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人物原型
二兰子人物分析

二兰子人物分析
二兰子是《大宅门》中白家的李天意的亲生母亲。
长大了的李天意去乡下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他回到了那个小村庄,看到的是一个令他吃惊的最贫困的家,看到了生他的母亲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他看到坐在黑屋子里那个卑微的女人就是他的生母,母子两人相见没有那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李天意质问母亲当年为什么把自己给卖了,当然这时候他也看到了家庭的贫困,他的母亲并没有多少内疚,也没有多少负罪感,李天意怀着对那个生他的女人二兰子的失望,他踏上了返程的路途,离开了那个家徒四壁的家,离开了那个没有一丝亲情的生母,那个卑微的女人二兰子看到他儿子走了也并没有留恋,可能她已经麻木了,生活的困苦使她麻木,她已经不知道亲情是什么了,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被自己卖了的孩子了。
《大宅门》人物关系表

《大宅门》人物关系表白氏家族白老爷:白萌堂(杜雨露) 妻:白周氏(王丽媛)长子:白颖园(李洪涛) 妻:白殷氏(赵珍祺)长子:白景怡(贾新光) 乌翠姑次子:白景泗三子:白景陆四女:白玉芬(艾丽娅)孙:白敬生次子:白颖轩(毕彦军) 妻:白文氏(斯琴高娃)长子:白景琦(陈宝国) 妻:黄春(茹平) 妾:杨九红(何赛飞) 妾:槐花(雷娟) 填房:李香秀(谢兰) 长子:白敬业(赵毅) 妻:唐幼琼周玉莲孙子:白占元妻:苗若珍、白占光,白占帮(周玉莲生)孙女:白美、白慧-儿子:童大陆次子:白敬功妻:高月玲孙子:白占平、白占青女:白佳莉(张谊) 女婿:何洛甫外孙女:何琪养子:李天意次女:白玉婷(蒋雯丽)三子:白颖宇(刘佩琦) 妻:白方氏(张岩)长子:白景双次子:白景武四女:白雅萍(李萍) 女婿:关少沂(白杨)女:关香菱长子:关小宝次女:关秀伶(魏然)女婿:詹奎禧子:詹立志※白家相关人等白家世交:沈树仁(郭宝昌)胡总管: (张谦)新总管:王喜光(雷恪生)听差:秉宽(张兆北)白景琦老师:季宗布(张丰毅)白景琦友:日军老田木(田壮壮) ※詹王府母:老福晋(贺小书)子:詹王爷(鲁继先)长女:大格格(贾妮)情夫:武贝勒(章申)私生女:黄春(茹平)次女:二格格三子:詹瑜(李心敏)※朝廷慈禧: (赵奎娥)李莲英 (张艺谋)常公公(黄宗洛)府台大人(姜文)巡捕(陈凯歌)朱顺(申学斌)※其他于八爷(李雪健)白桦(于荣光)当铺掌柜(何群)老駂珍儿(宁静)韩荣发(杜旭东)白颖宇,白方氏:儿子:白景双白景武白雅萍-关少怡。
大宅门讲的什么故事

大宅门讲的什么故事
大宅门是一部以民国时期大家族生活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爱恨情仇、荣辱成败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由富甲一方的大家族,因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变故,最终走向衰落的故事。
在大宅门中,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是主要的情节之一。
家族中的长辈们为了维
护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荣誉,经常展开明争暗斗,甚至不惜牺牲他人。
他们之间的权谋和明争暗斗,让整个家族内部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而这种权力斗争也成为了家族兴衰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除了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大宅门也讲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
在这个
大家族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亲情、爱情、友情、仇恨等各种情感在家族成员之间交织纠葛,使得整个家族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同时,这些情感纠葛也成为了家族内部矛盾的源头,加剧了家族的衰落。
此外,大宅门也展现了家族的荣辱成败。
家族成员们为了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奋斗。
然而,在外部的变故和家族内部的矛盾影响下,家族的荣誉逐渐受损,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这种荣辱成败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大宅门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通过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爱恨情仇、荣辱成败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
这部剧通过丰富多彩的情节和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家族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观看这部剧的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剧情的扣人心弦,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关于家族、社会和人生的道理。
大宅门1912---白景琦

《大宅门1912》———白景琦作者:赵月阳[摘要]:《大宅门1912》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电视剧的主角白景琦的分析,揭示在人性层面展现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性和其他独到之处。
[关键词]:《大宅门》、《大宅门1912》、白文氏、白景琦、郭宝昌;[正文]:2000年,由郭宝昌编剧并导演,陈宝国、斯琴高娃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播出后风靡一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年后,主创三度聚首,“大宅门”系列第三部《大宅门1912》于5月10日登陆天津卫视、河南卫视。
这部剧实际上讲的是1912年到1920年这8年,白景琦走出大宅门到山东闯荡的故事。
因为《大宅门》播出后,在荧屏上掀起了一阵“宅门”热,现在提起宅门戏很多观众已经不感兴趣了。
所以,《大宅门1912》也算是另辟蹊径,开始讲宅门外的故事了。
在新剧中,白景琦在山东济南创业,交了一个新女朋友,与杨九红之间的爱情矛盾愈演愈烈。
另外,还强调了他和当时黑恶势力的斗争,十分精彩。
在《大宅门1912》中,主要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和路青青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另外就是和黑恶势力斗争的戏,都很过瘾。
在《大宅门》中,白景琦和杨九红的感情分外纠结。
在《大宅门1912》中,二人的感情纠葛将延续下来。
《大宅门1912》一经热播,立即引起了神奇效应。
一部电视剧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值得探讨的。
但随着这扇“门”的关闭,人们更多的是选择了冷静的思考,毕竟这里面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有不少是值得商榷的。
能拥有这么广大的观众,一方面它确实表现了一个医药世家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艰辛而坎坷的历程;但另一方面又表现了无病呻吟式的家族自恋。
在“记忆中的昔日编导的初衷里,他要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的辉煌”。
[1] 《大宅门1912》实有诸多闪光的地方,比如对中医药文确化的弘扬、对京城工商界上层人士(仅仅是上层人士)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赞颂、对许多人物突破常规而又生动形象的刻画以及由此引发种种矛盾冲突。
大宅门深度解析

大宅门深度解析
“大宅门”是一部反映旧社会贵族家族生活的影视剧。
该剧以华丽的场景、复杂的剧情和众多的角色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成为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首先,该剧的背景是清朝末年的中国。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族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而“大宅门”所描述的正是这种局面。
其次,该剧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主人公世家大少爷张家骏一开始是个草包,但在剧情中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家族代表人物。
他的表妹张雨生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女强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如权贵、文人、商人、军阀等,让整个剧情呈现出非常丰富多彩的视角。
最后,该剧在表现方式上也非常出色。
通过场景的精心布置、服装的考究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大大增加了观众的观赏性和参与感。
同时,该剧对于旧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也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描述,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大宅门”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它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历史背景以及表现手法不仅让人们在娱乐中获得了享受,更让观众们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种特别的关注: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妓女形象

一种特别的关注: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妓女形象王志敏龚艳在新中国电影中,妓女形象的表现可以说是从来都有,最早也许可以追溯到1951年陈西禾拍摄的《姐姐妹妹站起来》,但是,到90年代后期,妓女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似乎具有了某种特殊地位。
从《大宅门》(2001,郭宝昌)到《铁齿铜牙纪晓岚》(2002,刘家成)等将妓女形象作为一大“看点”的电视连续剧也在一段时间里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一时之间,妓女题材几乎不约而同地成为许多不同的影视作品竞相加以表现的创作元素。
认真追究这一现象的原因,确实可以有许多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妓女”这一特殊的边缘“身份”可能带给影视作品一个特别暧昧而又存在无限遐想的空间,使这一“身份”在被敏锐的创作者捕捉到的同时承担一种制造“奇观”的独特叙事功能。
娼妓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西方也差不多),不是个别时代、个别社会的产物,据说,最早可追溯到三皇时代的洪崖妓。
在中国的古代,妓女是有合法身份的,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了由国家操办的“官妓”。
①娼妓业在清末明初的情况蔚为壮观,据统计“仅北京一地的注册妓院就有391家,妓女为3500人,私娼不下7000人。
但是当时的妓院大多除了满足性欲外还提供美食饮料、音乐舞蹈”。
②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和妓女有相当之多的瓜葛,妓女中也不乏有才气之人,这一传统从妓院确有等级之别的情况也可看出,以北京的八大胡同为例:“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集中着一等妓院,也叫‘清唱小班’,以喝茶、宴饮、填词弄曲为主营业务。
”③这也似乎使得妓女在皮肉生活之中增添了一些情趣,这也许就是很多关于妓女的故事能够广为流传并源源不断地被搬上屏幕的原因之一吧!如我们所知道的影片《杜十娘》(1981,周予)、《知音》(1981,谢铁骊、陈怀皑、巴鸿)。
据说,新版电影的《杜十娘》(200年,杜国威)也正在热卖中。
这些影片多以表达妓女有情有义一面为主题,而文人为妓女填词作赋,以及和妓女发生缠绵悱恻的爱情似乎也因为妓女这一“身份”而变得具有某种特殊的传奇意味,引起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特别“关爱”。
15部经典的商战题材电视剧(生意人必看)

《大染坊》由王文杰执导,由陈杰任编剧,由侯勇、孙俪、萨日娜、高明、何伟、周野芒、罗钢、王奎荣、王思懿等人主演。
该剧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于200 2年11月11日在上海影视乐园开机,2003年10月9日在CCTV1综合频道首播。
背景是落寞的清朝末年,无家可归的陈六子成了染坊伙计,十年一晃而过,陈六子早已成长成为陈寿亭,染坊也越做越大,商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大清盐商》《大清盐商》是由盛和煜担任总策划,张黎任艺术总监,韩晓军执导,南柯编剧,张嘉译、张志坚、俞飞鸿、莫小棋、倪大红等主演以盐商题材历史剧。
该剧以大清盐商以扬州盐业总商江春布衣上交天子为故事蓝本,讲述了扬州盐商对于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康乾盛世之下,鱼米之乡的两淮盐业成为天朝最大的经济支柱,朝廷征收缺遭推诿,新任盐政临危受命来到两淮和盐商斗智斗勇的故事,商战必看。
3、《天道》《天道》是由张前执导的商战剧,王志文、左小青、曾红生及石爻领衔主演。
讲述了商界怪才帮助极度贫困农村脱贫的故事,并在这期间凭借自身优异的个人条件和无与伦比的才华智慧收获了一个媳妇的故事。
4、《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胡玫执导的一部商战剧,由陈建斌、蒋勤勤、马伊琍等主演。
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乔家大院》必须上榜商战必看电视剧,二少爷乔致庸临危受命成为大东家,为解决经济危机还迎娶了蒋勤勤饰演的陆玉菡,和军师孙茂才开启乔家商界全新一页的故事。
5、《一代大商孟洛川》《一代大商孟洛川》是一部以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为原型的古装商战剧,由龚艺群执导,张桐、柏寒、刘栋、陈洁联袂主演。
老字号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的儒商生涯,经商济民的儒商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经历多少风雨飘摇才到达今天的境界。
当年的央视收视冠军,根据前辈故事改编的电视剧,讲述医药世家同仁堂在各个动乱时期的沉浮故事,大宅门内的命运之歌不断被奏响。
百年大宅门再续国宝传奇——记山东国宝宏济堂东流水贡胶

百年大宅门再续国宝传奇记山东国宝宏济堂东流水贡胶泉城济南是中华阿胶的故乡,趵突泉东流水与古阿井同为熬制阿胶的圣地。
清代,济南宏济堂创始人、北京同仁堂少东乐镜宇(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的原型)总结历代熬胶经验,创制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宝——宏济堂东流水贡胶,成就了中华医药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
水是阿胶的圣灵之源。
《神农本草经疏》载:“阿胶,其功效在于水。
”济南的泉水属济水伏流,含有多种矿物质,水清而质重,其性趋下而纯阴,用此水熬胶最利于药效发挥。
因独特的水源优势,宋代起济南趵突泉东流水一带就有熬制阿胶的历史。
清代,随着黄河的变迁,古阿井的淤塞,气候环境的变化,古阿井一带土地盐碱化,地下水源变质,水质苦涩,中国阿胶业制作中心全部转移至济南趵突泉畔东流水一带。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同仁堂少东、乐家第12代传人乐镜宇捐山东候补道来到济南,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办“宏济堂药店”。
乐镜宇来到胶庄云集、胶香四溢的济南府西门外,感悟趵突泉东流水云雾润蒸、甘甜清冽、聚精纳气之灵秀,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济南趵突泉东流水开设“宏济阿胶厂”——《大宅门》中白七爷在济南创办的"泷胶庄"的历史原型。
乐镜宇对阿胶质量要求甚高,为此不怕费工费料,务求精良。
开办初期,鉴于当时药行所售阿胶都有驴皮腥秽气味,乐镜宇潜心研究历代相关文献,同时聘请阳谷县历代为皇室熬胶的世家传人刘怀安等名师来济南“宏济胶厂”熬胶。
在总结千年熬胶经验的基础上,历经千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制作阿胶的独特配方,创出了“九昼夜精提精炼法”(即“九提九炙法”)。
用济水之源——天下第一泉之圣水,配以独有秘方和独特工艺,熬制成质地纯正、色如琥珀、气味甘香、口感甜润、疗效显著的东流水阿胶,其“产品成色之佳、效力之宏为其他产品所不及”(《济南中医药志》)。
宏济堂东流水阿胶一经问世即被定为皇家专用品,被清皇宫奉为珍品“九天贡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原型
郭宝昌: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郭本人就是李天意的原型)
一、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乐镜宇)
我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北京一家大户。
我的养父,便是京城一脉望族的子嗣。
在《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的养父是位影响我一生的世纪老人,他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儿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
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
他享过福,受过苦,撒过欢儿,坐过牢。
他宽容大度,医道精湛,处事潇洒,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他的暴戾,他的惟我独尊,也毁了不少人。
所以,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生活在那么复杂的社会里、家庭里,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
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形象呈现给观众。
二、我的十二姑就是与名优照片结婚的白玉婷的原型,万筱菊就是梅兰芳先生
《大宅门》中有位痴迷名伶的小姐白玉婷,因无法与真心倾慕的京剧艺人相爱,最后与那艺人的照片结了婚,并与那照片相伴终生。
这事确有其人,这人就是我的十二姑。
她迷恋的名优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
当年,我十二姑对梅先生一往情深,逢梅先生的戏必看,坐在第一排,怀里抱个首饰匣子,一边看,一边往台上扔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最后连首饰匣子一起扔上去。
唱完戏,梅先生到后台卸妆,我十二姑就在戏园子后门等着,梅先生出得门来上马车回家,十二姑就坐自己的车跟着,梅先生进了家门,大门一关,热热乎乎一家子,我十二姑一人儿苦苦地徘徊门前,非常凄惨……
梅先生何等聪明,明知我十二姑心意,但先生品行高洁,对妻子儿女有极强的责任心,所以,一直没有给我十二姑感情上的回应。
十二姑亦不是轻浮女人,她迷恋的是梅先生的艺魂,所以后来做出了跟梅先生的照片结婚的举动。
这件事当年非常轰动,因为我十二姑非常有钱,她没结婚,没儿没女,分得的家产全在自己手里,不像其他房的兄弟姐妹,子孙一大群,再多家产也得平分。
所以,当年数不清的求婚者包围着正值妙龄的十二姑,可她全然不睬,日日厮守着梅先生的照片,终老一生。
三、《大宅门》就是同仁堂
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我把大宅门写成百草厅。
其实,这百草厅的原型就是大清末年声名远播的同仁堂。
我就是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生活了整整26年。
但40年来,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我写的《大宅门》就是同仁堂。
我不愿透露写的是自己的家史,因为这个京城望族如今老老小小有上千口人,每个人对这个大宅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估计有不少人像我养母一样,出于各种考虑,不一定同意我写这个剧本。
为了保护这部作品,我不仅将同仁堂改成了百草亭,还把同仁堂原本的4个房头改成了3个房头,当然,人物也都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
恐怕现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对号入座了。
尽管如此,《大宅门》这部电视连续剧却是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自1880年至1937年期间,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四、十二大腕儿跑龙套
《大宅门》开了一个影视界众多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
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12位朋友都签了合同,好多还剃了光头,成了《大宅门》里的龙套。
真演起来,这些朋友也都特别认真,特别出力,比方张艺谋,当时正忙着拍申奥宣传片,事先根本没时间看剧本,好容易抽出两天时间赶到排演场,一边儿剃头一边狂背台词儿,上
场前还跟我说:“郭导,我可不是演员,演的不好,您言语,咱们重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艺谋自始至终没离开现场一步,随叫随到,表现了极高的艺德。
因为张艺谋实在太忙,拍完就赶紧走了,他走后我一看效果,有一场戏拍得不理想,还得重拍,结果回北京后张艺谋又赶过来,二话没说又剃了一回头!
我拍《大宅门》时,陈凯歌正在英国拍戏,中间回国3天,头一天就正巧碰见了侯咏,侯咏赶紧打电话告诉我说:“凯歌说了,他第二天下午有点儿空儿。
”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凯歌风风火火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我现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就一场戏。
陈凯歌连气儿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化好装就上场了。
何群在戏里演的是一个当铺伙计,也剃了大光头。
另外,何群除了跑龙套外,服装、道具、制景,什么都管。
这些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和大明星们,在我这出戏里什么架子都没有,除了上镜演角色外,见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
有一次,拍我、张艺谋、姜文同时上场的那场戏时,我们仨在上头演,田壮壮当执行导演,侯咏把着机器拍摄,何群当现场美工,人们都说,这场戏,空前绝后。
郭宝昌:1940年8月生,北京人。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
电影作品有:《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特区移民》等。
电视剧作品有:《怀阴侯韩信》、《剑客春秋》、《没有终点的跑道》、《大老板程长庚》、《日落紫禁城》等,以及他以毕生心血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
八十年代初,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新一代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并因此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扎实基础。
因此,张艺谋曾很有感情地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