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培优练习题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合集下载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如图1所示,用一根木棒撬大石头,没有撬动,为了撬动大石头,应将垫在木棒下的小石块向_______移动,这实质上是增大了_______,同时又减小了_______。

2.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把杠杆挂在支架上以后,首先要调节______使杠杆处在位置并保持平衡。

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100N,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5:1,那么杠杆平衡时,阻力是_____N。

4.如图2所示,重为9N的物体挂在B处,O为支点,要想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在A处施加的最小的力是_____N,方向_____。

5.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__________。

6.如果使用撬棒的动力臂是100cm,阻力臂是30cm,当用60N的动力时,能撬动重______N 的物体。

7.某杠杆匀速提起重物,动力等于重力的四分之三,这个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_____。

二、选择题8.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B.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但力臂可能为零。

9.用剪刀剪东西时,如果用剪刀的尖部去剪就不易剪断,而改用剪刀中部去剪就容易些,这是因为()A.增大了动力B.减小了阻力C.减小了阻力臂D.增大了动力臂10.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

根据室内垃圾桶结构图3可以确定()A.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C.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费力杠杆11.如果一个用杆秤卖水果的奸商,他要坑害消费者,常用的方法是()A.换重些的秤砣B.把秤砣砸掉一块C.给秤杆上重新刻上刻度D.把挂钩的位置换换三、实验题1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总是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这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简便。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跟踪训练(word版)(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跟踪训练(word版)(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2题)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去核器B.核桃夹子C.园艺剪D.手动压蒜器2.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挂在中点时刚好处于平衡,如图(a)所示,如果将右端弯成如图(b)所示的情况,铁棒将()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3.如图是用撬棒撬石头的情景,下图中关于该撬棒使用时的杠杆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下列操作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增加一个钩码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钩码5.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6.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F1>F2,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C.F1>F2,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1<F2,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7.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2cm,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角)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杠杆的动力臂为0.08mB.此时为省力杠杆C.当弹簧测力计向左移至竖直位置时,其示数为1ND.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2N8.如图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为G B的物体,杠杆平衡时AO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杠杆自重不计,则G A和G B的大小关系是A.G A=G B B.G A=G B C.G A=G B D.无法比较9.如图所示,直杆OA的下端挂一重物G且可绕O点转动。

【提高练习】《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提高练习】《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高练习1.如图所示,一轻质硬棒在F1、F2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则硬棒的支点可能在杠杆上()A.A点B.B点C.C点D.D点2.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是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N。

3.如图是一种抽水马桶的水箱自动上水装置示意图。

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浮标带动杠杆压住入水口,停止上水。

请在图中作出F1、F2的力臂L1、L2,O为支点。

4.某组同学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时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经过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于是,他们分析所得数据,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①②(回答两点)5.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一端支起后,另一端通过细线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不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

杠杆的支点是点,如果把细线对铁棒的拉力视作动力,则阻力是铁棒的。

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动力臂为米,阻力臂为米,动力为牛,阻力为牛。

6.一根水平放置、粗细均匀的木材长0.8m,质量为1.2kg:若将它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所示),至少需要N的力,需要做的功为J.(g=10N/kg)7.如图是建筑工地搬运泥土的独轮车,车身和泥土的总重力G=1200牛。

要在A点用最小的力抬起独轮车,此力的方向应是、大小为牛。

8.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利用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杠杆;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若救援队员要用最小的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

9.如图,由不同合金制成的黑、白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黑、白两球的密度之比为3:5,此时杠杆水平平衡(不计杠杆、挂盘和细线的质量)。

则m黑:m白=,AO:OB=;若在左边增加1个白球的同时,再在右边增加1个黑球,则杠杆端下降(选填“左”或“右”)。

八年级物理全册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1含解析新版沪科版20171129183

八年级物理全册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1含解析新版沪科版20171129183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5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

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仍保持平衡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2.如图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

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1)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2)在杠杆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钩码;(3)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4)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1)(3)B(2)(4)C(2)(3)D(1)(4)3.筷子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

在正常使用筷子用餐时,筷子属于A.费力杠杆,但省距离B.省力杠杆,且省距离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D.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费力4.某人用力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AB的B端,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5所示,则在抬起过程中A .F 逐渐变大B .F 逐渐减小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5. 如图5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6.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天平 B .铁锹C .钓鱼竿 D .铡刀7.如图是一个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是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它剪指甲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ABCB .OBDC .OEFD .三个都是8.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独轮车B.镊子C.钢丝钳子D.扳子9.如图5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A .左端下降B .右端下降C .仍然平衡D .无法判断A .镊子B .钳子C .起子 D.剪子10.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AA.弹簧测力计 B.杆秤C.台秤D.托盘天平1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图8所示,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F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杆上测出对应的L1和L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F1/N L1/cm F2/N L2/cm1 1 82 42 2 8 1 163 2 12 3 8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乘以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小华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只将图8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中改变拉力的____,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___,即可证明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9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____(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右倾斜”).12.小明要测量一根1m左右、粗细和质地都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通过估测发现木棒的质量会超出现有天平的量程.于是,他想用其他方法进行测量.现有器材:天平、一块质量适当的金属块、一把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和几根足量长的细绳.只利用现有器材请你帮他设计测量这根细木棒质量的方案,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木棒质量的数学表达式(用测量量表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练习题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练习题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练习1.关于支点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某一端B.支点必须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C.支点一定在杠杆上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不一定能使杠杆平衡C.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其力臂不可能为0D.力臂就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3.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A.以B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下的杠杆B.以B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上的杠杆C.以A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下的杠杆D.以A为支点,动力方向向上的杠杆4.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于一个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下施力空间。

当拔起图钉时,将图钉看作杠杆,其支点为()A.A点B.B点C.C点D.D点5.如图中的皮划艇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作是一个杠杆。

下图中的船桨模型中最合理的是()A.B.C.D.6.如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下列能使杠杆左端下沉的是()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两格D.左边向外移动二格,右边加一个钩码7.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AB=0.2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N的拉力。

8.在力的作用下,叫做杠杆。

杠杆平衡时,杠杆处于静止或状态。

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4N,阻力是12N,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

9.请分别画出F1的力臂L110.如图所示是液压汽车起重机的示意图。

请分别画出作用在吊臂上的动力F的力臂和重物A受到的拉力。

11.如图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是杠杆ABC和杠杆A′B′C′在起作用,杠杆ABC是杠杆,杠杆A′B′C′是杠杆。

画出A′B′C′的动力的示意图和阻力臂。

12.如果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那么动力臂应当(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如果为了少移动距离,那么动力臂应当(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杠杆的平衡条件》习题(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杠杆的平衡条件》习题(含解析)

科学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选择题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C.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D.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一定与杠杆的阻力的方向相反2.如图所示的杠杆,动力F的力臂是()A.ODB.OFC.OAD.OC3.质地均匀的杠杆,每个钩码重0.5N,下列操作中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杠杆上有等间隔的刻度)()A.B.C.D.4.如图所示是生产或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瓶盖起子B.钳子C.镊子D.独轮车5.踮脚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如图所示),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踮脚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杠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脚后跟是支点,是省力杠杆B.脚后跟是支点,是费力杠杆C.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省力杠杆D.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费力杠杆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杠杆两力臂l左:l右=_________,如果在A端再挂一个重力为4N的物体,要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必须在B端再挂一个物体,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N。

三、作图题7.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

四、非选择题8.如图乙,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各个力及其力臂,测得数据如下表:(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表格中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3)实验进行3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填写对应字母)。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归纳出物理规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杠杆的形状不是固定的,例如滑轮、剪刀、筷子等都是杠杆,A选项说法不正确;支点指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位置,B选项说法不正确;只有一根直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才在杠杆上,C选项说法正确;当支点位于两个力的作用点的一侧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当支点位于两个力的作用点的中间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同,D选项说法不正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杠杆练习题1
判断杠杆的种类
2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3
(1) 若L
1 _gt;L
2
则F
1
_lt; F
2
杠杆是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4
(2)若L
1 _lt; L
2
则F
1
_gt; F
2
杠杆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5
(3)若L
1=L
2
则F
1
=F
2
杠杆是等臂杠杆。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6
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7
即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就可以判断杠杆的类型。

8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9
10
2.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1
12
3.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N的鱼,如图所示,OA=0.4m,OB=2m。

下列说13
法正确的是()
14
A.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15
C.手对鱼杆的拉力F1的大小为75N D.手对鱼杆的拉力F1的大小为3N 16 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题 11.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题专题练习题 有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题 11.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题专题练习题 有答案

11.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一、实验题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①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把质量分布均匀杠杆的_____作为支点.②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会失去平衡,那么以下做法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_____(填序号).A.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C.左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③小明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1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钩码重0.5N)【答案】中点 C 大于2.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①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调(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A点挂_____个相同的钩码。

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3.美裕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以下的操作:(1)实验前,她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

(2)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杠杆平衡后,美裕在如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4)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_________端将会下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优练习
1.如图,轻质杠杆OA中点通过细线悬挂一个重力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是物体的重力
B.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C.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大小为30N
D.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 将增大
2.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将杠杆左边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段距离L,为使杠杆恢复平衡,应将右边钩码()
A.向右移动L B.向左移动L
C.向右移动大于L的距离D.向左移动大于L的距离
3.如图所示,A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BO=2AO,AB两端分别悬挂实心铁球和实心铜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铁密度为7.9×103kg/m3;铜密度为8.9×103kg/m3)则()
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B.铜球一端下降
C.铁球一端下降
D.若改为浸没在酒精中,铁球一端下沉
4.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圆形薄板可以绕光滑的水平轴A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是它的直径,O是它的圆心,重力加速度为g。

现在薄板上挖去一个直径为R 的圆,则圆板的重心将从O点向左移动R的距离,在B点作用一个垂直于AB的力F使薄板平衡,此时AB恰处于水平位置,则F=
5.如图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

该装置主要由滑轮C、D,长方体物块A、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

物块A通过细绳与滑轮C相连,物块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

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MO:ON=1:2.已知动滑轮C和D的重力均为40N,物块A的密度为1.5×103kg/m3、底面积为0.04m2、高1m,物块B的重力为100N.所有摩擦和绳重忽略不计,g取10N/kg。

求:(1)当物块A的顶部刚好没入水中时,物块A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水位发生变化,电子秤的示数为55N时,物块A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3)在水不漫过水库大堤的情况下,求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范围?
答案和解析
1.【解答】解:(1)由图知,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是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故A错误;(2)杠杆在A位置(如下图),L OA=2L OC,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FL OA=GL OC,
则拉力F==G=×60N=30N,故C正确;
因为拉力F<G,
所以此杠杆为省力杠杆,故B错误;
(3)如下图所示:
杠杆在B位置,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因为△OC′D∽△OA′B,
所以OC′:OA′=OD:OB=1:2,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F′L OA′=GL OC′,
则F′==G=×60N=30N;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左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为2l,
因为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
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3G×2l=2G×l右,
解得l右=3l,即右边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为3l;
若将杠杆左边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段距离L,则杠杆的左边=3G×(2l﹣L);
因为左边钩码向右移动,所以右边的钩码应该向左移动才能平衡,
设右边移动的距离为L′,则杠杆的右边=2G×(3l﹣L′);
为使杠杆恢复平衡,即3G×(2l﹣L)=2G×(3l﹣L′),
解得L′=L,即向左移动大于L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
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OB×G铜=OA×G铁,
OB×ρ铜gV铜=OA×ρ铁gV铁,
所以,=,所以,V铜=。

当两球同时浸没在某液体中,
杠杆铜球端:OB×(G铜﹣F浮铜)=OB×G铜﹣OB×F浮铜=OB×G铜﹣OB×ρ液gV铜=OB ×G铜﹣OB×ρ液g=OB×G铜﹣OB×ρ液g﹣﹣①
杠杆铁球端:OA×(G铁﹣F浮铁)=OA×G铁﹣OB×F浮铁=OA×G铁﹣OB×ρ液gV铁﹣﹣②
比较①和②式,
因为OB×G铜=OA×G铁,ρ铁<ρ铜,
所以①>②,所以杠杆的铜球端下沉。

故选:B。

4.【解答】解:(1)在薄板上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圆后,设圆板的重心将从O点向左移动x;
由于原来均匀圆形薄板半径为R,挖去的圆直径为R(其半径为R),
所以,根据S=πr2可知,挖去的圆形薄板面积为原来面积的,
由于圆形薄板是均匀的,则挖去的圆形薄板质量也为原来质量的,
假设将割去的圆形薄板可补上,在重心处可以将物体支撑起来,以原重心处O为支点,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M﹣M)g•x=Mg•R,
解得:x=R;
(2)在B点作用一个垂直于AB的力F使薄板平衡,以A为支点,此时的重心距A 的距离为R﹣R,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
F•2R=(M﹣M)g•(R﹣R),
解得:F=Mg。

故答案为:,Mg。

5.【解答】解:
(1)物体A的重力:G A=m A g=ρA Shg=1.5×103kg/m3×0.04m2×1m×10N/kg=600N,当物块A的顶部刚好没入水中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块A受到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Sh=103kg/m3×10N/kg×0.04m2×1m=400N,
所以物块A受到的拉力:
F=G A﹣F浮=600N﹣400N=200N;
(2)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时,绳对N端的拉力:
F N=
G B﹣F示=100N﹣55N=45N,
杠杆平衡,所以有:F N•ON=F M•OM,
由题知,MO:ON=1:2,
所以,F M=2F N=2×45N=90N,
由图知,两个滑轮都是动滑轮,则F M=F C+G动,2F C=F+G动,
所以绳对A的拉力:F=4F M﹣3G动=4×90N﹣3×40N=240N,
此时A受到的浮力:F浮′=G A﹣F=600N﹣240N=360N,
前后两次浮力之比:==;
即:=,
则此时物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h′=0.9m,
所以此时物体A露出水面的高度:h露=h﹣h′=1m﹣0.9m=0.1m;
(3)当物体A没入水中时,根据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可知F M1=((F+G动)+G动)=((200N+40N)+40N)=8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N1•ON=F M1•OM,
所以,F N1=×F M1=×80N=40N,
则电子秤的示数F最大=G B﹣F N1=100N﹣40N=60N;
当物体A全部露出水面时,根据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可知F M2=((G+G动)+G动)=((600N+40N)+40N)=18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N2•ON=F M2•OM,
所以,F N2=×F M2=×180N=90N,
则电子秤的示数F最小=G B﹣F N2=100N﹣90N=10N;
所以,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0N~60N。

答:(1)当物块A的顶部刚好没入水中时,物块A受到的拉力是200N;
(2)若水位发生变化,电子秤的示数为55N时,物块A露出水面的高度是0.2m;
(3)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0N~6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