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母猪泌乳量

抓好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母猪泌乳量
抓好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母猪泌乳量

抓好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母猪泌乳量

一、母猪泌乳量与采食量的关系:

当母猪日采食量在5~7千克时,其泌乳量与采食量为线性关系;母猪多采食1千克饲料,将多分泌1千克乳汁;

1千克母猪乳汁可使其所哺乳的一窝仔猪增重250克。

二、哺乳泌乳母猪采食量的估算:

哺乳母猪饲料需要量=1.5~2.0kg+0.4~0.5kg×哺育仔猪头数三、提高哺乳泌乳母猪采食量的综合措施

⑴饲喂适口性好、营养平衡的优质饲料

⑵第一周逐步增加饲喂量,然后自由采食

⑶保证饲料新鲜

⑷使用湿拌饲料

⑸日喂4次:5:00,11:00,16:00,21:00,特别是高温季节,应该在相对凉快的时间增加饲喂量

⑹保证充足、持续的饮水(水槽优于饮水器)。高温季节注意水温,过高的水温会导致母猪采食量的下降,奶水减少

⑺母猪分娩最初几天不吃料时,可在食槽中加水,水中加醋(1:100)

⑻保证产房温度对母猪适宜

⑼防止妊娠母猪过肥。哺乳期的采食量与妊娠期采食量成反比

四、妊娠期过量饲喂对哺乳的影响:

①提高妊娠期不必要的饲料成本

②母猪易出现发生分娩障碍且易压死仔猪

③泌乳期采食量降低、乳腺发育不良

④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发情不及时

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

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 按猪的体重计算喂量=实际体重×系数,系数为小猪0.05,中猪0.04,大猪0.03,这套系数也要牢记住,即猪的采食量系数。 或按下表参考进行喂量的选择: ⑴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50日龄期间:共消耗教槽料5.8千克,乳猪饲料15.28千克。 ⑵ 小猪从50日龄到87日龄(15~35公斤重阶段)共消耗小猪饲料:35.65千克。

⑶ 中猪从87日龄到125日龄(35~65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中猪饲料:80.8千克。 ⑷ 大猪从125日龄到168日龄(65~108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大猪饲料:118.8千克。 ⑸ 中小型猪场以一头母猪年产20头仔猪的保守估计来计算成本,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1100千克,母猪饲料成本主要为妊娠母猪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平均一下价格为:2.56元/千克,所以,一头母猪年饲料成本:1100×2.56=2816元,加上药物免疫和人工成本484元,则一共为3300元。 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编辑:feedsos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510716.html,点击数:5081 更新时间:2009-5-22 文章录入:feedsos 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 按猪的体重计算喂量=实际体重×系数,系数为小猪0.05,中猪0.04,大猪0.03,这套系数也要牢记住,即猪的采食量系数。 或按下表参考进行喂量的选择: 表: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采食量(体重:千克;日喂量:克;日龄:天) 从上表可知道: ⑴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50日龄期间:共消耗教槽料5.8千克,乳猪饲料15.28千克。 ⑵小猪从50日龄到87日龄(15~35公斤重阶段)共消耗小猪饲料:35.65千克。 ⑶中猪从87日龄到125日龄(35~65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中猪饲料:80.8千克。 ⑷大猪从125日龄到168日龄(65~108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大猪饲料:118.8千克。 ⑸中小型猪场以一头母猪年产20头仔猪的保守估计来计算成本,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1100千克,母猪饲料成本主要为妊娠母猪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平均一下价格为:2.56元/千克,所

哺乳母猪全价料配方

哺乳母猪全价料配方 胃单动物全价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 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能量需要:母猪维持需要、母体增重需要、妊娠;1、维持需要;计算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的公;式:NRC(1998)MEm(kJ/d)=443;DMm(kJ/d)=460BW0.75;2、增重需要;根据母体增重可计算出母体蛋白质组织和脂肪组织增重;母体脂肪组织增重(kg)=母体增重(kg 胃单动物全价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载体或稀释剂) 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需要:母猪维持需要、母体增重需要、妊娠产物需要 1、维持需要 计算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的公 式:NRC(1998) MEm(kJ/d)=443.5BW0.75 DMm(kJ/d)=460BW0.75 2、增重需要 根据母体增重可计算出母体蛋白质组织和脂肪组织增重。NRC(1998)的计算成本公式如下: 母体脂肪组织增重(kg)=母体增重(kg)×0.638-9.08

母体瘦肉组织增重(kg)=母体增重-母体脂肪组织增重 脂肪组织含脂肪90%,瘦肉组织含蛋白质23%,每沉积1g脂肪和蛋白质分别需52.3kJ和44.4kJME,则:母体脂肪合成所需ME=母体脂肪组织增重×90%×52.3 母体瘦肉组织合成所需的ME=母体瘦肉组织增重×23%×44.4 故妊娠期母体增重的ME(MJ)需要量为: ME=母体脂肪合成所需ME+母体瘦肉组织合成所需ME =母体增重×90%×52.3+母体瘦肉组织增重量×23%×44.4 =(母体增重×0.638-9.08)×90%×52.3+[母体增重-(母体增重×0.638-9.08)]×23%×44.4 =母体增重×33.727-334.67 妊娠期按115D计,则平均每天母体增重的ME(MJ)需要量为:ME=(母体增重×33.727-334.67)/115 3、妊娠产物需要:妊娠产物包括胎儿、母猪子宫及其内液、乳腺组织等几部分。比较屠宰实验表明,母猪在不同营养水平下每胎妊娠产物的总增重比较稳定,为22.8Kg。其中,蛋白质2.46 Kg,脂肪0.46 Kg,沉积能量约83.68MJNE,及每天沉积 727.7KJNE(836.8/115)。母猪将ME转化为妊娠产物NE

猪各个阶段采食量

猪各个阶段采食量 按猪的体重计算喂量=实际体重×系数,系数为小猪0.05,中猪0.04,大猪0.03,这套系数也要牢记住,即猪的采食量系数。 或按下表参考进行喂量的选择: 表: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采食量(体重:千克;日喂量:克;日龄:天)体重阶段大约日龄日喂量克 1.7— 2.5 2.5—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5 7.5—9.0 9.0—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26 26—30

30--34 34--38 38--42 42--48 48--53 53--59 59--65 65--707 10 13 16 21 24 28 35 40 45 48 52 57 72

73 81 87 92 99 106 112 119 12625 75 125 200 265 350 425 520 600 700 750 800

900 95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2200 2300 2400 70--75 75--80 80--85 85--90 90--95 95--100 100--105 105--110132 138

143 149 154 159 164 1682500 2600 2650 2700 2800 2900 3100 3100 从上表可知道: ⑴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50日龄期间:共消耗教槽料5.8千克,乳猪饲料15.28千克。 ⑵小猪从50日龄到87日龄(15~35公斤重阶段)共消耗小猪饲料: 35.65千克。 ⑶中猪从87日龄到125日龄(35~65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中猪饲料: 80.8千克。 ⑷大猪从125日龄到168日龄(65~108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大猪饲料: 118.8千克。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一)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一) 作者:杨学昌刘文瑜罗庭沙黄元鸿 摘要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技术措施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繁殖母猪头均每年提供出栏肉猪数,或头均每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母猪繁殖力是繁殖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猪群体质量、配种受胎率、产仔数、育成率、仔猪断奶重、育肥日增重等一系列指标来实现1-3]。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1后备母猪培育 断奶时选留下来的后备母猪,可按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不需要专用后备母猪饲料,不限制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至180日龄,体重80kg左右。180日龄以上,体重8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可适当限制饲养和补充一部分青绿饲料,以锻炼猪的胃肠消化功能,防止母猪过肥而引起不发情、不孕症。饲养方式采用群体饲养,每群4~6头,平均每头猪有2m2的活动面积,可以进行诱情刺激。210~240日龄,体重在100kg以上的后备母猪,经鉴定符合种用者可在第2次发情时配种。 2繁殖母猪选择 已配种受孕的后备母猪在1岁龄左右产第1胎,根据第1胎的产仔性能初步选出种用的繁殖母猪,到产第2胎后,再依据母猪年繁殖力选出生产力高的繁殖母猪作种用,淘汰生产力低的繁殖母猪4]。 3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的饲养水平和哺乳期对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成活率、肥育日增重以及母猪连续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分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发情配种间隔期四部分,其中妊娠期时间最长,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75%左右,哺乳期次之,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15%左右。因此,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期标准日粮供给量只占哺乳期的1/2,要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1.1妊娠前期。配种后1~30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胎。要供给妊娠前期母猪专用饲料,日粮饲喂量控制在1.8~2.0kg之间,每天适当喂给优质青绿饲料,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补充部分维生素。 3.1.2妊娠中期。配种后31~90d要调整好母猪的体况,饲料继续供给妊娠前期母猪饲料,日粮喂给量控制在2.0kg左右,但可以多饲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除增加母猪饱腹感外,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防止便秘、无乳症。有条件的可每日安排母猪自由运动1h,达到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目的,对母猪不要大声吆喊、鞭打、追赶等。 3.1.3妊娠后期。配种后91d到产前3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减少母猪产后体失重。饲料由妊娠前期调换成妊娠后期饲料,日粮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0.5~1.0kg饲喂量或每日补喂200~250g动物脂肪,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乳脂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母猪应单圈饲养,防止因机械挤压引起流产,但可以适当驱赶运动,减少难产5]。粪便干燥的母猪可在饮水中或日粮中加适量的轻泻剂。 3.2临产母猪饲养管理

猪采食量的科学控制

采食量是保证动物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是影响肉用家畜体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随着生产性能的提高,特别是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提高,猪的主动采食量却没有增加,甚至在减少,猪的采食量一般达不到理想要求,造成所采食饲料中用于维持需要的比例增加,降低了生产效率。生产实践中,动物采食量的重要性与作用常被过低估计,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猪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阐述了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研究进展等问题。 1采食量的重要性 1.1繁殖 长期以来,已经证实繁殖性能依赖于充足的营养,营养不足延缓发情,影响成年动物的繁殖性能。早期的研究工作表明,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对后续的繁殖性能没有影响。但是,在过去数十年的育种工作中,对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性状的选育降低了采食量,减少了初情期的体脂,延迟了体成熟,提高了泌乳力,从而使第1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较为严重,导致断奶至再发情间隔延长、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母猪不发情,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种用期。泌乳期是给予最佳营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摄入能量不足严重影响再配效率。尽管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讨论雌性动物的营养与繁殖作用,但是雄性动物的繁殖性能也是依赖于充足的采食量。营养不良的一个结果就是减少了体内促性腺激素分泌。相反,猪采食量的提高与体内血中黄体生成素(LH)分泌呈正相关联系,研究表明,泌乳期母猪的LH分泌水平如果较高,断奶后母猪可提早发情。在配种前期(潮红期),提高动物采食量,并且超过维持水平时,可以提高动物的繁殖效率。 1.2泌乳 在泌乳期,普遍接受的管理目的是使动物获得最佳采食量。母猪产仔后,要分泌大量乳汁来喂养仔猪,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因而很大,如果采食量不足则难以满足泌乳的营养需要。泌乳期采食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分娩后血中催乳素下降,生长激素由于能量处于负平衡而

分娩舍哺乳母猪采食量低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 2

分娩舍哺乳母猪采食量低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经7月4日以来对分娩舍哺乳母猪采食量进行了解了跟踪,同时经与组长以上人员共同讨论和分析。对哺乳母猪采食量低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如下:原因分析: 一、种猪群方面: 1、怀孕母猪中期料量过高,导致母猪膘形偏肥较多,从而导致整个 哺乳期及哺乳高峰期料量提不起来; 2、初产母猪较多,采食量有一些限制; 3、因受初产母猪本身限制产后料量上的较慢,控料时间过长,导致 平均料量较低; 4、发热母猪较多,个别易反复;母猪乳房炎占一定比例。 二、防暑降温工作: 1、风机的合理、科学使用需进一步加强,根据天气、温度、猪群状 态灵活调整风口的多少与大小,以求保证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 温及舍内无通风死角; 2、滴水降温的利用,应根据温度、仔猪大小及开启时间段定出合理 的使用标准; 3、中间及过道、通道撒水的灵活使用; 三、喂料工作: 1、湿拌料的普开使用及湿拌料干湿程度的统一标准(以手握紧从指 缝里有水渗出;放开松散为准)。 2、产后上料的时间把握及料量控制; 3、喂料餐数的合理性及料槽的及时清理,同时根据母猪的膘情及带 仔多少进行投喂; 另:(1)、母猪无食欲是否因添加营养药太多; (2)、添加柠檬酸效果不太明显; (3)、疫苗应激影响; 采取措施: 一、从源头配种怀孕舍抓起:1、重新调整中期料量,避免因中期料量 过高而导致哺乳期料量提不上来;同时保证母猪攻胎前的适宜膘情; 2、控制好舍内湿度,减少因高温、高湿对猪群造成影响。 二、强防暑降温的各项工作,临产母猪自转入分娩舍始使用湿拌料(湿 拌料统一标准);并在饲料里添加硭硝10克/头/天,连用7天(预防 产后便秘); 三、减少正常情况下的营养药物如:鱼肝油、胺基维它、加能速补等的 使用 四、做好产中、产后母猪护理,确保母猪体况恢复正常,做好产后各类 炎症的预防和治疗。 1、保证2次吊水质量:第1次吊水以补液、消炎为主(产后统一补 注:安痛定或氨基比林10ML);第2次吊水以调理、促进食欲为 主。 2、跟进后2次消炎针的注射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最 后1次消炎针用长效抗菌剂肌注:10ML/头。

肉猪各阶段最佳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

肉猪各阶段最佳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 阶段体重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 24-36日龄 6.5-10kg 267 334 1.25 37-56日龄 10-20kg 468 766 1.64 57-88日龄 20-40kg 655 1386 2.11 89-124日龄 40-70kg 741 1911 2.58 125-158日龄 70-90kg 765 2555 2.53 24-158日龄 6.5-90kg 653 2800 2.39 89.小中猪料添加3-5%脂肪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同时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夏天在哺乳母猪料添加3-5%脂肪可可减少因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增加乳汁分泌,提高仔猪断奶重,减少母猪失重,缩短发情间隔。 90.哺乳母猪每天维持需要2kg,另外每头小猪加0.3kg;母猪哺乳期平均采食量5kg。 91.在正常情况下:小猪28日龄体重一般7kg; 35日龄体重一般10kg; 60日龄体重一般20kg; 80日龄体重一般30kg; 120日龄体重一般60kg. 肉猪耗料表 阶段日龄饲养天数体重料型每天耗料阶段耗料所占比例 哺乳期 1-28 28天 7kg 乳猪料 0.1kg 2kg 1% 保育期 29-49 21天 14kg 仔猪料 0.6kg 12kg 5% 小猪期 50-79 30天 30kg 小猪料 1.1kg 33kg 14% 中猪期 80-119 40天 60kg 中猪料 2.0kg 80kg 33% 大猪期 120-160 41天 90kg 大猪料 2.8kg 115kg 47% 合计 160天 242kg 100% 500头母猪规模猪场年饲料用量表 猪别每头耗料量头数饲料量(kg)所占比例% 哺乳母猪 250 500 125000 4.3 空怀母猪 80 500 40000 1.4 妊娠母猪 620 500 310000 10.6 哺乳仔猪 2 10700 21400 0.7 保育仔猪 12 10300 123600 4.2 小猪 33 10100 333300 11.4 中猪 80 10100 808000 27.5 大猪 115 10000 1150000 39.2 公猪 900 20 18000 0.6 后备 240 160 4800 0.2 合计 2934000 100

母猪饲料配方设计讲解

后备母猪饲料配方设计 动科 一、划分生长阶段 后备母猪:后备母猪指满6月龄,经选育合格进入配种群且未参加配种的小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在配种妊娠舍适应饲养30~45天,至7月龄以上体重达到110~125KG以上时转入配种区参加配种。 后备期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形体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6月龄的母猪,选择大猪料(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合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空怀料1∶1配合青饲料。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及霉变饲料。适当限料饲喂,以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一般都是用哺乳料来代替,一般后备母猪料里需要添加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生物素等等,来提高后备的发情配种率,和预防母猪蹄裂。 二、选择合适饲养标准: 20-30kg后备母猪营养需求量(每千克饲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消化能含量(Mcal/kg)3赖氨酸(%)0.88 粗纤维(%)精氨酸(%)0.2 粗蛋白(%)16组氨酸(%)0.22 粗脂肪(%)异亮氨酸(%)0.49 钙(%)0.62亮氨酸(%)0.84 总磷(%)0.53蛋氨酸+胱氨酸(%)0.44 盐分(%)0.58苏氨酸(%)0.53 水分(%) 13色氨酸(%) 0.13 缬氨酸(%) 0.59 选择来源:《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动物营养参数与饲养标准》(张宏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5) 选择依据: 1.饲养标准中对后备母猪的粗纤维、粗脂肪、水分、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没有规定。顾查阅文献,依据其为标准。 三、选择原料限量标准及其依据 依据: (一)1. 注意原料的种类和数量 原料种类应多样化,以利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常用猪饲料的比例为谷物类占50%-70%,糠麸类占10%-20%,豆饼豆粕占15%-20%,有毒性的饼(粕)及菜籽饼应小于10%,种猪不宜使用,由于这里是后备母猪因此不采用,动物蛋白饲料占3%-7%,叶粉、草粉应小于5%,骨粉占2%-2.5%,食盐要小于0.5%,啤酒糟粗纤维含量较多,最多只能用15%左右。石粉贝壳粉应小于4|%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福建畜牧兽医第36卷第6期2014年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钟秋萍福建省武平县畜牧兽医水产局364300 摘要母猪年生产力的指标是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与体重。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两个途径,一是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1]。 关键词早期断乳产仔窝数窝断乳数窝重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4)06-0048-02 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有多种因素可造成繁殖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就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怎样才能实现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 1.1实施仔猪早期断乳仔猪的年产窝数受分娩间隔的制约,分娩间隔包括妊娠期、泌乳期和待配期(断乳至配种),妊娠期是一恒定的组分,待配期是一基本恒定的组分,泌乳期是一可变的组分。可见,仔猪的提前断乳是缩短分娩间隔、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仔猪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35日龄断乳,根据我国实际(猪舍、饲料条件等)可采取30~40日龄断乳。据养猪户反映,仔猪在30~ 40日龄断乳,60日龄出售,这样的仔猪适应植物性饲料较早。食欲好、增重快、不腹泻、非常好养。对早期断乳的仔猪,5~10日龄即应进行吃料训练,并注意科学补饲。仔猪离乳后可在原圈饲养,待其适应后再分群饲养。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和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仔猪生病[2]。 1.2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1.2.1提倡重复配种给母猪第1次配种后经8~ 12h,再配第2次,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对17头母猪进行对比试验:重复配种24窝产仔305头,平均每窝12.7头;1次配种9窝,产仔88头,平均每窝9.8头,产仔率提高了29.59%。重复配种,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很好措施[3]。 1.2.2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在母猪哺乳20~40d内催情,使其能够发情配种,可以既哺乳又妊娠,大大缩短母猪生产周期。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间隔断乳法。即人为控制并延长仔猪吃乳的间隔时间,白天只让仔猪吃乳1~ 2次,夜间让其母仔在一起。由于仔猪吃乳间隔拉长,使母猪乳房内积存大量乳汁,造成乳房膨胀,从而限制了催产素的分泌,血液中催产素减少,降低了卵泡刺激素的抑制作用,因而能促进母猪的发情与排卵。二是利用公猪诱情。对有公猪的养猪户,可在人工隔乳期间,将公猪赶到母猪运动场内诱情,每次15~20min,1次/d,连续3~4d后母猪即可发情。三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分娩后18~32d的哺乳母猪,注射2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后第4~5d进行2次人工授精,哺乳母猪妊娠率可达70%[4]。 2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 2.1增加胎产活仔数以提高窝断乳仔猪数,强化免疫提高仔猪存活率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所以,要加强免疫程序推广应用,降低经济损失。为了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制定并推广有效的免疫程序:一是在4~5月份对每头母猪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减少因该病引起母猪流产。二是在母猪产前20~21d注射K88、K99疫苗,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三是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断乳后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预防猪病的发生[5]。 2.2科学饲养管理以提高仔猪窝重 1)提高乳脂率和蛋白质水平以促进断乳窝重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浓度可提高母猪泌乳量及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对泌乳过程有重要影响,较高水平的缬氨酸(Va1)和异亮氨酸(Ile)在整个泌乳期都提高了乳脂率。较高的乳脂率可为仔猪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为促进仔猪生长提供了可能性[6]。随着日粮蛋 48

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原因分析

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原因分析 福建丰泽农牧饲料有限公司 现代养猪生产倡导早期断奶,而仔猪较高的断奶重更有利于早期断奶。哺乳仔猪的营养需求90%以上由母猪供给,提高哺乳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就显得举足轻重。高采食量的哺乳母猪它不仅能提供充足的乳汁哺育下一代,还减少哺乳期母猪自身的失重,为下一个情期的发情配种打下坚定基础。 一、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营养因素 1、饲料配方 合理的营养配方各方面比例相对平衡。根据哺乳母猪品种以及杂交情况,确定哺乳料合适的配方标准(见表1)哺乳母猪的饲料配方该因猪不同,因人不同,要因 表1 哺乳母猪每千克饲料养分含量 时而变、因地质宜。南北方哺乳母猪采食都有一个共同点,气温低采食多,配方时可以适当降低粗蛋白含量和饲料营养水平,以减少氨气排放。利于节约成本和 品种 瘦肉型(分娩后不失重) 肉脂兼用 型 分娩后体重140~180 KG 分娩后体重180~240 KG 消化能(Kal/Kg) 代谢能(Kal/Kg) 粗蛋白% 能量蛋白比(Kal/K g) 精aa 能量比(Kal/K g) Lys% Met+Cys% Ca% Ap% 3300 3170 17.5 189 2.75 0.90 0.45 0.80 0.36 3300 3170 18.0 183 2.88 0.95 0.45 0.80 0.36 3050 3120 17.5 186 2.46 0.80 0.40 0.75 0.35

控制室内小气候;气温高时热应激母猪采食量减少,为保证母猪有足够能量摄入供哺乳和生长需要,要适当提高饲料能量、营养水平。炎热夏季还可以通过提高饲料粗脂肪含量2~3%添加油脂达到提高饲料能量水平,而脂肪代谢产热最低;适当降低饲料粗蛋白含量1~2%,但要平衡aa营养水平(表2)以减少代谢产热,添加抗热应激物质如小苏打,增加维生素的供给,改善体内酸碱平衡,增强机体抗热应激能力。 表2 哺乳母猪aa主要ac平衡模式和需要量 氨基酸aa 相对于精aa(%) 日粮含量(g/Kg) Lys Au Met Met+cys au 100 60 26 50 19 9.5 5.7 2.5 4.8 1.8 2、饲料原料 哺乳母猪常用饲料原料见表3。好的配方没有好的原料体现不出配方价值。要制定原料标准,严格入库关。有条件的对水分、粗蛋白含量、是否霉变等作检测,不合要求的坚决不用,特别是有霉变的饲料原料。感官正常不能作理化检测的饲料原料,特别注意添加防霉脱霉剂,减轻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对哺乳母猪及仔猪的危害。 表3 哺乳母猪常用饲料原料要求 原料名称水分(%)消化能(Mcal/Kg)粗蛋白(%)备注 玉米豆粕麸皮鱼粉脂肪粉≤14 ≤11 ≤13 ≤10 ≤0.5 3.40 3.40 2.23 3.10 8.0 8.0 42 14.0 62.5 国标二级以上 NY/T2级以上 NY/T2级以上 Lys≥5.0% CE≥99% 3、产品贮存

快速提高猪采食量的方法

快速提高猪采食量的方法 俗话说的好“吃得多,长得快”这句话在养殖业也是相当适用,尤其像养猪业来讲,这个直接关乎到猪场的效益,猪只采食量与增重挂钩,当增重较快的时候,出栏时间就能提前,出栏加快就能更快的获得收益。而想要提高猪的采食量,第一步就是挑起猪的食欲,从饲料的适口性与气味性来改善,就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采食量。 一、饲料适口性 1、粗纤维在饲料中的含量,如果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百分之6,那么采食量会下降。 2、饲料的干湿问题,现在猪饲料里总共有三种,干料与湿拌料(水料比3-4:1)与稀料,在实验下同等的饲料,选择湿拌料喂法采食量很高,稀料最差。 3、饲料粉碎粒度,粉碎玉米粒度要求在0.8毫米到1.5毫米最合适,如果过粗的话,饲料的利用率会降低,过细的话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不利于猪只的健康发育,直接影响猪只的采食量。 4、盐分,正常育肥猪对盐的需求量在百分之0.45之间,如果盐分从百分之0.45掉到百分之0.2时候,那么采食量就会下降百分之20,增重减少百分之38。 5、猪爱吃甜的东西,如果饲料中加入一些甜味剂,那么采食量会上升,这里要求甜味剂所用的糖精钠经疏水处理,在饲料里结块或者粒度在100目以下的时候会有苦涩味,反而直接影响饲料适口性。所以要求糖精钠粉碎力度在160目以上,并且须通过疏水处理,使得分散均匀,不然会造成局部甜度高发苦。 6、饲料中添加酸味剂,现在都主张乳仔猪饲料用低碱贮原料,这个时候加入酸味剂可以有效提高采食量,不用石粉与磷酸氢钙,酸力控制在20到30。 二、饲料气味 猪的嗅觉要超过狗的嗅觉,对气味相当敏感,所以从气味上也能影响采食。 1、香料剂的改变,如鱼香型、香甜型、鱼腥型等的相互转换,或者是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气味挥散完毕,都会直接影响猪的采食。 2、霉变饲料,如果饲料被霉菌所污染,饲料发霉变味,无论是适口性还是采食量上都是呈下降趋势。 3、酸败饲料,环境温度过高和饲料存放时间久,饲料里的硫酸铜和一些微量元素超过150PPM的时候,饲料里的粗脂肪就会被氧化,这个时候气味会呈现出哈喇味,影响采食量。 4、油脂种类,油脂种类的不同也会影响猪的采食量,出生仔猪适应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但是像一些动物油,鱼油或者猪油吸收不好。

20140213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 时间:2014年2月13日作者:周某信息来源于一览饲料英才网泌乳母猪的饲养是猪场生产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仔猪的长势和成活率,是猪场取得好效益的关键。但在生产中常会出现泌乳母猪过肥或过瘦、缺奶或无奶、配种间隔延长、配种受胎率低、淘汰率高以及仔猪脂肪性腹泻、增重慢等问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饲料英才网专家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现将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介绍给大家。 1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给泌乳母猪提供足量的养分,目的是获得最大的泌乳量,最佳的仔猪增重和母猪以后良好的繁殖性能。 ①能量需要。泌乳母猪的能量需要包括维持生命需要、泌乳需要和生长需要。当泌乳母猪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这三种能量需求时,母猪就动用自身储备进行泌乳。而当母猪体重损失过大时,就会影响下一次发情。泌乳母猪日粮消化能水平应达到13-13.8焦耳/千克。提高饲粮能量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添加脂肪,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泌乳母猪日产奶量和乳脂率,而且还可提高仔猪成活率。脂肪的适宜添加量在2%-3%,添加量若大于5%,不仅会降低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而且饲料容易

变质,增加饲料的成本。在选择脂肪时须注意脂肪酸的构成,建议少用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过高的动物油脂。 ②蛋白质需要。泌乳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日粮粗蛋白含量要达16.5%-18%,并选用优质豆粕、膨化大豆或进口鱼粉等蛋白质原料。在所有氨基酸中,赖氨酸是泌乳母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试验表明,当赖氨酸水平从0.75%提高至0.9%时,随着赖氨酸摄入量的增加,每窝仔猪增重提高,母猪体重损失减少。但是赖氨酸含量过高会导致缬氨酸的不足,美国和加拿大共同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泌乳母猪日粮赖氨酸含量超过0.8%时,缬氨酸将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要平衡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赖氨酸含量为0.9%,缬氨酸浓度由0.6%上升到0.9%时,仔猪断奶重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能量摄入量和氨基酸摄入量必须配合好,不能只要求摄入高水平的能量或者高水平的氨基酸,如在热应激时通常应提高氨基酸水平,但若不相应地提高能量水平,则起不到作用。 ③维生素需要。夏季母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 (150-300毫克/千克),可减缓热应激;维生素E(30-50毫克/千克)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减少母猪乳房炎、子宫炎的发生,缺乏时仔猪断奶成活数减少,仔猪腹泻增多;生物素(0.2毫克/千克)广泛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生物素缺乏可导致皮炎或蹄裂;维生素D(150-200国际单位/千克)可

泌乳母猪的采食量

泌乳母猪的采食量 R·L·Moser,明尼苏达大学,动物科学系助教SW3--94 引言 许多养猪生产者经历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不足。一般而言,泌乳母猪不会采食足够量的饲料以满足维持和产奶的能量需要,结果造成能量的负平衡。这个问题在初胎母猪被夸大了,因为它们需要用于生长至成熟体重的额外的能量。因此,泌乳母猪会动用皮下沉积之脂肪来满足这种能量亏空。结果常常造成显著的体重丢失(20至40公斤),断奶至再发情的休情期延长。受孕率低下和母猪使用年限减少。 很明显,母猪的繁殖性能取决于其整个繁殖周期(怀孕、泌乳和断奶后)所消耗的饲料总量。为谨慎起见,泌乳期与其他繁殖生理期予以分开讨论,因为某一期的采食量会影响下一期的采食量。在一个正常的分娩至再分娩间隔期(150天),总采食量的大约2/3是在妊娠和断奶后期间被消耗的。泌乳期增加采食量的重要性有可能被质疑,因为只有1/3的饲料是在这段时间消耗的。可是泌乳期的最大采食量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期间每大的能量和营养物的需要量超过妊娠期的日需要量。下面对许多营养性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作一概括,这些因素一向被认为影响哺乳母猪的饲料消耗。 有效的环境温度 产仔房有效的环境温度(EET)可能是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EET的测定涉及多种因素(湿度,空气流速等等),但气温是母猪环境温度性质的最好指示参数(Curtis,1981)。EET(用气温估计)被认为在控制随意饲料采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控制饲料采食的静热力学理论所描述的(Curtis,1981)。在冷环境中,母猪会增加采食量,额外的能量可通过代谢产热以维持体温。在产仔房中这个现象很少观察到,因为新生仔猪需要一个暖和的环境温度。在暖和的环境中,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来降低代谢率。其他控制采食量的因素,例如胃的扩张度和血糖浓度,当环境温度下跌离开母猪温度舒适区时。这些因素的作用就会凸出来。但是环境的温暖显然会使母猪降低代谢率。这一需能过程,同时伴随着采食量的减少,导致产奶的可利用能下降,结果仔猪断奶体重较轻和(或)母猪哺乳期体重丢失较大。 爱尔兰的研究(Lynch等;1977;O'Grady和Lynch,1983)显示;当气温从21℃上升至27℃时,日采食量从5.2降至4.6公斤,下降了11.4%;当气温从16℃升到27℃时,日采食量从5.6降至4.2公斤.,下降了25.2%。在这二种情况下,处于高气温的母猪呼吸速率较快,仔猪断奶体重较轻。Cox等(1964)报道,暴露于29℃气温母猪的采食量,与暴露于正常气温波动下(范围从18到32℃)的母猪相比,下降了14%(4.9对5.7公斤/天)。Lynch等(1979)估计,产仔房温度每下降1℃,母猪日采食量增加0.2公斤。 虽然温度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最高采食量所属之温度仍然是一个谜。当皮肤温度上升至35℃时,猪只便开始对热应激产生气喘反应。当气温下降时,采食量如预期的那样稳定增加。从理论上来说,产仔房温度不应显著地低于母猪临界线下限(LCT),超过此限,用于维持的能量就会增加。因此,产奶房温度应接近哺乳母猪临界温度线下限,而对幼仔应该另外僻出一个加温区。事实上,温度略低于母猪的LCT 界限,并允许动物自由采食,那么能量沉积有可能达最大点(Curtis,1981)。这个现象被认为是由于采食的过度补偿性增加使更多可代谢能用于生产。哺乳母猪的LCT点尚未测定。估计妊娠母猪的LCT范围在10℃至20℃,取决于饲喂水平和妊娠阶段(Holmes和Mclean ,1974)。由于怀孕母猪代谢热的生成较高,泌乳母猪的LCT界限预期低于怀孕母猪。爱尔兰的研究者们推荐的产仔房温度是16℃。 让暴露于产仔房热环境中母猪受凉的方法已经产生了。用一根空气导管,放在每只产仔笼的前面。Merkel和Hazen(1967)报道,受凉气(18℃)吹拂的母猪与同一舍(29℃)未得到凉气的母猪相比,前者往往吃得更多而体重损失更少。最近,堪萨斯州的研究者们评价了用滴水法致凉哺乳母猪的价值(Nichols等;1983)。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将母猪皮肤表面弄湿会大大增加蒸发热的散失,从而降低热应激。在堪萨斯的研究中,试验分对照(未弄湿)和试验组(用一滴水灌溉系统弄湿)。滴水系统受温度控制,当产仔房温度超过29℃时启动。气温范围为27和34℃。滴水器被按放在母猪头部上方,便于将颈肩区滴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采食量较高(5.7对4.6公斤/天),呼吸频率较低,体重损失较少而仔猪断奶体重较高。 日粮的能量密度 动物采食量受日粮能量密度的影响。当日粮含“高能”饲料成份(脂肪或油)时,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往往会减少。表1总结了母猪饲喂典型哺乳日粮(对照)或对照日粮加脂肪/油的对比试验结果。饲喂加入脂肪/油的日粮,其采食量大约下降5.0%,但与对照日粮相比,日代谢能的摄入量却增加了大约6.5%。这是因为补加脂肪/油的日粮,每公斤的含能量较高。因此,通过在日粮中补加脂肪来提高哺乳母猪能量摄入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处于热应激状态的母猪。如在仔猪的日粮中补加脂肪,同样能减少热应激所致的采食量的下降幅度(Stahly,1981)。 表1.日粮中加入脂肪和油对哺乳母猪日采食量和代谢能(ME)摄入的影响

提升哺乳母猪采食量综合解决方案

Mytech Biotech Co.,Ltd. 提升哺乳母猪采食量综合解决方案 成都美溢德营养技术部猪产品线 1、猪场哺乳母猪采食量的现状 目前,在优良品种猪的养殖中,母猪采食量是母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核心指标,直接关系着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因此,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大部分猪场哺乳母猪采食量实际平均在6kg以下,平均窝产活仔数低于11头,尤其在每年6-8月份高温条件下,母猪采食量将面临更大问题,为了保证窝产活仔数在11-13头,采食量至少需要达到平均7kg以上。因此,分析采食量低下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因素就尤为关键,为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提供解决措施,实现母猪繁殖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提高。 2、哺乳母猪采食量低的危害分析 (1)降低断奶成活率 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会导致泌乳量不足,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断奶前的存活率。据报道,断奶前仔猪的死亡,大约50%归因于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我们的测定结果也表明,哺乳期死亡的仔猪约45%是由于体弱,而体弱与哺乳期母乳的摄入不足相关。(2)增加背膘损失,减少窝产仔数 为了满足产奶的营养需求,哺乳母猪在采食量低的情况下,会动用分解体组织,从而使母猪哺乳期损失体重和背膘。一般情况下,哺乳母猪日采量如果达不到8kg,将可能损失背膘。由于实际生产中,哺乳母猪的日采食量一般不超过 5.5kg,因此母猪哺乳期失重一般是较严重的,体况因而显著下降,导致断奶至再发情间隔延长,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母猪不发情,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种用期。 (3)易返情和母猪体弱 对母猪群被淘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因配种后返情(断奶后配不上种)和体况较差而被淘汰的母猪占被淘汰母猪的比例接近50%,而返情和体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不足造成的。 (4)引起繁殖障碍,延长发情间隔 哺乳期采食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哺乳期能量的负平衡不利于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因此哺乳期采食量低下会引起繁殖障碍;另外,血中黄体生成素可促进发情和排卵,哺乳期采食量低下可显著降低哺乳期血

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技术措施 1、做好母猪产前减料,产后逐渐加料的工作 根据母猪个体情况,一般在产前5-7天开始减料,特别肥胖的母猪也可在7天前减料;分娩当天停止喂料,产后6-8小时饮以麸皮水(1份麸皮加10份水),产后3-5天加料达到正常量。一般地,产前3天减料,每天减1/3;产前5天减料时,每天减少1/4;产前7天减料时,每2天减少1/3,投料时第一天投料1kg,以后逐渐增加,到第七天加到3.5-4kg,稳定一周后再予以调整。实践证明,加大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是提高母猪泌乳量的关键。 2、适当增喂青绿多汁饲料 母猪产后恢复正常采食以后,除喂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后,还应多喂些刺激泌乳的青绿多汁饲料,以增加其泌乳量。但饲喂的青绿多汁饲料必须新鲜,且喂量要由少到多。夜间补食一次青绿饲料,对促进泌乳有更显著的作用。 3、补喂动物性饲料 动物性饲料中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多,生物学价值

高。母猪哺乳期间,适当饲喂一些鱼粉、豆饼等,可提高泌乳量。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母猪泌乳力 生产实践证明,饲养环境条件对母猪泌乳力有重要影响。要求猪舍干净、明亮、温湿度适宜。饲养环境过于潮湿,母猪泌乳量减少,相对湿度过高,也影响泌乳量。 5、母猪分娩前后按摩乳房后,提高泌乳力 母猪产仔前15日开始按摩乳房,促进乳腺发育,有资料介绍可提高断奶重5%以上。产后1-2天用30-40℃温水浸湿抹布,按摩两侧乳房,可以提高断奶重6-10%。 6、中药健胃促奶 在母猪哺乳期间用中药健胃促奶,也有增加泌乳量的作用。中药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如因母猪食欲差,厌食无乳,可以喂些中药促进乳汁分泌。例如,可用通草煎水,拌在饲料中饲喂,一天两次,连喂3天;也可用以下方剂:王不留行24g,益母草30g,荆三菱18g,炒麦芽30g,大木通18g,六神曲24g,赤芍药6g,杜红花18g,加水蒸汁,每日一剂,分两次给予,连服2-3天。

母猪各个阶段的喂养

母猪的各个阶段的饲养你知道多少? 要保持母猪有良好的体况及繁殖性能,母猪各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是饲养中的关键措施之一。母猪繁殖可分为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期、哺乳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各有不同。 一、后备期。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从75公斤更换为后备母猪料后,最好能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太肥或太瘦要及时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 后备母猪在105公斤后就需要接种疫苗并用公猪诱情,接种疫苗的种类包括猪瘟,蓝耳,细小病毒,伪狂犬,乙脑,链球菌等,猪瘟和蓝耳的接种时间最好间隔15天以上,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为5-7天。 二、断奶空怀期。空怀期指正常断奶到配种前这段时期。 空怀母猪往往在断奶后1―3天出现断奶应激,极易引起乳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奶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饲料仍采用哺乳期饲料,促使母猪多排卵

子。对那些断奶时过渡消瘦的母猪,断奶前后应加大饲喂量,使其尽快恢复体况,以便及时发情配种。 母猪断奶后每天用公猪诱情,刺激发情,缩短断奶至配种的天数,提高年产仔窝数。 三、怀孕期。 1、怀孕前期是指从配上种到怀孕85天。 同空怀母猪一样,要加强饲养,让断奶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期死亡。饲料品质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适当增加青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饲料的选择应是市面上销售的妊娠母猪配合料。 2、怀孕后期。是指怀孕85天后到胎儿分娩阶段。 此阶段胎儿发育迅速,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免疫器官也是在这个时期发育成熟。饲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仔猪弱小多病。要加强营养,有利于提高仔猪初生重,但临产前1~2天,要根据母猪膘情肥瘦,乳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如膘情肥胖,乳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四、哺乳期。指母猪分娩至断奶这一阶段。 哺乳期是母猪关键之关键时期,母猪分娩后,消化机能下降,母猪采食量低、食糜流通速度慢,从而导致母猪肠道

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措施

事件 104猪业观察 2014年第7期 客观 前瞻 提升 技术总监母猪泌乳量的高低对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乳体重有着很大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泌乳量的多少是根据窝断奶仔猪体重来判断,断奶体重越大,说明泌乳量大,断奶体重越小,说明泌乳量少。因此,正确分析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对提高母猪泌乳量,实现良好的养殖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泌乳量的因素母猪泌乳量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如品种类型、年龄或胎次、哺育仔猪头数及饲养管理等均能影响母猪泌乳量。 1.品种类型。母猪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泌乳量都不相同。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优良瘦肉型品种的泌乳力比脂肪型品种高。 2.年龄胎次。在通常情况 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措施 苏树彬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下,初产母猪泌乳量低于经产母猪。原因是初产母猪尚未达到体成熟,乳腺等各组织还处于进一步发育过程中,因此泌乳量受到影响。泌乳量一般从第2胎开始上升,以后保持一定的水平,第6~8胎后下降。 3.带仔头数。母猪一窝哺育仔猪头数的多少,与其泌乳量有着密切关系。带仔头数多的母猪其泌乳量高。原因是仔猪有固定乳头习惯,母猪放乳必须经过仔猪拱乳头刺激引起垂体后叶分泌生乳素后放奶,而未被吃奶的乳头分娩后不久即萎缩,因而带仔头数多,吸出乳量也多。调整母猪产后带仔头数,使其带满全部有效乳头,可提高母猪泌乳力。 4.饲养管理。母猪饲料营养水平、饲喂量、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均可影响其泌乳量。所以给 予哺乳母猪良好而适度的饲养管理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泌乳能力。 5.气候变化。气候对母猪泌乳力影响也很大,如气候炎热、潮湿的夏季和严寒冬季,均会引起泌乳母猪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泌乳力下降。 6.疾病影响。哺乳母猪患病,泌乳量降低,同时乳的成分也会产生变化。 (二)提高泌乳量的措施1.选择优良品种。母猪饲养户应选择优良且瘦肉率高的品种。要求体形外貌要具有品种特征,母猪整体发育良好,四肢结实无蹄病,阴户发育良好,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且排列整齐、均匀。适宜饲养年龄在1~4岁,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的母猪。 2.合理利用母猪。母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