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资源拓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资源拓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能力读甲、乙两种聚落景观图片,回答 1—2 题。

1.有关甲、乙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2. B.乙聚落为城市 C.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D.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3.若已知乙聚落分布在欧洲西部,则推测当地的主要人种及信仰的某某最有可能是( )4.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5.读图,回答下题。

6.如果在图示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7.8.“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D.渔村9.以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聚落是( B.威尼斯城D.五某某池10.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聚落没有发展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11.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B.全部拆除后照原样重建C.应该大力保护,并进行合理化改造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12.下图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民居——合掌式房屋。

该种风格的民居主要位于本州岛中部的内陆地区。

合掌式建筑的屋顶十分陡峭,主要为防止( )D.地震破坏读图,完成 9—10 题。

13.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 )14. D.丁15.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16. D.丁17.以下叙述中,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是( )①交通便利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④地势平坦⑤自然资源丰富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 12—13 题。

18.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19.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20.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A.a、b、cB.d、e、fC.a、b、dD.a、b、f21.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 A、B、C 三处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练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练习题和答案

聚落练习题及答案1.关于聚落叙述正确的是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B.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林业等工作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资源⑦地质⑧交通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④⑤D.全部都是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交通便利B.水源充足C.地形平坦D.气候干旱4.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崎岖5.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在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用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6.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B.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比乡村聚落大C.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最根本区别是人口的多少D.现在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聚落中7.图a、b、c、d 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a B.b C.c D.d8.早期聚落大都选择在A.热带雨林地区B.河流上游C.山区D.河流的中下游9.沙漠地区聚落呈带状或者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沙漠地区距离城市远,交通不便B.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C.沙漠地区经济落后D.沙漠地区属于保护区10.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A.炎热干旱B.炎热多雨C.终年严寒D.地势高峻的高原11.如图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丙处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中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12.西亚的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是A.热带雨林地区B.终年严寒的地区C.热带沙漠地区D.热带草原地区13.下列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长江三峡水电站B.云南丽江古城C.浙江杭州西湖D.重庆永川茶山竹海14.对于聚落的发展,应该持的观点是A.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B.城市的年代久远的民居,一律拆除,农村的则相反C.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传统民居代表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特点,一律保护15.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6.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没有发展 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7.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D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 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 河流的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2)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 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聚落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 有着相同的特点。 (3)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们北方地区的村落呈团 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1.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集中居住形成了( D )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C ) A.人口多少不同 B.建筑形式不同 C.产业类型不同 D.文化 水平不同
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B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4.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 于( D )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由_村__庄__形成_城__市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此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增__多__,占 地规模不断_扩__大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变__多__,并有向高空发展变 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_拥__挤___。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__乡__村___与__城__市__。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课后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课后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一一聚落探后作业-丽1. 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 商业B.服务业C.耕作D.工业2.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B.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C. 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居住条件D. 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3. 重庆坐落在 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个铁路枢纽城市。

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 素是( )A. 平坦的地形B.优越的气候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4•一般来说,聚落密集的地区( )①经济比较发达 ②交通比较发达 ③人口密度比较大 ④环境优美,空气清新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F 图是某地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 据图推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7. 读南方民居和北 京四合院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两三层楼 房,主要原因是( )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6. 图中聚落的分布形态主要受到 ①地形的影响 ②气候的影响 ( )③河流的影响 ④资源的影响C.③④D.②④10. 影响水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宗教11. 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 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 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B.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C. 应该大力保护D. 不要乱动,任其发展@@@@12. 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不利于排水B. 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C. 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D. 北方人少地多,房子可以建大一些&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 色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是 ( )A. 炎热干旱的沙漠B. 终年严寒的地区C. 炎热多雨的地区D. 地势高峻的高原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水城 A.意大利的威尼斯 ( )B.意大利的罗马C.中国的江南水乡D.英国伦敦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右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交通(1)图中A B 、C 三个聚落都是沿 AB 、C 三个聚落的区位选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 D 目前,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有不乱涂乱画、控制工业污 染、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等。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 场会破坏故宫的建筑,也会破坏环境氛围。
5.聚落的形态
聚落形态 分布地区
聚落特征
团块状 条带状
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 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例1 (2017甘肃兰州中考)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题。
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条件是 ( )
例2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应该 ( )
A.全部拆除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图4-3-4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 一方面,北京胡同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该建筑本身既有 历史文化价值,又在构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 目前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与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既不能盲目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地 保留,而是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D
图4312聚落的分布图432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典型民居自然环境特征民居的建筑特点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西亚地区的村庄终年高温干燥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东南亚的高脚屋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北京的四合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大门开在一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新疆的平顶房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方法技巧1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章节测试习题(9)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章节测试习题(9)

章节测试题【答题】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A. 湿润多雪B. 低温少雨C. 高温多雨D. 寒冷干燥【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从图中看出,北欧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说明森林资源丰富,该地气候湿润;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北欧地区冬季多雪,屋脊坡度大是为了使积雪迅速滑落,故选A。

【答题】读懂天气预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

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A. -高空作业B. -减少出行C. -播种小麦D.-晾晒衣服【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天气符号的差别。

【解答】A表示的是雷雨的天气符号,雷雨天气高空作业容易雷击,选项错误;B表示的是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应减少出行,选项正确;C表示的是中雪的天气符号,大雪天气气温较低,不适合播种小麦,选项错误;D表示的是大雨的天气符号,不利于晾晒衣服,选项错误,故选B。

1.【综合题文】地窨(xūn)子是旧时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

当地居民选取附近有水源的山坡,在山坡上开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建屋,屋子大半部在地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答题】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传统民居是()A. 吊脚楼B. 碉楼C. 蒙古包D. 窑洞【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民居的判别。

【解答】地窨子赫哲语称“胡日布“,是在地下挖出长方形土坑,再立起柱脚,架上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兽皮、土或草而成的穴式房屋;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该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故D正确。

故选D。

【答题】地窨子大部分位于地下,有利于()A. 防寒B. 采光C. 通风D. 取水【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昂库“或“地窨子“一般都是南向开门,里面搭上木板,铺上厚草和兽皮褥子即可住人;冬季寒冷或雨季潮湿的时候,在舍内正中拢起火堆取暖,支起吊锅做饭;地窨子盖造方便,保暖性好,便于防寒,很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但这种房子的耐用性很差,通常每年都要重新翻盖一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时训练(有答案)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与环境读“聚落景观图片”,回答1~2题: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C )A.甲B.乙C.丙D.丁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 B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B.房屋更集中密集C.交通经常堵塞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3.(2019金昌)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C )A.空气清新的高原B.风景怡人的山区C.气候湿润的平原D.群山环抱的盆地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面的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B )A.内蒙古地区——竹楼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西双版纳地区——冰屋D.北极地区——蒙古包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5.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5.下面是中纬度的某地区图,仅从图中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 )A.①B.②C.③D.④6.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B )A.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C.受宗教影响的缘故D.防冬季的寒冷7.(2019连云港)下列民居景观图中,反映当地湿热环境的是( B )(2019桐城)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

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

读图,回答8~9题:8.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B )A.高大、顶尖、窗小B.低矮、顶缓、窗小C.低矮、顶尖、窗大D.高大、顶缓、窗大9.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A )A.防风B.排水C.保湿D.除湿10.对于聚落的发展,应持的观点是( C )A.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B.城市里年代久远的民居,一律拆除,农村的则相反C.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传统民居代表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特点,一律保护11.【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甲所示的为城市聚落,图乙所示的为乡村聚落。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基础演练一、单项选择题。

1.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乡村交通发达B. 城市建筑高大、密集C. 城市人口密度小D. 乡村房屋高大、分散2.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这是因为河流沿岸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①便利的交通;②充足的水源;③丰富的矿产;④丰富的物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 下列适应湿热气候的民居是()傣家竹楼西亚碉堡式房屋A BC D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读图回答4~5题。

4. 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处聚落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A.①B.②C.③D.④5. ②、③、④聚落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水源D. 土壤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 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A. 团块状,气候因素B. 团块状,地形因素C. 条带状,气候因素D. 条带状,河流因素7. 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8.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9. 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上所有聚落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B.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C. 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步增多D. 在城市,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多10. 下列聚落中,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A.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B.中国丽江古城;上海浦东新区;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C.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美国好莱坞D.中国丽江古城;中国三峡大坝;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二、综合分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读“聚落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 B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房屋更集中密集
C.交通经常堵塞
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3.(2017金昌)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C )
A.空气清新的高原
B.风景怡人的山区
C.气候湿润的平原
D.群山环抱的盆地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面的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B )
A.内蒙古地区——竹楼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北极地区——蒙古包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5.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 )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6.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 D )
A.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B.丽江古城—我国湖南省
C.水上城市威尼斯—法国
D.平遥古城—我国山西省
1.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
A.平原乡村——耕作
B.草原牧村——海产养殖
C.山区林场——放牧
D.沿海渔村——伐木
2.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D )
A.地形平坦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水源短缺
3.造成下图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河流
B.人口
C.气候
D.工业
4.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比平原地区的聚落( D )
①规模大②规模小③平面形态“团块状”明显④平面形态“条带状”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面是中纬度的某地区图,仅从图中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6.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B )
A.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
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C.受宗教影响的缘故
D.防冬季的寒冷
7.(2017连云港)下列民居景观图中,反映当地湿热环境的是( B )
(2017桐城)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

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

读图,回答8~9题:
8.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B )
A.高大、顶尖、窗小
B.低矮、顶缓、窗小
C.低矮、顶尖、窗大
D.高大、顶缓、窗大
9.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A )
A.防风
B.排水
C.保湿
D.除湿
10.对于聚落的发展,应持的观点是( C )
A.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
B.城市里年代久远的民居,一律拆除,农村的则相反
C.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传统民居代表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特点,一律保护
11.【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甲所示的为城市聚落,图乙所示的为乡村聚落。

(2)按照聚落的划分,图丙中A、B、C三处聚落均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地形平坦,沿河分布。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B ,理由是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4)聚落C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不合理。

C处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对下游造成水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