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剂量与防护(前言)
辐射剂量与防护的名词解释

辐射剂量与防护的名词解释辐射是指从放射性物质、电磁波等物质或能量传递到周围环境的过程。
在人类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形式的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辐射剂量是用于度量辐射的指标,而辐射防护是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
本文将解释辐射剂量和辐射防护的相关术语,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辐射剂量1. 辐射剂量单位: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沙(Sievert,缩写为Sv),用于测量辐射对人体组织造成的伤害。
国际协定规定,1希沙等于1焦耳/千克(J/kg)。
为了更好地描述辐射剂量的大小范围,常用微希沙(microSievert,缩写为μSv)或毫希沙(milliSievert,缩写为mSv)。
2. 有效剂量:有效剂量是指考虑不同类型辐射对不同组织的不同影响程度后得出的剂量。
它是以希沙为单位,表示人体接受辐射后受到的影响,包括局部组织损伤、遗传效应等。
有效剂量的计算方法会根据不同类型的辐射进行调整。
3. 等效剂量:等效剂量也是以希沙为单位,用来度量各种不同类型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相同效应。
等效剂量的计算方法会考虑不同类型辐射的能量传递和生物体对辐射的敏感程度。
4. 个人剂量:个人剂量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监测个人剂量可以帮助评估他们的辐射暴露情况,从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辐射防护1. 辐射防护措施:辐射防护措施旨在减少人体暴露于辐射的风险。
这些措施包括保持距离、减少时间和使用防护设备等。
保持距离可以减少辐射暴露,特别是与放射源保持足够距离。
减少时间可以减少接受辐射的时间,例如尽量缩短在受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
使用防护设备,如屏蔽材料和防护服,可以减缓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2.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有三个基本原则,即限制时间、最大距离和最小剂量。
限制时间是指尽量减少个人接受辐射的时间,最大距离是与辐射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最小剂量是尽量减少个人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

工作區禁止吸煙及飲食 戴防護手套 避免接觸污染 (3)加屏蔽阻擋輻射
严格执行工作人员与放射性核素接
触的有关规章制度。
如:围封、保持清洁和去污、穿戴
防护衣具、妥善处理废弃物品,
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呼吸道、食道或
外部伤口进入人体体内。
只要工作细心,严格把关,是完全
可以避免内照射的伤害。
之间设置屏蔽物,以减少放射性活
度(屏蔽防护) 。
外辐射的防护
体外曝露
a粒子
密 封 射 源
b 粒子
x射线、射线
中子
辐射源在身体外面,辐射由体外射入身体。
4、放射源:
贮存场所外要有
醒目的警示标志;
辩识辐射物质。 贮存管制:上锁、
警报装置,
辐射的示警标志
黃底加上紫
红色的三个
叶片,是全
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各种射线各种射线带电粒子中子和光子带电粒子中子和光子通通过物质时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离作过物质时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离作用因此统称为用因此统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大小与射线的照射量有关电离辐射的大小与射线的照射量有关也与生物组织吸收射线的能量多少有也与生物组织吸收射线的能量多少有射线应用中常用药物学上的射线应用中常用药物学上的剂量剂量一词来表示人体接受射线照射的量
儀。
高能直线加速器
Leksell Gamma knife U
辐射来源
1.7% 核 能、核武 器、生活
30.7% 医用辐射
67.6% 自然背景: 阳光、空气、土壤、 水、食物
人类接受天然辐射与人造辐射比例图
人类接受天然辐射与人造辐射比例图
其它:如尘 埃、核能等。
辐射剂量仪的防护措施及安全使用指南

辐射剂量仪的防护措施及安全使用指南辐射剂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辐射剂量的设备,其在核工业、医疗、实验室等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辐射剂量仪本身具有辐射敏感性,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首先,使用辐射剂量仪之前,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仪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
此外,操作人员需要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包括辐射量的单位、辐射的来源和危害等,以便能够正确判断辐射剂量仪的测量结果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日常使用中,应定期对辐射剂量仪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过程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在进行辐射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测量模式,并将仪器位置正确放置,以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为了保护操作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使用辐射剂量仪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围裙等。
根据辐射的性质和剂量水平,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确保其能够有效阻挡辐射射线。
在对辐射源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避免与辐射源直接接触,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并保持安全距离以降低辐射剂量。
另外,禁止将辐射剂量仪用于人体测量,以免造成无谓的辐射暴露。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辐射剂量仪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与水和化学溶液等有害物质接触。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池和电源供应情况,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仪器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最后,对于不再使用的辐射剂量仪,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辐射剂量仪内部通常含有放射性物质,因此禁止将其随意丢弃或交给非专业人士处理。
可以通过联系相关机构或部门,将废弃的辐射剂量仪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以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任何危害。
总之,辐射剂量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辐射监测设备,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使用指南对于保护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辐射剂量与防护(B5标准)详解

核辐射剂量与防护(内部教材)张丽娇编目录目录 (I)绪论 (1)第一章辐射的基础知识 (7)第一节物质结构 (7)1.1. 原子结构 (7)1.2. 射线与辐射 (10)第二节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6)2.1.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16)2.2.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7)2.3.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19)第三节辐射防护中常用的物理量 (21)3.1. 描述辐射场的量 (21)3.2. 相互作用系数 (24)3.3. 辐射剂量学中使用的量 (29)3.4.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 (40)第二章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47)第一节放射性来源 (48)1.1. 天然放射性 (48)1.2. 人工放射性 (50)第二节辐射的生物效应 (53)2.1. 基础知识 (53)2.2. 几种电离辐射的相对危害性 (56)2.3. 辐射的生物效应 (57)2.4. 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61)第三节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标准 (64)3.1. 辐射防护的目的 (64)3.2. 辐射防护原则 (65)3.3. 辐射防护标准 (66)第三章外照射的防护 (75)第一节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75)1.1. 时间防护 (76)1.2. 距离防护 (76)1.3. 屏蔽 (76)第二节X或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77)2.1. X、γ射线剂量计算 (77)2.2. X、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83)2.3. X、γ射线的屏蔽计算 (88)2.4. 屏蔽X或γ射线的常用材料 (102)第三节Β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103)3.1. β射线的剂量计算 (103)3.2. β射线的轫致辐射的剂量计算 (105)3.3. β射线的屏蔽计算 (107)第四节中子的外照射防护 (110)4.1. 中子的剂量计算 (110)4.2. 中子的屏蔽计算 (112)4.3. 屏蔽中子的常用材料 (117)第五节外照射防护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119)5.1. 屋顶厚度的计算 (119)5.2. 迷道和门窗问题 (122)5.3. 通风问题 (124)5.4. 安全连锁系统 (124)第四章内照射的防护 (127)第一节概述 (127)1.1. 内照射的特点 (127)4.2. 内、外照射防护的不同思路 (128)4.3.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128)第二节内照射限值 (132)2.1. 次级限值 (132)2.2. 导出限值 (135)第三节内照射防护 (136)3.1.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分区及其主要防护要求 (137)3.2. 个人防护措施 (141)第五章辐射防护监测 (143)第一节监测特点和分类 (143)第二节个人剂量监测 (144)2.1.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144)2.2. 体内污染的个人剂量监测 (147)第三节工作场所监测 (149)3.1. 外照射监测 (149)3.2. 表面污染监测 (150)3.3. 空气污染监测 (152)第四节环境监测 (154)4.1. 本底调查 (155)4.2. 常规监测 (155)4.3. 应急监测 (156)4.4.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156)附表1 γ射线在某些元素和材料中的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 (158)附表2 中子在某些物质中的比释动能因子 (161)附表3 各向同性γ点源的照射量积累因子 (165)附表4 各向同性点源γ射线减弱倍数所需的水屏蔽层厚度 (168)附表5 各向同性点源γ射线减弱倍数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层厚度 (172)附表6 各向同性点源γ射线减弱倍数所需的铁屏蔽层厚度 (176)附表7 各向同性点源γ射线减弱倍数所需的铅屏蔽层厚度 (180)附表8 加速器X射线减弱倍数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层厚度 (184)附图1~10 (186)绪论一、核科学技术的应用20世纪是一个科技成果丰硕的世纪,其伟大科技成果之一是人们打开了核科学技术利用的大门。
辐射剂量与防护课件演示文稿

➢1991年,ICRP出版第60号出版物,国际放射 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 ➢2007年,ICRP出版第103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 护委员会2007建议书;
第25页,共50页。
从百余年来辐射对人类损伤简 史的回顾中可以看出,造成人类损 伤和死亡的辐射事故几乎都是由于 错误的应用而造成的。所以,系统 学习辐射防护的专业知识是非常必 要的。
热释光剂量计在剂量测量中的应 用
测量吸收剂量的量热方法
第7页,共50页。
(4)常见的电离辐射
辐射
组成
2 protons +
2 neutrons
electron
n
neutron
P
proton
High Energy
Electromagnetic
Photons
X Same as Gamma-Rays
质量 Relatively
Heavy
Relatively Light
万瓶;
第20页,共50页。
➢1896年3月,美国的埃迪森(T.A.Edison)在改进x射线管和制造x射
线荧光透视装置时,他说数小时后感到眼痛,继而发生了结膜炎。
➢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镭及其它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身体受
到过量的照射,几乎双眼失明,造血组织受到严重的辐射损伤, 1934年7月,她死于白血病。她的女儿伊伦娜·居里(Irene Curie),人
Middle weight Middle weight
non
non
电荷 速度 Double Slow Positive Single < 3 x 108 Negative m/s
non various
CT辐射剂量与防护

晶状体
浑浊
0.5-2.0
5.0
0.1
视力障碍
2.0-10
>8.0
0.15
骨髓造血功能
0.5
低下
指标不适用
>0.4
射线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生物学效应 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无剂量阈值。电离辐射使细胞发 生了改变而未被杀死,经一段潜伏期后,可 呈现恶变,即致癌效应。效应发生的概率与 剂量成正比。 如果损伤发生在传递遗传信息的细胞上, 就会产生遗传效应。
CT随机文件中应提供等比释动能图,描述设备周围的 杂散辐射分布。
CT定位光精度、厚度偏差、CT值、噪声、均匀性、CT 值线性、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诊断床定 位精度、扫描架倾角指标应符合GB17589的要求。
CT在使用时,应参考附录A中的成人和儿童诊断参考水 瓶,如高于诊断参考水平时,应检查扫描参数,确定在 不影响质量时采取降低剂量的修正措施。
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和目的
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 允许可能产生辐射的实践 保护人员/后代/环境
辐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合理尽可能低
辐射防护的原则和基本措施
辐射防护的原则
(1)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对于一项辐射实践,只有对社会 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经过 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辐射实 践活动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 利益足以弥补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 时,实践才是正当的。
6.3 CT剂量指数的检测 检测仪器 检测用模体 检测方法
7、CT操作中的防护要求
7.1 CT工作人员应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在岗定期再培训并取 得相应资格,熟练掌握专业井和防护知识,在引入新设备、 新技术、设备大修及改装后,应需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7.2 CT工作人员应按照GBZ 179的要求,重视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保证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与辐射安全,CT受检者所受 医疗照射的防护应符合GB 16348的规定。 7.3 CT工作人员应针对临床实际需要,正确选取并优化设 备工作参数,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受检者所 受照射剂量。尤其注意对儿童的CT检查时,应正确选取扫 描参数,已减少受照剂量,是儿童的CT应用达到最优化。 7.4 CT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控制台上所显示出患者的剂量 指示值(CTDIw、CTDIvol和DLP),发现异常,应找出原 因并加以纠正 7.5 应慎重进行对孕妇和儿童的CT检查,对儿童受检者要 采取固定措施
辐射剂量与防护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其产生的辐射引起的。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
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
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
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
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0豪希伏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
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1.0-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4.0希伏50%的致命伤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1希伏(sv)=1000豪希伏(msv)=1000000微希伏(μsv)人体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接受的辐射能量为1焦耳时,受到的辐射剂量为1希伏。
我们身边的辐射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
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
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
辐射剂量学与辐射防护

辐射剂量学与辐射防护辐射剂量学与辐射防护辐射剂量学和辐射防护是在核能利用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学科。
辐射剂量学主要研究辐射的物理和生物剂量效应,辐射防护则是为了防止辐射对人体造成损害而制定的防护措施。
一、辐射剂量学辐射剂量学是研究辐射剂量的分布和效应规律的学科,是核辐射防护的基础。
辐射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y),表示每公斤物质受到的辐射的能量。
辐射剂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放射源的性质、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辐射能量等。
辐射剂量可以分为内部剂量和外部剂量。
内部剂量来源于人体内部吸入或摄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剂量,外部剂量则源于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源。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不同辐射类型和不同生物组织的辐射效应,例如不同能量的X射线对不同组织的影响不同。
辐射效应包括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急性效应是指在短时间内受到大量辐射产生的生理效应,例如放射性疾病;慢性效应则是长时间接受低剂量辐射产生的生理效应,例如癌症等。
二、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为了保护人员、设备和环境不受辐射伤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它是在大规模核能利用开始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科学技术分支。
辐射防护按照不同场合和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个人防护。
这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因受到辐射而导致的短期和长期的生理损害。
个人防护包括穿戴辐射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佩戴手套等。
2.环境防护。
环境防护主要针对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污染物的扩散和传播的防止。
环境防护包括采取污染物隔离措施、污染物清除措施和重建生态环境等。
3.建设防护。
建设防护是指在核能利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防止中子、γ射线等放射性粒子对工程建设人员造成辐射伤害,同时防止辐射源的扩散。
4.紧急防护。
在不幸的辐射事故中,紧急防护是保护公众和环境的重要手段。
紧急防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故初期、中期和后期处理。
在辐射防护中,有几个重要的技术手段需要特别提出:1.剂量率监测。
剂量率监测用于测量辐射场的剂量率,发现危险区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辐射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辐射剂量、防护简史
3. 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和目的 4. 辐射防护的主要内容
3
以前的知识
原子(核)物理
辐射、、 、n产生的原理
核物理实验方法
探测辐射、、 基本方法
辐射剂量与防护 ?
辐射对人的影响,如何降低辐射危害
4
(1)辐射定义
什么是辐射? 从某种物质中发射出来的波或粒子。
21
1898年,玛丽· 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和皮埃尔· 居
里(Pierre Curie)夫妇发现了镭,于次年4月,法国物理学家
贝可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从居里夫妇那里借来少 量镭盐,将放有镭盐的小瓶装在衬衣口袋里走了几个小时
回自己的实验室,几天后在口袋后面的腹部皮肤上出现了
5
不同种类电磁波的波长
6
(2)辐射分类
按其本质可分为两类:
1.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或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粒子辐射是一些高 速运动的粒子,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给被穿 透的物质。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α 粒子、β粒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2.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包括无线 电波、微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 射线 等。
个电子的过程。
8
9
医疗辐射
放射诊断
放射治疗
核医学
医疗辐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来源;各种人工 放射性核素,大约80%用于医学目的。
10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 核试验 大气层核试验 地下核试验泄漏 ※ 核武器制造 ※ 核燃料循环 采矿与水冶 核燃料转换、浓缩与制造 反应堆运行 乏燃料后处理 ※ 其它 同位素生产和应用 各类核事故 研究堆
同位素的工业应用
Nobel Prize in 1903 and 1911
17
1898, 卢瑟福(Rutherford) 发现了α、β粒子。
法国化学家维拉尔发现 射线
1932, 查德威克(Chadwick) 发现中子。
18
(1)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又称职业性辐射损伤时期) 特点:对辐射可能造成的损伤认识不足 损伤对象: (1)X射线球的制造者和应用X射线的技术人 员; (2)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的科学家; (3)铀矿工人及用含镭夜光涂料的操作女工。
27
(3) 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又称流行病学调查所见的辐射损伤时期)
时间:1960年代~现在 特点: 早期的职业性急性辐射损伤,除事故 外,巳极为罕见了。 中期所见到的高发 生率的恶性肿瘤,得以避免。除事故外, 只能用大群体的或高人年的流行病学的 调查方法,才能发现辐射损伤或危害的 增加 。
28
24
损伤特点: (1)外照射引起的急性体表损伤; (2)氡及其子体内照射引起的肺癌; (3)镭内照射引起的骨肿瘤。
25
(2)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又称放射线诊断、治疗损伤时期)
时间:1930~1960年代 特点: 医学界把辐射看作是时髦的诊断和治 疗手段,却缺乏对辐射远期效应的认识, 病人由于接受高累积剂量而诱发过多的 白血病、骨肿瘤、肝癌等恶性肿瘤。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康玺
系馆315 Tel: 8281887 E-mail:kangcy2011@
1
收 获:
学习了一门专业知识; 树立了一种客观态度; 培养了一种学习习惯; 尝试了一种学习方法。 考试成绩组成:
平时作业成绩占20%, 考勤占10%, 期末笔试成绩占70%。
2
前言与绪论
23
1907年,报道了用x射线治疗小儿胸腺肥大症引起了甲状
腺癌病例。 l911年,有人搜集了94例由辐射引起的皮肤癌和其它恶性 疾患,也有辐射致死的报道。 1922年,Ledoux-Lebard计算约有100名放射性工作者死于 恶性疾病。 1925年,Martland报告说美国新泽西州夜光涂料厂标度盘 绘制女工发生了职业性镭中毒,以至后来有超过 50 人得 了骨癌。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辐射会引起眼睛结膜炎,在发现x射 线10年后,认识到辐射损伤严重时会诱发白内障。l948年 前后,观察了数例受到来自回旋加速器中子照射的工作 省,证实了中子照射容易引起白内障
11
(3)为什么对辐射(电离辐射)要进行防护?
电 离 、 激 发
辐射 原子、分子
修 复
组织、器官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机体损伤
12
“事实上,在人类身体里就可以找到天然放
射性核素。我们的身体平均每分钟要经
历几十万次的核衰变。” 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 《人与原子》
13
电离辐射
物质(作用对象)
生物效应
33
ICRP Publication 60 1990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121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Paediatric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CRP Publication 120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Cardiology ICRP Publication 119 Compendium of Dose Coefficients based on ICRP Publication 60
31
4.辐射防护的主要内容
辐射剂量学 辐射防护标准 辐射防护技术 辐射防护评价 辐射防护最优化 辐射安全管理
32
ICRP(Publication)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CRU(Repor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 国际辐射单位 与测量委员会 AR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 应科学委员会 IAEA(Safety Series)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国际原子能机构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国 际标准化组织 NCRP(Report)(Handbook) 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 辐射防护 与测量国家委员会(美)
重点调查对象包括: 职业性受照射群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放射事故受害者调查; 出生前受X射线诊断照射的群体流行病学调查; 高辐射本底地区居住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原子弹、氢弹、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跟踪调 查。
29
调查结论: 迄今为止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证明:
在低剂量下,唯一潜在的辐射危害是致癌。非特异性寿命缩短末 见发生。遗传危害也未见增加。 低于职业性剂量限值的辐射水平的长期慢性照射,是否会增加恶 性肿瘤尚不明确。
烧伤,事后他说:“我爱镭,但也恨它”。皮埃尔 · 居里 为了弄明白这种镭射线的生物效应,特意在自己的手腕部 用镭照射了几个小时,结果皮肤也出现了潮红。居里夫人 由于长期从事镭及其它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身体受到 过量的照射,几乎双眼失明,造血组织受到严重的辐射损 伤, 1934 年 7 月,她死于白血病。她的女儿伊伦娜 · 居里 (Irene Curie)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者,也死于白血
1895, 伦琴( Roentgen )发现 X 射线
伦琴
Nobel Prize in 1901
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照片
16
1896, 贝克勒尔(Becquerel)发现 铀(Uranium)
`
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Nobel Prize in 1903
1898, 居里夫妇发现钋( Polonium)和镭( Radium)
20
1897年,奥地利医生弗兰德(L.Freund)受到丹尼尔和马
修斯实验的启发,试用x射线治疗小儿背部的长毛痣,治 疗后不久,这些患者的皮肤出现了红斑和脱毛,结果发 生了严重的皮炎和溃疡。
直到1902年,又有人报道了x射线引起慢性溃疡并继而诱
发癌症的报告。事实是这样的,在x射线使用的初期,每 当透视和拍片时、放射工作人员先把自己的手放在荧光 屏和照相底片之间作试验,用荧光屏或底片上骨骼和组 织的黑度来判断x射线的透过度和剂量。因此,他们的手 和手指受到了严重的辐射损伤,甚至有的人因辐射所致 皮肤癌而死亡。
7
(2)辐射分类
按与物质的作用方式,辐射又分为两类: 1.电离辐射:能量大于10eV,通过初级和 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 子、中子、X射线和γ 射线等。 2.非电离辐射:能量小于10eV,与物质作 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 外线等。
电离:将一个原子、分子从其束缚状态释放一个或多
26
损伤对象:
接受超剂量辐射照射的病人,较突出的例子有:
(1) 1935—1954年,在英国应用X射线局部照射治疗 强直性脊椎炎的病人; (2) 1944—1951年,在德国应用镭—224注射治疗强 直性脊椎炎,关节炎及结 核病的病人; (3) 1928—1954年,在一些国家中应用钍造影剂进行 x射线造影的病人。
电离辐射剂量学:研 电离辐射防护学:研究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究电离辐射能量在 防止和减少这种危害的 物质中的转移和沉 综合性(辐射剂量学、 积的规律,特别是 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 转移和沉积的度量 护技术、辐射防护最优 (量的定义、测量、 化、辐射安全管理等) 边缘科学。 计算等)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