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条业企营私区治自族壮西广

合集下载

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一、单选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所示的文物是五千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图二所示的文物是同时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的龙首纹玉镯。

这一现象说明了图一图二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B.早期中华文明的多源多元C.不同文明有共同的价值取向D.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渐融合2.《宋书》中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材料说明南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安定,政策宽简B.自然地理条件优越C.北民南迁,人口增多D.农业生产技术先进3.北宋后期,相当多的儒生文士抛弃了轻商的传统观念,“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

这一现象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变化B.士人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C.理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4.《辛亥革命史话》中写道:“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根子扎得很深的国度,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试图把民主共和的精神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去斩绝帝统,推翻专制,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

”材料中“良好的尝试”是指A.发动武昌起义B.成立同盟会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建立中华民国5.某学者在论及欧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当教会要求人们受难和屈从但却不能阻挡瘟疫(黑死病)的蔓延时,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自我救赎的行动开始出现。

”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质疑B.人们开始放弃对上帝的信仰C.理性精神成为时代主流思潮D.宗教改革具备厚实的社会基础6.“英国民众既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

”这一“有效的约束”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废除了国王的一切政治特权C.巩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精神7.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可用)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可用)

二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
(2)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3)重农抑商政策等的限制; (4) 社会动荡不安。
2、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 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 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 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B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遍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诗云:
“波斯在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反映古代丝绸之路上熙来攘往,与西亚诸国友好往来, 进行丝绸贸易的情景。
三、影响
1、有利于满足国内消费需要,为商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2、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摧残 隋唐:恢复发展 两宋以后:艰难发展 元朝: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明清: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3、重要成就: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生产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①花楼机;②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地位;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 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东汉青铜器: 马踏飞燕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 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 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 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 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 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 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 是南阳太守杜诗(?-38) 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 基础上发明的。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45分)1.(1.5分)远古时期,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反映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作乐用来调和阴阳,生育万物;葛天氏之乐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炎帝作乐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

据此可知,远古之乐()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2.(1.5分)《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

”同时《战国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反映了()A.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B.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C.益主动禅让位置与帝启D.《战国策》不如《史记》可信3.(1.5分)“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礼法并用4.(1.5分)《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一观点()A.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C.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D.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5.(1.5分)“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

(里是最基层的组织,所设官吏称胥吏)。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地方官吏地位十分重要B.官僚体系强化中央集权C.里胥是由皇帝直接任命D.郡县制开始取代分封制6.(1.5分)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中外朝制度7.(1.5分)某学者在谈到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时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可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贞观政要》奢纵第二十五【原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①,多者八百余年②,少者犹四五百年③,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

岂无僻王④,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

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

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

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此其所以卜祚遐长⑤而祸乱不作也。

【注解】①传祚相继:帝位一代一代相传。

②多者八百余年:指周传三十七王,历八百六十七年。

③少者犹四五百年:史书载,夏从禹至桀共十七君,十四世,有王与无王,共历四百七十一年。

殷凡三十一世,历六百二十九年。

东西两汉共二十四帝,凡四百二十四年。

④僻王:僻,不正。

僻王指昏庸之王。

⑤卜祚遐长:意谓上天赐予帝位时间长久。

【译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述时政得失说:我一一阅读史书,发现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积善积德,赢得了民心。

其中也有昏君,只不过依赖前哲教诲才免于灭亡。

可是从魏晋以来,到周、隋之时,朝代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就烟消云散了。

这都是因为创业的君主没有广施恩德,只做到自保,对老百姓没恩惠可言。

所以,只要继承王位者的政教稍有偏差,又值有人趁机造反,那么天下马上就会土崩瓦解。

现在,陛下虽然创下奇功,平定了天下,但是,对百姓的恩德还很少。

因此,应当推崇大禹、商汤、文王、武王之道,广布道德教化,为将来留有余地,为后世帝王创下稳固的基业。

怎么可以认为只要当今的政治没有过失,保住今日的江山,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而且,自古帝王虽然都根据当时的局势,制定或宽或严的具体政策,但节俭、施恩却是历代政治的根本。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3 新人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3 新人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引自《台湾外记》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课堂探究: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 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 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 余润。”
人”。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二.“重农抑商”
3、原因:战国——秦国商鞅变法
(1)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 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目的) (2)巩固封建统治(目的) (3)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决定
4、影响:
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弊: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特原发展点因历:程生1:产)土兴力于发地商展属于,私国有家制;产国 王享生权把用被,土,国国地但家家层不掌出层得握现分转。,盛封 让公于, 与社西买的受周卖土封地者,所世同有代时 要材非实向料王质国一臣:王:。土交2。普地)纳集天私贡瓦废体之有赋除解耕下制;于于作,战春;莫—国秋形非—同王《井土瓦 ab诗、、字;解经生周率原》产室土因力衰之:的微滨发,,展兼莫并 材料二:田里不鬻。 ——战《争礼频记繁·王制》
③使封建3.自严然格经限济制长对期外延交续往,,从只而开助放长广了州封建 一统处治与者外固国步通自商封,、由夜十郎三自行大统。一经营对外 贸易。
明清之际的中国对外政策的启示?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巩固测试卷)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巩固测试卷)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巩固测试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以下内容,不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是()A.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B.景德镇盛产唐三彩C.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D.出现了晋商等有名的商帮【答案】B【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因此,ACD选项均属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唐三彩是唐朝时期瓷器的著名代表,且景德镇生产青花瓷,B信息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

需要识记并掌握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其危害“等于焚书”。

他抨击的是()A.设立“三司”B.废除丞相制度C.八股取士D.分封诸子为王【答案】C【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其危害‘等于焚书’”。

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八股取士。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带答案)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带答案)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A.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B.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C.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D.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2.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

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C.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D.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3.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让所有子弟都有一块封地,令王国的领土分裂。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

这表明汉武帝( )A.继承了秦始皇的治国思想理念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旨在削弱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D.维持地方诸侯王分封体系4.《汉书》记载:“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天子之宾客)外(公卿大夫)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该记载可以印证汉武帝时期采取了( )A.北击匈奴 B.内外朝制度C.尊崇儒术 D.刺史制度知识点三东汉的兴衰5.在治国理政方面,东汉光武帝刘秀极力主张约法省禁、避免滥杀无辜,并多次大赦天下,还颁发了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这反映出光武帝的治国理念是( ) A.宽厚仁善 B.严刑峻法C.宽严并济 D.威严刚毅6.在十四任东汉皇帝中,从可考据的十三位皇帝的寿命来看,40岁以上的三人,占23.08%;20~39岁的六人,占46.15%;20岁以下的四人,占30.77%。

这一现象导致(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知识点四两汉的文化7.《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1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创新设计)

20-21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创新设计)

单元时空构建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的形成从全局来看,分裂孕育着统一(1)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注意:曹操并非三国时期人物(2)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3)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蜀、吴均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东晋与南朝1.东晋(1)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今江苏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2)士族崛起⎩⎨⎧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士族阶层形成。

②逃到南方的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指地位高,有钱有势的人家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3.江南开发 东晋时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私营企业条例
(1994年11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2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私营企业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8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私营企业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08年9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私营企业管理,促进私营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行政机关对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原则,把私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引导和保护私营企业发展。

第四条法律、法规、规章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私营企业均可以依法进入。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简化私营企业有关证照的办理手续,对需要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事项,应当公开相关的制度、条件和程序。

第二章鼓励和支持
第六条私营企业投资下列产业和领域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待遇:
(一)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道路、站场、港口以及企业铁路专线、地方铁路支线、城际铁路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
(三)用于出口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品深加工产业;
(四)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五)垃圾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环保产业;
(六)信息、物流、咨询产业;
(七)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和大型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八)法律、法规、政策鼓励的其他产业和领域。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自治区及企业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的私营企业给予奖励。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采用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第九条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引进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自治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私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及职业资格评定、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帮助私营企业解决贷款、生产经营用地、用水、用电、通信、产品鉴定、产品出口、技术培训、引进人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定等方面的困难。

第十一条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向私营企业摊派。

对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票据的收费和罚款,私营企业有权拒绝,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三条私营企业可以依法作为发起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组建集团公司或者企业集团。

私营企业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营。

第十四条私营企业依法可以与外来投资者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承揽来料加工、来样定制、来件装配业务,从事补偿贸易,开展贸易业务。

第十五条私营企业可以依法成立私营企业协会。

私营企业协会应当依照其章程,接受私营企业的投诉、咨询,协调处理有关投诉事项,做好服务工作,并加强自律管理。

第十六条私营企业合法使用的经营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因建设需要拆迁的,应当按规定给予补偿和安置。

第十七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有权申报并依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私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私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法纳税;
(二)依法履行合同;
(三)诚实守信、守法经营,对用户和消费者负责;
(四)建立健全和执行安全生产制度;
(五)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劳动报酬;
(七)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条私营企业招用员工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等事项。

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身健康、生产安全有影响或者存在职业危害的,必须明确告知员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员工按照使用规则使用。

私营企业及其员工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

私营企业不得向员工收取押金和扣押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不得以其他非法方式强制保持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第二十条私营企业不得与员工签订免除或者减轻其对员工因安全生产事故伤亡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协议。

第二十一条私营企业不得招用或者变相招用童工。

禁止虐待、侮辱、体罚、殴打、拘禁员工、学徒,指使、引诱或者胁迫员工、学徒从事非法活动。

第二十二条私营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税务机关的规定,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簿,向同级财政、税务部门提供会计报表,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为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依法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私营企业公布有关监督管理的信息,公开监督管理制度,并规范监督管理行为。

第二十四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是私营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合法凭证,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缴或者吊销。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向私营企业摊派的,或者向私营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票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退还已收款物,并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违法收缴私营企业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的,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归还,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给私营企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监督体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件,并佩带执法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