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带饰专题展》展览大纲OK

合集下载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一、展览名称:走进过去,探寻历史的密码二、展览目的:该展览旨在通过博物馆陈列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多种展项,以及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展览手段,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影响力。

三、展览内容:1.时代序曲:展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以及石器时代的工具和艺术品。

2.昔日神殿:展示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和神殿建筑,包括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印度寺庙等。

3.千古璀璨:重点展示古代帝国的辉煌和文化成就,如中国的秦汉帝国、罗马帝国、埃及法老王朝等。

4.战火纷飞:展示世界各地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包括中世纪的骑士和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5.文化交融:展示各个时期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包括古代丝绸之路、欧洲的文艺复兴等。

6.现代的记忆:展示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比如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等。

四、展览手段和互动方式:1.多媒体展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配备大屏幕、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文化的图像和影像资料,为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

2.实物展示:展示历史时代的原物,如古代的器皿、文物、武器等,以及历史人物的遗物、服饰和实物复制品等。

3.互动体验:设置互动展项,如穿越时空的机器、历史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增强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4.教育活动:为学生和家庭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和工作坊,使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五、展览布局和设计:1.展览空间:根据展览内容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展区,以及专门的活动区域和休息区域。

确保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有良好的流线和舒适的体验。

2.展柜和展台:根据不同展品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设计合适的展柜和展台,使观众能够清晰地观看展品。

3.灯光和音效:利用灯光和音效的技术手段,为展览创造更加逼真和独特的氛围,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一、展览主题与背景介绍1.1展览主题: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1.2背景介绍: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底蕴,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开始趋向多元化和开放性。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展示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的新意义和新魅力。

二、展览内容组织2.1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之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展览传统文化中的故事、神话和传说,引导观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2.2第二部分:现代艺术创作-展示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反思和再创作-展览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呈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2.3第三部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对话-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和对话,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的影响和启示-展示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共生关系和发展趋势,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感悟三、展览设计与陈列方式3.1展览设计:-采用现代化展览设计手法,包括灯光、声音、影像等元素,营造出艺术氛围和观赏氛围-设计展览空间布局,分为各个主题区域,利用空间布局和道具装饰突出展览主题的连贯性和层次感3.2陈列方式:-传统文化展示采用传统展示方式,如纸卷书画、木雕书法等传统陈列方式-现代艺术作品展示采用现代展示方式,如装置艺术、多媒介作品展示等现代陈列方式四、教育与互动服务4.1教育活动:-设计传统文化体验区和现代艺术创作区,向观众提供互动参与的体验活动-定期举办讲座、讨论会、工作坊等教育活动,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与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关系4.2互动服务:-设计展览导览册和互动媒体服务,为观众提供详细的展览信息和参观指导五、展览营销与推广5.1展览营销:-设计展览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物料,利用社交媒体、各种媒体渠道进行推广宣传-制定展览合作推广计划,与相关机构、艺术团体进行联动推广,扩大展览影响力和知名度5.2展览推广:-举办展览前的媒体发布会和策划活动,引发公众对展览的关注和参与-制作展览宣传片和宣传图文,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展览推广,扩大展览观众群体和影响范围六、展览评估与总结6.1展览评估:-设计评估问卷、访谈表格等评估工具,对观众参观体验和反馈进行系统评估-对展览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展览成功经验和改进方向,为后续展览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6.2展览总结:-制定展览总结报告和成果汇报,总结展览主题、内容、设计和活动等方面的亮点和不足-对展览运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未来展览策划和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七、展览未来发展展望7.1未来发展:-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化需求,设计更具创意和前瞻性的展览主题和内容-加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合作交流,拓展展览合作空间和国际影响力。

展陈大纲范例

展陈大纲范例

展陈大纲范例展陈大纲范例主题:传统节日文化展一、展陈目的:通过展示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解不同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民众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热爱度。

二、展览内容:1. 展区一:春节文化- 春节起源与传说- 春节习俗与活动- 春联、年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品展示2. 展区二:端午文化- 端午节的历史沿革- 龙舟竞赛的起源与意义- 粽子的制作工艺和风味3. 展区三:中秋文化- 中秋节的传说与祭月活动- 月饼的故事与制作工艺- 传统赏月与团圆文化4. 展区四:清明文化- 清明节的起源与悼念习俗- 扫墓与祭祀的意义与方式- 柳絮飞舞与春游文化5. 展区五:其他传统节日文化- 元宵节的习俗与活动- 腊八节的传统食品和民间习俗- 花灯节的制作工艺与文化背景三、展览形式:1. 文物展示:展示相关节日的传统文物、艺术品及实物,如春联、年画、龙舟、月饼模具等。

2. 多媒体展示:运用投影、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相关节日的历史演变、习俗演示和庆祝活动。

3.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环节,让观众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如包饺子、挂灯笼、画年画等。

4. 解说导览:聘请专业导览员提供解说服务,讲解各个节日的由来、传统文化背景及特色。

四、展览效果:1. 唤起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进文化认同感。

2. 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激发民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意愿。

3. 促进不同民族文化共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五、活动策划:1. 宣传推广:通过网络宣传、校园推广等方式,吸引参观者,提高展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学校与社区合作:邀请学校、社区居民参与策划和组织展览,增加民众参与度。

3. 专家指导: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或评审委员,确保展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 丰富互动环节:设置互动体验、文创产品销售、传统美食展示等环节,增加观展体验和参与度。

*备注:此为展陈大纲的范例,并非实际展览内容。

展陈大纲范例

展陈大纲范例

展陈大纲范例展陈大纲范例一、展览主题和目的展览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展览目的: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展览内容安排1.首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a.展览绘画作品的历史沿革和发展b.展示著名画家的作品,如李白、齐白石等c.探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特点,如水墨画、工笔画等2.第二层:中国传统音乐艺术a.传统音乐乐器的展示,如古筝、琵琶等b.展示传统音乐演出的视频片段,以及现场演奏c.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流派和特点,如京剧、黄梅戏等3.第三层:中国传统工艺品a.展示传统工艺品的种类和制作过程,如陶瓷、织锦等b.展示传统工艺品的精美样品,如瓷器、刺绣等c.介绍传统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4.第四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a.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如春节、中秋节等b.展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c.播放传统节日庆祝的视频片段,如舞龙、舞狮等5.顶层: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a.展示当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如当代舞蹈、音乐等b.展示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作c.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互动活动,如书法体验、民歌演唱等三、展览策划与执行1.策划阶段:a.确定展览主题和目的b.策划展览内容和安排,组织展览委员会c.设计展览场馆的布局和装饰2.筹备阶段:a.确定展览时间和场地,与相关机构进行协商b.筹集展览资金,寻求赞助商支持c.联系艺术家和相关专家参与展览3.执行阶段:a.聘请专业团队负责展览搭建和布置b.组织相关活动和讲座,增加展览的互动性和教育性c.加强宣传工作,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观四、展览评估与反思1.展览评估:a.统计参观人数和反馈意见,了解公众对展览的反应b.对展览的内容和组织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和改进之处c.针对性地收集参观者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展览做准备2.展览反思:a.组织展览团队进行反思讨论,总结展览的成功和失败经验b.归纳展览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c.审视展览的价值和意义,为类似展览提供借鉴和参考五、展览预算展览预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包括场馆租赁费用、展品保险费用、搭建布置费用、宣传费用、活动费用等。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一、展览背景1.1选题背景介绍简要说明本次展览的选题背景,包括选题的重要性和展览的意义。

1.2展览主题确定确定本次展览的主题,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一主题,以及它与当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联。

二、展览目标2.1教育目标说明本次展览的教育意义,通过展览让观众学到什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

2.2文化交流目标说明本次展览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增进观众对特定主题的理解与感知。

2.3参与度目标说明展览希望吸引多少参观者参与,以及如何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

三、展览内容3.1展览主题具体描述本次展览的主题内容,包括主题的内涵、意义和相关展品。

3.2展品选取详细介绍本次展览所展示的文物、图片、资料等,包括选取原则和展品介绍。

3.3展览时间确定本次展览的时间安排,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展览时长等。

四、展览策划4.1展览空间描述本次展览所在的地点和空间分布,包括布展方案和布局规划。

4.2展览宣传详细阐述本次展览的宣传方案,包括宣传渠道和宣传内容安排。

4.3展览活动计划本次展览的辅助活动,包括讲座、导览、互动体验等内容。

五、展览执行5.1展览筹备列出本次展览的所有筹备工作,包括人员安排、物品准备和设备购置等。

5.2展览运营详细说明本次展览的运营管理方案,包括安全保障、观众服务和日常维护等。

5.3展览评估设定本次展览的评估指标,包括参观人次、观众满意度等,以便对展览效果进行评估。

六、展览预算6.1资金来源明确本次展览所需资金的来源,包括经费拨款、赞助商支持等。

6.2经费用途列出本次展览的所有支出项目,包括筹备费、宣传费、人员费等。

6.3预算计划制定本次展览的详细预算计划,包括每个支出项目的具体数额和资金安排。

展览策划大纲七、总结和展望7.1展览总结总结本次展览的策划过程和实施效果,分析展览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7.2展览展望展望未来,提出对于本次展览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及对未来展览策划的思考。

展览大纲模板2范文

展览大纲模板2范文

展览大纲模板2范文展览大纲模板2范文展览题目: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展一、展览概述本次展览旨在展示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呈现中国绘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通过展览内容的编排和展览方式的选择,提供观众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绘画的机会。

二、展览内容1.开幕式-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10:00-地点:XX展览馆一楼大厅-内容:介绍展览的主题和目的,邀请相关领导和嘉宾致辞,开幕带领观众参观展览。

2.展览区域划分和展览内容安排(1)中国绘画发展概览-内容: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介绍,展示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和传统基础,以及现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影响力。

-展览面积:XX平方米-展览风格:简洁、清晰(2)中国现代绘画派系展示-内容:展示中国现代绘画的不同派系和代表作品,包括工笔画、写意画、水墨画等多种绘画形式。

-展览面积:XX平方米-展览风格:细腻、艺术性强(3)现代中国绘画的新实践-内容:展示现代中国绘画在技法、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油画、版画、数字绘画等新媒介的运用。

-展览面积:XX平方米-展览风格:前卫、现代(4)中国现代绘画家作品展示-内容:展示中国现代绘画家的代表作品,突出个体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展览面积:XX平方米-展览风格:多样、个性3.展览设计与陈列方式(1)展览设计-布局:按照展区划分设置展览区域,每个展区设立主题牌匾和导览标识。

-照明:采用灯光照明系统,根据不同作品需求进行调整。

-声效:设置背景音乐,与展览主题相协调。

-艺术装置:根据展览内容设计相关装置,提升展览的艺术感受。

(2)陈列方式-绘画作品:根据不同绘画形式和风格进行分类展示,采用墙面悬挂和展柜陈列相结合的方式。

-文字资料:在展览区域设置展览解说牌和艺术家介绍牌,并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观众阅读。

4.宣传与推广-媒体推广:通过新闻稿、广告、电视报道等方式在各大媒体宣传展览信息。

-合作伙伴宣传:与相关艺术机构、画廊合作,共同宣传展览活动。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一、展览主题1.1主题简介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探索中国古代艺术之美”,旨在向观众呈现中国古代艺术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通过展示精美的艺术品和详细的解说,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

1.2主题意义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本次展览,可以让观众领略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展览内容2.1艺术品展示本次展览将展示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等在内的各种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选择自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和风格,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轨迹。

2.2展览布局本次展览将按照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类型进行布局,分为“先秦时期的艺术”,“汉唐时期的艺术”,“宋元明清时期的艺术”等不同部分,每个部分都会有详细的介绍和解说,让观众对中国古代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2.3展览互动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本次展览还将设置互动体验区,包括书法练习、陶艺制作、传统绘画体验等环节,让观众亲身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

三、展览策划3.1文物征集为了丰富展览的内容,我们将积极征集各种与中国古代艺术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同时也会向博物馆和收藏家借展一些稀有珍贵的艺术品,以确保展览的质量和水平。

3.2策展团队本次展览的策划团队将由博物馆的专业策展人员和知名学者组成,他们将共同策划展览的内容和布局,确保展览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3.3宣传推广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次展览,我们将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在各大媒体发布新闻稿,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和活动,同时也会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四、展览配套活动4.1主题讲座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机会,本次展览将举办一系列的主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进行讲解和互动,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

4.2教育推广在展览期间,我们还将组织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团体前来参观,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机会。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一、概述***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

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

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气,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阔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奉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阔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一〕序言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内容: 文字、照片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

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带饰专题展》展览大纲目录前言第一部分西周至南北朝时期带饰(43套展品)第一单元大带“垂绅”和“鞶革”带钩第二单元鐍带、钩络带及其饰件第三单元流行近千年的蹀躞带第二部分唐、宋时期带饰(20套展品)第一单元唐宋以降的銙带第二单元冠服腰带与礼仪制度第三部分辽、金、元时期带饰(102套展品)1第一单元辽代官服蹀躞带第二单元金代的桃形銙第三单元元朝重玉带第四部分明、清时期带饰(23套展品)第一单元极尽奢华的明朝金镶玉带饰第二单元琳瑯满目的清朝带饰结语2前言我国古人的腰带及其饰件,不仅形制丰富,蕴含深厚,其材质、纹饰和内容关乎当时当地的礼仪制度,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标志。

所以,在中国服饰史中,腰带具有多种样式和不同名称,在各个历史时期还起到不同作用。

在礼制社会的古中国,腰带不仅是区分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服饰美的构成要素,而且还成为传达情感、表达礼仪的重要符号,腰带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题展共展出哈尔滨龙江龙博物馆的带饰藏品188套,其年代包括西周、春秋、战国、汉、唐、辽、宋、金、元、明、清;质地包括金、银、铜、铁、玉、木、煤精、水晶、陶瓷、螺钿、绿松石、巴林绿冻石、砗磲等十余种;制作工艺包括鎏金、镂空、浮雕、线刻、锤蝶、錾刻、镶嵌、填彩、填漆、景泰蓝、珐琅、绘画等;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包括人物故事、佛教故事、道教故事、儒家礼仪、军事战争、职贡交聘、农耕渔猎、山水花鸟、瑞兽图腾等。

这些琳琅满目的带饰,既蕴涵了东方神韵,又是“礼仪之邦”的充分表达。

3第一部分西周至南北朝时期带饰大带之制出于商周,早期的大带等级差别十分显著,从尺寸、材料、色彩到装饰均有制度,用时视身份而异:天子用素带,加朱红衬里,整条大带以滚边为饰;诸侯用素带加滚边而不用红色衬里,改用素里;大夫素带也用素里,但腰后不加滚边,惟于中腰以前及垂饰部分加以滚边;士用练带,无衬里,带端下垂部分加有滚边;居士用锦带;在学弟子用缟带。

大夫以上带宽四寸,士以下带宽二寸。

大带的系束方式是由后绕前,于腰前缚结;结束后将多余的部分垂下,下垂的这部分带子叫“绅”,因此,大带又有“绅带”之谓。

绅的长短是区别身份的重要标志,身份越高,垂绅越长。

为了避免垂绅拖曳于地,在系结大带时,常常将带绅打成回环,垂带头于膝前。

第一单元大带“垂绅”和“鞶革”带钩古人的腰带,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称“鞶革”,以皮革为之;一类称“丝绦”,用丝帛制成。

古文献中亦统称其为“大带”。

秦汉以前,革带主要用于男子,妇女一般多系丝带。

古时臣下朝见君主,常执笏板以奏事,入朝前或退朝后往往将笏板插在绅带间,故称“搢绅”,搢就是插的意4思。

后来,习惯上把有官职的、做过官的人或儒者统称“搢绅”。

此外,又从“绅”的涵义引申为“束绅之士”,简称为“绅士”,并进而特指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士大夫阶层。

革带的系法不同于丝带,在革带顶端的交接之处,一般都缀有一个带钩,用时只要相搭即可。

带钩作为古人腰带的一部分和饰物,于战国至秦汉极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被东胡民族的鐍带所取代。

辅助展品:系结大带的东周男子(山西候马东周墓出土陶范)(《中国服饰名物考》P634)矩领窄袖东周男子长衣(根据出土陶范、铜人复原绘制)(《中国历代服饰》P20图17)系结大带的战国女子织纹衣(根据出土铜人服饰复原绘制)(《中国历代服饰》P21图20)金银错带钩〃东周(上海博物馆藏)黄金嵌玉带钩(美国哈佛大学弗格美术馆藏)河南辉县出土战国包金嵌玉银带钩嵌宝石螭龙纹带钩(美国福克美术馆藏)(《中国历代服饰》P31图43、44、45、47)5带钩结构图(河北临城县中羊泉东周墓出土)(《中国服饰名物考》P643图1216)革带上系佩绶、囊的官吏(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中国服饰名物考》P641图1212)系佩在革带上的玉壁及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铜御官俑)(《中国服饰名物考》P640图1211)腰系带钩的战国铜人(河北易县燕下都战国墓出土)(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出土漆绘铜灯)(《中国服饰名物考》P648图1239、图1240)戴梁冠、穿衫子、大带垂绅的文吏(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中国历代服饰》P83图122)戴卷梁冠、穿大袖衫、系绅带的贵族及戴笼冠、穿衫子、系绅带的侍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中国历代服饰》P85图126)绅带飘逸的魏晋士人(唐代孙位《高逸图》局部)(《中国历代服饰》P88图134)文物展品:30套6789第二单元鐍带、钩络带及其饰件考古发现表明,几乎是在中原地区使用丝织大带和带钩的同时,我国北方居住的匈奴、鲜卑等东胡古代民族,也在革带上使用了一种类似带钩功能的金属装置,即带鐍。

所谓带鐍,指的是一种带扣,其形或圆或方,并附有扣针,使用时,将皮带伸入扣内,然后插入扣针即可。

由于它结扎起来比带钩牢固,所以受到普遍的接受并快速传用。

10这种装有“鐍”的革带,也称鐍带,其出现可能比带钩略晚。

目前所见的鐍带实物,大多是春秋、战国以后的遗物。

有研究者认为,三国时期以后,革带用鐍者逐渐增多,而用钩者日见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取代了带钩。

此后,流行的钩络带、蹀躞带以至金带、玉带等,大多都用带鐍,而不用带钩,带钩的使命遂告结束。

鐍带在古代文献中,还称为鲜卑、钩络带等,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原。

钩络带的特点是制作者在革带上饰以铜钩、铜牌或金牌,牌上装饰有鹿纹、羊纹、兽纹等形象,是鲜卑人游猎生活的一种艺术性反映。

辅助展品:缚鐍带的袴褶图〃南北朝(根据出土陶俑复原)(《中国历代服饰》P100图167)明光铠缚鐍带展示图〃南北朝(根据出土陶俑、石刻复原绘制)(《中国历代服饰》P103图174)两裆铠缚钩络带展示图〃南北朝(根据出土砖刻、陶俑、壁画复原)(《中国历代服饰》P104图175)钩络带的带扣括结方式图(《中国服饰名物考》P654图1258、1259)第三单元流行近千年的蹀躞带蹀躞带始见于汉代,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腰带,束系时可悬挂多种常用的物件。

此种带具,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饰:因为他们在游牧、征战时,要带很多工具,如弓、箭、刀等狩猎工具,以及针筒、磨石、算囊等日11常生活用具,为了方便只能挂在腰带上。

“蹀躞”的本意是小步走路,因为挂太多的工具后,行动不便,不能大步走,故“蹀躞带”就专指这种特殊的腰带。

辅助展品:系蹀躞带的北方少数民族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国服饰名物考》P657图1272)束大带、垂绅的汉昭帝刘弗陵画像。

引自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传为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华带饰》P1图一)腰束鐍带的蜀主刘备画像。

引自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传为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华带饰》P6图十)腰束鐍带的魏文帝曹丕画像。

引自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传为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华带饰》P6图十一)腰束鐍带的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引自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传为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华带饰》P6图十二)北周八环蹀躞玉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中华带饰》P10图三十一)束大带、垂绅的陈文帝陈蒨画像。

引自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传为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华带饰》P2图二)文物展品:13套1213第二部分唐、宋时期带饰唐朝借鉴蹀躞式带,帝、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了制度性的设计。

朝廷明令用玉、金、银来装饰腰带,蹀躞带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哆厥、针筒、火石袋等,名为“蹀躞14七事”。

《唐会要·舆服上》记载:“文武咸带七事。

其腰带一品至五品,并用金;六品至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并用鍮tōu石。

”同书又记:“三品已上饰以玉,四品已上饰以金,五品已上饰以银者,宜于腰带及马镫酒杯杓依式。

”唐朝政府对外来的衣冠服饰,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使这个时期的带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特色。

宋代带饰既保留了唐代的华贵精美,在题材上又开一代新风,多以市景、游乐铸刻其中。

第一单元唐宋以降的銙带自唐代开始,束系装饰有金、银、玉、犀角等质地带銙的革带,成为官服的固定组成部分。

这种革带也称銙带、笏头带,其形制一般由带鞓tīng、带銙、带扣及带尾组成。

带鞓就是皮带;带銙是钉缀在带鞓上的片状牌饰,材料有玉、金、银、犀牛角、铁和石等,其造型有方形、圆形、椭圆形、鸡心形、半圆形等,也有以半圆雕手法制成的动物、禽鸟形象;带扣是一种联接之具,一条带上可用一个,也可用两个,由带鞓的形制所决定;带尾是钉缀在革带尾端、用以保护皮革的一种装置,除实用价值外,还兼具装饰作用,又名铊尾。

銙带实际上是蹀躞带的简化形式,只是舍去了牌饰下所连属的圆环和小带。

辅助展品:15复原后的唐代蹀躞带(吉林省博物馆藏)(《中国服饰名物考》P660图1277)系蹀躞带的唐代妇女之一(陕西西安唐韦顼墓出土石椁线刻)(《中国服饰名物考》P659图1274)系蹀躞带的唐代妇女之二(陕西西安唐韦顼墓出土石椁线刻)(《中国服饰名物考》P659图1275)系蹀躞带的回鹘族男子(新疆木头沟高昌佛寺壁画)(《中国服饰名物考》P661图1278)系佩在革带上的玉璧及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铜御官司俑)(《中国服饰名物考P640图1211》唐代官吏服饰(陕西乾县李重润墓壁画)(《中国历代服饰》P122图193)唐代官吏常服(唐人《游骑图卷》局部)(《中国历代服饰》P124图194)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的吐蕃使者及唐朝的官吏(《中国历代服饰》P126图197)唐代翻领对襟胡服、条纹裤、蹀躞带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陶俑、石刻、壁画复原绘制)(《中国历代服饰》P133图209)(此图由展陈公司重新扫描)戴胡帽系蹀躞带的妇女(陕西西安出土石刻摹本)(《中国历代服饰》P109)单鞓之銙带(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唐代实物)(《中国服饰名物考》P665图1287)双鞓之銙带(四川成都五代前蜀王建墓出土)(《中国服饰名物考P665图1288》16系金銙带的文吏(传唐韩滉《文苑图》(《中国服饰名物考》P672图1301)唐代金蹀躞带饰(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华带饰》P11图三十三)唐代镶铜环白玉蹀躞带銙(现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中华带饰》P11图三十四)新疆唐代高昌佛家壁画中束蹀躞带佩“七事”的回纥进香人(《中华带饰》P11图三十五)唐代九环十四銙蹀躞玉带(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华带饰》P12图三十六)束銙带的唐高祖立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南熏殿图像》(《中华带饰》P18图五十二)束銙带的唐太宗立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南熏殿图像》(《中华带饰》P18图五十三)束銙带的唐太宗纳谏立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南熏殿图像》(《中华带饰》P18图五十四)束銙带的后唐庄宗立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南熏殿图像》(《中华带饰》P18图五十五)文物展品: 13套1718第二单元冠服腰带与礼仪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太宗夜召侍臣陶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