从加强灾害救助应急机制的法制建设上着 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灾害应急体系来看,基 于法律进行管理是重要的成功因素,灾害应急机制的所有职能都是 由法律所赋予的,对防灾、减灾及灾害应急等有关的一些重大事项做 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符 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救助法》,这部法律应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制定,对自然灾害救助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
法律完善 中央集权 流程规范 民间参与
由下而上的紧急措施组 地方先行处置
加拿大
织(EMO)
逐层上报
公共安全和应急 地方为主
准备部
反馈迅速
(PSEPC)
公众参与

江苏省大学毕业生住房困境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大学毕业生住房困境及对策分析

措 导 致 房 价 上 涨 放 缓 , 是 由 于 本 身 基 数 过 大 , 致 许 多 大 1 3 经 济 压 力 大 。 响 整 个 家 庭 的 生 活 但 导 . 影
学 生都望而却 步 。
由于 毕 业 的 大 学 生 刚 刚 参 加 工 作 , 资 收 入 水 平 较 低 , 工 而 伴 随着 现 在 高 房 价 产 生 的 高 房 租 在 大 学 生 收 入 中 占据 的 比重 过 高 , 致 其 他 消 费 水 平 跟 不 上 更 遑 论 买 到 理 想 的 住 导
元 / , 套 适 合 年 轻 夫 妻 居 住 的 6 m2的 房 子 需 要 支 付 首 2 大学 毕业 生群 体住 房 问题原 因分 析 m0 一 0 付 12 0 2 7 6元 , 对 于 事 业 刚 起 步 的 毕 业 生 来 讲 , 一 个 沉 2 1 房 价 上 涨 过 快 这 是 .
住 房 现 状 及 原 因 分 析 , 出相 关 对 策 , 期 待 对 大 学 生 住 房 问 题 的 解 决 有 帮 助 。 提 以 关键 词 : 学毕 业 生 ; 房 问题 ; 策 大 住 对
中图分类 号 :2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2 2 - 0 6 0 1 7 - 1 8 2 1 ) 2 0 2 —2
中 村 和 城 乡 结 合 部 的居 民 房 , 些 地 方 普 遍 环 境 比 较 恶 劣 : 这 示 ,0 0年 2月 全 国 7 21 O个 大 中 城 市 的 房 屋 销 售 价 格 同 比 上
房屋 面积小 , 理位 置不佳 , 住 条 件较 差 , 通不 便 利 , 地 居 交 而 涨 1 . , 幅 比 1月 份 增 加 1 2个 百 分 点 ; 07 涨 . 3月 为 1. 1 且 租 户 良莠 不 齐 , 全 系 数 很 低 。我 国 人 均 住 房 面 积 的 小 7 , 安 涨幅 比 2月份增 加 1个百 分点 ; 4月 为 1 . , 幅 比 28 涨

城市青年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青年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青年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于淼吕萍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9年第10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天津市青年住房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青年的居住现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承担较重的住房经济负担,其住房模式选择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自有住房和租房青年的居住状况呈分化趋势。

针对青年住房产权偏好与购房能力不足、住房高度市场化与青年住房保障不足、青年住房获取的主观能动弱化与家庭支持强化、租房品质需求与租赁市场落后等方面的难题和矛盾,引导和建立青年住房租购并举的梯度消费体系;加快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并推动青年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可行之策。

关键词:青年住房;自有;租赁;住房市场;住房保障一、青年住房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我国青年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青年群体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但一般起薪较低、财富积累较少。

青年的流动性较强,大部分青年都倾向于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作为过渡时期的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异质性特征,住房问题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解决青年住房困难,改善青年住房条件,对于城镇化有序推进、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年是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保障,住房影响青年人力资本提升。

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人才红利”将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青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和高质量劳动力人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城市吸引力及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全国从一线、准一线到二三线城市,都掀起了“人才争夺战”,吸引青年人口及人才的流入,对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而住房是青年群体非常关注的主题,不仅与青年的居住、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影响青年的婚姻、家庭和社会认同,缓解青年的住房压力,提高青年的住房稳定性,对促进青年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2. 青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住房影响青年市民化意愿。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互联网+”时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特征分析

“互联网+”时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基金 基于 互联网+ 的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策略构建 (X S P 20Y B C 314)和湖南省社科基金 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模式研究 (18Y B Q 115)的研究成果之一㊂作者简介:胥伟岚(1984 ),女,湖南南县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㊂李晓岚(1999 ),女,湖南吉首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㊂贺梓涵(1998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㊂胡双玉(2004 ),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本科生㊂ 互联网+ 时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特征分析胥伟岚1,2,李晓岚2,贺梓涵2,胡双玉2(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875;2.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情况,利用二元L o gi s t i c s 因素分析模型对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的关键影响因素及真实住房信息需求偏好进行挖掘,由此提出现阶段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思路,为更好解决新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提供有效的政策参考㊂关键词: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住房保障中图分类号:F 240ʒF 2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21 0047 04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 行动计划㊂ 互联网+ 作为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新业态,它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㊂ 互联网+ 时代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更新改造的关键时期,作为创造 人口红利 主力军的新大学毕业生(指大学毕业不满5年,并在城市有稳定职业的低收入群体),长期被排除在保障房体制之外的 夹心层 ,已成为民生问题中最热门话题之一㊂2021年7月,‘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 2021 22号)文件提出,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㊁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㊂这种新制度的设计是破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困扰,补齐住房保障体系短板,保障其择居需要的重要抓手㊂在城市高房价背景下,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现状和住房信息需求如何,现有的住房保障方式和政策有何优势和不足,怎样提升其租住品质,构建大数据驱动下创新住房保障空间布局的要求,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㊂当下新的住房保障制度探索阶段,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㊂1 相关研究述评新大学毕业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㊂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加快了新大学毕业生住房支出压力,住房问题也成了新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㊂现有文献关于 互联网+ 新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3个方面展开㊂①对 互联网+住房保障 模式与策略的研究㊂缪涛等[1]分析了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运用 互联网+ 信息链㊁时空管理等技术,构建了住房保障全业务信息链管理体系,确立了 一次定位,增量更新 的业务指标方法,并依据基于G I S 的时空协同数据组织模式,构建了基于信息链多方联动的住房保障管理系统㊂陈肖鼎等[2]深化 放管服改革,从行政审批的事前㊁事中㊁事后3个环节入手革新理念,从电子证照㊁大数据平台㊁远程服务3个领域切入革新技术,开发运行全程网办行政审批系也逐渐实现㊂王祖山等[3]提出以闲置资源使用权交易为导向的商业共享住房模式,对破解保障性居住的供求失衡㊁居住者的选择权缺失和强势主体排他等困局,通过观念更新㊁服务优化和政策引导,提高城镇住房资源的保障效率㊂②对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㊂杨颖佳[4]以武汉市 90后 大学生群体的住房状况和居住方式影响因素为研究目标,提出了解决其住房问题的建议㊂吕萍等[5]指出,青年购房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波动上升,主要压力有购房面积压力㊁租房面临的社会情绪压2023年1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 o v e m b e r 202321535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21T o t a l N o .535力等影响因素构成了青年住房压力的特征㊂针对南京市新就业高校毕业生住房保障政策,黄新月[6]探讨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对新大学毕业生购房意愿的影响,提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引导房企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新大学生树立合理住房消费观㊂林莹莹[7]对公共租赁住房供求均衡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提出公共租赁住房供给的对策建议㊂总结归纳发现,鲜有文献聚焦于某一省市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的研究,从住房信息需求特征和保障形式的研究尚显不足,大多集中宏观层面针对某区域或群体的个案研究㊁较零散,缺乏从新大学毕业生个体住房信息需求层次的微观方面考量住房供需状况,忽略了新大学毕业生对保障性住房的差异化需求,对如何在 互联网+ 时代,通过发展住房保障措施有效解决新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尚缺乏基于住房信息需求特征的系统分析㊂据此,笔者以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为导向,提取影响其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针对 互联网+ 时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问题开展系统㊁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㊁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推进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实践指南㊂2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及实证2.1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新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的选取上,笔者主要考量从客观的保障住房各类属性条件层面出发,借鉴现有实证验证的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显著影响因素,以及住房品质和住房保障形式两维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㊂笔者将影响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的因素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区位配置㊁社区环境㊁人文环境㊁住房品质和住房保障形式㊂区位配置是保障新大学毕业生出行㊁商业㊁教育等日常生活开展的保障支撑系统㊂小区区位配套的优次直接影响住房信息需求㊂比如住房周边交通配套设施的滞后造成新大学毕业生上下班通勤时间延长㊂在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2毕业季租住痛点调查报告“显示,交通情况㊁房屋安全性㊁地理位置是毕业生租房时重点关注的T O P3因素㊂而且毕业生更偏好于找靠近公司㊁地铁站等方便出行的位置租赁住房㊂基于此,笔者将选取基础医疗设施㊁生活服务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3个可测变量来衡量保障住房的区位配置情况㊂一般而言,社区环境的宜居性与新大学毕业生居住意愿成正比㊂社区环境中社区绿化率㊁生活垃圾处理的卫生状况㊁公共活动空间的舒适度是影响宜居性的重要方面㊂有不少学者通过对省会城市保障性住房满意度调研得出,社区生态环境脏㊁乱㊁差,以及绿化景观人为破坏严重的,保障群体对该保障性住房社区环境的居住满意度较低㊂住房品质的度量主要从房屋设施㊁房屋面积和房屋户型结构方面来体现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㊂住房设施是量度房屋使用者生活方式和品位的重要因素,室内生活设施越完备,居住的舒适性越高,体现出使用者对房屋居住需求也越高㊂房屋面积可以客观地直接反映出住房的拥挤度,住房越拥挤,使用者对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越强烈㊂住房户型结构的设置规划与居住感知呈显著影响关系㊂相较于城市其他流动群体,新大学毕业生对住房房屋配套设施的完备性要求较高,在房屋面积和户型结构选择上,大多数毕业生更热衷于选择低面积的两室一厅小户型商品住宅㊂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治安环境和人文氛围㊂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有利于社区居民㊁物业服务人员实现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㊂保障性住房建设㊁营运以政府为主导,其人文环境优越程度与政府政策落实密切相关,因而保障住房政策和服务是新大学毕业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终极来源㊂保障住房的维修㊁社区环境维护都离不开物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㊂因此,对保障住房人文环境因素观测时,既需考虑邻里关系的和谐度,物业服务质量,也要将政府因素纳入其中㊂住房保障形式可归纳为实物配租住房和货币化补贴住房㊂前者是由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直接提供住房,指定定价标准,特点是租金价格相对低廉㊁租赁期限有保障㊂缺点是受限于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该形式保障住房大多选择偏远,交通配套落后,房屋面积小,户型结构较为固化的小户型为主,职住失衡凸显㊂货币补贴住房是由政府对保障对象给予相应额度的住房租金补贴,以便自行租赁住房㊂现在该类保障住房的选择上更加灵活,房屋区位优势明显,生活配套相对更加完善,职住失衡问题能有效缓解,居住品质相对较高㊂其缺点是该类房源户型面积较大,保障对象需要承担的租金负担更重,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波动大,租赁期限相对不稳定㊂2.2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共分为3部分㊂①关于新大学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具体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学历㊁户籍㊁工作年限㊁收入和社保等情况㊂②关于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基本情况调查㊂包括现居住住房总第535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类型㊁住房消费支出情况㊁住房租赁理想户型㊁理想居住面积等㊂通过对新大学毕业生现居住房屋特征的了解,明确其真实住房信息需求特征㊂③关于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㊂表1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问题项教育设施配置您认为周边教育设施配置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区位配置生活服务配置您认为周边生活服务设施配置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日常交通配置您认为日常交通设施配置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绿化率您认为小区绿化情况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社区环境卫生情况您认为小区卫生情况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公共活动空间您认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大小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邻里关系您认为社区邻里关系和谐度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人文环境物业服务您认为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政府工作效率您认为政府政策落实㊁办事服务水平等工作效率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建筑结构您认为建筑结构稳固性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住房品质住房户型结构您认为住房户型结构㊁面积大小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住房室内配套您认为住房室内配套情况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供给类型您认为保障住房的供给类型会影响您对保障住房的需求吗保障形式需求意愿您是否愿意租住保障住房居住满意度您对当前保障住房的整体状况是否满意2.2.1调查样本选择㊂笔者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㊂线上采用问卷星的形式随机发放问卷,线下主要对长沙市麓谷高新区㊁星沙经开区进行实地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累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84份,回收率92%㊂调查样本的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代表性较好,基本能反映新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㊂2.2.2调查结果分析㊂笔者设置因变量B作为影响保障住房信息需求的因变量,有需求则用B=1表示,无需求用B=0表示,因此因变量属于二元离散型变量,不符合线性回归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因此拟采用二元L o g i s t i c模型进行评估更为合理㊂P(B=1|A)=e x p(z)/1+e x p(z),P(B=0|A)=1/1 +e x p(z),其中,P(B=1|A)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P(B=0|A)表示事件不发生的概率㊂事件发生与不发生概率之间比为P/1-P,对其取自然对数,则为对P做L o g i s t i c转换,得到L o g i s t i c(P)=l n(P/1-P),以L o g i s t i c(P)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L o g i s t i c (P)=d0+d1x1+d2x2+ d k x k+ε=d0+Σd i x i+ε其中d0,d1,d2, d k代表K个自然数变量的回归系数,误差项是随机变量,均值为0㊂最终转换得P= 1/1+e x p[-(d0+Σd i x i)]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 p s s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L o g i s t i c s模型估计㊂表2各维度问题项对保障住房信息需求显著情况B S.E W a l s d f S i g.E X P(B)教育设施0.8100.4952.63310.0952.375生活服务设施1.3810.5247.64510.0044.553交通设施1.2770.4956.50610.0113.651绿化率-7.180.5602.12410.1570.494卫生情况1.8040.5779.54410.0025.854公共活动空间-0.0290.4920.00710.9460.978邻里关系-0.8830.7671.89710.1900.413物业服务2.3510.9546.68610.0110.076政府工作效率1.9370.5899.88310.0037.137建筑结构-20.52011816.5570.00010.8980.000户型结构1.8220.7336.88910.0055.604室内配套1.1850.6865.12110.0413.389供给类型1.5620.6038.14510.0045.107如表2所示,在区位配置维度问题项中,交通设施配置和生活服务设施配置对保障住房信息需求呈显著正向影响,二者的P指均大于0.05,也表明保障住房周边生活服务设施越完善,交通便捷度越高,出行越方便,保障性住房信息需求和新大学毕业生居住意愿越高㊂医疗设施项目显著性不太明显,因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90%以上的新大学毕业生还是处于单身状态,对教育设施的供给情况不太在意㊂社区环境维度问题项中,仅小区卫生状况正向影响显著,P值小于0.05,小区的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据调查发现,新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不高,80%群体月收入普遍在5000元以胥伟岚,等㊃ 互联网+ 时代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特征分析2023年第21期下,财富收入积累较少,处于社会收入的中低阶层,大多数时间忙于生计打拼,对小区绿化率和公共空间的关注度和需求度较低㊂在人文环境维度问题项中,物业服务质量和政府工作效率对保障住房信息需求呈明显正向影响㊂邻里关系和谐度没有显著影响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5%的新大学毕业生认为当前保障住房的准入条件高,申请手续烦琐,政府工作效率不高,使得保障住房申请资格审核㊁配租时间较长,另外,物业服务质量不高,房屋内设施损坏后报修拖延时间过长,小区的公共设施维护工作较差㊂在住房品质维度问题项的测量中,住房户型面积,室内配置影响保障住房信息需求显著度较高,超过82%的新大学毕业生更青睐于选择小两居居住模式,对于房屋的建筑稳定性㊁防水㊁隔音等情况在意度不明显㊂在住房保障形式上,保障住房的供给类型对其需求具有正向显著影响㊂调查发现58%的新大学毕业生倾向于选择货币配租的形式㊂3基于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特点的保障性住房发展思路通过实证可知,区位配置㊁交通配置㊁户型结构㊁室内配置㊁小区卫生㊁物业服务质量㊁政府工作效率以及保障住房形式均对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有显著影响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以满足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为目标㊂基于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结合部分地方发展保障性住房探索经验,对现阶段加快发展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保障具体启示如下㊂3.1突出需求导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新大学毕业生年龄大多集中在22~30岁,单人户㊁低收入,住房支付能力不足㊂而现有廉租房在解决其住房问题中作用有限㊂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需建立在准确把握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信息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保障性住房的供需匹配㊂一方面,针对新大学毕业生较多从事销售业㊁制造业等短期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可充分利用单位提供的住房渠道,利用企业单位自由闲置用地,产业园配套用地或存量闲置房保障新大学毕业生住房供给,鼓励单位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另一方面,针对新大学毕业生看重住房区位配置的特点,可利用老城区㊁中心城区房源,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增加城市中心的小户型㊁交通便利的保障性住房㊂3.2突出统筹协调,加强租购制度与其他正常制度协同发展新大学毕业生对住房的需求不仅源自对物质空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就业机会㊁公共服务便利设施的需求㊂保障性住房发展应考虑为新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生活创造机会,包含在户籍制度㊁教育制度㊁住房制度等联动考量,充分保障新大学毕业生租房权益,推动教育㊁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房屋产权㊁户籍等脱钩,缩小住房租购间的权益差距㊂另外,通过人口创新管理㊁户籍制度创新等举措,提高新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消费能力和购房意愿㊂3.3突出租住品质,多措并举保障住房质量新大学毕业生的受教育水平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对保障住房的品质要求相对也较高㊂新大学毕业生的租金收入比远低于城镇家庭平均水平,且市场保障住房的设施配置服务较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保障住房租赁问题不在于租金,而更多取决于房子质量㊂因此,发展保障住房的关键点在于,一方面,鼓励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代管保障性住房,增加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增加物业维修㊁保洁等增值服务,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8];另一方面,培育专业化保障住房管理团队和机构,为保障性住房租赁提供基础支撑㊂[参考文献][1]缪涛,魏鸿毅,陈镇.武汉市 互联网+住房保障 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7(5):10-15.[2]陈肖鼎,许航彬.理念技术双革新: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发全程网办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互联网+ 放管服 [J].中国房地产,2018(9):78-79.[3]王祖山,王竞.共享住房:保障性居住资源生成与配置的新路[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3):101-106.[4]杨颖佳.武汉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状况㊁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5]吕萍,于淼.我国青年住房问题识别和解决路径:基于租尧购房压力的测算和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12):14-18. [6]黄新月.新就业高校毕业生住房保障政策与问题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7]林莹莹.广州市大学毕业生公共租赁住房供需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 [8]任荣荣,贺志浩.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思路:基于对新市民住房信息需求特点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1):37-42.总第535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研究综述

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研究综述

【 摘 要 】 本文依据 已有 的研究 , 分析 了新就 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和存在 问题 的原 因, 探讨 了住房保 障模 式及 对策 。认为针对 大学生就 业之初 面临的住房 困难 , 应从政府、 经济、 政策和个人四方面共同努 力, 快新 就业大 学生 的住房保 障工作 , 加 确保新 就业大 学生在工作之 初能
够有房住。 【 关键词 】 大学生 ; 就业 ; 房保 障; 究状况 住 研 住房保障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解决人们 住有所居 的问题。目 前我国的住房保 障政策 涵盖群体越来越 广 , 但新就 业大学 生仍处 于住 房保障的 夹心层 。 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 , 们毕业后将融入 社会 , 他 面 临的不仅仅有严 峻的就业压力 , 还有住房等系列 问题。2 1 年 , 0 1 我国有 60万大学毕业生 , 1 他们中绝大多数选择 留在城市发展 , 他们唯一 的经 济来源是父母供给 , 对于富裕家庭来说 , 学毕业生到城市发展 还不存 大 在生存问题 , 于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 , 可对 大学毕业生来到 城里面临的 最大压力就是居住问题 。所 以他们 的住 房保障现 状如何 , 这是近 期学 术界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 通过检索我们可以发现 , 有关新就 业大学生住 房保障的研究尚属研 究的新领域。本文就 目前的研 究状况 和存在问题 及原 因等作一探讨 , 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及建 议。以期对 解决新 就业大 学生的住房问题有所帮助。

1 住 房梯 级 消 费 与分 层 供 给 模 式 、
刘惠君 , 黄宇澄基于天津市大学毕业生 住房问题调查后 , 提出住房 梯级消费与 分层供给模式 。 大学毕 业生的收入 水平会 随着 时 间的变 化而不断上升 , 因此其住房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 住房梯级 消费与分层供给模式符合大学生对住房的需求 。

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问题解析

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问题解析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a r . 2 0l 5 Vo 1 . 1 2 No . 3

大 学毕 业 生 的 住 房 现 状
随 着 我 国高 等 院 校 招 生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 大学毕业生 已 经 成 为 当 下 社 会一 个 特 殊 群 体 。“ 安居乐业” 作 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的 基 本 价 值 观 和 人 生 观 。 对 于 刚 刚离 开 校 园 走 向社 会 的 大学毕业生而言 , 不 能 不 说 是 新 的人 生 旅 途 开 始 就 必 须 面 对 的 两 大 难 题 。其 中 , “ 安居” 是 当务 之 急 . 居 不 安 何 以 乐业 ? 目 前. 大 学 毕 业 生 的住 房 问 题表 现在 以下 方 面 。 ( 一) 居住 条件 参 差 不 齐
我 国的 大 学 毕 业 生 就 业 一 般 选 择 一 线 城 市 ( 经 济 发 达 的
2 0 0 9
2 0 08 2 0 07 2 0 0 6 2 0 05 2 0 0 4
4 8 6 5 8
4 3 75 9 4 1 4 6 4 3 6 2 4 7 2 7 67 7 2 3 4 4 6
社会 , 收入 水 平较 低 , 但 并没 有 被 纳 入 城 市低 收入 群 体 , 不 能 享 受现 行 住 房 保 障政 策 。 因而其 住 房 问题 令 人 堪忧 。 因
此, 应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 将 大 学毕 业 生 纳入 到 住 房 保 障对 象 范 围 ; 加 强 宏 观 调 控 力度 , 稳 定 房 价 从 而 降低 房 租 ; 鼓 励 大 学毕 业 生 到 二 、 三 线 城 市创 业 。 降低 其住 房成 本 。 关键词 : 大 学毕 业 生 ; 住房保障 ; 需求 分 析

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分析

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分析
维普资讯

劳韵镛张 ● 醛 §
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分析
口文 / 杨朵朵 马万里
提要
毕业 以下简称大学毕业生) 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向前 ( 3年以内,
1住房类型统计分析 、
( 1 表 )
发 展 , 市住 房需 求量逐渐增 多, 城 而相 对 住房状 况的调查来 了解 留杭 大学毕 业生
并为各城市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房趋向分析 、 购房支付能力 。题型主要是
单项选择题, 还有少量 开放 问题 。调查对
2住 房建筑 面积统计分析 、
( 2 表 )

研 究背景和 目的
表 2 不同 收入的留 杭大 学毕业生住房 面积
杭 州大学毕 业生就 业数量 正在 逐年 象选 取了在杭各 高校部分最近 3年毕业 个人月收入 l 3m 05m 09m 02 合计 o 023-025-02 m 以上 _ 9 调查共发放 问卷 3 5份 , 2 回收 加速攀升 , 们优 越的知识水平 以及 高水 的本 科生 , 他 ( 元) 2 有效 问卷 3 9份。调查方 式 l0 以 6. 23 1 % 0 1 5o 下 3 % 2 6% 0 . 5 平 的专业技 能是杭 州经济持续 发展 的动 问卷 3 0份,
经济 的需要保护产权主体利益而制定 , 应 内, 划用于停放汽 车的车位 、 规 车库 的归 小区车库 来源 的角度进行类 别细分, 并进
该着 重考虑 市场经济行 为 中行 为主 体信 属 , 由当事人通过 出售 、 附赠或者 出租等

步明确地下车库 白‘ 勺 防空性 ‘ 问题, 从激
息不对称造成 的不公平现象 。 以约定确定 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 励开发商集约利用 资源 的角度, 规定 开发 车库 的归属在 开 发商 与业主博 弈力 量不 场地用 于停放汽车 的车位 ,属于业 主共 商可 以取得 防地 下室改建 车库 的初始 产 对等 的现实条件下是不公平 的, 应该从法 有 。”物权i 》 《 去 规定:车库应 当首先满足 权 , “ 而国家对 防空地下室有 战时征用和平 律的角度对车库权属进 行界定, 以保护业 业主 的需要” 考虑 了车库 的“ , 社区性 ”遵 时监督的权力 ; , 有关法 律也应 该明确地下 主的权益 。因此 ,0 6年 l 20 0月份物权法 循了“ 限内原则 ” ‘ 。 物权i》 去 第一百三十六 车库 的“ 空间性” 问题 , 地下车库 的建设虽 第六 次草案针对 这一 问题 对小 区车库 的 条规 定: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 以在土地的地 占用地下空间, 但并不在空间 杈客体范 围 归属 问题进行 了修订, 出“ 提 建筑区划 内, 表、 上或者地 下分别设立 , 地 明确 了地下 以内,应明确地 上地下建 筑物 的同等地 规划用 于停放 汽车 的车位 、 车库 , 应当 首 空间在土地使用权的空间范围内, 并未单 位 , 同分摊土地使用权 , 共 登记确权 。“ 防 先满足业主 的需要 。 车位 、 车库 的归属 , 有 独设立 空间权 的概念。 约 定的 , 按照约 定; 没有约 定或者约定 不

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研究综述

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研究综述

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研究综述本文依据已有的研究,分析了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了住房保障模式及对策。

认为针对大学生就业之初面临的住房困难,应从政府、经济、政策和个人四方面共同努力,加快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保障工作,确保新就业大学生在工作之初能够有房住。

标签:大学生;就业;住房保障;研究状况住房保障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解决人们“住有所居”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涵盖群体越来越广,但新就业大学生仍处于住房保障的“夹心层”。

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毕业后将融入社会,面临的不仅仅有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住房等系列问题。

2011年,我国有610万大学毕业生,他们中绝大多数选择留在城市发展,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供给,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大学毕业生到城市发展还不存在生存问题,可对于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大学毕业生来到城里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居住问题。

所以他们的住房保障现状如何,这是近期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关注点,通过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的研究尚属研究的新领域。

本文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等作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以期对解决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有所帮助。

一、对新就业大学生住房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现状目前,我国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主要采取租房形式,毕业5年内购买新房的学生很少。

其住房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居住面积狭小,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房租占其收入的比重很大等等。

有关此问题的调查研究,主要有刘惠君、黄宇澄等基于天津市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1]此外还有李智、林炳耀基于南京市新就业人员居住现状的调查,[2]石婷婷基于浙江普通高职毕业生的调查,[3]杨朵朵基于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分析与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5、做强文化旅游业,促进宝鸡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坚持发展旅游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用旅游产业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好十大旅游振兴工程,重点开发一些具有吸引力和旅游价值的线路和项目,同时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延长和提升宝鸡文化旅游的产品链和价值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
[提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房价的日益飙升,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
几年间的住房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住房问题不仅对他们毕业初期影响很大,甚
至对其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也影响甚大。本文对我国一二线主要城市的大学毕业生
住房现状和居住困难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重庆公租房
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大学生创新项目(批准号:B-8906-12-01024)及教
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编号:12YJC840065)的部分成果

一、引言
大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毕业时起薪非常低,属于低收入人群。尤
其对于外地毕业生,异地就业,生活成本高,加之城市近两年房屋租金大幅上涨,
所以大部分毕业生都面临着巨大的住房问题。本文通过走访、调查等方法深入分
析毕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以及了解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收入的现状,就改善
他们的住房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二、一线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由此可看出,毕业生大多
数都挤入一二线城市就业,异地就业现象很普遍。以北京、上海为例,2006~2012
年房屋租金价格如表1所示;大学毕业生起薪如表2所示。(表1、表2)从上述
两表中得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套普通住宅一居室的月租,接近收入的
95%。近几年房租上涨幅度远超过毕业生起薪上涨幅度。对于异地就业的学生而
言,房租变动和收入变动不平衡,给他们的居住带来很大的困难,他们不得不居
住在恶劣的环境下,严重地阻碍了个人的理性发展。例如北京小月河,通常是七
八个人住一个宿舍,像学生宿舍一样;唐家岭,则是一个楼里,有很多的单间,
“像鸟笼子似的”,通常是农民私搭乱建的,七八层的砖房瓦房,都是公共浴室、
公共水房、公共厕所。

异地就业人数剧增,同时也增加了一线城市本地生的就业与住房压力,他们
没有那些异地就业人员在自己家乡的好条件,甚至他们的工作还不如外地生的
好,只能一直和亲人住在一起。

三、一线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困难的原因
(一)地区差异大,异地就业人数多。大多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主要
原因是一线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可供他们选择的范围广。第二原因是大学生的就
业观念: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舞台够大、工资待遇好、生活质量高、有面子。
所以, “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间房”的这种事例数不胜数。很多大学毕
业生放弃了家乡的好工作好条件,甘愿跑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住地下室。

以上海为例,201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达17.8万,其中上海生源8.78万人,
非上海生源9.02万人,外地生源总数首次超过了上海生源,并且近几年外地生
源是逐年递增。由此看出,二三线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涌向了一线城市,这
就直接导致了就业压力大,毕业生的收入低。同时,短期内也导致了对房屋的需
求增大,其各项生活成本也高出其他城市很多,给毕业生带来了住房困难。

(二)大学毕业生收入较低。从宏观经济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
就业形势受到了严重影响,一线大城市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今年甚至出现了外
企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辞退员工的现象,减少了就业机会。加之,近年来高校毕
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近几年来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多万。毕业生们
大都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涌入,职位的需求量减少,以及异地就业比例较高,导致
了严重供给不平衡,竞争压力大,社会对大学生的薪酬也就一压再压,加上生活
成本高,导致毕业生们甚至交房租都很困难。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为了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工作,大多是专业不对口,缺
乏专业理论知识,即使是对口工作,理论较强但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同时,现在
的毕业生很少能吃苦耐劳,受不了刚开始工作的辛苦,频繁的跳槽等等这些原因
都导致了毕业生的收入较低。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毕业生前几年的工资涨幅远达不到房屋租金的
涨幅,再加上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收入不能够满足这些,使得毕业生的住
房成了一大问题。

(三)大城市房地产发展快,房价飙升。虽然中国在世界中属低收入国家,
但中国京、沪中心区房价已绝对遥遥领先,大城市人口数量多,而人们最基本的
需求除了温饱就是住房问题了,都渴望有自己的温馨小窝,这样整体来看,房屋
还是供不应求的,房价总是只涨不落。这就导致了投资性需求增加,造成房屋空
置,出租房房源紧缺,新房出租率增幅并不明显,供不应求,导致毕业生租房困
难。

(四)租金过高。限购令实施后,买房观望情绪增长,租房人群增加,如表
1所示,近3年内上海涨幅已经达到了25.4%,北京涨幅已经达到了27.5%,短
期内各一线城市的房租都出现了巨大的涨幅。而异地大学生主要是靠租房来生活
的,巨大的涨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生活质量的下降。

四、大学生的住房保障困境
(一)重庆公共租赁房的启示
1、准入门槛低,高校毕业生亦能享受公租房。重庆市探索出的公共租赁房
住房保障模式为年满18周岁,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的新就业大中专及职校学生、
区县以上政府引进的专业人才、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含外籍人士)提供了住房保
障。只要在本市无住房,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者均可申请,不受户籍限制,
门槛低,可以为刚毕业收入比较低的大学生提供住房,这一点属全国首例。而上
海公租房申请条件苛刻:一是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上海市居住证》,连续缴
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二是已与本市就业单位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或工作
合同。对于这两条,刚毕业大学生几乎达不到。

2、供给大。重庆用3年建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规模相当于一个200
万人城市的住房量,数量达到60万套左右,供给量很大,高校毕业生申请获批
的概率大。而北京、上海的公租房供给量很少,毕业生即使满足申请条件,获批
的可能性也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