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秸秆饲料的处理技术

秸秆饲料的处理技术
31 .. 秸秆碾 青 2
( 见下 表 ) 其 干物 质 一般 由灰分 和 含 氮化 合 物组 成 , 秸 , 将 秆 加工处理 后 , 大大 提高其 营养 价值 。 可
表 不 同秸秆 的营养 成分一 览表 ( %)
பைடு நூலகம்
将 麦秸铺 在 打谷场 上 , 上厚约 3 - 0 m左 右 的青苜 盖 04 c
的适 口性与 营养 价值 。
31 .. 颗粒化 3
广 义上讲 , 粗饲 料 的干燥 、 粒 化( 颗 包
注 : 自《 国饲 料 成 分 及 营养 价 值 表 》 摘 中
括 压块) 也属 于物 理处 理 。颗 粒 化技术 等 是 将秸 秆经 粉 碎机 粉碎 揉 搓 成一 定 的长 度 之后 ,按 照 配方将 各种 原料 搭 配并 混合 一定 时 间后 , 用 特 定型 号 的颗粒机 制成 颗粒 饲料 。颗粒 饲料通 常用 动物 的 平 衡 饲 粮制 成 , 目的 是便 于 机械 化 饲 养 和减 少 饲 料 的浪
(9 0 报 道 ,麦 秸 经 热 喷处 理 ( 力 8 g e 下 处 理 19 ) 压 k / m2 l mi 喷放 压 力 1 - 5 ge , 瘤 胃尼 龙袋 法测 定 , O n、 4 1 k / m )用 结 果 显示 干 物 质消 化 率显 著 提 高 ,动 物增 重 速 度 也 明显 加 快 。浙 江省林 业科 学研究 所 (9 1 在 “ 五” 间对秸秆 等 19 ) 七 期 粗 饲 料 的膨化 处理 进行 了系统 的研究 , 明这一 处理 对 提 表
蓿, 苜蓿 之上 再 盖上一 层 同样厚 度 的麦秸 , 然后 用滚 碾压 。 这 种 方 法 我 国 古 代劳 动人 民就 采 用 了 , 苜 蓿压 扁流 出的汁 液 由麦秸 吸 收 ,麦秸 的适 口性得 到 改善 ,压 扁 的苜 蓿 暴 晒较 短 的时间就 可干 透 。这种 方法 的好处 : 既 可 以较快 制 成干 草 ,又 使茎 叶干燥 速 度 均匀 , 减少 叶 片脱 落损 失 , 提 高 了麦 秸 还

全县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工作方案

全县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工作方案

全县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工作方案为加强玉米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农业为目标,通过过腹还田和腐熟还田方式,不断提高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秸秆腐熟处理技术为主要手段,解决秸秆随处堆放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达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的目的。

2017年,全县完成现存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达到2.25万吨。

三、工作内容1、推广秸秆过腹还田:对现存的玉米作物秸秆机械切碎,或通过黄贮氨化等技术处理后饲喂牲畜,经牲畜消化吸收后变为畜粪,以畜粪施入土壤还田,不仅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料,还可为农业生产增加大量的有机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2、进行秸秆堆沤腐熟还田:针对堆放在农户家的玉米秸秆和牲畜吃剩的秸秆,通过堆沤腐熟还田技术进行处理。

组织农户选择靠近水源、运输秸秆方便的地方,挖深1.5米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

将坑底夯实,铺一层厚30厘米左右、未切碎的秸秆或麦秆,加水调节含水量。

将秸秆粉碎成5厘米左右小段后,将粉碎的秸秆堆成20厘米厚,向堆上泼洒秸秆腐熟剂、尿素(或碳铵)水液,然后堆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撒铺,共堆10层左右。

秸秆腐熟剂用量为每1000公斤秸秆2公斤,尿素5公斤(碳铵20公斤)。

在秸秆堆好后,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或加盖黑塑料膜封严沤制,堆沤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堆沤湿度以60%-70%左右为宜。

在夏季、秋季多雨高温时期,一般堆腐时间5-7天,即可作为底肥施用。

3、推广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对2017年新增的平米秸秆,在玉米成熟后,适时采用机械收割,做到收脱一体化,按每亩全部秸秆就地粉碎均匀铺于农田地面。

对配有机械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将玉米秸秆切段为5-10厘米,然后均匀铺散在农田地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为加快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供给科学指导和技术效劳,最大程度发挥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一〕总体要求依据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进展特点、市场需求、交通状况等,依据合理半径规划建设标准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 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

村级秸秆收储点主要用于四周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

标准化收储中心收储容量原则上不少于 1000 吨,具有秸秆收储必要的设备设施,可实现周边秸秆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

〔二〕建设标准1.科学选址:标准化收储中心选址应做到周边秸秆资源丰富,交通和水源便利;距高压线 50 米以外;收储容量在 10000 吨以上的大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 100 米以外,收储容量在 10000 吨以下的中小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 50 米以外,确保存储安全。

2.场地建设:依据用地地势地形合理布置,场区平坦、不积水;场地四周建有围栏或围墙;秸秆堆料场地面要进展防渗、防潮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地面进展硬化;秸秆堆料场要保证通风散热,要有第1 页共20 页防雨防潮设施;堆料棚建设建议承受钢架构造,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保证安全性和有用性。

3.配套设备:依据实际需要,配备地磅及秸秆检测、打捆、加压、装卸、运输等设备。

4.安全设施:场区内设施防火警示标识;依据相关标准建设消防、防雷等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及器材应齐全,建有消防井或消防池,或借助周边河流保障消防用水;配备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全掩盖;电气设备安装及秸秆堆放留意防火安全。

〔三〕技术支撑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效劳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二、秸秆饲料化利用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处理方法,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的综合利用方式。

秸秆饲料化可有效解决季节间、地区间食草动物饲草供给不均衡问题,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商品化经营,做到节粮增畜,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株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制作的关键技术

全株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制作的关键技术

2021年第2期(总第283期) 畜牧生产19全株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制作的关键技术李新涛 侯红霞(山东省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 博兴 256500)中图分类号:S81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1)02-0019-02 青贮玉米饲料是利用玉米植株自身带有的乳酸菌或额外加入高浓度乳酸菌在无菌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当总体酸碱度降到弱酸性(pH4.2)以下时,乳酸菌本身及其他存在的微生物的活动均被抑制或杀死,使青贮饲料不会发霉变质,进入稳定储存,青贮饲料营养成分损失不大,其营养特性得到保存[1]。

青贮玉米饲料可提供质地变软,适口性,消化率高,营养均衡青绿饲料,因其保持玉米秸秆原有的香味,有力增进牛进食量,从而解决冬春两季饲草不足的问题,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户收益的重要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制作青贮饲料的原料、设备、步骤及饲喂方法。

1 青贮原料要求1.1 选用全株青贮玉米秸秆作为青贮原料,应注重糖分和水分 要注重的糖分含量,含糖量至少达到鲜重的的1 % ~ 1.5 % [2],用于青贮的玉米秸秆中含糖量的多少是决定青贮成功与失败的直接条件。

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要适中,最适合的水分含量是65 %~75 %。

一般全株玉米青贮不需要额外添加水。

1.2 保证青贮用的玉米秸秆无泥土或其他杂质青贮玉米留茬高度在15~25 cm 之间,最高推荐25 cm ,最短不要低于15 cm [3]。

留茬高度每增加1 cm ,每亩青贮鲜重减少约9 kg 。

为了减少青贮过程中玉米秸秆携带其他杂菌及泥土等存在的风险,建议增加其秸秆留茬高度。

1.3 适时收获青贮原料 掌握好收获时期,全株玉米的适宜收割期为乳熟期至蜡熟期,实际操作中从用手指甲划破玉米粒,有乳白色浆体溢出的乳熟期到籽粒内容物由糊状转为蜡状,用指甲划时只能留下一道划痕的蜡熟期均可收割[4]。

玉米乳线在1/2以上,3/4以下,比较理想。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法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法

2020.11作者简介:孙明(1973.8-),男,江苏省丰县人,大学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通信作者:付龙云(1983.5-)男,山东省昌邑县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法孙明王艳芹仲子文杨新立付龙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250100)摘要:随着畜禽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得到迅速提高,对饲料的需求量也随之上涨。

同时,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人畜争粮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是目前畜牧养殖行业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物,作为饲料原料进行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

以往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的过量还田对土壤有一定副作用,同时秸秆的焚烧对生态环境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农作物秸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缓解饲料原料短缺的压力。

文中介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法,旨在为农作物秸秆科学利用及畜禽养殖行业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饲料;营养价值;加工方式;经济效益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的总量达6亿t 以上,但利用率非常低,合理的加工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作为动物饲料原料的利用率。

下文将对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处理方式进行介绍,以期为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解决饲料原料短缺问题及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带来帮助。

1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分析农作物秸秆的化学成分发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其中包括氮、磷、钾、钙、镁等有机元素和矿物质,若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饲料原料。

由于农作物秸秆的种类不同,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也比较大,其中常见的稻草秸秆、小麦秸秆及玉米秸秆之间的营养成分含量就有很大差异,如稻草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为5.3%,小麦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为4.2%,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为9.9%,这3种秸秆原料中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分别为61.9%、73.2%和70.3%,稻草秸秆的木质素含量为4.6%、小麦秸秆的木质素含量为8.4%,玉米秸秆的木质素含量为4.8%,3种秸秆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5.4%、46.9%和49.4%。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技术饲料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技术饲料

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本资料由广州农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提供一、项目背景和意义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3亿亩,年产玉米秸秆高达5亿多吨。

玉米秸秆是非常宝贵的生物资源,研究表明:玉米秸秆蕴含着与普通粮食基本相当的总能(每3-4公斤无棒甜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的能量相当于1公斤玉米的能量:黄玉米秸秆与甜玉米秸秆比较,能量降低30%;干玉米秸秆的能量降低60%),并且还含有许多对畜禽生长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经过专业的发酵菌种加工工艺处理后,能够产生并积累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有机酸、免疫球蛋白、维生素、消化酶、活化的微量元素和多种促生长因子,开发成为成本低廉、效益可观的新型饲料资源。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把“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节粮型饲料发展畜牧生产”定为我国今后饲料和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农作物秸秆中仅有不足10%用于饲料加工,且主要用于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

其余的大部分秸秆被用作柴烧做饭,甚至付之一炬,在田间直接焚烧,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玉米秸秆通过科学的发酵工艺加工处理来制作饲料,每年可获得相当于4000万吨饲料粮,可节约全国饲料用粮的50%,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发酵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简单易行、省工省时,便于长期保存和长距离运输,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节省饲料粮食,降低养殖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技术方案玉米秸秆揉搓粉碎、压缩打包装袋、发酵处理一整套技术由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微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发,采用先进的微生物技术和高效率的农业机械设备,将新鲜的秸秆经过揉搓粉碎、添加秸秆发酵饲料专用菌种,然后压缩装袋密封进行厌氧发酵的操作流程,加工生产出优质的猪、鸡、鸭、鹅、牛羊等畜禽用秸秆发酵饲料。

三、技术优势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秸秆饲料的几种加工方法

秸秆饲料的几种加工方法

秸秆饲料的几种加工方法作者:张志荣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12期摘要:玉米秸秆的来源丰富,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和化学成分较多,可以用来饲喂反刍动物。

直接用秸秆玉米饲喂适口性差,消化率不高,饲喂效果不好。

因此可采用一些加工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常用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机械法、生物法、化学法,现简单介绍。

关键词: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机械法;物理法;化学;生物法1 玉米秸秆机械处理法玉米秸秆机械处理又称为物理法,是利用机械的方法改变玉米秸秆物理性状的一种方法。

主要的方法包括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玉米秸秆压块加工技术和玉米秸秆草粉加工技术等。

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是将玉米秸秆晒干后先进行粉碎,然后加入添加剂,最后在制粒机中加工成颗粒饲料,或使用颗粒饲料成套设备自动的完成秸秆的粉碎、搅拌和制粒功能,可以根据饲喂畜禽的需求来调整颗粒料的直径,所加工的颗粒料表面光滑、大小一致、软硬适中,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增加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

玉米秸秆压块加工技术是利用饲料压块机将玉米秸秆制成高密度的饼块,通过压缩的饲料可减少运输和贮藏的空间。

如果将其与烘干机配合使用,可将新鲜玉米秸秆压块,不但可保持营养价值不变,还可以防止饲料发生霉变。

玉米秸秆草粉加工技术是将玉米秸秆加工成草的技术,可作为饲料代替青干草,调剂青草淡季的缺乏,并且可达到良好的饲喂效果。

一般含水量不超过15%的玉米秸秆均可以制作草粉,在制作时利用饲料粉碎机将秸秆粉碎。

另外,可将草粉经过发酵再饲喂反刍动物,饲喂效果良好。

2 玉米秸秆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调制玉米秸秆饲料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青贮和微贮。

玉米秸秆的青贮加工技术是将青绿的玉米秸秆铡碎成3~5 cm长,并将含水量调成67%~75%,将其置于窖、池或者塑料袋内进行压实密封贮藏,利用乳酸菌的发酵,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将玉米秸秆调制成具有酸香气味、适口性良好、营养价值丰富的青贮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制青贮料时装料的过程中要边装边压实,并在装填完成后进行密封,一般经过15~20天即可发酵完成。

超微粉碎在玉米秸秆饲料化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超微粉碎在玉米秸秆饲料化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 动物 消化 吸收 。秸 秆饲料 化应 用是 农村 废 弃
物 综 合 应 用 的 途 径 之 一 ,但 秸 秆 的适 口性 和 营 养 效 率 低 下 是 制 约 秸 秆 饲 料 化 应 用 的 瓶 颈 。把 超 微 粉 碎
秸 秆 粉 在 纤 维 素 酶 作 用 下 降 解 效 率 。 通 过
碎并 经超 细粉碎 研磨 机研 磨后 ,进 行粒 度分 析 ;以 常规 粉碎 秸 秆粉 ( 0 目左 右 ) 为对 照 ,对 比分 析 6
其 干物质 、粗 蛋 白 、酸性 洗 涤 纤 维 ( D ) A F 、洗 涤 纤维 ( D ) N F 、灰 分 的含量 。
粉 碎可 以使有 些物料 加工 过程 或工艺 产生革 命性 的 变 化 ,许 多动 植物 的不可食 部分 也可 通过超 微化 而
然晾 干切碎 ,由俄罗斯 国家科 学 院西伯 利亚分 院 机 械化 学研 究 所 研 制 的 超 细粉 碎 研 磨 机 ( 磨 )研 绿
磨成 2 0目 ( . 7 m)左 右 的细粉 。 0 0 04 m 酶制剂 。市 售通 用饲料 纤维 素酶 。 酶活性 检测 试剂 。采用 生化试 剂及 分析 纯 以上
D S法 检 测 可 溶 性 还 原 糖 含 量 的 增 加 ,判 断 纤 维 N
素 酶等额 作用 效率 。 超微 粉碎 对秸 秆发 酵效 率 的影 响 。将原 料超 微
粉 碎后 ,与菜 籽饼 按 8 2的 比例混 合 成 发 酵 原 料 , : 以 8 % 的发酵 原 料 ,配 合 进 7 的 玉米 粉 、8 的 2 % %
超微 粉碎 在 玉 米 秸 秆 饲料 化 技 术 中的研 究 与应 用
向 天 勇 ,陆叙 元 , 天 龙 祝
( 兴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生 物 与 环 境 分 院 ,浙 江 嘉 兴 嘉 343 ) 10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玉米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 陈健 王顺建 安徽省萧县农业委员会 萧县 235200 萧县是一个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常年种植玉米4.2万余公顷,生产玉米2.4亿公斤左右,生产玉米秸秆0.6亿多公斤。萧县有6个饲料加工厂,生产的玉米除满足本县需要外,主要销往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用于饲料加工;而玉米秸秆10%用于直接还田,5%用于牲畜饲料,85%的秸秆被就地焚烧或作为燃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新途径是作为肥料开发利用、作为新型能源、作为畜牧饲料、可降解材料、工业原料和培养食用菌基料等。因此,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可加速畜牧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保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进行了玉米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1 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 玉米秸秆是指玉米收获后的茎秆、叶片和玉米芯,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其化学组成有所差异。玉米茎秆的营养成分为:可消化粗蛋白为23.0%、粗纤维34.3%、粗灰分6.9%、钙0.6%、磷0.1%。[1]玉米芯的营养成分见表1。[2] 表1 玉米芯的营养成分 单位:MJ/kg、%、mg/kg 主要成分 含量 氨基酸 含量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含量

消化能 2.968 赖氨酸 0.08 核黄素 1.1 代谢能 负值 蛋氨酸 0.03 烟酸 7.3 粗蛋白质 2.70 苏氨酸 0.09 泛酸 3.8 粗纤维 36.7 异亮氨酸 0.08 铁 210 钙 0.06 组氨酸 0.04 铜 6.6 磷 0.46 缬氨酸 0.11 锰 5.6 粗脂肪 1.8 亮氨酸 0.16 硒 0.08 粗灰分 -- 精氨酸 0.09 -- -- 水分 6.0 苯丙氨酸 0.09 -- -- -- -- 甘氨酸 0.12 -- -- 2 玉米秸秆饲料化 2

玉米秸秆饲料容积大,适口性差,动物采食有限,消化利用差,猪禽对秸秆难以利用,牛羊对其利用率稍高。牛对玉米秸秆的消化能为10634KJ/kg,猪对玉米秸秆的消化能为2165KJ/kg。[1]可以说秸秆对反刍动物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生产价值,对单胃动物的营养价值极低。要提高玉米秸秆的饲喂价值,关键在于加工处理,破坏秸秆的组织结构,降低纤维成分的结晶性。玉米秸秆饲料化通常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处理方法。 2.1 物理处理 2.1.1 铡切 民间流传着“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的谚语,很有科学性,这也是我县饲喂牲畜的最传统的一种方法,玉米秸秆铡切简单方便,但适口性、采食率、消化率等均不理想。 2.1.2 揉切 揉切是一种理想的秸秆物理处理方法,就是应用挤丝柔碎机对玉米秸秆的精细加工,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物,其质地松软,能提高牲畜的适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为适应反刍家畜对玉米秸秆饲料的取食,一般将玉米秸揉碎,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 玉米秸秆的揉切技术不仅为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手段,而且还可弥补我国饲草短缺,为玉米秸向工业品转化开辟了新渠道。其主要技术措施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秆压扁并切成细丝;切丝后揉搓,破坏其表皮结构,大大增加水份蒸发面积,使秸秆3~5个月的干燥期缩短到1~3天,并且不破坏其纤维强度,保持了秸秆的营养成分;干燥后机械打捆。据测试玉米秸秆干贮草粗蛋白为7.16%,保存率达到91.48%,无氮浸出物为63%。 2.1.3 压块 压块饲料是将玉米秸秆经铡切、混料、高温高压轧制而成,其营养成份高,适合牛羊饲喂,便于运输和储存。这一新技术可明显提高秸秆饲料的有效营养成分。压块饲料的突出优势是,经过熟化工艺将饲料由生变熟,可添加钙等微量元素,有特别的焦香味,无毒无菌,牲畜采食率达100%。原料除玉米秸秆外,还可用稻草、麦秸、牧草等,可用于牛、羊、马等牲畜食用。据试验,奶牛饲喂压块饲料产奶量可提高16.4%,牛奶内脂肪量增加0.2%;肥牛饲喂压块饲料增肉率达15%,且生长加快,出栏周期缩短。据测定,玉米秸秆压块饲料富含磷、铁、钙,粗蛋白含量6%~8%,粗纤维含量34%,粗灰分低于9%。玉米秸秆压块后的体积比秸秆的体积减少6到8倍,便于贮存运输,储存期长,一般为6到9个月,如果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加工,会进一步增加该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提高动物免疫功能,改善肉、乳品质,提高产量和降低饲养成本。 2.1.4热喷 3

热喷是将粉碎后的秸杆投入压力罐内,经短时间低、中压蒸气处理,然后喷放,以改变其化学物理结构,成为优质饲料。经热喷处理后的秸杆饲料,粗蛋白含量有较大提高,消化吸收率也成倍增长。 2.2 化学处理 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降解部分纤维素,以提高其饲用价值。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碱化和氨化处理两方面。 2.2.1碱化 2.2.1.1氢氧化钠处理 (1)、碱的湿法处理 ① 用氢氧化钠进行湿法处理:先配制1.5%氢氧化钠溶液,再用相当于秸秆10倍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下浸泡秸秆3天,多余的碱用水冲洗掉,最后用经处理后的秸秆饲喂家畜。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能维持饲草原有结构,有机物质损失较少。经此法处理的秸秆,纤维素成分全部保存,干物质大约只损失20%。它能提高消化率;有芳香味,适口性好;设备简单,花费较低。但是,用这种方法处理秸秆,在用水冲洗过程中,将有25—30%的木质素、8—15%的戊聚糖物质损失掉。而且用大量的水冲洗,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② 轮流喷洒法:方法是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轮流喷洒秸秆,喷洒碱液后,不用水冲洗,而用磷酸中和。中和溶液中可以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尿素,糖蜜和维生素物质。用此法处理,有机物质消化率可以提高到66%。 ③ 浸泡法:方法是将秸秆放在1.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0.5—1小时,再晾干0.5—2小时,随之在10℃左右的气温下堆放成熟3—6天,最后用经堆放的秸秆饲喂家畜。进行第二批浸泡时要添水,并按每千克秸秆加60克氢氧化钠,以保持氢氧化钠溶液的1.5%的浓度。据试验经此法处理的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可以提高20—25%。如果在浸泡液中加入3—5%的尿素,处理效果更好。 (2)、碱的干法处理技术 用氢氧化钠进行干法处理时,先按每100千克秸秆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30升喷洒于秸秆,且边喷洒边搅拌,使之充分混合,以便碱溶液渗透于秸秆中。 处理后的秸秆不需要用水冲洗就直接堆存在仓库或地窖里,也可压制成颗粒饲料,需要用时即可取出来直接喂家畜。据试验用此种方法处理的秸秆,消化率可提高12—15%。但是,由于这种秸秆其碱的残余量较多,家畜饲用后引起饮水、排尿增多,且容易污染环境。 2.2.1.2石灰处理 4

(1)、石灰乳碱化法 先将45千克的石灰溶于1吨水中,调制成石灰乳(即氢氧化钙微粒在水中形成的悬浮液),再将秸秆浸入石灰乳中3—5分钟,随之把秸秆捞出,放在水泥地上晾干,经24小时后即可饲喂家畜。捞出的秸秆不必用水冲洗,石灰乳可以继续使用1—2次。为了增加秸秆的适口性,可以在石灰乳中加入0.5%的食盐。在生产中,为了简化石灰手续和设备,可以采用喷淋法,即在铺有席子的水泥地上铺上切碎的秸秆,再用石灰乳喷洒数次,然后堆放,经软化1—2天后即可饲喂家畜。 (2)、生石灰碱化法 按每100千克秸秆加入3—6千克生石灰,搅拌数次使之均匀,再放适量的水,使秸秆浸透,随之在潮湿状态下保持3—4昼夜使之软化,最后分批取出晾干即可给家畜饲用。 石灰处理的秸秆,效果虽不及氢氧化钠处理的好,且易发霉,但石灰来源广,成本低,对土壤无害,且钙对家畜也有好处,故可使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钙磷平衡,适当补充磷酸盐。 2.2.1.3过氧化氢处理 用碱性过氧化氢处理秸秆时,按过氧化氢的用量占秸秆的干物质的3%计,将过氧化氢溶液均匀地喷洒在经切细的秸秆上,再用水将秸秆的含水量调至40%左右,在15--25℃条件下,密闭保存4周左右,最后开封将秸秆放在水泥地上晾干即可喂家畜。 2.2.1.4碳酸钠处理 用碳酸钠处理秸秆时,按每千克秸秆干物质用80克碳酸钠(即8%计),再按上述湿法碱化处理法进行即可。 2.2.2氨化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中最为实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是氨化。秸秆的主要成分是半纤维,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和纤维素可以被草食家畜消化利用,木质素则不能。而秸秆中的纤维和半纤维素有一部分不能消化的木质素紧紧结合在一起,阻碍牲畜消化吸收。氨化的作用就是在于切断这种联系,把秸秆中可利用的营养解放出来。氨化法的处理剂有氨水、液氨、尿素等,用得最多的是尿素。 2.2.2.1氨化的优点 氨化可提高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一倍以上。增加了秸秆的营养价值。氨化可提高秸秆消化率20%以上。氨化后的秸秆结构疏松,味道糊香,适口性好,家畜采食量可提高20%以上,对喂养牲畜起到良好的效果。用氨化秸秆喂牛、羊可减少精料,降低养殖成本,且使牛羊的增重速度加快,提高收入。氨化能杀死秸秆中的霉菌,有利于牲畜的健康和饲料存储。氨化技 5

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作为产业化生产。 2.2.2.2氨化的技术路线 秸秆收获→打捆或堆成垛→塑料膜密封或装袋→注入液氨或尿素、碳铵的水溶液→密封发酵→优质饲料→喂养牲畜。 2.2.2.3氨化的方法 将农作物秸秆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分层压实后,每100公斤秸秆加15%的氨水12—15公斤,逐层喷洒氨水,最后封严。 2.2.2.4氨化秸秆的饲喂 氨化秸秆的用量以占饲草量的40%—60%为宜。开始时在氨化秸秆中可掺入1/3—1/2的未氨化秸秆饲喂。饲喂氨化饲料时要搭配豆饼、棉籽饼、酒糟等,并补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氨化秸秆只能作牛、羊等反刍家畜饲料,但对未断奶的犊牛、羔羊应慎用。猪对氨化秸秆利用率很差,一般不提倡饲用。 2.2.2.5注意事项 ①保证氨贮时间:根据气温条件,灵活掌握氨化秸秆的发酵时间,一般25℃—30℃时氨贮7天,20℃左右氨贮25天,冬季氨贮40天以上。 ②氨贮质量要求:氨化好的秸秆为棕黄色,有糊香味,氨味也较浓,手摸质地柔软。 ③讲究取料方法:喂前按需要量将氨化秸秆从氨化池中取出,放阴凉处。一 般晴天晾10—12小时,阴雨天需晾24小时以上,以略有氨味而不刺激入眼鼻为佳。每次取料后,要密封好氨化池。 2.3 生物学处理 生物学处理主要指微生物的处理。微生物种类很多,但用于饲料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是乳酸菌、纤维分解菌和某些真菌。应用这些微生物加工调制的饲料如青贮饲料、发酵饲料和一些微生物制剂。李日强(2001)用青霉、白地霉等发酵玉米秸秆后粗蛋白提高259.6%;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由38.17%下降到36.07%。生物处理玉米秸秆饲喂绵羊,其表观消化率提高了35.3%(P<0.01)(李秋玫,1999);采食量也显著增加(P<0.05);同时提高了增重(P<0.01)(李秋玫,2000)。 2.3.1 青贮 玉米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玉米秸秆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得到的一种优质粗饲料。青贮后的玉米秸秆,不仅能有效地保存原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而且能有效地杀死秸秆中病菌、虫卵,破坏杂草种子的萌发能力,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