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改革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浅谈改革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1 3各个经营主体独 自 营销, 没有形成统一宣 下贯彻下去也会有偏差。 传品牌 3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目 标原则 由于同一个景区存在多个独立经营景点 , 往 在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过程中,要重 点把握好 往在对外宣传促销口号上存在分歧 , 各打各的牌 , 三个基 本原 则 : 使游客对柳河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不明晰 ,影响了 是管理主体统一性原则。这是改革创新的 宣传促销 的效果和景区的对外形象 ,不利于柳河 关 键 。柳河 旅游 景 区只能 有— 个具有 行政 综合 执 旅游风景区的精品建设。 法 的管 理主 体。 个集 吃 、 、 、 、 —体 的生 态旅 游 区 。年 住 玩 游 购为 2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二是品牌宣传一致性原则。柳河旅游景区对 接待游客 4 万人次 , 实现旅游业收入 4 0 8 万元。 景 改革创新柳河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是为了克 外宣传促销只能打—个品牌,这个品牌就是 ‘ ‘ 柳 区管理体制关系着风l 区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改 服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景 是柳河农场经济、 社 河 ” 。 革创新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一直是我们思考 会迫切发展的要求。 三是政、 企分开原则 景区的所有权、 管理权 的重大 课题 。 第一 ,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是适应旅游形势发 和经营权分离。 农场不再直接参与景区经营, 企业 l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 展变化的需要。 完全实行市场运作。 a 成立柳河旅游景区统一的管理机构。 成立 柳河以 旅游立场 , 离不开农场休闲山庄的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高度发 电 具有行政执法权力 的“ 柳河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 生。20 年 , 00 农场第一个休闲度假山庄——华龙 达的物质文化生活,让一些人在室内有空调、 L庄建设完成并接待游客。华龙山庄美丽的欧式 视 、 , L 【 电脑 出门坐汽车 , 室外高楼耸立 、 空气污浊 , 管委会按照“ 小政府、 大社会 ,、 /机构 、 J 大服务” 的 别墅、 垂钓湖、 九曲桥构成 了华龙山庄一条风景线 从而远离 阳光和新鲜空气 , 加上竞争激烈的工作 原则, 由旅游 、 环保、 林业、 水力、 农业、 计财、 安全等 使许多人经常处于萎靡不振、 忧郁烦 部门组成 , 办公室设在旅游服务中心 。主要职责 山庄优美的自 然风光、 清新的空气吸引了众多游 和生活压力, 人。0 1 2 0 年柳河生态山庄应运而生, 这是一座集餐 闷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还是. 理都处于一种非健 是对柳河旅游景 区进行统一规划、 管理 、 护、 保 重 特别是城市人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这就 要 接待 、 、 销策 划等 。 执法 营 饮、 畜牧业观光、 农业采摘 、 垂钓等项 目为一体 的 康的状态 , h 按照政、 企分开的原则, 在成立“ 柳河风景区 休 闲度 假 山庄 ,依水 而建 占地 2 0 方米 的 阳光 是所谓的“ 4平 亚健康现象” 。因此很多人闲暇的时候 的同时 , 辔 泖河旅 游开 发公 司 。通 组 餐 厅 , 客络绎 不绝 。随着 当地 旅游 不断 升温 , 游 风 愿意选择走进大 自然放松心情、 呼吸新鲜空气 、 回 管 理委 员会 ” 职工带薪休假 过资源整合 、 成立协会, 优化资本结构, 建立以柳 景区内又相继开发了太阳升度假区、林果采摘观 归大自然 。特别是国务院公币了《 光 区 、 养 殖 观光 区 等 1 生态 O多个 景 点 , 各景 点 均 条例》 全国年节及纪念 日 和《 放假办法》 , 后 休假制 河风景区景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龙头企业,按照 独立经营。由于农场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 了 度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人参 “ 带动 权责明确 、 产权 明晰、 政企分开、 科学管理” 的现 公司直接对管委会负责, 自 周边区域旅游事业的迅速升温。2 0 0 7年农场成立 与到旅游活动当中,城市周边短线游和休闲度假 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 游明显呈上升趋势,所以说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 主经 营 , 自负盈 亏。 旅游服务中心。 4改革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要妥善处理好 随着旅游业 的不断发展 , 该景区经营管理体 制是适应旅游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制与现代旅游业发展以及建设黑龙江省精品旅游 第二,改莘宦 新管理体制是加快 自我发展的 几个 问题 首先,要协调处理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问 景 区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显得不相适应 ,主要问题 需 要 。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是高回报产业。 我们之所 题。柳河旅游风景 区的开发保护涉及到林业、 建 表 现在 : 国土资源 、 环保等主管部门 ; 改革创新这一管 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其根本 目的就是要通过旅游 设、 1 . 以协调关系, 1难 管理不J I 瞑 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并获得 自身 理体制 , 要充分征求f f 的意见 , 电门 协调处理好他们 因为柳河风景名胜区就座落在农场 , 管理部 业的发展 , 统一思想 , 寻求支持。 促进垦区各项事业的进步。经济实 之间的利益关系 , 门众多,与旅游服务中心管理职权相近的部门使 经济的大发展 , 其次, 要加大景区从业人员的岗位剖 柳河 同一个景 区产生了数个管理主体,不仅破坏 了景 力 上 的缺 乏 ,必 然 给我们 的旅游 业及 其它 各项 事 员达 2 0多人 ,这些人员大 0 区资源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 在规划 、 建设、 开 业的发展带来障碍 ,这就需要我们要发掘出旅游 农场旅游行业 业 人 素质较低。 在改革创新管理体 发、 保护等方面很难统一思想和行动, 而且相互之 景区 资源 所能 带来 的巨 大 的经济 效益 ,切 实推 进 部分文化层次不高, 间利益矛盾难以协调统一 ,影响了景区管理和旅 景 区的企 业化 和产 业化 改革 ,只 有这 样才 能 搞活 制过程中,要通过岗位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旅游 经济、 提高效益, 农场也才能减轻包袱 , 增加受益 , 服 务水平 。 游企 业发 展速度 。 再次 , 妥善 解决 好杨 景 区居 户搬 迁问题 。 要 1 . 2政、 企不分 , 景区的所有权、 管理权和经 真正发挥旅游兜头作用。 而要达到此目的, 根本的 柳 河旅 游 景区通 过几 年拆 迁建设 ,环保 压力 得到 营权角色混同 出路还是在于体制的改革。 但 不彻 底 , 响 了景 区整体环 影 第三 ,改革 创新 管理 体制 是建 设全 省旅 游 精 有 效缓 解 。 由于 髓 王 方面柳河农场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和所有 境 , 省内旅 游精 品就会 大打折 扣 。 建设 者直接从事农场经营管理,农场与旅游企业产生 品 的需要 。 总之, 改革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社 近 年来 , 各级 领导 来柳 河考 察时 指 出 , 把 柳 要 利益纷争 , 既使企业丧失公平竞争地位 , 也使农场 要深思熟虑, 大胆改革 。 如果柳 分局党委也提出了“ 把柳 会发展的主旋律。 无力管好旅游 市 , 场 难以为企业提供—个 良 的 河建设成省内旅游精品。 好 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中心做为管理机构, 河打造成黑龙江省最佳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的宏 河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能够有条不紊地 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 则必然 政企不分 ,既要搞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组织开发经 伟 目 标。 要把柳河打造成黑龙江省旅游精品, 不外 进行 , —个是在城区, 另—个就是在 会对农垦绥化分局旅游事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 营, 还要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 , 还要承担系列接 乎在两个方面努力, 景区的精品建设包含着方方面面, 如总体规 作用 ,为把柳河早 日建成黑龙江省最佳生态旅游 待任务 , 既不象—个企业单位 , 也不象—个事业单 景区。 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如果景区管 度假区提供坚实的保障。 位 , 为没 有行 政执 法权 , 旅游 区进 行执 法 管理 划的制订和实施 、 因 在 变得 很 困难 , 此外 , 分 配机 制 不灵 活 , 而 降 理体制不删 顶, 由于 从 存在多个管理主体, —个全面的总 体规划就很难制订 , 就是制订了在各 自 利益驱动 低了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要。

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1】摘要:近年来,有关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的争论十分激烈。

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本文结合旅游景区的性质、经营权出让的涵义及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的目前状况,预见了景区经营权出让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

根据萨缪尔森给出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两个本质特征。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物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1。

我国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全民所有,景区资源对于任何景区都是有一定空间范畴、时间范畴和生态容量的,当游客数量达到某种临界点,每增加一个游客将降低所有游客的旅游效用,因此景区旅游资源既不属于公共产品也不属于私有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

对于旅游景区的准公共产品的这种属性,为旅游景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提供了更多了理论依据。

旅游探究学者一般将景区经营权理解为“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享有收益的权利”(杨广虎,2003)。

其他学者都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对经营权的理解也无甚异议。

景区经营权出让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目的的,以保证资源所有权人的权益为前提,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将旅游景区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资本所有者、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行为。

景区经营权出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景区资源更好的实现其价值高效率运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目前状况1997年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和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全国首次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获得了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的投资经营权。

1998年初,万贯集团以协议开发方式获得了四川碧霞峰等景区50年的独家垄断经营权,并创造了“碧霞峰模式”。

从体制视角论旅游景区规范管理

从体制视角论旅游景区规范管理
a c r a c t h u e fma k te o o ,se i posa h ai n l e e c o d n ewi t er lso r e c n my c nc s t tt e n to a v l h l mus e pa n e e d n o en e t ts tu n i d p n e g v r m n t b d : ihi et e u l n t u in , o usn s i, n h c n ca e a a e n g n ism u t ea mal o y, whc sn i rp bi isi to s n rab i e sunt a d t es e i r am n g me ta e ce s ss l h c t b a o sbe sp si l.M e n i ,t e Na in lT u s Bu e u,a h u im a a e e td p rm e t,s o l e tre o a whl h t a o r m r a e o i s te t rs m n g m n e a t n s h u d g tsa td t o
p si l o sbe Ke ywor :o is tr ci n ma g m e tsr cu esa d r ie d iitai n t u s wsa dr g lt n ; ic so ds tur tata to ; na e n tu t r ;tn a dz da m n sr to ; o r ta n e ua i sds usin i l o
( o a in l n e h ia l g f o e Lu h , n n 4 2 0 , i a V c t a d T, n c l o a ' c Col eo h , o eHe a 6 0 2 Ch n ) e Lu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2)以专营权有偿出让的形式,有效地避免国有资源的 流失
• 特许经营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景区经 营需要专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而无法管理。政府通过有偿出让专营 权,既可以保证国家收入,又可以通过专营权的收回或出让来约束经 营者的行为,保证政府对景区的绝对控制。
• 下面我们以武夷山为例
一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 增长,旅游正在悄然兴起并迅猛发展。同时,也应该清醒 地认识到在蓬勃红火的旅游背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 1、多头管理,多重目标 • 2、机制落后,观念保守 • 3、秩序混乱,服务较差 • 4、资源破坏,环境污染 • 4、资源破坏,环境污染 • 5、条块分割,名实不符 • 6、财政困难,举步艰难 • 7、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 1 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
•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 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 这种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病是:
• (1)政府可能将景区作为摇钱树。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地 区,景区是政府的吃饭财政来源,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用来 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 2)经营管理上,由于所有者缺位,没有人对景区的经 营效益负责。导致人浮于事,效益低下,或内部人吃光, 或成为接待景区。
• 2 租赁、承包或卖断的模式
•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 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卖断模式则可以一次性收到比较多的钱用予解决政府的财 政困难。
• 但这种模式将带来以下问题: • (1)可能导致国有资源价格低估。风景区的价值是通过
经营者的努力来实现的,经营好了可以价值无限,经营不 善可能贬值甚至导致经营者亏损。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摘要: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

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关键词:关于,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摘要,随着,旅游业,快速,健康,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

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誉和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着几个矛盾;发展与创新漓江风景区管理模式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要完善漓江风景区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

关键词:“四统一”管理;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管理模式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2010年国务院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桂林旅游的核心品牌,国家AAAAA级景区,研究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进一步提升漓江旅游的档次,进而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漓江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荣获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自1984年交通运输开放后,桂林市漓江旅游客运出现了大发展,1984年至1988年7月漓江游船由53艘发展到83艘。

但漓江旅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众多船舶单位、业户隶属不一,各自为政。

为抢客源,水运企业之间竟相压价揽客,降价幅度达20%-60%。

恶性压价竞争导致服务质量差,大量的票款和国家税费流失,国家利益、经营者利益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与经营论文(共2篇)

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与经营论文(共2篇)

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与经营论文(共2篇)>第1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建设,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加快发展,我国各地都加快了对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

然而,纵观国内对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虽然有不少的成功范例,但也有大量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未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因此,本文在比较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资源导向观、市场导向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理念、原则、内容和措施等。

一、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理念的演变旅游景区,是指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消遣娱乐、康体健身等旅游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空间或地域。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理念,是人们对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的主要观点、思路和信念,是指导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

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看,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理念经历了从资源导向观向市场导向观的演变,在当前和今后的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中,应进一步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新理念。

1-资源导向观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随着国内外旅游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相继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并掀起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热潮。

但是,纵观这一阶段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的理念,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经济”观念的影响,基本上是一种以旅游资源为主导,以旅游市场为依托,以景区土地规划为重点,以市场营销为关键的资源导向观。

各地在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中,往往是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状况,进行旅游景区的土地规划、功能布局和开发建设,然后面向旅游市场进行宣传促销,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和消费。

但在浓厚的“产品经济”观念影响下,也使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严重与消费需求脱节,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未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有的旅游景区投入运营后甚至因无人问津而倒闭。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升温;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但由于旅游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景区的开发规划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不少旅游景区由于规划不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下面将对旅游景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第一;景区开发体制存在问题..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及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着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景区内原有居民控制困难;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还有待解决..第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体系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整体水准不低..客观地说;标准规定的各项服务项目;一般的景区基本都具备..然而;由于管理水平、服务人员素质等软件的原因;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从而形成了景区技术质量不低;而功能质量相对偏低的局面..就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服务质量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性质量不健全由于目前众多的旅游企业在服务质量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造成无法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游客量的增大;更加大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难度2.功能性质量欠佳目前不少旅游景区对功能性质量不够重视;服务可信度不高..具体表现为:景区服务人员不能做到微笑服务;对旅游者缺乏耐心;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服务人员在岗时;没有融入自我角色中;服务人员偷工减料、随意降低服务技术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点在旅游淡季尤为明显..3.服务管理缺乏科学的体系;没有全面管理理念和行动目前许多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都不规范;管理效率低下;缺乏符合景区自身情况的科学服务管理体系指导;严重阻碍了景区全面升级、管理的步伐..第三;景区特点不鲜明;形式过于雷同..现在虽然景区数量繁多;但大多形式雷同;跟风现象严重;无自己的特点..当某一形式景区出现流行趋势时;与其类似的景区便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而这种景区多数建造时间较短;布局较粗糙;模仿痕迹严重;并不能较好的吸引游客;并且只是单纯的浪费人力物力;并不能为中国景区作出积极的推动;反而使得景区管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大部分景区都大同小异..第四;改善景区管理的对策..1.建立明确的行政主体;切实加强统一管理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还原明确的行政主体;建立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机构..旅游景区至少存在着这样两个层面的产权关系;第一层面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第二层面是经营性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对资源性资产可以交付企业进行非完全产权关系下的企业化经营;对经营性资产则可以转让给企业实行完全产权关系下的企业化经营..旅游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可以解决旅游开发及保护过程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及资金不足问题;从而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2.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在管理中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具体的行政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给付等;有效的发挥自身行政的职能..尤其要依据相关法规和具体实际;制定适用于行政所辖范围内的行政监督和处罚规章;有针对性的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以强化景区管理建设..3.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开展管理人员和干部的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景区保护知识与专业技术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要的或业务性强的岗位;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景区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和保护景区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进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景区管理部门自身队伍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景区的管理工作;使景区更加完善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3)自豪感。旅游需求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 定程度后才能产生。能够出游,说明其经济 收入较高。可以说,旅游是人类的精神需求。 在旅游景区。旅游者是服务的受体,容易产 生自豪感,尤其当客源地与目的地经济发展 水平差距很大时,游客的逆境承受能力较差。
2.游客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游客管理中除了做好基本设施的建设外, 主要包括:正确引导游客不会与地方政府产生 矛盾,更不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1)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属于 国家,国家通过景区资源折价的方式获得收益;
(2)景区与特定的旅游服务企业组合在一起, 与上市公司捆绑经营,上市公司对景区实行带 有垄断性质的市场化经营与管理。现在企业制 度经营景区模式有利于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 将景区经营与管理职能分开,作为专司管理职 能的委员会,将不必为经营权效益操心,因而 可以实行严格的管理。作为经营者,必须严格 挂花建设,在保护的前提下经营
管理者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制定完善的 员工管理制度;②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配置、 管理与培洲;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及监 督体系。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环境问题是全球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之一,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尤为如此。在旅 游景区内,环境本身就是资源的一部分。今 天的旅游业已完全大众化,旅游资源的利用 强度不断增大,如何解决环境压力与经济利 益这对矛盾是景区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二、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问题 不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我国风 景名胜区隶属于国家建设部门,自然保护区 隶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博物馆隶属于国 家文化部门,森林公园隶属于国家林业部门,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 或国家宗教管理部门,水库风景区隶属于国 家水利部门。他们同时承担者保护功能,又 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社区管 理的职责。现例举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 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时间:213-8-28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主要采取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国家不设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海外市场促销、行业利益协调及国际信息交流、旅游市场管理等都由旅游协会这类半官方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市场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十分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发展的基础作用,在旅游市场上起一个公正且高水平的裁判员作用。如香港的旅游业由香港旅游协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香港旅游协会根据港府的法规成立,是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法定社会机构。 旅游协会实行会员制,其中一类是旅游会员,另一类是普通会员,会员包括国际客运商、酒店和旅行社代理商、饮食和娱乐等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业。旅游协会的工作目标是:推动香港成为旅游胜地;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促进旅游设施的改善;广泛报道香港的旅游特色;向政府提出有关旅游业的各种建议等等。旅协理事会的委员一半由政府委任,一半由会员推选,既有行业自律,又有政府权威。香港旅游协会因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旅游业管理机构之一。 国内先进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即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的核心是成立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旅游事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全市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市政府下辖的旅游局、商业局、交通办、园林局和新亚集团等单位,均为旅委会成员。锦江、华亭、衡山旅游集团公司和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旅管会领导。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旅管会主任,形成以旅游、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大旅游管理体制。“上海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旅游管委会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确定了旅游与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及业务关系,使得旅游业管理由运动式转向制度型,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为上海市发展都市旅游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澳大利亚的中部,有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红土沙漠。一望无际的天空笼罩着无穷变幻的色彩与几亿年岁月形成的缤纷地貌,古老的壁画承载着原住民的远古记忆从数万年前走进现实。蜥蜴爬动的窸窣之声不时在耳边响起,在这片生命力旺盛的土地上,您将发现一个全新的沙漠世界。内陆人吉姆的拓荒故事 撒哈拉沙漠有三毛的故事,澳洲的红土沙漠有拓荒者和他们的拓荒传奇故事。 吉姆(JimCotterill)是内陆人和酒吧老板,从上个世纪6年代的孩提时代开始就不停地探索中部澳洲的自然奇迹。在家族出游时,他常常从河床上、从沙漠灌木中开辟出道路,还偶尔发现过巨大的峡谷。他的家族将帝王谷开辟为旅游区,让今天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寻宝,或者在星光下露营。 “我们在1952年离开英国来到这里,文化上的差异十分巨大。这里有一种真正的吸引力,偏僻荒凉,但是令母亲十分震惊。她的家人觉得我们搬到沙漠来住很可怕。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似乎就该是撒哈拉大沙漠的那种样子,可这片沙漠却并不像那样。这里有太多不同的地形、特点和色彩。这片古老的土地是这样的引人瞩目,让人着迷。我们基本上就是从渺无人烟的地区走出路来,走向我们的目的地,尤其是帝王谷。我们不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但这里仍然很荒僻,几乎无法到达。仅存的道路就是那条河床,我们沿着河床一路向上走。” “在2世纪6年代,AngasDowns的ArtherLiddle告诉了我们关于帝王谷的情况。去那里的路程实际距离不到2公里,但我们却足足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因为没有道路,您只能沿着河流和沙质的溪床前行。那时是旱季,您能看到亮红色的砂石以及大片的黄色、赭色。在距离帝王谷5公里的地方,我们宿营了一夜。那天夜里下起了雨,电闪雷鸣。您可以听到山谷中的声音。所以我们第一眼看到峡谷时,它正沐浴在清晨的蒙蒙细雨中。山崖的色泽如粉笔画一般笼罩着柔和的淡影,岩壁不再是亮红色的。峡谷底的岩石都被水冲刷得很光滑,在雨中散发着淡淡的闪光。这景色实在太美了。在那之后,我们又回去四处走了走。我们发现了一片布满圆形岩丘的谷底,看上去就像是些巨大的蜂窝,其间还有几条看上去像是道路的小径。所以我们称它为LostCity。再向前走,我们发现了一个葱郁的山谷,苏铁、胶树,各式各样的植物密布其中,我们就把这里叫做伊甸园(GardenofEden)。”当吉姆一家第一次看到这个山谷时,这里完全是天然原始的纯净风貌,没有路,也没有足迹。直到今天,您仍能看到这些奇景,和当初一样自然质朴,令人惊叹。 爱丽斯泉沙漠公园 在澳大利亚的中部,有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红土沙漠。一望无际的天空笼罩着无穷变幻的色彩与几亿年岁月形成的缤纷地貌,古老的壁画承载着原住民的远古记忆从数万年前走进现实。蜥蜴爬动的窸窣之声不时在耳边响起,在这片生命力旺盛的土地上,您将发现一个全新的沙漠世界。内陆人吉姆的拓荒故事 撒哈拉沙漠有三毛的故事,澳洲的红土沙漠有拓荒者和他们的拓荒传奇故事。 吉姆(Jim Cotterill)是内陆人和酒吧老板,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孩提时代开始就不停地探索中部澳洲的自然奇迹。在家族出游时,他常常从河床上、从沙漠灌木中开辟出道路,还偶尔发现过巨大的峡谷。他的家族将帝王谷开辟为旅游区,让今天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寻宝,或者在星光下露营。 “我们在1952年离开英国来到这里,文化上的差异十分巨大。这里有一种真正的吸引力,偏僻荒凉,但是令母亲十分震惊。她的家人觉得我们搬到沙漠来住很可怕。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似乎就该是撒哈拉大沙漠的那种样子,可这片沙漠却并不像那样。这里有太多不同的地形、特点和色彩。这片古老的土地是这样的引人瞩目,让人着迷。我们基本上就是从渺无人烟的地区走出路来,走向我们的目的地,尤其是帝王谷。我们不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但这里仍然很荒僻,几乎无法到达。仅存的道路就是那条河床,我们沿着河床一路向上走。” “在20世纪60年代,Angas Downs的Arther Liddle告诉了我们关于帝王谷的情况。去那里的路程实际距离不到200公里,但我们却足足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因为没有道路,您只能沿着河流和沙质的溪床前行。那时是旱季,您能看到亮红色的砂石以及大片的黄色、赭色。在距离帝王谷50公里的地方,我们宿营了一夜。那天夜里下起了雨,电闪雷鸣。您可以听到山谷中的声音。所以我们第一眼看到峡谷时,它正沐浴在清晨的蒙蒙细雨中。山崖的色泽如粉笔画一般笼罩着柔和的淡影,岩壁不再是亮红色的。峡谷底的岩石都被水冲刷得很光滑,在雨中散发着淡淡的闪光。这景色实在太美了。在那之后,我们又回去四处走了走。我们发现了一片布满圆形岩丘的谷底,看上去就像是些巨大的蜂窝,其间还有几条看上去像是道路的小径。所以我们称它为Lost City。再向前走,我们发现了一个葱郁的山谷,苏铁、胶树,各式各样的植物密布其中,我们就把这里叫做伊甸园(Garden of Eden)。”当吉姆一家第一次看到这个山谷时,这里完全是天然原始的纯净风貌,没有路,也没有足迹。直到今天,您仍能看到这些奇景,和当初一样自然质朴,令人惊叹。 爱丽斯泉沙漠公园 在深入探索这片红色沙漠之前,必须先花几个小时参观一下爱丽斯沙漠公园(Alice Springs Desert Park)。这个多次获得各项殊荣的公园距离爱丽斯泉市中心大约10分钟车程,收纳了澳大利亚沙漠中的各类奇特动植物、美妙绝伦的内陆风光,以及当地原住民的传统表演,会让您对神奇的澳大利亚中部有全新的认知:在这里,沙漠不再被视为一片荒芜的土地;这里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旺盛的生命和千万个未知的故事等着被发现、被讲述。在公园中,轻松穿越三个沙漠地,探索沙漠之河、沙漠之国以及一片开阔的林区,目睹自在飞翔的鸟儿,观赏稀有或濒危的动物,一趟电影般生动的旅行将带您穿梭450亿年的沙漠文化。公园中的展示说明和导游的讲解,不仅让您全面了解沙漠中的植物和动物,还展示原住民如何用传统的方法在沙漠中利用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中部,有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红土沙漠。一望无际的天空笼罩着无穷变幻的色彩与几亿年岁月形成的缤纷地貌,古老的壁画承载着原住民的远古记忆从数万年前走进现实。蜥蜴爬动的窸窣之声不时在耳边响起,在这片生命力旺盛的土地上,您将发现一个全新的沙漠世界。内陆人吉姆的拓荒故事 撒哈拉沙漠有三毛的故事,澳洲的红土沙漠有拓荒者和他们的拓荒传奇故事。 吉姆(Jim Cotterill)是内陆人和酒吧老板,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孩提时代开始就不停地探索中部澳洲的自然奇迹。在家族出游时,他常常从河床上、从沙漠灌木中开辟出道路,还偶尔发现过巨大的峡谷。他的家族将帝王谷开辟为旅游区,让今天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寻宝,或者在星光下露营。 “我们在1952年离开英国来到这里,文化上的差异十分巨大。这里有一种真正的吸引力,偏僻荒凉,但是令母亲十分震惊。她的家人觉得我们搬到沙漠来住很可怕。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似乎就该是撒哈拉大沙漠的那种样子,可这片沙漠却并不像那样。这里有太多不同的地形、特点和色彩。这片古老的土地是这样的引人瞩目,让人着迷。我们基本上就是从渺无人烟的地区走出路来,走向我们的目的地,尤其是帝王谷。我们不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但这里仍然很荒僻,几乎无法到达。仅存的道路就是那条河床,我们沿着河床一路向上走。” “在20世纪60年代,Angas Downs的Arther Liddle告诉了我们关于帝王谷的情况。去那里的路程实际距离不到200公里,但我们却足足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因为没有道路,您只能沿着河流和沙质的溪床前行。那时是旱季,您能看到亮红色的砂石以及大片的黄色、赭色。在距离帝王谷50公里的地方,我们宿营了一夜。那天夜里下起了雨,电闪雷鸣。您可以听到山谷中的声音。所以我们第一眼看到峡谷时,它正沐浴在清晨的蒙蒙细雨中。山崖的色泽如粉笔画一般笼罩着柔和的淡影,岩壁不再是亮红色的。峡谷底的岩石都被水冲刷得很光滑,在雨中散发着淡淡的闪光。这景色实在太美了。在那之后,我们又回去四处走了走。我们发现了一片布满圆形岩丘的谷底,看上去就像是些巨大的蜂窝,其间还有几条看上去像是道路的小径。所以我们称它为Lost City。再向前走,我们发现了一个葱郁的山谷,苏铁、胶树,各式各样的植物密布其中,我们就把这里叫做伊甸园(Garden of Eden)。”当吉姆一家第一次看到这个山谷时,这里完全是天然原始的纯净风貌,没有路,也没有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