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卷2015级
2015年1月现代汉语真题答案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一、填空题(共10分)1、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和粤方言。
2、“言语”的语音形式中包含了 4 个音素。
3、从发音角度来看,“大”和“太”声母的区别在于前者“d”不送气;后者“t”送气。
4、根据六书理论,“视”这个字的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
5、根据《简化字总表》(1986),“竈”简化为灶。
6、从翻译方式来看,“坦克”属于音译外来词。
7、“女法官”中的“女”,其词性是区别词。
8、“好莱坞的电影很好看”这句话中包含7个语素。
9、“谁都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中,“谁”的功能是充当主语。
10、中国的歇后语非常丰富,趣味无穷,例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二、改错题(共20分)11、改正下列音节的拼写错误,并按照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加以说明。
(每个1分,共2分)(1)漠muò:改为“mò”,因为“uo”只拼非唇音,不能与唇音“m”相拼。
(2)梭sō:改为“suō”,因为“o”只拼唇音,不能与舌尖前音“s”相拼。
12、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改正下列拼写错误。
(每个1分,共4分)(1)温水uēnshuěi wēnshuǐ(2)阿姨āíāyí(3)误会ùhuèi wùhuì(4)棉袄 miánǎo mián’ǎo1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每个1分,共6分)(1)仪静体娴闲(2)唉兵必胜哀(3)以借眉寿介(4)谈论风声生(5)坚如槃石磐(6)来辙可追者14、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每个2分,共4分)(1)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或“深刻”。
“尖刻”是贬义词,不符合全句表达的褒义感情色彩。
(2)她确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你得把她派到更重要的岗位。
“确”改为“确实”或“的确”。
因为“确”是文言词语,不符合全句的语体色彩。
浙江2015年4月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课程代码 :008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如需改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
错涂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
1.下列有关动态助词 “着、了、过”的论述,错误的是 A .“着、了、过”有较实在的动词意义 B .“着”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C .“了”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 D .“过”表示曾经有过某种经历2.一般能受副词“不”修饰的是 A .名词、介词 C .动词、连词B .动词、形容词 D .形容词、名词3.“咬一口、打一拳、踢一脚”等短语中的“口、拳、脚”是 A .个体量词4.下面不是连动短语的是 A .去看老王 B .名量词C .名词D .动量词B .有机会上大学C .站着不动D .有个姑娘叫小芳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 第1页(共4页)00821#5.动词“获得、得到、懂得”A.可带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C.只能带体词性宾语B.不能带宾语D.只能带非体词性宾语6.“据说,这就是梅雨潭所以得名的原因。
”中“据说”是A.复指成分B.独立成分D.句首状语C.状语7.“一条板凳坐三个人”中的宾语是A.板凳B.一条板凳C.人D.三个人8.“只有在放假的时候,你才可以找到他。
”是A.复句B.单句C.条件复句C.主谓句D.紧缩复句9.“祝你快乐!”是A.形容词谓语句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省略句D.谓词性非主谓句A.句子的性质决定了句子具有表述性B.词和短语构成句子,都具有表述性C.短语的性质决定了短语具有表述性D.除语素外,其它语言单位都具有表述性11.“万一妈妈不答应呢?”这个问句是A.特指问B.是非问C.选择问D.正反问12.关联词语“不管”用于A.递进复句B.因果复句C.让步复句D.条件复句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121—125:DDDAD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 6—10:√√√√√11—15:×√√√√ 15—20:√√××√21—25:√√√×× 26—30:√×√×√31—35:√√××× 36—40:×√×√√41—45:√×√×√ 46—5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试题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试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语素可以定义为()的语言成分。
2.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
3.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既可以作为一个复杂的结构看它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当作一个整体看它的()。
4.从句子的功能来看,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称呼句、感叹句和()。
5.词是反映词的()的类,尽管同一词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
6.谓词性成分转化为体词性成分的主要手段是()。
7.谓词性主语可以分成()和陈述性的两类。
8.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和()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
9.“站”、“世纪”这样的词直接放在数词后头的时候,叫做()。
10.形容词或动词前边加上“个”变成体词性结构以后充任的宾语叫()。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分析一种语言的语音结构时,最小的单位是()A音位B音节C语素D元音2.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A两个音节的B三音节的C单音节的D多音节的3.在多音节单纯词里,一个汉字代表的是()A无意义的音位B有意义的音节C无意义的音节D有意义的音位4.下列不是偏正结构的是()A精品书B九个孩子C打扫房间D旧报纸5.“写文章”和“写清楚”分别是()A述宾结构、述补结构B偏正结构、联合结构C述补结构、偏正结构D述补结构、主谓结构6.有关合成词“好好儿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它是附加式的合成词B它的词根部分是重叠式C“好好”是音节“好”的重迭式。
D“的”附加在“好好儿”上,“儿”附加在“好好”上7.属于区别词的是()A酸性B高级C初级D低级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词是封闭类,虚词是开放类B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等等,虚词起语法作用,但也有具体的意义C实词都是自由的,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D实词能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9.不属于准宾语的是()A醒了两次B扫扫地C去超市D来了客人10.属于连谓结构的是()A唱歌跳舞B跟你开玩笑C笑得肚子疼D喜欢读书三、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按要求将下列语素归类(如有交叉,可以重复选择)。
南开大学现代汉语2015年考研真题

2015 年现代汉语真题答案四举例并加以简要解释1、老国音指中国国语运动中,1913 年“读音统一会”议定的汉语标准音,后被新国音所取代。
在北京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微母、疑母洪音和细音,区分尖团音,保留入声。
2、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一种本身不能独立同时又只有一种使用场合的语素。
如:“蝴蝶”中,“蝴”只有在同“蝶”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故“蝴”是一个剩余语素。
3、状态词即状态形容词,因其本身已经表示出程度,故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用“不”否定,不能带补语。
如:皑皑、笔直、白茫茫、兢兢业业、花里胡哨、黑不溜秋。
4、部件又叫字根、字元、字素、码元、结构块。
指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般大于笔画小于整字。
可分为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
成字部件指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
也可和别的部件组合成字。
有读音、意义。
如:口、木。
不成字部件指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
没有读音、意义。
五用国际音标注音先生[ɕiɛn⁵⁵rəŋ³]棉花[miɛŋ³⁵xuə³]小曲儿[ɕiɑu³⁵tɕʰyər²¹⁴]六判断词性并简要说明理由1.巴不得动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或者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也能带表示支配、关涉对象宾语。
如:巴不得与你见面。
2.以来连词连接词、词组、分句和句子表示各种逻辑关系。
如:一直以来,我都晚睡早起。
3.按理副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理应按照常情或某种规律进行,下文往往相反。
如:按理整个公司应转亏为盈,但没想到却赤字增加。
4.闲杂区别词85只能出现在名词或“的”字前面。
如:闲杂人等、闲杂人员。
七在意义和用法方面进行辨析1.等等、等等等:只能表示列举未尽,而不能用于列举后煞尾。
有更强的语义色彩,往往强调未列举的项目较多。
后面一般不能再有其他的词语。
等:1)表示列举未尽,用于部分列举。
如:本次列车开往深圳,途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
2)列举后煞尾,用于全部列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 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 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 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 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 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 121—125:DDDAD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6—10:√√√√√11—15:×√√√√15—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2015年10月现代汉语真题带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现代汉语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汉语不靠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而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是()。
A.综合语B.黏着语C.孤立语D.屈折语【答案】C【解析】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不像印欧语系中的屈折语那样,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考点】绪论——现代汉语的特点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是()。
A.天津语音B.北京语音C.上海语音D.长沙语音【答案】B【解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考点】绪论——汉语的规范化和汉语课程的学习3.属于单元音韵母的是()。
A.本B.白C.不D.别【答案】C【解析】A项的韵母是由元音带辅音构成的,B、D两项的韵母是复元音韵母。
【考点】语音——韵母4.下列音节中,调值为214的是()。
A.定B.梨C.开D.猛【答案】D【解析】A项的调值是51,B项的调值是35,C项的调值是55。
【考点】语音——声调5.说话时“啊”会变读为“呀”的是()。
A.快说啊B.真酷啊C.真好听啊D.天啊【答案】A【解析】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o(ao、iao除外)、e、i、v时,“啊”读成ya,文字可写作“呀”。
【考点】语音——音变6.从总体来看,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是()。
A.简化B.泛化C.字母化D.拼音化【答案】A【解析】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由繁难变为简易,当然又是为了区别字义或注明字音,也有添加组字成分而使汉字繁复化的现象。
不过,从总体上看,简化是汉字主体演变的主流。
【考点】文字——汉字的形体7.“六书”中,属于汉字挺用方式的是()。
A.指事B.假借C.会意D.象形【答案】B【解析】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使用方式,故答案选B。
【真题】南昌大学2015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南昌大学2015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现代汉语(含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6个30分
音质,洋泾滨,语法范畴,比拟,
二、简答题6个60分
1.兼语短语和主谓短语做宾语如何区分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与区别
3.轻声为什么不能归为第五种声调
4.
三,分析题30分
1.那个爱说话的人和爱说话的那个人的区别
2,AB两组词的组合结构的能力的区别
3,有人认为文字能够表达语义,文字不是语言的复制品,你怎么认为
四,论述30分
1.词的兼类
2,语言发展的特点
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5个20分
中古三十六字母,准双声,判断句,四声别义
简答5个20分
形容词的意动与使动的区别
形声字中意符与声符的作用
假借义和引申义的区别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卷2015级
1、对下面的结构进行层次划分。
(20分)
①看了一场电影、看了一次电影②挑了一天水、挑了一天的水③女理髪师、女理髪室④买好酒⑤没有他高、没有面包
2、下面三句话,先划分层次,再作语义分析,然后通过变换说明句子有什么不同。
(20分)
①我吃饱了饭②我吃饱了肚子③我打碎了杯子
3、任选下面的一种句式,简单谈谈其特点。
(20分)
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主谓谓语句
4、根据下面的例子,以“会”、“好”为例谈谈词類划分的根据和原则。
(10分)
①他会写毛笔字、小王会几种外语、下午开会。
②天气好、好雅兴、好球、说得好。
5、按照要求举例。
(20分)
①举出方位词不同于一般名词的特点。
②举出区别词不同于形容词的特点③介词来源于动词,但又不同于动词,举出介词不同于动词的某些特点。
④以一个动词为例,举三个这个动词的“v+n”结构,并说明其语义角色。
如:修路、修车、修桥。
⑤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请举例说明。
6、举例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10分)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隐喻(metaphor)、象似性(iconicity)
参考答案
1、①看了\一场\\电影(述宾、偏正)、看了\\一次\电影(述宾、述补)(注:此题以及下一题,涉及数量短语的问题,如
果是把数量短语的动量看作宾语,那么划分以及定性就有些不同。
在做题时要作说明。
)
②挑了\\一天\水(述宾、述补)、挑了\一天的\\水(述宾、偏正);挑了\\一天\的水(偏正、述补)③女\理髪\\师、女\\理髪\室④买\好\\酒(述宾、偏正)、买\\好\酒(述宾、述补)(此不在试题范围内)⑤没有\\他\高(狀中、述宾)、没有\面包(述宾)
2、(1)三句话的层次划分相同,下面以一句话为例:我\吃
\\\饱了\\饭。
(主谓、述宾、述补)。
上面是从大往小里划分,也可以从小向大里划分,其層次爲:述补、述宾、主谓。
(2)第一句,“饱”指向“我”;第二句,“饱”既指向“我”,
又指向“肚子”;第三句,“碎”指向“杯子”。
(3)三句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同,其中①③是相同的;②的动词和宾语
无关系。
这可以通过变换看出来:第一句可以变换为重动句:
我吃饭吃饱了;第二句变换爲把字句为:我把肚子吃饱了;第
三句变换爲把字句爲:我把杯子打碎了。
3、参教材第八章p127-155页。
也可参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把字句(p90-91)、被字句(p91-93)、存现句(p96)、主谓谓语句
(p89-90)
在具體说明时包括下面的内容:①含義(4分)②特点(16分,约包括4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
4、参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p7-8)
根据是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形态和意義。
漢語的形态不明显,而意義不能完全作爲根据,因此,应以分布功能爲主,其他两方面爲辅助,對漢語的词類進行划分。
如给出的两个例子:会、好。
这两个字(词)是否是一類詞,就需要看其所在的位置,即分布功能,如“会”的三个例子:
第一个在动词前,第二个後跟名词性短语,第三个“会”在动
词之後。
可见三个“会”的分布不同;从意義来看,其意義也
各不相同。
因此,这三个“会”分属于三類詞。
(分别是:助
动词、动词、名词。
)
第二个例子“好”。
四个例子的分布不同,其中第一个是在谓语的位置,第二个、第三个处在修饰其他詞的位置,第四个
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的。
这四个虽然位置不同,但是同音同義,因此,根据同音同義的原则,可以歸納爲一類詞,即形容词。
5、①方位詞不同于一般名词的是:第一、一般不同数量短语组合;第二、一般不作主语和宾语,常做状语;第三,直接作介
词“在、从、到”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
②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p14,。
可以歸納爲:区别词只做定语、
与助词“的”结合组成“的”字结构、不能用“很”修饰。
③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p27第一段第五行到第七行。
与动词相比,介词的特点可以歸納爲:第一、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第二、不能象动词那样,可以後加“着了、、过”表示动态。
④如考语文(受事或者对象)、考第一(结果)、考研究生(受事、目的)、考大学(处所)、考公务员(对象);又如:打电话(受事)、打喷嚏(结果)、打桥牌(方式)、打闪(施事)⑤参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第7页。
6、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意象是對外在事物的心理印象;图式是认识事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结构模型。
意象图式是人们在對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
(参教材p256“图形与背景”下第一段。
)由于識解不同,不同的人類群体形成的意象图式也不同。
隐喻(metaphor)、英文是metaphor,台湾译作譬喻,从修辞角度说就是比喻,但认知语言学不把它看作是修辞手法,而是提高到语言的一种方法的高度来看待隐喻。
如果把每一个认识范畴看作一个认知“域”(domain)(域,就是范围的意思),那么隐喻就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一种语言行为。
我们在认知事物时,总是以熟知的范围来比方不熟悉的领域,在这个比方的过程中,总是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认知那个陌生的领域,如“电脑病毒”,就是以动物界的病毒来比方电脑程序的错乱;而“电脑”中的“脑”是以动物界的“脑”来比喻另外一种物品的运作的中枢。
这些即属于隐喻。
认知语言学認爲“隐喻”是语言学的一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
(参教材p254“隐喻和借喻”下第一段。
)
象似性(iconicity),即理据性。
象似性,就是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意思。
具体到语言是指语言的结构象似于或对应于人所认识的客观世界的结构。
语言是人类對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语言象似于认知方式,即在认知之下象似于现实世界。
现在一般认为象似性原则有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三种。
(参教材p253“象似性的三大原则”之下第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