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教程文件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富士康十三连跳班级:09信管本三班姓名:***学号:**********事件简介2008年至2010年5月,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了13次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由此诞生分类介绍完大概事件后我想将这13次自杀行为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第一个自杀的人,而第二类是后面12个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据部分媒体报道,富士康的第一跳并不是单纯的自杀,而是在自杀前被怀疑有盗取富士康公司的机密物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每次有意外发生,都会有一个神一般的临时工出现并承担事件的全部责任,于是“第一跳”便是这个神一般的临时工,甚至要面对牢狱之灾的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便在自己25岁这一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假如部分媒体报道属实,那么第一跳因素太多,在此不多说,但是后面的12次事件,值得使用组织行为学所学到的东西用来分析并以此为戒.从工作压力谈起,导致压力的原因潜在的压力来源包括三大类:1)环境因素2)组织因素3)个人因素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组织因素.组织内部存在众多因素给我们带来压力,主要表现在任务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任务要求:指的是那些与个人工作任务有关的因素。
当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点时,容易产生压力:1、工作负担过重,员工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高强度工作。
2、工作任务以简单、枯燥、重复性为特点。
3、工作责任大,稍有不慎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人际关系指的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得不到群体的接纳、他人的关怀和领导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压力。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界定了组织中的层级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在哪里进行。
如果组织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结构变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
工作条件工作条件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引起压力。
1、工作经常面临着潜在的危险;2、工作的时间变化不断,这样会对个人的生理节奏,生活习惯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也会造成心理压力;3、工作场所的空间设计也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pdf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pdf通过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案例案例背景:甲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从事行政工作,除了按照工作职责等要求,及直接上司安排的其他事情,都完成的特别好,上司颇为喜欢。
但慢慢的,甲发现公司同事按部就班,不思进取。
而且同事也都各种暗示没必要那么拼,干好干差结果都一个样。
久而久之,甲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工作热情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甲意识到这一点,不想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她想要有所改变。
除了跳槽,是否有其他的办法呢?问题1,甲所在的单位问题症结在哪里?问题2,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1.甲所在单位直观表现为员工散漫、不积极进取,而且鼓动他人消极怠工,因而该公司的问题是缺乏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2.如何增强公团队凝聚力及提高战斗力,首先,要正视提高团队组织凝聚力这一重要性。
团队凝聚力是维持部门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就会像一盘散沙,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团队凝聚力较强,其员工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的创新行为,因此,团队凝聚力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
具体可供参考方法如下:1)从制度上保证为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使员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增长才干,从工作本身受到激励。
2)设定阶段性目标,结合精神、物质等多种奖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3)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企业根据劳动强度、智力投资、风险责任大小、地域差异、贡献与效益挂钩,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建立有功必赏、有错必纠、赏罚分明的制度。
4)尊重每位员工的民主权利,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机会让员工多参与部门日常决策和管理,使员工在参与过程中收到激励。
5)推行员工建议与参与制度。
通过正当渠道广泛获取员工建议及意见,提高员工积极性及工作满意度。
6)在组织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感受到群体的温暖、组织的关怀。
培养良好的部门文化,使员工形成高尚的追求、高雅的情趣、良好的道德、作风,从而感受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课件

➢ 小组成员:王娜、任昆媛、刘虎、 余金金、秦超、王睿。
2021/6/16
第四小组组织行为学案例分3析
Company Background
2021/6/16
第四小组组织行为学案例分4析
Company Background
2021/6/16
第四小组组织行为学案例分5析
Structure of high-tech department
2021/6/16
第四小组组织行为学案例分7析
Individual analysis
成就型人格
领袖型人格 自我型人格
大卫•利 普斯坎
比尔•普 林斯
鲍勃•安 德森
人格 分析
约翰•伯 尔奇
珍妮•力 纳慈
平和型人格 完美型人格
2021/6/16
第四小组组织行为学案例分8析
Bob’s troubles
客户
Advises
充分地进行授权。根据责权利匹配的原则,加 大授权力度,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合理分配工 作量。
2021/6/16
第四小组组织行为学案例1分4析
Advises
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从尊重团队成员做起,加 强内部沟通,注重信息反馈,切实帮组团队成员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起相互的信任。
鲍勃 (合伙人)
约翰(合伙人)
副经理(珍妮) 副经理(比尔) 副经理A
业务员
业务员A 业务员B 业务员C
业务员
业务员D 业务员E 业务员F
业务员
业务员G 业务员H 业务员I
副经理B
业务员
业务员J 业务员K 业务员L
副经理C
业务员
业务员M 业务员N 业务员O
2021/6/16
组织行为学课程案例(斯蒂芬.P.罗宾斯-第14版)

四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
❖ 华盛顿大学弗伦奇依据历史背景将人力资源管理划分 为六阶段
科学管理运动,重点关注职位分析、人员选拔和报酬方案制定 工业福利运动,主要关注员工待遇和报酬问题 早期工业心理学时代,关注个人的心理特点与工作绩效关系。 人际关系运动时代,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劳工运动,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关系 行为科学与组织理论时代,强调文化和团队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 (第14版)
背景
› “人”是构成生产的五要素之一(人、机、料、法、环),人力资源管理是 企业职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技术、生产、物资、财务、人力资源 )。
› 有效管理的核心在分解与综合 - 分解:物的分解(工作分析)、人的分解(角色) - 综合:物-人的综合(工作任务分配);人与人的综合(群体与组织)
16
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简化理论
❖X理论 ❖社会理论 ❖Y理论 ❖Z理论
17
人力资源研究框架
› 身处于一个变动的环境里,面对的变化数不胜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因 素可归为四大类:
18
人的因素
› 核心特性(Core Characteristics) › 知识和技能(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 激励特性(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 信仰和价值观(Valve)
动力。 › 劳动力却因为目前的教育形态而减少,等于是绑住自己的手脚。 › 日本可说是世界上资源最富有的国家,但要依赖于建立亲密的伙伴
。
› 敬天爱人! › 至诚!
9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公司成长了,员工福利待遇环境就 好了,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 入公司。但只有员工进步了,勤奋 了,公司才有好的发展,才有上述 的一切。
组织行为学案例【精选文档】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
1 Great Plain Software公司位于北达科他州法戈市的Great Plain Software(GPS)公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公司于 1983年成立,时至今日拥有2200名员工,销售额为1.95亿美元,最近又从微软获得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管理层把公司的成功归因于“员工第一"的企业战略.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邓·伯格姆(Doug Burgum)说,企业的成长与成功可以归因于三项指导原则:第一,把公司建设成一个员工不愿意离开的理想工作场所,人们会主动上门来参加工作;第二,给所有水平上的员工工作自主权;第三,让员工成长——包括专业技术方面和个人发展方面。
GPS公司都做了些什么来促进“员工第一”的企业文化管理者指出,他们通过组织结构、激励措施、对员工的承诺帮助员工开发自己的技能和领导力。
该公司是扁平的组织结构,垂直层级最少化,主要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工作,在这里没有传统的职位配置(如高层管理者的停车位,或拐角的办公室).激励措施包括员工参股方案、随意的着装标准、儿童入托服务、课外学习课程-—包括方方面面,从有氧健身到个人理财。
不过,令管理层最骄傲的还是他们对于员工开发的承诺.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长串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而且都利用工作时间进行,旨在帮助员工提高技能水平.该公司的首推培训方案被称为“随处可以领导"方案,设计它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公司拥有那些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承担新型领导角色的员工。
公司强调课堂培训,它们把员工按部门划分成培训团队,这些团队中的舵手是“团队领导者”,他们的工作是帮助自己的成员培养新思想和新项目。
他们还被期望提供面对面的工作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几乎所有的公司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团队领导者.作为对“员工第一”信念的支持证据,伯格姆不仅拥有了日益提高的营业收人,更是成功地保持了员工的满意感.例如,该公司的离职率极低,每年仅仅5%——远远低于信息产业18%~25%的平均数字。
组织行为学案例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Great Plain Software公司位于北达科他州法戈市的Great Plain Software(GPS)公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公司于 1983年成立,时至今日拥有2200名员工,销售额为1。
95亿美元,最近又从微软获得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管理层把公司的成功归因于“员工第一"的企业战略。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邓·伯格姆(Doug Burgum)说,企业的成长与成功可以归因于三项指导原则:第一,把公司建设成一个员工不愿意离开的理想工作场所,人们会主动上门来参加工作;第二,给所有水平上的员工工作自主权;第三,让员工成长—-包括专业技术方面和个人发展方面。
GPS公司都做了些什么来促进“员工第一”的企业文化管理者指出,他们通过组织结构、激励措施、对员工的承诺帮助员工开发自己的技能和领导力。
该公司是扁平的组织结构,垂直层级最少化,主要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工作,在这里没有传统的职位配置(如高层管理者的停车位,或拐角的办公室).激励措施包括员工参股方案、随意的着装标准、儿童入托服务、课外学习课程—-包括方方面面,从有氧健身到个人理财。
不过,令管理层最骄傲的还是他们对于员工开发的承诺。
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长串的培训和教育机会.而且都利用工作时间进行,旨在帮助员工提高技能水平。
该公司的首推培训方案被称为“随处可以领导”方案,设计它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公司拥有那些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承担新型领导角色的员工。
公司强调课堂培训,它们把员工按部门划分成培训团队,这些团队中的舵手是“团队领导者",他们的工作是帮助自己的成员培养新思想和新项目。
他们还被期望提供面对面的工作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几乎所有的公司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团队领导者。
作为对“员工第一"信念的支持证据,伯格姆不仅拥有了日益提高的营业收人,更是成功地保持了员工的满意感。
例如,该公司的离职率极低,每年仅仅5%——远远低于信息产业18%~25%的平均数字。
组织行为学作业-邮件门案例分析

案例“邮件门”风波周五晚上,某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伍先生回办公室取东西。
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而此时他的秘书已经下班。
气呼呼的他在第二天凌晨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秘书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谴责信”.还同时抄送给公司的一位同事。
信的全文如下:瑞贝卡(秘书的英文名),这个礼拜二我刚告诉你,想东西、做事情不要想当然,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锁在门外,我要的东西都还在办公室里。
问题就在于你以为我随身带了钥匙。
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晚上下班后,你要向相关的每一位经理都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吗? 两天后,秘书用中文给总裁回信,语气强硬,措辞严厉,丝毫不输来信。
她声明了六点意见,大意为:锁门是为了安全;总裁有钥匙忘带是自己不对,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中午和晚上下班后是私人时间,总裁无权干涉;虽是上下级关系,但请总裁说话注意语气。
秘书把这封信连同总裁的原信抄送给了中国区的所有员工,包括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地。
之后,全国所有知名外企都在疯狂转发这封来自该公司的电子邮件。
这起本该在企业内部消化的事件,在数天之内成为各大外企员工和网络舆论谈论的热点。
秘书PK 老板的事件以秘书辞职而告终,但是却引发了众多反思。
讨论题1.你认为该公司总裁和秘书之间出现分歧时双方采取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他们是否都要为引起冲突而负责?2.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该事件会对该公司总裁和秘书产生怎样的影响?3.电子邮件是一种合适的沟通手段吗?4.怎样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请你结合案例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参考1.值得商榷。
关于钥匙的问题,总裁确实不占理,因此信的要求本身不合理。
但是秘书不顾公司形象不考虑可能的后果,将两封信抄送给中国区全部员工更加致命。
总裁的忘记带钥匙是事件导火索,而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没有做好有效沟通。
双方都需要为此次冲突负责。
2. A. 发送者本身写信的目的就不对,关于钥匙问题是他本身问题,严格意义上讲不能怪罪秘书失职。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3 迪斯尼公司对人员的培训与激励自1983年以来,世界著名的迪斯尼公司经过艰苦卓绝的尝试,终于在1988年使每股股票股利由1984年的0.69美元上升到3.8美元。
而且,迪斯尼王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拥有了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沃尔特迪斯尼世界以及东京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除其最高主宰沃尔特迪斯尼慧眼定位的产品——欢乐具有特殊价值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迪斯尼公司在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激励上具有独到之处。
让成千上万的游客心甘情愿付出高额代价,去享受迪斯尼的超值服务是该公司的宗旨,因此精心规划、培养训练有素的员工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
随着迪斯尼公司兼并旅馆及其它休闲设施事业的发展,新员工来源更加广泛,这些人员有两种分配方向:计时员和支援专业人员的员工。
前者从事身着传统服饰扮演美国拓荒英雄以及各种卡通人物以吸引游客的工作,后者则可能成为设计师或构想新计划的理财专家等职务的管理者。
由于员工的需要不同,对其培训方式也应不同。
为此,在60年代,沃尔特先生创办了迪斯尼大学。
该大学负责研究与分析公司员工的需要,并提出训练计划来满足这些要求。
大学根据各个营业点面临的不同问题,成立了众多训练基地,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设计训练课程。
例如,对“卡通人物”的要求,他们强调“这不是在做一项工作,而是在扮演一个角色”。
对前往应聘的人,他们首先要求其做自我估价,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之后,会放一段影片给应聘者看,详细介绍工作纪律、训练过程及服饰,然后才能进入面谈,最后再经过评选,被选中的卡通人物方能由穿着全套角色服饰的教师带领进入受训阶段。
迪斯尼大学的教师大多由各相关单位指派的杰出卡通人物担当,这类杰出人选的主要工作与其他卡通人员一样,但每周有一部分时间要承担上课任务。
迪斯尼大学的课程之一是8小时的新人指导课,目的是让新人了解公司的历史、哲学和对顾客的服务标准。
这一时期是他们接授无形产品——欢乐的时候。
课程之二就是让他们了解自己所要担任的角色,并学习如何扮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组织行为学
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焦子萁 110541111 李俊宏 110541113 李红 110541112 刘薇薇 110543118 谈纯 110541125 余成洁 110543138 郑妮妮 110541138 张亚慧 110341144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案例一: 研发部梁经理才进公司不到一年,工作表现颇爱主管赞赏,不管是专业能力还是管理绩效,都获得大家肯定。在他的缜密规划之下,研发部一些延宕已久的项目,都在积极推行当中。部门主管李副总发现,梁经理到研发部以来,几乎每天加班。他经常第2天来看到梁经理电子邮件的发送时间是前一天晚上10点多,接着甚至又看到当天早上7点多发送的另一封邮件。这个部门下班时总是梁经理最晚离开,上班时第1个到。但是,即使在工作量吃紧的时候,其它同仁似乎都准时走,很少跟着他留下来。李副总发觉,梁经理的部属对部门逐渐没有向心力,除了不配合加班,还只执行交办的工作,不太主动提出企划或问题。而其它各年主管,也不会像梁经理刚到研发部时,主动到他房间聊聊,大家见了面,只是客气地点个头。开会时的讨论,也都是公事公办的味道居多。 李副总趁着在楼梯间抽烟碰到另一处陈经理时,以闲聊的方式问及小主管和梁经理工作相当认真,可能对工作以外的事就没有多花心思。李副总也就没再多问。这天,李副总刚好经过梁经理房间门口,听到他打电话,讨论内容似乎和陈经理业务范围有关。他到陈经理那里,刚好陈经理也在说电话。李副总听谈话内容,确定是两位经理在谈话。之后,他找了陈经理,问他怎么一回事。 陈经理笑答,这个电话是梁经理打来的,梁经理似乎比较希望用电话讨论工作,而不是当面沟通。陈经理曾试着要在梁经理房间谈,而不是当面沟通。陈经理不是最短的时间结束谈话,就是眼睛还一直盯着计算机屏幕,让他不得不赶紧离开。陈经理说,几次以后,他也宁愿用电话的方式沟通,免得让别人觉得自己过于热情。了解这些情形后,李副总找了梁经理聊聊,梁经理觉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得,效率应该是最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他希望用最节省时间的方式,达到工作要求。 反观陈经理,和其他各年主管关系特别融洽,经常在一起商讨事情,偶尔和属下加班工作之后也会叫上大家一起去吃饭作为对大家的补偿,相对于梁经理的能力突出工作出色,陈经理就相对于工作平平,不会作多做自己职责之外的任何事情,对于上级交待的任务做到完成即可,再不会力争最好,但是上级很信任他,觉得企业中人情关系的处理方便了下属与上级间的沟通。 1.1个体行为分析 梁经理工作能力突出,工作认真勤勉,效率很高,对于上级交待得任务总是第一时间交出方案,但是他与同事和下属之间很少沟通,导致他的团队凝聚力不足,其中下属积极性下滑,和同事之间由于只存在工作上的沟通,引起了不少误会,渐渐失掉人心。陈经理能力平平,工作意愿较低,但是和上下级关系处理很好,善于沟通交际。 1.1.1价值观: 根据罗克奇价值观理论来看,其二人价值观不同,梁经理是终极性价值观,追求结果大于过程,而陈经理是工具性价值观,较结果更在乎其实现方法和工具。 1.1.2态度 梁经理态度与行动高度一致,梁经理认为工作效率重要,态度决定了他工作的效率及努力程度,而陈经理认为工作较于人际关系还差一些,陈经理工作只限于及格范围。 1.1.3人格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梁经理陈经理分别属于外向和内向,梁不愿意与人交往沟通,而陈善于与人交往,梁的认同度较低,比较不懂得尊重和顺从,而陈的认同度较高,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度基本一样。梁的心理类型为内倾直觉思维判断,陈为外倾感觉情感知觉。 1.1.4管理者的管理 对于企业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员工,企业领导者应做到不同的态度,首先跟梁好好的沟通,针对他的大工作模式给予肯动的同时要给予意见,要求他多跟下属沟通合作,交流感情,同时要与同阶级的主管搞好关系,有利于工作的进展,对于陈,应该在工作方面给予一定的高要求,同时采取激励手段提高他的工作意愿程度。 1.2组织内在激励措施 案例中,梁经理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颇受同事和上级领导的肯定,这既是对其的工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鼓励能量,从而使梁经理对工作更加认真和负责。梁经理自身对工作认真负责,几乎每天加班,自己总是最晚离开,上班时第一个到,有较强的进取心,他认为效率应该是最需要追求的目标,而导致他与员工只通过电话沟通。因此梁经理追求的是ERG理论中的成长需要。 陈经理,和其他各年主管关系特别融洽,经常在一起商讨事情,偶尔和属下加班工作之后也会叫上大家一起去吃饭作为对大家的补偿,但其工作平平,不会作多做自己职责之外的任何事情, 对于上级交待的任务做到完成即可,再不会力争最好,但是上级很信任他,觉得企业中人情关系的处理方便了下属与上级间的沟通。因此陈经理追求的是ERG理论中的关系需要。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因此,对于李副总来说,为了提高本公司的经济效益,应该从这两位员工的角度出发,运用ERG激励理论,根据两人对工作需要的不同,从而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在满足两人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两人的价值,从而使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3决策行为 梁经理做决策主要是个体决策。他的部门的下属只执行交办的工作,不太主动提出企划或问题,只需要听从梁经理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命令,从而完成即可;在与其他部门主管开会时的讨论也都是公事公办的味道居多;与陈经理讨论时,也只是通过电话讨论。这导致梁经理与其员工关系拉远,也与其他部门的主管之间有所距离,对李副总来说,这并不利于公司的运行和管理。 李经理做决策主要是群体决策。他和其他各年主管关系特别融洽,经常在一起商讨问题,偶尔和属下加班工作之后也会叫上大家一起去吃饭作为对大家的补偿。这在拉近了与其他部门主管和自己部门员工的同时,在做决策时,能够更多的了解到员工和各主管的想法,从而能科学而合理的做决策。 1.3.1决策偏误 梁经理做决策主要以个人决策为主,和其他人有距离感,不与员工进行适当的交流和讨论,员工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会导致一些良策的错失,同时,梁经理仅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出发,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有时会有所片面,以偏概全,无法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可能会使决策并不科学合理。最后也会减弱下属和其他部门主管对其的信任。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李经理主要采用群体决策。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想法和经验都会有所不同,很难达到一致,做决策时都是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样可能会有一些较好的决策的流失。群体内部人员性格有所差异,有时会错过那些不善于表达的人的建议。成员经验的差异,从而使看问题的角度和理念有所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1.3.2道德发展阶段 梁经理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并不是公司要求加班,而是他自己主动加班,对于工作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积极的态度,这是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行为,而非法律和公司领导要求他这么做。 李经理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道德水平。这时个体已内化现行社会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顺从现行社会秩序、且有维护这种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经济为依据。他能与下属和其他各部门关系相处融洽,工作平平,不会做自己职责之外的事情,对上级交代的任务按时完成即可,不去追求最好,但能获得上级和下属的信任。 案例二: 总务主任老陈一坐到校长的面前就诉苦:“这里要钱,那里也要钱。可是上级拨来的经费只那么一点,实在难以照顾到各种开支。各个教研组要求买这买那,如不满足就意见一大堆。有些人在背后说我是‘铁公鸡’。”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老陈说,今天数学教研组长李老师向总务处提出,要给每个老师买一套新版的各年级的数学教材,可那要不少钱,学校的经费有限,还有许多要开销的地方,要节约使用。化学组的小袁老师说,应该把教学经费分到各教研组包干使用。接着老陈又说,总务工作不仅是经费上的问题多,其他的矛盾也不少。 团委书记小李与物资局小冯结了婚,在那边分得一套房子,很少在学校住宿。他那间房有两家盯着要。一间房子几家都想占,也不好处理。还有保管员年龄大,病又多,干不了那份工作。原来的食堂管理员调做出纳后,食堂还没有找到人去管。想去干的人不少,可是他们又干不了。总务工作实在难做……。校长知道总务工作难做,对老陈的“苦经”理解,先对老陈说了几句安慰的话,接着说:“忙过开学工作,专门开个会来解决一下。”老陈看到校长同情和支持自己,也就住嘴了。
2.1 组织中的群体分析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可以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根据一定的章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由组织明确承认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非正式规定,是人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群体类型分为四种:命令型(Command) ;任务型(Task);利益型(Interest); 友谊型(Friendship) 在该案例中,正式群体包括:学校,总务处,数学教研组,化学教研组,食堂管理员;非正式群体则没有那么明显,我认为应该有为了那间房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