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测试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燃料及其利用

近五年(2005-2009)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燃料及其利用》2005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之《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05黄冈】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05佛山】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3.【05年泉州】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A.用石灰沙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4.【05青岛】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5.【05上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干冰灭火C、涂油漆防锈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6.【05眉山】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7.【05眉山】已知H2能在O2、Cl2中燃烧生成H2O、HCl。
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气体X(X = A、B、C)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2的分子数n(H2)。
已知A、B是纯净物,C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n(A):n(B)为()A、2:1B、1:1C、2:3D、2:58.【05徐州】“四城同创”初见成效。
今年5月19日,我市空气质量首次达优级。
为继续改善环境质量,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 .继续动员全市人民植树增绿B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C .鼓励发电厂多烧原煤多发电D .加强机动车管理,减少尾气污染9.【05徐州】据《彭城晚报》报道,我市明年开始供应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 .一氧化碳B .甲烷C .氢气D .煤气10.【05徐州】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综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在加油站接听移动电话C.高楼火灾,乘坐电梯逃生D.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2、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A B.B C.C D.D4、小铭同学化学笔记中有如下记载,你认为科学的是①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等;②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SO2、NO等;③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④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会引起酸雨;⑤煤、石油、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⑤⑥D.全部5、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CO的可燃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D.净化水,并降低水的硬度6、古诗词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从化学视角对以下俗语、诗词理解不当的是A.“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D.“真金不怕火炼”——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7、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初中-化学-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1、下列燃料中属于“零污染燃料”的是()A. 天然气B. 酒精C. 氢气D. 一氧化碳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 二氧化碳B. 氮气C. 甲烷D. 一氧化碳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 隔离空气B. 隔离可燃物C. 降低可燃物温度D. 开辟运输水的道路4、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A. B.C. D.5、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
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 氢气B. 甲烷C. 一氧化碳D. 氧气6、打开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一条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 熄灭B. 先燃烧更旺后熄灭C. 燃烧更旺D. 无明显变化7、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A. 大理石塑像B. 铝合金制品C. 钢梁大桥孔D. 柏油道路8、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 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B. 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C. 用煤可制成汽油D. 将空气中单质氮变为化合物的氮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
因为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爆竹;④汽油、炼油。
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准随身携带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B. 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 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 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1、自2003年6月1日起,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
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
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白色污染;③二氧化硫的排放;④烟尘的排放。
上海金山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练习题

上海金山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练习题一、选择题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4.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
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B.撤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5.下图为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实验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通过A烧杯中酚酞变红,可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丁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6.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P2O5B.面粉C.镁粉D.H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8.检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的纯度,听到尖锐的爆鸣声,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再收集B.换用一支试管继续收集检验C.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进行检验D.直接用原试管再收集9.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食品保鲜的办法B灭火实例与原理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制冷﹣﹣冷藏保鲜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充入氮气﹣﹣防腐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 日常物质的区别D化学中常见的“三”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闻气味氧化镁和氧化铜﹣观察颜色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A.A B.B C.C D.D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福州超德高级中学(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题(培优)

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 .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 错误。
B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 错误。
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 正确。
D 、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 错误。
故选:C 。
2.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在发展锂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学者。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22Li MnO LiMnO .+=已知2LiMnO 中锂元素化合价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锂电池使用时,释放能量B .2MnO 是反应的催化剂C .2LiMnO 为新型的氧化物D .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A 解析:AA 、锂电池使用时,释放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由反应的原理:22Li MnO LiMnO +=可知,二氧化锰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LiMnO 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 、2LiMnO 中锂元素化合价为1+,二氧化锰和2LiMnO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4+价、3+价,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氧化物的特征、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我们所学的概念之间通常有如下三种关系下面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与燃烧是包含关系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C.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并列关系D.混合物与单质是并列关系C解析:CA、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变化。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37]“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分)[ID:133036]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选项气体X水温/℃A氮气45B氧气10C空气80D二氧化碳100A.A B.B C.C D.D3.(0分)[ID:133020]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4.(0分)[ID:133018]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A.制取少量蒸馏水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比较酒精灯火焰不同层温度D.探究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5.(0分)[ID:133009]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或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6.(0分)[ID:133002]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7.(0分)[ID:13299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由图a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8.(0分)[ID:13298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0分)[ID:132987]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B.探究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对比选择实验室制CO2的酸D.对比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10.(0分)[ID:13298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11.(0分)[ID:132982]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示实验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又说明瓶内已集满氧气B.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所示实验既说明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又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D.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12.(0分)[ID:132981]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3.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4.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或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5.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A.B.C.D.6.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7.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下列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毒气污染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2.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 AB. BC. CD. D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6.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7.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A. B.C. D.8.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D.隔绝了氧气9.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解释均正确的是()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B.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C.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只能使用两次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10.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二、填空题(共3小题)11.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
一、选择题
1、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D.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2、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仓内O2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的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是由于和易燃物接触后,吸收了大量的热,从而把易燃物的着火点升高了
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夏天,可燃物易着火是由于可燃物在夏天的着火点降低了
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4、 据报道,近年来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等深海海底发现一种新能源,这种物质的外观很像冰,又称做“可
燃冰”。科学研究表明,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甲烷水合物(CH4·x 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
种固态物质。
下列有关甲烷和可燃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烷主要是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的B.可燃冰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效能源D.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与水化合的气体
5、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
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B.发展利用氢燃烧C.化石燃料的燃烧D.植物的呼吸作用
6、将一个干冷的烧杯倒罩在蜡烛火争的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细小的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
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浑浊。由此可推断蜡烛的组成为( )
A.一定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肯定没有氧元素
7、在反应中,铜元素由+2价变为0价,氢元素由0价变为+1价。这类有元素化合
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以下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D.
8、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沸点如
下表所示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已烷
沸点/℃ -88.6 -42.2 -0.5 36.1 69.2
A.乙烷、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C.只有乙烷D.戊烷和已烷
9、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0、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2003年初以来山西省某些地方的煤矿接连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这里所说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
A.H2 B.CO C.CH4 D.水煤气
二、综合题
11、煤是由____物和_____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元素,还含少量的______等元素以及无
机矿物质。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过程是_____变化。石油炼制(指
蒸馏)是_____变化。
12、“西气东输”工程初战告捷,今年11月份,天然气已进入上海,近几年,上海几十万用户将全部用上天
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
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
(3)如果用煤气灶改为天然气灶,进燃气管道的直径不变,进空气管道的直径应_____(填“增大”或“减
少”)
13、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所包
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光能或电能等的例子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和_____能。
(3)已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甲烷和氧气
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所包含的化学能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14、据中央电视台2003年4月15日报道,我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工作将全面启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
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使用这种汽油不但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且可减少有害气体
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同时,燃料乙醇主要以粮食作为原料,这对解决我国粮食过剩,促
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述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能代替汽油作燃料,是因为乙醇中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
(2)燃烧乙醇比燃烧汽油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乙醇中不含有_______元素。
(3)乙醇是由粮食中的淀粉转化而成的,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______和_______两种物质
化转而成的。
15、(1)我国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火箭用联氨N2H4作为燃料,用N2O4作为氧化
剂,燃烧后生成N2和H2O,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的过程中,从能量
转化的角度看是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经测试,飞船的拟人载荷系统已具备人体进行正常________所
需要的环境要求。这次“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及回收的成功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业又一次取得新的突破。
(2)近期世界石油价格飙升,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寻找替代能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写出能代替汽油来驱动汽车、具有开发前景的三种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测试答案
D B B D B C D A B C
11、答案:
有机;无机;碳;氢、氮、硫、氧;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化学;物理。
12、答案:
(1)CH4
(2)CH4
(3)增大
13、答案:
(1)干冰气化
(2)热能 ;光能
(3)高 ; 由于此反应中放出热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14、答案:
(1)碳 ; 氢
(2)硫
(3)CO2;H2O
15、答案:
(1)由“N2H4作为燃料,用N2O4作为氧化剂,燃烧后生成N2和H2O”可得:
2N2H4+N2O4=3N2+4H2O
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消耗了燃料的化学能,使火箭和飞船获得巨大的动能和势能,所以,此过程是
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由题意可知,飞船的拟人载荷系统已具备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环境要求。
(2)太阳能、电能、核能、氢气、酒精、天然气等任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