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加快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步伐

合集下载

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前景广阔

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前景广阔

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前景广阔作者:暂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5期王艳明1 姜伟2 贾月力3 王永梅4能源问题在我国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于2005年2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项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产量多,特别是吉林省是玉米主产区,玉米秸秆产量极其丰富。

玉米秸秆是宝贵的物质资源,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燃气的第四大能源,其用途十分广泛。

既可制造饲料,又可制成燃料,还能配制肥料,还可用于制成建筑材料、纤维板、快餐饭盒和纺织品等。

对玉米秸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发生物质能既可以补充常规能源的短缺,还能获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1.有效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玉米秸秆的主要处理方式为焚烧,秸秆田间焚烧产生的烟雾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对大气和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项目建成后对玉米秸秆进行综合利用,能大大减少或杜绝当地秸秆的焚烧,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有效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降低了火灾隐患。

2.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是主要的生物资源,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燃气的第四大能源,既能替代煤、电、油、气作为能源,也可以用作饲料、肥料、食用菌的基料,还能用作建材、轻工、纺织的原料。

煤、油、气地下储量逐年减少,森林资源不断匮乏,木材短缺,对玉米秸秆进行开发利用能大大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减轻国家能源压力。

项目建设提高了玉米秸秆利用率,使其加工成清洁燃料、牲畜的饲料,代替煤、电、气等生活燃料和由粮食加工成的饲料,降低人们生活成本和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解析忻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解析忻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工作研究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8 7 X( 2 0 1 3 ) 0 6 — 0 0 5 8 — 0 2
解析忻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孔 慧 明
( 山西省忻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山西 忻州 0 3 4 0 0 0 )
摘 要 忻州市农作物秸秆 资源丰富 , 但 综合利 用率只 占秸秆总量的 5 8 %, 主要 用于燃料 、 饲料、 肥料及工业原料 。此外, 秸秆焚烧现 象严重。指 出了忻 州市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 的
问题 。
关键词
秸秆
综 合 利 用 问 题
中图分类号
S 5 Biblioteka 文献标志码A d o i : l 0 . 3 9 6 9 4 . i s s n .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3 . 0 6 . 0 2 8
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 可用作饲料 、 肥料 、 能源及工 业生产的原料 。近年来 , 秸秆产量随着粮食 等主产品产量
产和生活需求的再生产过程。 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已成为 优化资源、 净化环境、 造福于民的重点课题 。
水 平有较 快提高 。秸 秆综合 利用量 占到 了秸 秆总 量 的
1 秸秆资源生产潜力
忻州市位于 山西省北中部 , 属黄土高原地貌 , 总面积
2 . 5 5 X 1 0 k m , 居 全 省 之 首 。境 内地 形 崎 岖 , 多 为 山地 丘 陵, 山地 面 积 1 . 3 6 X 1 0 4 k m , 占总 面积 的 5 3 . 5 %; 丘 陵 面积 0 . 9 2 X 1 0 4 k m , 占总 面积 的 3 6 %; 平川面积 0 . 2 7×l 0 k m ,
2 0 1 3 — 0 5 — 2 6 孔慧明( 1 9 8 3 一) , 男, 山 西人 , 助 理 工程 师 , 研 究方向: 农 业机 械 化 技 术 推 广 。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起到蓄水保墒、 培肥地力、节本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 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综合能力, 促进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目的。 (一) 蓄水保墒 秸秆还田和秸秆翻压直接还田与机深耕同步进行,可以
究, 并在生产实际当中进行大面积推广,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是 目 前黄土高原地区
农 田土坡有机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源自一、忻州市玉米秸秆还田概况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 无霜期10 ~ 1 o d, 境内 0 5 年降 雨量 45 ~ 50 mm, 0 0 种植作物以玉米、 马铃薯和小杂粮为主, 是典型的一年一作生态区.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 整, 作物布局结构比例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玉米等
模式进行总结, 提出了适合于黄土高原地区 推广的主要模式,为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找出了一条 _ 确实可行的途径,使土壤有机质逐步增加。 关键词: 拮杆还田,土壤有机质,改善环境 中图分类号: 515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一 8151 ( 2007) 06一 0120一 02
歇份 佣 t恤 肋1 w 1众甲1 州 伪 E知 . c U llc 巨 e r 址 e 祀ExPlor tion a d Re ar ch SoiI a d F r tilizer a n e s u c WANG Ying e t a l.
( 三) 提升土坡有机质
二、秸秆还田 对土壤肥力提升的作用
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通
收稿 日期 : 2007一 20 05一
玉米秸秆还田 后, 秸秆附近微生物大量繁殖, 形成土壤 微生物活动层,加速对秸秆中有机态养分的释放,既改善了
作者简介: 王应 ( 1953一, (汉) , 忻州人, ) 男 山西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土坡肥料试验研究与 示范推广 面的研究.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14]12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14]12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4.03.03施行日期2014.03.03文号晋政办发[2014]12号主题类别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14〕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杜绝秸秆违法违规露天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认识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山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930号)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抓好秸秆禁烧工作,防止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确保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严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是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地秸秆禁烧工作负总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禁烧责任落到实处,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做到人员、责任、措施、奖惩“四到位”。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为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以下简称"五化")利用,减少秸秆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全县种植水稻152万亩,玉米85.5万亩,秸秆产量预计121万吨。

今年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达到60.3%,利用秸秆73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27.5万吨,能源化利用24万吨,饲料化利用21万吨,基料化利用0.5万吨。

二、完成时限20XX年10月-20XX年3月。

三、实施内容(一)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

我县秸秆主要来源为水稻和玉米秸秆,推进秸秆直接还田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物力进行秸秆利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1、秸秆还田工作。

(1)水稻秸秆还田。

每个乡镇安排100亩还田试点,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以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农民掌握还田技术要领,引导鼓励农民自发开展秸秆还田。

(2)玉米秸秆还田。

巩固保护性耕作30万亩成果,鼓励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利用农机补贴政策购置翻转犁,并申请实施深翻整地补贴项目,扩大玉米秸秆还田规模。

2、建设秸秆有机肥项目。

积极引进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企业,对规模生产企业给予补贴。

招商局负责加快实施XX镇明月村建设新时代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秸秆生产水稻育苗基质营养土、生物质有机肥等,扩大肥料化利用规模。

(二)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

紧抓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有利契机,扩大畜牧养殖规模,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

结合秸秆禁烧,积极引导农牧民收储秸杆,做到应收尽收、寸草归垛。

扎实做好青贮、黄贮工作,充分发挥养殖场、青贮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克服困难,抢抓时节做好秸秆收获和青贮。

加强实用饲养管理技术普及推广,加大饲草饲料管护和深加工力度,提高饲草饲料利用率。

(三)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

发挥现有秸秆能源化利用优势,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比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年第10期对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秸秆利用对策,以期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秸秆产出量与日俱增。

然而,农作物秸秆虽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采用焚烧、丢弃等方式,不仅不利于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甚至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所需重视的问题之一。

有调查表明,自2014年以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得以推广和普及,各地区狠抓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渐探索与当地发展情况的秸秆综合利用路径,推进农作物秸秆向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方向发展,降低当地秸秆焚烧量。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2020年作物秸秆生产量为116.15万t、2021年为124.98万t、2022年为176.25万t。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并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以期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1.1秸秆资源情况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与此同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逐年递增。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2022年秸秆产生量为176.25万t,比2020年增加60.1万t,其中水稻秸秆109.21万t,占总资源的61.96%;玉米秸秆30.82万t,占总资源的17.49%;油菜秸秆23.41万t,占总资源的13.28%;其他秸秆(包括小麦、马铃薯、甘薯、花生、大豆、甘蔗、其他)12.81万t,占总资源的7.27%。

1.2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通过禁止禁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凸显生态效益;通过就地消化、离田利用,优化资源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在88%以上。

以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产业化发展为主,促进生态、社会与经济等多项效益的融合发展,以提高耕地质量为准则,最大限度减少秸秆还田量,促进秸秆利用方式向梯形等级发展,保障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为加快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供给科学指导和技术效劳,最大程度发挥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一〕总体要求依据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进展特点、市场需求、交通状况等,依据合理半径规划建设标准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 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

村级秸秆收储点主要用于四周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

标准化收储中心收储容量原则上不少于 1000 吨,具有秸秆收储必要的设备设施,可实现周边秸秆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

〔二〕建设标准1.科学选址:标准化收储中心选址应做到周边秸秆资源丰富,交通和水源便利;距高压线 50 米以外;收储容量在 10000 吨以上的大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 100 米以外,收储容量在 10000 吨以下的中小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 50 米以外,确保存储安全。

2.场地建设:依据用地地势地形合理布置,场区平坦、不积水;场地四周建有围栏或围墙;秸秆堆料场地面要进展防渗、防潮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地面进展硬化;秸秆堆料场要保证通风散热,要有第1 页共20 页防雨防潮设施;堆料棚建设建议承受钢架构造,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保证安全性和有用性。

3.配套设备:依据实际需要,配备地磅及秸秆检测、打捆、加压、装卸、运输等设备。

4.安全设施:场区内设施防火警示标识;依据相关标准建设消防、防雷等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及器材应齐全,建有消防井或消防池,或借助周边河流保障消防用水;配备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全掩盖;电气设备安装及秸秆堆放留意防火安全。

〔三〕技术支撑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效劳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二、秸秆饲料化利用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处理方法,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的综合利用方式。

秸秆饲料化可有效解决季节间、地区间食草动物饲草供给不均衡问题,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商品化经营,做到节粮增畜,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林交错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

农林交错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

秸秆直 接粉碎还 田示范点,该村 1 0 0 0 余 亩耕地 以实施
秸秆直 接粉碎 还 田技术 示范 推
机械化地 膜覆 盖栽 培技术为主,连 续五年进 行机械化 作业流程和模式 ,大面积推进玉米机 收秸秆还 田项 目, 玉米平均 单产一直 实现 玉 米 机 收秸 秆 还 田 8 万余 亩。项 目实施 过 程 中,

农林交错 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历史与现状
1 . 实施 玉 米 秸 秆 还 田项 目 初 见 成 效 上世 纪 上 世 纪
8 0年代 末 9 0年代初 ,五台县引进实施 机 械化秸秆 直 作业 流程和模式 ,整村连片推进 玉米机 收秸秆还 田项 接粉碎 还 田技术 项 目,县农 机 局在沟 南乡松 台村建 立 目; 实行机 械化地 膜覆盖 栽 培的沟南 、茹 村两乡镇 以 “ 玉 米收获、秸秆 粉碎 、深耕 、浅旋 整地等”机械化
二 、农林交错 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 ,五台县为避 免焚烧 秸秆造成 火灾事故和
承担 了实施 国家 玉米优 势 区丰产方建 设项 目,项 目期 环境 污染 ,年 年春秋 两季 ,县 、乡、村成立 防火 组织 限3 年 ,其中,每年 实施机 械化秸 秆还 田技 术项 目任 巡 回检 查,耗 费大 量 的人力 、财力 、物力。从 根本上 务分别 为 4 万 亩、6万亩 、6 万 亩,投资 4 8 0 万元 ,每 认识和解决 农作物秸秆 综合 利用,已是大势所趋 ,刻
201 3. 1 0
A GR l C U U R E
农 机 科 技 推 广
4 1 N E R Y T E H CH N OL O GYE X T E N S t ON 0N
推广 天地
E×T EN SI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
整株 耕 翻还 田。指玉米 收获采取机 收 ( 只摘穗 不
吨粮食 的营养价 值相当。玉米 秸秆制作 饲料是节粮 型 处理秸秆 )或人工摘 穗后,拖拉机悬挂配套的高柱犁 , 畜牧业 发展 重要措 施 ,可以节省 大量的饲料粮 ,降低 将 秸秆定 向压倒 抚顺 ,随 土壤 耕层翻垡 ,深埋于 犁沟 养殖业成 本 ,提 高养殖 业 的效益和竞争能力。 底 部 。技 术规 范 为耕 深 2 5 c m,秸 秆覆 盖率 达到 9 0 % 3 . 肥 料 方面 玉米 秸 秆主要用 于还 田和覆 盖。秸 以上。该技术 的推广与应 用,将地 表草籽等 翻人犁底
干贮 1 4 . 3 万 亩 左右 ; 引进 推广 秸秆 固化 、气化 技 术 ,

秸秆 综 合 利 用途径
目前 ,玉米 秸秆利用 的途 径主要集 中在能源 、肥 转为清 洁热源 约 2 1 . 7 万亩 左右。肥 料、饲料 、能源利
料和饲料三个方面。 用分 别 占玉米 秸 秆总量 的 3 2 . 3 %、3 . 8 %、5 . 8 %,总利
1 . 能 源方 面 秸秆 燃 烧 值约 为标 准煤 的 5 0 %,玉 用率 4 1 . 9 %。
米 秸秆 可用 于制取 沼气 ,进行碳 化 和气化 ,还 可用于 忻州市加快 玉米秸秆综 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 肥料
发 电。玉 米秸 秆含 有与煤 、天然气 、石油一样 的可以 利用。 燃烧 的碳 ,是 以生物能 形式储 存 的太 阳能。利用秸 秆
粮食生 产 “ 九连增 ” , 导致 农作物秸秆 高产 出,平均年
实 现玉米 秸秆综合 利用,对 加快农业农 村循环经 济发
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

产 玉 米 秸秆 2 4 5 万 吨 以上,玉 米秸 秆 资 源十分 丰富。 显示 出良好 的发展趋 势。
资料显示 ,2 0 1 2年度全市机械化秸 秆还 田 1 2 0 万 亩 左右 ; 玉米 秸秆 青贮 或经 过揉 碎打捆 、压块 、制粒
秆 中的纤维素、蛋 白质等物质经 过发 酵 、腐解 、分 解 层 ,既起 到消灭杂草 、防治病虫害效果 ,又 达到加厚
转化 为土壤 重要 的组 成成 分——有机 质 ,它不仅 是植 活土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松土壤 、降低土壤容重 ,纳雨保墒 的作用。
物 主要的营养来 源,而且 还决 定着土壤结 构 、土壤耕 主要适用于 ̄ Z J I l 保浇地 。 性 、土壤 代 换性 和 土壤 缓 冲性 ,能 够 防治 土壤侵 蚀 , 粉 碎耕 翻还 田。指先粉碎 玉米秸秆后耕 翻,粉碎 增加 透水性 和提高水分 利用率 。秸秆 还 田后 第一 季度 玉米 秸秆有两种 方式 ; 一 是玉米 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
机具按 作业面 积 1 0 0 0 亩 左右,年纯收 入 2 至3 万元 ,
摘穗 不处理秸 秆 )或人 工摘穗后 ,采用粉碎还 田机将 机具成本 回收期 4年左 右。回收期长 ,制约着玉米 机
秸秆粉碎 。而后拖拉机 悬挂配套 的高柱 犁耕 翻。技术 收秸秆还 田装 备水平的提升。
规范 为粉碎 秸秆 长度小 于 l O e m,耕 翻深 度 2 5 e m。主 要适用于丘陵旱作 区域。 粉碎浅 旋 耕还 田。指先 粉碎玉 米秸 秆后 浅旋 耕, 三、综合利用的对 策和建议
201 3 . 04
AG R J C UL 刊R E
农 机 科 技 推 广
4 1 NE R Y T E H GYE X T E N S I I NE R Y T E C HN N OO OL ON

推广天地
E XT E N Sl o N
成玉 米摘 穗 和秸 秆粉碎 ,二是玉米 收获采 取机收 ( 只
护性 耕作项 目区。 实 践证 明,秸 秆 还 田技 术 项 目应 用 于 现代 农 业 责任到人 。
2 . 激发全 民实施项 目 热情 以农作物秸秆应用在 能
1 . 建立完善 的约束 机制 和激 励机 制 严 格 执行 国 务院《 基本农 田保护条 例 》 、 《 关于加快 推进农作 物秸
粉碎 玉米秸 秆的作业方式与技 术要求同前所述 ,粉碎 秆综 合利用 的意 见》等 有关 法规 ,围绕农作物 秸秆综 玉 米秸秆后,旋耕 机进行 浅旋耕 作业。技 术规范为旋 合利用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 的法律 法规 ,对焚烧 秸秆,
2 0多年来 ,忻 州市农机技术人员,深入 到农业 生 发 电,既 可以补充 电力紧缺 ,又可减 少二氧化 碳 的排 产第一 线 ,推广机 械化秸秆 还 田技术 ,积 累了丰富经
放 ,净 化了环境 。 另外,将秸 秆炭化成炭 粉制成蜂 窝 验 ,成 功推 出机械化秸秆 还田技术 模式及 适宜 应用区 炭 ,是替代液化气和煤炭的最佳燃料。 2 . 饲料方面 1 吨普 通秸秆 的营养价 值平均与 0 . 2 5
耕 深度 1 0 c m左右 ,将 7 0 % 的秸秆人 土,3 0 % 的秸秆 给 予法 律约束 ,对 实施农作物秸 秆综合利用有 效益 的
覆 盖地表 ,避免 粉碎的秸秆 随风堆积 ,被焚烧 ,成为 农 民给予一定的政策 鼓励或物质奖励 。各 级领导要对
火灾隐患 ,同时为免耕 播种奠定基 础。主要适用于保 此 项工作 给予高度重视 ,且列入议事 E t 程 ,层层负责,
推广天地
E XTE N Sl o N
近年来 ,忻州市两项 机械化节水 抗旱农 业技术应 作物平均 增产 5~1 0 %,第二 季后 作物 平均 增产 5 %。
用 于玉米生产,平均亩单产 5 0 0 k g 以上,较 对照田翻了

目前 山西省采用秸 秆还 田技 术分为机械化秸 秆直接粉
番,玉米种植面积迅 速增 长 ,稳定在 3 5 0 万亩左右。 碎还 田、整秆 还 田和机械化秸秆地表覆盖 还田。 此外 ,秸秆在制作 建材 、发展食 用菌生产上也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