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通信原理实验报告2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而通信原理实验则是学习和理解通信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特性等。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2. 信道传输特性信道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干扰和衰减的影响。

常见的信道传输特性包括衰减、失真、噪声等。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或抑制。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幅度调制(AM)作为调制方式。

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其调制到无线电频率范围。

接下来,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分析。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传输系统来研究信道传输特性。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信道输入端,然后通过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的衰减、失真和噪声等特性。

最后,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通过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幅度调制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解调过程中的信号失真情况,并对解调算法进行改进。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信号衰减、失真和噪声等方面。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以及失真和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2.双边带调幅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2.双边带调幅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DSB 基本原理;2、掌握DSB 信号的产生方法和解调方法;3、掌握DSB 信号的波形及频谱特点。

实验仪器或设备。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装有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一台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1、双边带调幅(DSB )产生原理:信号的调制主要是在时域上乘上一个频率较高的载波信号,实现频率的搬移,使有用信号容易被传播。

在消息信号m(t)上不加上直流分量,则输出的已调信号就是无载波分量的双边带调制信号,或称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 )调制信号,简称双边带(DSB )信号。

DSB 调制器模型如下图所示,可见DSB 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

c c其中:()m t 为基带信号,cos 2c c A f t π为载波,()DSB S t 调制信号。

其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如下()DSB S t = ()m t cos 2c c A f t π=c A ()m t cos 2c f t π其频域表示式如下1()[()()]2DSB c c c S f A M f f M f f =++-除不再含有载频分量离散谱外,DSB 信号的频谱与AM 信号的完全相同,仍由上下对称的两个边带组成。

故DSB 信号是不带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与AM 信号相同,也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2、双边带解幅原理:c 其中:()r t 为接受到的信号,cos 2c f t π为恢复载波,0()y t 为输出。

假设调制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无能量损失,即:()()DSB r t S t =。

双边带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把已调信号乘上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的载波,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时域表达式为:()cos 2c r t f t π=c A ()m t cos 2cos 2c c f t f t ππ=1(t)(1cos 4)2c c A m f t +π 其中:()()DSB r t S t =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使得无失真地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01()(t)2c y t A m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Fs=500000; %抽样频率 t=[0:1/Fs:0.0004]; %抽样间隔 Fc=100000; %载波频率 f=10000; %调制频率 w0=Fc*2*pi*t; w1=f*2*pi*t;k=0.5; %调制系数 b=3;uc=b*cos(w0); %调频信号 a=2;mes=a*cos(w1); %调制信号 t1=[0:0.0000001:0.00005]; uc1=b*cos(Fc*2*pi*t1); Yc=fft(uc);Yc=abs(Yc(1:length(Yc)/2+1)); %调频信号频谱 frqYc=(0:length(Yc)-1)*Fs/length(Yc)/2;产生载波信号的时域图及频域图的代码如下:figure(1) subplot(1,2,1)plot(t1,uc1)title('载波信号')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subplot(1,2,2) plot(frqYc,Yc)title('载波信号频谱')%axis([0 50000 0 max(Yc)]); xlabel('频率:hz') grid on结果如下:246x 10-5-3-2-10123载波信号时间:s幅度123x 10550100150200250300载波信号频谱频率:hz产生调制信号的时域图及频域图的代码如下:Y1=fft(mes);Y1=abs(Y1(1:length(Y1)/2+1)); %调制信号频谱 frqY1=(0:length(Y1)-1)*Fs/length(Y1)/2; figure(2)subplot(1,2,1) plot(t,mes)title('调制信号')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subplot(1,2,2) plot(frqY1,Y1)title('调制信号频谱') axis([0 50000 0 max(Y1)]); xlabel('频率:hz') grid on1234x 10-4-2-1.5-1-0.500.511.52调制信号时间:s幅度012345x 10450100150200调制信号频谱频率:hz产生已调信号的时域图及频域图的代码如下:Udsb=k*mes.*uc; %已调信号 Y2=fft(Udsb); %已调信号频谱 Y2=abs(Y2(1:length(Y2)/2+1));frqY2=(0:length(Y2)-1)*Fs/length(Y2)/2; figure(3)subplot(1,2,1) plot(t,Udsb)title('已调信号')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subplot(1,2,2) plot(frqY2,Y2)title('已调信号频谱')axis([0 200000 0 max(Y2)]); xlabel('频率:hz') grid onUdsb1=awgn(Udsb,30); %加噪声Ddsb=demod(Udsb1,Fc,Fs,'am'); %解调信号Y3=fft(Ddsb); %解调信号频谱 Y3=abs(Y3(1:length(Y3)/2+1));frqY3=[0:length(Y3)-1]*Fs/length(Y3)/2;01234x 10-4-3-2-1123已调信号时间:s幅度00.51 1.52x 10520406080100120140已调信号频谱频率:hz产生解调信号的时域图及频域图的代码如下:Udsb1=awgn(Udsb,30); %加噪声Ddsb=demod(Udsb1,Fc,Fs,'am'); %解调信号Y3=fft(Ddsb); %解调信号频谱 Y3=abs(Y3(1:length(Y3)/2+1));frqY3=[0:length(Y3)-1]*Fs/length(Y3)/2; figure(4)subplot(1,2,1) plot(t,Ddsb)title('解调信号')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subplot(1,2,2) plot(frqY3,Y3)title('解调信号频谱') axis([0 50000 0 max(Y3)]); xlabel('频率:hz') grid on01234x 10-4-2-10123解调信号时间:s幅度012345x 10450100150解调信号频谱频率:hz教师签名:年 月 日。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2. 掌握各种调制解调技术以及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3.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实验设备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采样示波器3. 调制解调器4. 麦克风和扬声器5. 示波器6. 功率分贝计7. 电缆和连接线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主要涉及调制解调、传输媒介、信道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为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验证,以及传输信号质量的评估和性能测量。

实验步骤:1. 调幅实验: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调幅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记录幅度调制度;2. 调频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将其调频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记录调频的范围和带宽;3. 数字调制实验: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实验,并观察解调的信号质量,记录解调信号的正确性和误码率;4. 信号质量评估:使用功率分贝计测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和失真程度,并记录测量结果;5. 性能测量:采用示波器和其他测量设备对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1. 对于调幅实验,观察到正弦波信号成功调幅到载波上,并记录幅度调制度为X%;2. 对于调频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成功调频到载波上,并记录调频的范围为X Hz,带宽为X Hz;3. 对于数字调制实验,观察到解调后的信号正确性良好,误码率为X%;4. 信号质量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信噪比为X dB,失真程度为X%;5. 性能测量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带宽为X Hz,传输速率为X bps。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并且成功进行了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

通过信号质量评估和性能测量,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数字调制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解调算法,提高解调的正确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提高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天线、调频收音机、调幅收音机等。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幅调制(AM调制)、调频调制(FM调制)、调幅解调(AM解调)、调频解调(FM解调)等内容。

实验步骤:1. 调幅调制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并通过调幅收音机接收调幅信号,记录实验数据。

2. 调频调制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并通过调频收音机接收调频信号,记录实验数据。

3. 调幅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幅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通过调幅解调电路解调信号,观察解调后的波形,记录实验数据。

4. 调频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频信号,连接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通过调频解调电路解调信号,观察解调后的波形,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观察,我们发现调幅调制产生的波形具有幅度变化,而调频调制产生的波形具有频率变化。

在调幅解调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将调幅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而在调频解调实验中,我们也成功地将调频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调幅调制、调频调制、调幅解调、调频解调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这些实验成果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通信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实验数据记录不够详细、实验过程中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信原理第二次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第二次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第二次实验——QPSK通信系统的Monte Carlo仿真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内容 (5)㈠因果数字升余弦滚降滤波器设计 (5)⑴窗函数法设计非匹配形式的基带系统的发送滤波器 (9)⑵频率抽样法设计匹配形式的基带系统的发送滤波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⑶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设计无码间干扰的二进制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子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⑴二进制信源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⑵发送信号生成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⑶非匹配模式下的发送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升余弦滚降数字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⑷匹配模式下的发送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平方根升余弦滚降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⑸发送滤波器器输出信号计算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⑹高斯分布随机数生成子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⑺噪声标准方差计算子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⑻AWGN信道输出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⑼匹配模式下的接收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平方根升余弦滚降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⑽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计算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⑾抽样判决点信号生成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







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1:设相对码为全1、全0或10011010,求绝对码。
答案:
问题2: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并设计一个由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
答案: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3、相对码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4、了解2ASK、2FSK、2DP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

















第2页












问题:总结2DPSK克服相位模糊现象的机理。
答案: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院/系:同组人:
实验名称
数字解调
所用仪器
设备
示波器SS-5705A,TX-3B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实验目的
要求
掌握2DPSK相干解调原理。




1、用示波器观察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2、观察相位模糊现象。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院/系:同组人:
实验名称
数字调制
所用仪器
设备
示波器SS-5705A,TX-3B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实验目的
要求
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DPSK信号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