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日常生活常见的逻辑错误

合集下载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方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方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方法一、逻辑判断“全面原则”(解加强削弱题)在加强削弱时,考虑得越全面,力度越强。

如果指出论证不够全面,就能够削弱,反之则加强。

【例题】20 世纪 90 年代初,小普村镇建立了洗涤剂厂,当地村民虽然因此提高了收入,但工厂每天排出的大量污水,使村民们忧心忡忡:如果工厂继续排放污水,他们的饮用水将被污染,健康将受到影响。

然而,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 1994 年对小普村镇的村民健康检查发现,几乎没人因水污染而患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A. 1994 年,上述洗涤剂厂排放的污水量是历年中较小的B. 1994 年,小普村镇的村民并非全体参加健康检查C. 在 1994 年,上述洗涤剂厂的生产量减少了D. 合成洗涤剂污染饮用水导致的疾病需要多年后才会显现出来【解析】材料的论据是“1994 年对小普村镇的村民健康检查发现,几乎没人因水污染而患病”,论点是洗涤厂排放污水对人们的健康没有影响。

A项表述得比较模糊,1994年排放的污水量较小,是多小?即使很小,如果几乎没人因水污染而患病,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排放污水危害并不大。

B项,不需要全部参加检查,抽样调查即可。

C项说的是生产量,材料说的是污水排放量,话题不一。

D项如果正确,就说明1994年的抽样调查没有考虑污水排放的长远影响,考虑得不够全面,能够质疑材料的论证,故答案为D。

二、排除他因解因果论证加强题题干说A是导致B的原因,如果某选项能够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那么只剩下原来的原因,则加强了A和B的因果关系,从而加强了因果论证。

【例题】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有可能成为上述论证前提的是( )。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技巧逻辑判断,又称演绎推理,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的常考题型。

专家认为,逻辑判断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其中必然性推理包括概念间关系、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和朴素推理;可能性推理包括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结论型六种,掌握各种论证类型和分析方法有助于快速解题。

在逻辑判断中,最朴素的推理就是排除,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每天都在排除中生活着,有些看上去是我们的选择,但何尝不是我们的排除呢?排除法是解这类题目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1.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解析:这道题目要想找出甲乙丙丁四个人和四种职业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原始的方法是从条件入手进行推理。

但是这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运用排除法,从选项入手,直接排除错误选项,就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由第一个条件“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可知甲和丙都不是歌唱家,排除A、C;第二句“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说明乙既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排除D,所以此题选B。

例2.小白、小黄、小蓝在上学的路上相遇。

他们当中背着白色书包的人说:“真有意思!我们三人的书包,一个是白色,一个黄色,一个是蓝色。

可是,没有一个人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

”小黄看了看,也说:“是啊!”如果以上叙述为真,则下列哪项为最可能的推论?( )A.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黄书包B.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蓝书包C.小黄背蓝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白书包D.小黄背黄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白书包解析:题中先是背白色书包的人说话,后来“小黄看了看,也说”,说明小黄不背白书包,排除A、B。

常见的逻辑错误

常见的逻辑错误

常见的逻辑错误1、诉诸思维倾向或定式:利用人们常有的思维定式或倾向。

隐蔽性在于否定命题等于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很难察觉。

举例:XXX幼儿智力开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单向思维:和“极端思维”类似,单向认为在一个问题上只存在两个观点,只要一个错误,另一个就正确,即“和错误的不同就是正确的”。

这种形式往往是隐形的,在论辩中经常使用,主张对方是错误的,而将其后的逻辑推理部分(我方和对方的观点不同,所以我是正确的)隐去。

举例:XX党严重贪污腐败,因此,为了国家的前途,必须换掉XX党。

3、偷换概念:将一个概念变为另一个近似的概念,隐蔽性在于利用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省略,偷换本身可能看来无懈可击。

举例: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所以一定要少吃。

4、不完全归纳:将几次个别事件归纳为规律举例:河南人都是骗子。

5、联系因果:将有联系的东西当成是有因果性的。

隐蔽性在于联系性可能非常紧密,如不仔细思考会让人觉得就是因果关系。

举例:科学问题科学家说了算。

6、利用感情:将逻辑问题避开而转为感情问题。

举例:妈妈是世界上最心疼你的人,怎么可能跟你说错的呢?7、存在即合理:将命题和存在的事情联系起来,并用之说明存在的正确性。

举例:那么多人都买XXX产品,一定没有问题。

8、极端思维:认为事物只有两个极端,如果不是一个极端就必然是另一个极端,没有中间状态。

举例: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人要都是好的张三怎么被骗的那么惨?9、模糊论题:论题本身非常模糊,不具备可证伪性,一切都能有其他解释。

隐蔽性在于所有的解释都存在合理性,而且论题本身不可证伪,也就无从辩驳。

举例:你看张三,干尽坏事,现在瘫在床上了。

李四也干尽坏事还好好的——那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0、拒绝逻辑:否定一切逻辑推理,只有自己是正确的。

举例:你说一千道一万,我儿子就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事情来!隐蔽伎俩(一般人时不时都会上当,不信您试试下面几个例子,看看能不能一眼看出错误。

)11、用必然代替概率:将一个概率较大的事情认为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乙说:甲不会游泳
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四、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那就是假设法。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
①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②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
(3)选项A“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
(4)选项C“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墓中没有被冲刷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
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要考查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直观”题的特征是:从几个并列的条件中直接推出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如:雨亭学习好、身体好、事业心强。那么可以直接单独推出“雨亭事业心强”。亦可“重复式”地全部推出。这样的推理在普通逻辑中被称做“联言推理”。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许涛涛(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摘要逻辑学主要是研究推理形式,能发现一般人经常出现的错误。

逻辑学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深的逻辑应用在一般人,模糊的概念,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

将之灵活运用更能提高思维能力与文化素养水平,一切逻辑理论都是为生活现象的提炼,还原到生活当中才能更成分的运用。

(Summary:Logic is the study of the main forms of reasoning can be found in most people often mistake. Logic in life there ar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rofound logic applications in general, vague concept, even through their lessons, for her understanding just stop at the concept of the memories are still not thoroughly understood, questioned the logic in our lives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logic, exercise our logical think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flexible use can increase the thinking ability and attainment levels,Everything logical theories are refined for a living phenomenon, which can be restored to life, the use of more ingredients.)关键词:学习逻辑的意义提高逻辑思维生活(Key words: learning to improve logical thinking logical meaning of life)逻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应为我们在平时生活能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

行测逻辑推理常考题型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常考题型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常考题型解题技巧(一)因果倒置因果关系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

它是指一个现象A的发生,引起了另外一个现象B的发生,A就是B的原因,B的发生又引起了C的发生,那么B就是C的原因。

因果联系具有相对性,比如B既是A的结果,又是C的原因。

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绝对性,对于因果链条的每个环节来说,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如果认为B是A的原因,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谬误。

【示例1】老师:小光同学因为喜欢逻辑,所以他的逻辑学的非常好。

小光:我是因为学的好,才喜欢逻辑。

在这里,学得好是原因,喜欢逻辑是结果。

老师犯了了因果倒置的逻辑谬误。

【示例2】体育老师:篮球队的队员都非常高,可见经常打篮球可以长高。

生物老师:其实是长得高的同学才能加入篮球队。

下面我们看看在考试中,命题人是怎样因果倒置的。

【真题示例】2008江苏B-94.最近举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师大附中的学生对滚轴溜冰的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游戏,同时调查发现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相对其他学生更好一些。

看来,玩滚轴溜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推论?A.师大附中与学生定长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名次没有排在前二十名,双方共同禁止学生玩滚轴溜冰B.玩滚轴溜冰能够锻炼身体,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C.玩滚轴溜冰的同学受到了学校有效的指导,其中一部分同学才不至于因此荒废学业D.玩滚轴溜冰有助于智力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分析】本题是典型的因果倒置型题目。

选项A说明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是被筛选过的,是因为成绩好才能玩,而不是因为玩才成绩好。

本题的答案为A 选项。

2009年浙江-88.相比那些不踢足球的大学生,经常踢足球的大学生的身体普遍健康些。

由此可见,足球运动能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A.大学生踢足球是出于兴趣爱好,不是为了锻炼身体B.身体不太好的大学生一般不参加激烈的足球运动C.足球运动又一定的危险性,容易使人受伤D.研究表明,长跑比踢足球更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分析】本题属于削弱由果溯因题型。

行测考试答题技能日常生活常见的逻辑错误

行测考试答题技能日常生活常见的逻辑错误

行测考试答题技能:日常生活常见的逻辑错误可能性推理核心考查的是思维进程是不是靠得住。

由于生活中运用的几乎都是可能性推理,所以在实际做题中,很多人都用感觉来解决题目。

固然,生活中的常识可以解决相当一部份题目,可是会有一些咱们以为正确,可是实际却不能达到目的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做题进程中,若是不留意,就特别容易犯错。

中公网校事业单位考试网接下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对话,指出常见的错误类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以帮忙大家更好的掌握可能性推理。

对话一:A:小明,怎么今天又迟到了?B:对不起老师,我的闹铃没响,所以我起晚了。

这个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B一般都是对迟到找各类各样的理由,以为可以减轻些责任,其实,B的回答恰正是增强了A的结论,所以这句话说完后,从逻辑的角度来讲,B会“罪加一等”。

对话二:A:前两天看到报导,听说抽烟对人的身体影响可是很大的,建议你仍是少抽吧!B:没关系的,你看很多人都抽烟的。

表面上,B是对A的反驳,但从逻辑角度来讲,B项和A的话题是不相关的。

因为A是想表达抽烟对人的身体影响大,而B指出很多人都抽烟,至于抽烟的影响如何,根本就没有涉及。

所以表面是反驳,实际跑题了。

对话三:A: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B:你才不讲理呢!B要想对A的话进行反驳,应该说“我很讲理”,这样才是对A的直接反驳,至于A讲不讲理,和A的话题就不一致了,所以B偷换了命题,没有达到减弱的目的。

对话四:A:最近心情很不好,谈了个女朋友刚分手。

B:不用难过了。

你应该像哥哥我学习,我都谈好多个,不都也分了么?我都不难过,你难过啥啊。

B是想通过现身说法,试图劝导A不用难过。

实际上,在严格的逻辑中,这种方式是不好的,但却是大家超级易错的一个知识点。

这种方式叫类比,选项顶用类比的方式证明题干论述的事可行或不可行。

这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力度都比较弱,原因是A的情况和B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所以类比的结果就极可能不靠得住。

以上的对话可以归纳为,大家在做题的进程中常犯的错误表现是偷换话题和用类比进行增强或减弱,自己以为很有道理,实际上却跑题了。

24种常见的逻辑错误

24种常见的逻辑错误

24种常见的逻辑错误2015-11-17谢至理罗辑思维1.稻草人即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向教育投入更多的预算。

小红回复道:“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2.错误归因即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认为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

3.诉诸情感即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4.从论证到结论即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言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

5.滑坡谬误即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

例子: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结婚。

6.人身攻击即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或处境等,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例子:当小明提出了一个合理提议的时候,小红说她不相信小明的话,因为小明不爱国。

7.诉诸虚伪即不正面回应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回复。

例子:小明指出小红犯了谬误,小红回应:“你之前也犯了谬误。

”8.个人怀疑即因为自己不明白,就认为一个事物是假的。

例子:小红指着石头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你让这块石头进化给我看看。

”9.片面谬误即当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用特例来给自己开脱。

例子:小红说自己能算出未出生小孩的性别,但是孩子生下来后发现猜错了,于是她就说是算命的人缺乏信仰。

10.诱导性问题即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加入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方只能按着诱导来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日常生活常见的逻辑错误可能性推理核心考查的是思维过程是否可靠。

由于生活中运用的几乎都是可能性推理,所以在实际做题中,很多人都用感觉来解决题目。

当然,生活中的常识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题目,但是会有一些我们认为正确,但是实际却不能达到目的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做题过程中,如果不留心,就特别容易犯错。

接下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对话,指出常见的错误类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可能性推理。

对话一:
A:小明,怎么今天又迟到了?
B:对不起老师,我的闹铃没响,所以我起晚了。

这个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B一般都是对迟到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以为可以减轻些责任,其实,B的回答恰恰是加强了A的结论,所以这句话说完后,从逻辑的角度来说,B会“罪加一等”。

对话二:
A:前两天看到报道,据说抽烟对人的身体影响可是很大的,建议你还是少抽吧!
B:没关系的,你看很多人都抽烟的。

表面上,B是对A的反驳,但从逻辑角度来说,B项和A的话题是不相关的。

因为A是想表达抽烟对人的身体影响大,而B指出很多人都抽烟,至于抽烟的影响如何,根本就没有涉及。

所以表面是反驳,实际跑题了。

对话三:
A: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
B:你才不讲理呢!
B要想对A的话进行反驳,应该说“我很讲理”,这样才是对A的直接反驳,至于A讲不讲理,和A的话题就不一致了,所以B偷换了命题,没有达到削弱的目的。

对话四:
A:最近心情很不好,谈了个女朋友刚分手。

B:不用难过了。

你应该像哥哥我学习,我都谈好多个,不都也分了么?我都不难过,你难过啥啊。

B是想通过现身说法,试图劝导A不用难过。

实际上,在严格的逻辑中,这种方式是不好的,但却是大家非常易错的一个知识点。

这种方式叫类比,选项中用类比的方式证明题干论述的事可行或者不可行。

这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力度都比较弱,原因是A的情况和B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所以类比的结果就很可能不可靠。

以上的对话可以概括为,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表现是偷换话题和用类比进行加强或者削弱,自己认为很有道理,实际上却跑题了。

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需要紧紧抓住题干的论证方式,针对论证过程和论证主题有针对性的解题,而不是纯粹靠感觉,将逻辑题目当成了片段阅读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