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霜1415123015的西方美学史期末论文
外国美术史与名作鉴赏-期末论文

重庆大学外国美术史与名作鉴赏论文学生:胡睿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2013年10月摘要艺术是时代的镜子。
艺术品能反映出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生活形态的改变,因而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品都与其他时代有所不同。
重大的历史变动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潮流改变。
艺术囊括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在这篇论文里将概述西方美术史,并对古代的宏伟建筑以及近现代的美术稍作分析。
关键词:西方美术史,印象派,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目录1 古代的灿烂文明 (3)1.1始祖之壁 (3)1.1.1旧石器时代——阿尔塔米拉岩画 (3)1.1.2新石器时代——巨石阵 (3)1.2文明之火 (3)1.2.1古埃及 (3)1.2.2近东——美索不达米亚 (3)1.2.3爱琴海——希腊艺术 (4)1.3罗马之盛 (4)1.4宗教之源 (4)2文艺复兴的荣光 (5)2.1人性之醒 (5)2.2皇权之光 (5)2.3浪漫之风 (5)3科学的浮光掠影 (6)3.1科学之种 (6)3.1.1写实主义 (6)3.1.2印象派 (7)3.1.3后印象主义 (9)3.1.4象征主义 (9)3.1.5表现主义 (10)3.2现实之外 (11)参考文献 (11)1 古代的灿烂文明400万年前,人类站了起来。
而在那之后200万年,人类才有工具遗留。
这个人类开始把石块变成适当的形状作不同用途的旧石器时代。
1.1始祖之壁1.1.1旧石器时代——阿尔塔米拉岩画1869年一次意外的探险,一个想摆脱名利的侯爵和他四岁的女儿共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克鲁马农人留下来的岩画。
阿尔塔米拉岩洞有超过150幅壁画,多数是简单的风景图和动物画。
颜料主要以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为主,掺有动物油脂。
颜色以红、黑、紫为主,色彩十分浓重。
这些岩画大约是为祭祀用。
这些画家兼职猎人,他们所绘动物与他们息息相关,比如许许多多牛的图案。
他们可能是觉得把动物的灵活与力量反映在墙上,可以夺取动物的灵魂或是力量,易于部落捕猎的行动。
外国美术史结课论文

外国美术史结课论文201213070203-宋振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雕塑艺术显得比较突出。
我以这一时期意大利的两名著名的雕塑大师为例,说出我对这一时期意大利雕塑艺术的见解。
我作为一名学雕塑的学生,我不敢说我对雕塑有多么独特的见解,我的理解可能很肤浅,但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在文艺复兴早期,主要的雕塑代表是多纳泰罗,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雕塑新纪元的代表人物,曾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但他并不一味地模仿,而善于在继承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他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大卫》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
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
在他的手下,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着意表现人的完美体魄和崇高精神的雕塑作品,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消失,所以同真人一般大小的裸体《大卫》问世,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举。
裸体的、有血有肉的少年大卫立在人们面前表现了过去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颂扬人体美的先河,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所塑造的大卫是佛罗伦萨人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心愿象征。
《大卫》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符合古典艺术的理想标准;它的姿态遵守“重心转移”的造型规律,显得放松而自然。
《大卫》正陷入复杂沉思的心理状态,他的沉思目光似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
这种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正是文艺复兴的根本精神。
自多纳泰罗之后,主要的雕塑家是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

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主题:偶遇《黄色基督》邂逅保罗高更摘要: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和课后的资料查找,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
而我最喜欢的是十七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诗人雷斯达尔。
他的风景画给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
关键词:黄色基督→保罗·高更→后映像派→后映像派三杰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讲解和自己课后的资料查找搜集,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从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直至欧洲十九世纪的美术,不仅有米隆的《掷铁饼者》、多纳太罗的《大卫》,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伦勃朗的《夜巡》、荷加斯的《伯爵夫人之死》…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广为人知的《最后的晚餐》,也不是价值连城的《维纳斯的诞生》,也不是那神秘的《蒙娜丽莎》而是那充满历史文化底蕴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后映像派别名画尤其是从邂逅《黄色基督》开始。
或许它们不是最伟大的作品,但总能显示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倘佯在后印象派的美丽长河之中,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传奇的世界。
一 .邂逅《黄色基督》故事那是一个连阳光也显得懒懒的下午,或许因为一天的学习让人感到有些疲倦,又或许是有一个令我怦然心动的事物出现的原因。
懒懒的趴在桌子上看着老师的课件一页一页的翻过。
直到出现,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简介油画《黄色基督》,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
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
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形成强烈的对照。
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约的图形中。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漫步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星河中亚里士多德《诗学》、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等等都是西方艺术学的经典,每一部经典都对艺术、美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但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会伴随着新的观点、概念、逻辑与方法的新生,对于这些新的观点、概念随着两千年历史的发展日积月累,已经成为层层覆盖攀枝错节的状态。
长久以来,艺术、美、模仿、形式、美感经验这些艺术学或美学中相关的概念各自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中东的局势,同一块地盘各自都说是自己的。
然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打破了这样的僵局,以问题讨论为经,以史料分析为纬,对艺术、美、形式、模仿、创造性、美感经验这六大美学观念进行梳理,解决了很多美学史上的存在争议的问题。
这本书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之一,《美学与艺评季刊》评价这部书为“不朽的美学通史”。
一、塔塔尔凯维奇及其《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是波兰人,任教于波兰大学,担任教授,国际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美学界的成名作即《美学史》(三卷)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除此之外还著有《哲学史》(三卷)、《关于幸福》、《专心于冥想》、《17-18世纪的波兰艺术》,还发表过将近200篇学术论文。
大师博闻强记、思考细密、见解高卓,究美艺之际,通古今之变,大有司马迁著《史记》之精神。
每书一出,便洛阳纸贵,传诵遐迩。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更是获得欧美学术界的一致佳评。
他以其丰硕的成果膺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常年作为代表出席国际联盟大会。
他还曾在世界范围内讲学,获得非常轰动的欢迎和认可。
由于这位大师在学术上辉煌成就和教育上的伟大贡献,波兰政府和法国政府都先后将特殊荣誉勋,章颁赠给他。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结课论文》赏析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美术的影响西方美术鉴赏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东西。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西方美术和我们中国美术一样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在作品。
西方文化是一种外向型文化,始终在努力地表现着人性。
虽经历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但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之本欲又得到张扬,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美术仍然以表现人性为主。
这其中诞生了像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等伟大的画家,也产生了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自画像》、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戈雅的《五月三日枪杀》等优秀作品。
西方美术之博大精深与中国美术一样,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因此本文仅从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美术影响进行分析。
1.弗洛伊德及其理论1.1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大家庭中,他上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下面有两个同胞弟弟和五个妹妹。
弗洛伊德自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且胸怀大志,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并在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艺术中的残缺美在美学领域里,有一种“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的美,说的就是残缺美。
何谓残缺美?我没有能力,也不愿用一个条条框框的定义把它束缚住,既然它是美,必定动人。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它,诉说它。
只知道,当我接近她、聆听她,感受她,我的心灵也随之澎湃,有时壮阔,有时低吟,却无时无刻不惊心动魄。
我只能以自己对西方美术短浅的认识,来讲述这博大的残缺艺术,却已经不知如何挑选例子。
因为,这样的美,太多太多。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残缺的美,是人类思维的飞翔;残缺的美因为遗憾更加灿烂。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里,美妙的杰作无处不在,那是祖先、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那些建筑、雕刻、绘画艺术都各自以她们独特的姿态,伫立在这条历史的河流中,有时静谧,有时磅礴。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
就说说这建筑之美吧。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的是古罗马的建筑群。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罗马这片土地上,这里巍峨雄伟的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接受着自然的洗礼,人为的破坏……但罗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失去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万神庙这些传奇……当时的世俗建筑已经相当成熟,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
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
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共四层。
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
场中间为角斗台,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整个斗兽场就这么矗立在意大利的市中心,从那些残存的建筑体里磅礴之气喷泄而出。
如今的斗兽场只有半个残荷般的躯壳,帕特农神庙也只剩下一堆柱子。
而就是这些看似破旧不堪的建筑群,映射了整个罗马文明的发展,她随着罗马而生而亡,即使残破也永远以骄傲的姿态伫立着。
西方美学导论学期论文

西方美学导论学期论文关于美这个话题,其实不是特别明确。
美的定义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而那些看似说得清楚的人又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说法,柏拉图是一个说法,黑格尔是一个说法,毕达哥拉斯是一个说法……他们各又各的道理,便把我们这些后辈弄得云里雾里。
抛开它的定义和本质不说,还有另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那就是美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呢?这个问题也很难解决,有一种很玄乎的感觉,因为美看不见摸不着,难道不是主观的?但空气不也看不见摸不着么,空气是客观的美怎么就不能是客观的了呢?想想都不行,那干脆就是主观客观现结合好了,反正现在不都说凡事都有两面性嘛,而且中国人讲究中庸不是。
如果非要我来明确区分一下的话,那我觉得美是客观的。
美是审美对象的一种客观的属性,独立于审美者的任何主观的意见或看法。
我认为,任何一个审美对象都有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美的属性,这种属性有的容易被发现,而有的则很难被察觉。
好比水里的鱼,有的游得浅一点,有的游的深一点。
倒是数学中有很多容易没发现的美,例如黄金分割点,这个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已经讨论过。
另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e^(iπ) +1=0,它被称为“最美的数学定理”、“数学美的典范”,它的美源于它包涵了数学最美的元素:e,i,π,1,0。
0,1代表算数,i代表代数,π代表几何,它们几乎涵盖了数学这门科学的所有内容,可谓是数学之源,“活生生”的一个美啊。
而数学中数字的规律更是美的客观性的表现,我们来看下列一组算式:1 x 9 + 2= 1112 x 9 + 3= 111123 x 9 + 4= 11111234 x 9 + 5= 1111112345 x 9 + 6= 111111123456 x 9 + 7= 11111111234567 x 9 + 8= 1111111112345678 x 9 + 9= 1111111111123456789 x 9 +10= 1111111111是不是觉得这组算是很神奇,或者说是很和谐很简单却又十分奇异。
“西方文明史”期末论文

“西方文明史”期末考查期末采用大作业形式进行考查,分两部分:I. 这学期你选修这门课的主要收获;II.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短论:1,为什么许多西方人心怀“古希腊情结”?2,为什么说美是古希腊文化的最高理想?3,中世纪是黑暗时代吗?4,试就古希腊艺术与中世纪艺术做一对比,并分析导致其不同面貌的原因。
5,文艺复兴为什么可以说是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一场“哥白尼革命”?6,如何理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I think, therefore I am”?7,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
8,你如何评价启蒙理性的得失?如何看待文明发展中利弊相参的吊诡现象?9,西方历史上有许多神学家从各种不同角度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但尼采在《苏鲁支语录》中说上帝死了,上帝唯一可以原谅的地方是,他并不存在。
试论尼采这一思想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10,试论现代性与传统的对立。
11,试论现代性与大众文化的对立。
12,结合某一具体文学艺术作品谈谈你对现代派艺术的感受。
13,何为大众文化?你对它持何种态度?14,有学者认为,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西方文明能否继续存在下去,而是是否应该继续生存下去。
他们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此类置疑的?你认为他们是否有吹毛求疵之嫌?15,你认为不同文化是样式的不同还是等级的高低?为什么?16,试从文化多元论出发,对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做一评论。
17,谈谈宽容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乃至处理不同文明关系中的作用。
【注意】1,期末作业占学期总分的70%,平时的到课率及课堂答问、讨论占30%。
2,作业应包括以上一、二两个部分。
各部分的篇幅,自己分配比例。
3,两部分总字数不能少于2,000字,也不要超过3,500字。
请尽量简洁明了,字数超出太多将给成绩带来不利影响。
4,两部分的区别:第二部分个人色彩较少,论述时应做到有理有据。
第一部分不怕写得没有系统,可以仅仅是一种最直接的感受、印象,也可以是体会、启发、疑问、意见、建议等等,还可以评说对哪些部分感兴趣,哪些内容听不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敦煌造型艺术再生的路径
完成时间 2015年1月12日
课程名称 西方美学史
专 业 美学
年 级 14级
注:研究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论文,并
用统一格式稿纸誊正,加此封面装订成册后,
送交评审教师。
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最迟
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
告单一并交本单位研究生秘书注册存档。
成 绩
评卷人
研究生 严霜 学 号 1415123015
论敦煌造型艺术再生的路径
严霜
(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敦煌艺术再生,既是艺术的再创造和文化的自我增值,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但是,截至目前学术界对敦煌造型艺术再生的研究鲜有问及。
本论文运用典型分析法集中论述如何破译敦煌造型艺术。
关键词:敦煌造型艺术;艺术再生;路径
0 引言
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再生问题鲜有问及,只是近来《兰州晨报》和《兰州晚报》以及中央电视台上偶尔有些敦煌舞剧演出过程和吨哈哈艺术演出团体如何经营演出,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报道,但是只是对这种敦煌艺术再生现象的报道,并没有提高到理论高度。
1 敦煌造型艺术概述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敦煌壁画也离不开造型这一艺术手段。
壁画中的各类造型超凡脱俗,充分体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艺术智慧,他们能把自然形象艺术化地再现,他们笔下的形象古朴、自然、
传神写照、夸张有度、以少胜多、生动有趣。
敦煌壁画中的造型艺术,不是简单的描摹,而
是艺术家们通过壁画这种独特的视觉艺术的
表达多年积累经验所得。
1.1 绘画风格
较早的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如275、
254、257等窟)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
的人物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
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
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见图1.2)。
西魏(249窟、285窟等)在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中。
通常这个时期的壁画为白粉铺底,以遒劲潇洒的线描和明快的赋色进行绘制。
整体上,看来传统画风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已得到进一步发展。
图1.2
北周(290、428、299等窟)
通常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连
环画,皆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
线描勾勒,造型简赅生动,色彩
清淡雅丽,虽有的肌肤略作立体
晕染,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
体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
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见图
1.3)。
图1.3
1.2.线条艺术
线条和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能够以简练的笔墨,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
敦煌壁画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并适应创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发展。
寥寥数笔土红线,一只撒野奔驰的野牛脱壁而出;笔力爽快的接线表现了一
群猎仔争先恐后奔跑觅食的活泼神态;“篙
山神送柱”一图里的人物和建筑部是不用朽子(木炭条),随手勾描的画稿,
显然逸笔草革,仍不失为一幅
神采生动的白描。
在不经意的
落笔起稿中,往往另有一种自
然流露于笔墨问的天趣。
敦
煌壁画的定形线是比较严谨
的,早期的铁线描,秀劲流畅,
用于表现潇洒清秀的人物,如
西魏的诸天神灵和飞天,线描
与形象的结合,堪称关五无
暇。
唐代流行兰叶描,中锋探
写,圆润、丰满、汗厚,外柔
而内刚(见图1.4)。
图1.4
2 破译敦煌造型艺术
2.1临摹壁画
敦煌壁画不可移动,但临摹品可以自由移动可以让观众更自由的欣赏敦煌艺术。
中国艺术家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动荡他们仍满怀对中华古代文化艺术的渴望热情,如饥似渴的临摹壁画。
后来又利用幻灯技术,形成了形式整齐的临摹样式和较为突出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整理性临摹的技法和手段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定向专业培训的特培生和艺术院校的毕业生继承前辈,不断创新,绘制出以敦煌复制为代表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
工作者和艺术家对壁画的临摹,不仅保存了敦煌造型艺术而且为其再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使舞蹈艺术家可以更好的了解、研究敦煌舞的风格,敦煌舞的动律,从而形成敦煌舞派。
比如舞蹈艺术家反复琢磨吴曼英先生的敦煌舞姿白描图才发现敦煌舞S型的曲线运动规律。
高金荣先生在编导敦煌舞训练教材时也参考了《敦煌舞姿》。
2.2 破译古谱
敦煌壁画有许多乐舞场面,乐中有舞,舞中有乐,古乐的破译可以让舞蹈家们更好的根据壁画中的舞蹈创作新的敦煌舞。
他们对古乐的破译和研究为敦煌艺术再生奠定了基础,有了古乐,才能更好的理解舞蹈,音乐和舞蹈是姐妹艺术。
现代敦煌艺术再生就直接得益于已故著名音乐家席臻贯先生的《敦煌古乐解译》。
2.3 研制乐器
(1)确定研制的乐器:敦煌壁画上的乐器,绝大部分已经失传,我们既看不到它的立体形象,更听不到它的美妙声音。
这一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是这“敦煌宝贝”失传。
我们可以从6000余件乐器图像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0多件确定为研制的乐器。
(2)制出草图,标明规格、尺寸。
(3)与制作师傅商定制作方案及所用材料,要求做到结构合理,选材得当,制作精良,发音良好。
(4)彩绘装饰,美化乐器。
(5)请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的演奏家进行试奏。
(6)请中国音乐研究所视听技术实验室专家进行测音。
(7)验收乐器、组织鉴定、演奏实践。
2.4 提炼舞姿
敦煌艺术的再生离不开对壁画和彩塑中舞姿的提炼加工。
许琪《试论敦煌壁画舞蹈的动律特点》探索了敦煌壁画中舞姿造型特点和动律特点。
她以为敦煌壁画舞姿以“S”型曲线为主。
敦煌壁画舞姿有一种不同一般的拧劲,勾脚,出跨,扭腰,头颈姿态特别的别致,手势的多变,构成了多样的曲线美,每个舞姿大都有一条或多条近似S曲线的线条组成。
高金荣先生从不同时代的壁画舞姿中,总结了他们共同风格:纤细、多样、具有佛教色彩的手姿;柔曼多弯多棱角的手臂;出跨冲身下沉的曲线肢体;赤足和
勾、翘、歪、开的脚形;别致的眼神;长绸、腰鼓、琵琶等道具使用。
无论是许琪还是高金荣先生,他们对敦煌舞姿的提炼与加工都为敦煌造型艺术的再生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2.5 探究妆饰
研究者主要依靠相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对敦煌服饰的种类、穿着、搭配、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美学价值进行探究,从而丰富服饰史、美术史的研究,同时为当代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敦煌造型艺术再生化的意义
艺术的再生源自于经典艺术品作为灵感之源启发新的艺术生成,或派生出新的艺术品种,产生新的艺术流派,或使这种经典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价值增值。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976年开始,敦煌被纳入商业化旅游区管理,莫高窟卖门票开放参观,不过当时知晓者和参观者并不多。
只有当1979年底以敦煌文化和莫高窟壁画舞乐艺术为题材的舞剧《丝路花雨》在香港首次演出成功并开始向全世界传播时,敦煌艺术才开始家喻户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敦煌艺术再生是从甘肃省歌舞剧团排演《丝路花雨》开始的。
全球化在带来各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审美的趋同化,这种趋同化趋势以逐渐消除民族差异性为特征。
敦煌艺术作为特定地域中民族审美文化的结晶,在1600多年中历经数次再生后已成凝聚状态,但如果不能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全新的形式再生,而只是作为遗迹和古董残存,那么,它将在十分有限的价值空间中被文化趋同的浪潮淹没。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伴随敦煌学日益成为显学的现实,敦煌艺术再生问题迟早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艺术再生问题的理论认识,为国家的文化战略提供新的参照,而且还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有关敦煌艺术新的经济文化增长点的新思路、新点子,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4. 重构敦煌造型艺术
在今天全球化浪潮中,各国文化都受到趋同化的威胁,而敦煌艺术再生化升值原生和再生的艺术,因为再生的敦煌艺术可以使国内同胞和国际友人知得多些、懂得多些,自然也就有兴趣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共同努力,发扬敦煌精神,把“敦煌金饭碗”一代代地传下去。
参考文献:
[1]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社,1998.
[3]牛龙菲.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4]高金荣. 敦煌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席臻贯. 敦煌古乐解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5]樊锦诗. 中国敦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7]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胡同庆.初探敦煌壁画中的环境保护意识[J].敦煌研究,2001(2).
[9]庄壮.关于组建“敦煌壁画乐器演奏团”[J].2013(5).
[10]袁梦雅.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女供养人的装饰探究—以61窟于阗天公主为例[J].东华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