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卷2015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卷2015级

1、对下面的结构进行层次划分。(20分)

①看了一场电影、看了一次电影②挑了一天水、挑了一天的水③女理髪师、女理髪室④买好酒⑤没有他高、没有面包

2、下面三句话,先划分层次,再作语义分析,然后通过变换说明句子有什么不同。(20分)

①我吃饱了饭②我吃饱了肚子③我打碎了杯子

3、任选下面的一种句式,简单谈谈其特点。(20分)

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主谓谓语句

4、根据下面的例子,以“会”、“好”为例谈谈词類划分的根据和原则。(10分)

①他会写毛笔字、小王会几种外语、下午开会。②天气好、好雅兴、好球、说得好。

5、按照要求举例。(20分)

①举出方位词不同于一般名词的特点。②举出区别词不同于形容词的特点③介词来源于动词,但又不同于动词,举出介词不同于动词的某些特点。④以一个动词为例,举三个这个动词的“v+n”结构,并说明其语义角色。如:修路、修车、修桥。

⑤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请举例说明。

6、举例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10分)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隐喻(metaphor)、象似性(iconicity)

参考答案

1、①看了\一场\\电影(述宾、偏正)、看了\\一次\电影(述宾、述补)(注:此题以及下一题,涉及数量短语的问题,如

果是把数量短语的动量看作宾语,那么划分以及定性就有些不同。在做题时要作说明。)

②挑了\\一天\水(述宾、述补)、挑了\一天的\\水(述宾、偏正);挑了\\一天\的水(偏正、述补)③女\理髪\\师、女\\理髪\室④买\好\\酒(述宾、偏正)、买\\好\酒(述宾、述补)(此不在试题范围内)⑤没有\\他\高(狀中、述宾)、没有\面包(述宾)

2、(1)三句话的层次划分相同,下面以一句话为例:我\吃

\\\饱了\\饭。(主谓、述宾、述补)。上面是从大往小里划分,也可以从小向大里划分,其層次爲:述补、述宾、主谓。(2)第一句,“饱”指向“我”;第二句,“饱”既指向“我”,

又指向“肚子”;第三句,“碎”指向“杯子”。(3)三句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同,其中①③是相同的;②的动词和宾语

无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看出来:第一句可以变换为重动句:

我吃饭吃饱了;第二句变换爲把字句为:我把肚子吃饱了;第

三句变换爲把字句爲:我把杯子打碎了。

3、参教材第八章p127-155页。

也可参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把字句(p90-91)、被字句(p91-93)、存现句(p96)、主谓谓语句

(p89-90)

在具體说明时包括下面的内容:①含義(4分)②特点(16分,约包括4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

4、参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p7-8)

根据是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形态和意義。漢語的形态不明显,而意義不能完全作爲根据,因此,应以分布功能爲主,其他两方面爲辅助,對漢語的词類進行划分。

如给出的两个例子:会、好。这两个字(词)是否是一類詞,就需要看其所在的位置,即分布功能,如“会”的三个例子:

第一个在动词前,第二个後跟名词性短语,第三个“会”在动

词之後。可见三个“会”的分布不同;从意義来看,其意義也

各不相同。因此,这三个“会”分属于三類詞。(分别是:助

动词、动词、名词。)

第二个例子“好”。四个例子的分布不同,其中第一个是在谓语的位置,第二个、第三个处在修饰其他詞的位置,第四个

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的。这四个虽然位置不同,但是同音同義,因此,根据同音同義的原则,可以歸納爲一類詞,即形容词。

5、①方位詞不同于一般名词的是:第一、一般不同数量短语组合;第二、一般不作主语和宾语,常做状语;第三,直接作介

词“在、从、到”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②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p14,。可以歸納爲:区别词只做定语、

与助词“的”结合组成“的”字结构、不能用“很”修饰。③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p27第一段第五行到第七行。与动词相比,介词的特点可以歸納爲:第一、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第二、不能象动词那样,可以後加“着了、、过”表示动态。④如考语文(受事或者对象)、考第一(结果)、考研究生(受事、目的)、考大学(处所)、考公务员(对象);又如:打电话(受事)、打喷嚏(结果)、打桥牌(方式)、打闪(施事)⑤参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第7页。

6、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意象是對外在事物的心理印象;图式是认识事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结构模型。意象图式是人们在對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参教材p256“图形与背景”下第一段。)由于識解不同,不同的人類群体形成的意象图式也不同。

隐喻(metaphor)、英文是metaphor,台湾译作譬喻,从修辞角度说就是比喻,但认知语言学不把它看作是修辞手法,而是提高到语言的一种方法的高度来看待隐喻。如果把每一个认识范畴看作一个认知“域”(domain)(域,就是范围的意思),那么隐喻就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一种语言行为。我们在认知事物时,总是以熟知的范围来比方不熟悉的领域,在这个比方的过程中,总是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认知那个陌生的领域,如“电脑病毒”,就是以动物界的病毒来比方电脑程序的错乱;而“电脑”中的“脑”是以动物界的“脑”来比喻另外一种物品的运作的中枢。这些即属于隐喻。认知语言学認爲“隐喻”是语言学的一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参教材p254“隐喻和借喻”下第一段。)

象似性(iconicity),即理据性。象似性,就是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意思。具体到语言是指语言的结构象似于或对应于人所认识的客观世界的结构。语言是人类對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语言象似于认知方式,即在认知之下象似于现实世界。现在一般认为象似性原则有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三种。(参教材p253“象似性的三大原则”之下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