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地层表

合集下载

地层表

地层表



地层名称
代号
厚度(m)
主要岩性











全新统
上段
Q43
0~6.7
砂土、亚砂土与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互层、砾石
中段
Q42
10~18
亚粘土夹小砂姜、砂姜粘土与粉砂、细砂互层
下段
Q41
18~20
粘土、亚粘土与亚砂土、粉砂互层,夹少量砂姜,顶面为古土壤层
中上
更新统
上更新统
Q2-3
Q3
2~17
30~130
杂色粘土、亚粘土
中更新统
Q2
100±
砾石、亚砂土、顶面薄层砾石
粘土、亚粘土、砂层、含铁质结核
上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N2
Q1~N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
383.2~400.3
石灰质角砾岩、胶结物为粘土、胶磷质
粘土、粉砂岩、泥灰岩、砂岩、砾石




始~渐新统
大汶口组
E2-3d
353.6
泥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石膏
215.1
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互层
官庄组
E2-3g
>349.3
砖红、浅灰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砂质页岩夹少量泥岩






上统
王氏组
K2w
>392.5
灰、红褐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
下统
青山组
上段
K1q2
316.4~376.4

区域地层简表

区域地层简表
下统
珍珠冲组
J1z
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石英砂岩2-3层,或呈透镜体。
76.4~121.5三源自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4~8段
(上亚组)
J3xj4-8
灰黑灰色泥岩夹粉砂岩,石英砂岩,煤层
351.5~474.1
1~3段
(上亚组)
T3xj1-3
石英砂岩、粉砂岩、灰色泥岩互层,煤线
140
中统
雷口坡组
T2l
白云质灰岩、杂色页岩,底部水云母粘土岩
石牛栏组
S1s
深灰色钙质泥岩夹薄层介壳灰岩及灰岩透镜体和浅灰、灰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礁状灰岩夹砂质泥质灰岩及泥质条带。
58.70~132.26
P2β
灰黑、深灰、灰绿色厚层致密隐晶~微晶玄武岩
0~81.27
下统
茅口组
P1m
浅灰、深灰色、灰黑色中层微晶灰岩、泥晶骨屑灰岩、骨屑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
163.05~390.03
栖霞组
P1q
灰与深灰色厚层微晶藻屑灰岩、亮晶藻屑灰岩、微晶骨屑灰岩、隐晶灰岩、泥晶灰岩。
117.15~199.91
梁山组
K2s
砖红色不等粒巨块含泥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
192~253.3
下统
窝头山组
K1w
砖红色铁泥质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
192.1~201.1



上统
蓬莱镇组
第一段
(底部)
三层
J3p13
浅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铜矿化
244.99
二层
J3p12
浅紫红色泥岩夹砂岩透镜体,铜矿化
一层
J3p11
浅紫灰色含铜砂岩、

地层层序表

地层层序表
界 系 统 组 (阶) 段 岩性组合特征及地震反射层 厚度(m) 上部紫红色、棕红色泥岩,紫红色中粒砂岩、硬砂岩(成分主要为安山岩粗碎 屑);下部紫红色、杂色砾岩、含砾砂岩(砾石成分为正长斑岩、安山岩、凝灰 岩等岩石的岩块,杂基胶结)和紫红色页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互层。 工程故障提示 地质录井工作提示
下统 ∈1
馒头 组
90-150
太 古 界 Ar
泰山 群
Arst
>660
油质轻,深层可能为凝析油 气藏。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和 岩屑,必要时进行中途测试
制表人:陈寿康
制表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下 古 生 界 PZ1
凤山 组
100-110 灰色、深灰色泥质白云岩、结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蓝灰色灰岩。 50-100 40-60 灰色、灰白色结晶状灰岩,中部有绿色页岩夹结核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对比标 志层),底部赤褐色灰岩,含海绿石碎粒。 浅灰黄、绿色页岩夹灰质结核及薄层竹叶状灰岩,灰岩为透镜体
40-60
奥 陶 系 O
、隐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 为浅灰色、灰黄色中厚层隐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局部夹角砾状灰岩。本层淋 100-200 蚀风化严重,裂缝、溶洞发育,为古潜山油藏的储集层。是垦利、义和庄、埕岛 、草桥等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当上覆有石碳系~二迭系地层时,中奥陶 统顶为T g1 地震反射层。
王 上统 氏 K2 组 白 垩 系 K 下统 青 K1 山 组 中 生 界 MZ
0-270
〉700
观察裂缝中有无油气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 显示。肉眼难以确定 上部灰色暗紫色中~酸性喷发岩(安山岩、玄武岩,致密坚硬,钾长石斑晶结 防裂缝性井漏 岩性时,以镜下鉴定 构,具小气孔),夹灰色泥岩(性脆、微含砂),顶部夹一层暗紫色中粒硬砂岩 岩性为准。 。下部灰色、暗紫色安山质凝灰岩夹紫红色泥岩(微含砂)。沾化见深灰、灰黑 色玄武岩,惠民凹陷见杂色流纹岩。在广利东风6井喷出岩裂隙中见油迹。白垩 系青山组顶为T k 地震反射层。 上部浅灰、灰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砂岩、含砾砂岩。下部为杂色 含砾砂岩与灰色砂质泥岩互层。 上部灰色、灰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夹厚层灰色煌斑岩。下部紫色泥岩与灰色白云 注意有无煤层气,在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 质泥岩、砂岩、含砾砂岩互层。 油源断层附近砂岩可 防煤层坍塌 能含油。 上部灰色砂岩及紫色泥岩夹灰黑色碳质泥岩,局部含煤层;中部灰紫色泥质砂岩 为主夹黑色碳质页岩及煤层。下部灰绿色泥岩与碳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岩、闪长 玢岩。坊子组顶为T J 地震反射层。侏罗系与古生界(或太古界)之间的剥蚀 面为T g 地震反射层

准南前陆盆地地层简表

准南前陆盆地地层简表

准南前陆盆地地层简表界 系 第四系 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中新统 新生界 第三系 渐新—始新统 安集海河组 E2-3a 群 组 西域组 Q1x 独山子组 N2d1t 塔西河组 N1段岩性 粘土和沙砾堆积 泥岩、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砂砾岩 砂质泥岩地震波组 TQ Tn2 Tn12 Tn11沙湾组 N1s 三段 E2-3a3 二段 E2-3a2 一段 E2-3a1泥岩夹灰岩 Te2 杂砂岩 砂岩 Te1 Tk2古新统 上统紫泥泉子组 E1-2z 东沟组 K2d 连木沁组 K1l白垩系下统吐谷鲁群 K1tg胜金口组 K1s 呼图壁河组 K1h 清水河组 K1q 喀拉扎组 J3k 二段 J3k2 一段 J3k1 三段 J3q3 齐古组 J3q 二段 J3q2 一段 J3q1 三段 J2t3泥砂岩互层 Tk1 砾岩、底部砂岩上统砂质泥岩中统 中生界 侏罗系头屯河组 J2t二段 J2t2 一段 J2t1泥砂岩互层 Tj4 泥砂岩互层,薄层煤岩 Tj3西山窑组 J2x 三段 J1s3 三工河组 J1s 水西沟群 下统 J1-2sh 八道湾组 J1b 二段 J1s2 一段 J1s1 三段 J1b3 二段 J1b2 一段 J1b1 上统 三叠系 中统 下统 上仓房沟 群 T1chb泥岩 Tj2泥岩、页岩、薄层煤岩 Tj1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 砂岩互层 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 岩 泥岩与杂砂岩互层 泥岩、页岩为主 页岩、油页岩 砂泥岩互层 长石砂岩 长石硬砂岩 Tp3 Tp2 Tp1 火山岩 Tp4 Tt1小泉沟群 T2-3xq郝家沟组 T3hj 黄山街组 T3h 克拉玛依组 T2k 烧房沟组 T1s 韭菜园子组 T1j 梧桐沟组 P3w 泉子街组 P3q 红雁池组 P2hTt3 Tt2上统下仓房沟 群 P3chaTp5二叠系 古生界中统上芨芨槽 群 P2jjb芦草沟组 P2l 井井子沟组 P2j 乌拉泊组 P2w下统下芨芨槽 群 P1jja塔什库拉组 P1t 石人子沟组 P1s 祁家沟组 C2q 柳树沟组 C2l石炭系上统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 露头剖面介绍准噶尔南缘东部位于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以南,东以木垒为界,西至乌鲁 木齐西侧妖魔山。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泥盆系D
上统
皇家蹬组
D3h
泥盆系岩层
(5-6-2)砂岩
灰色,中厚层状,局部含赤铁矿,局部夹石英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云台观组
D2-3y
(5-6-1)石英砂岩
灰黄、浅灰白色,油脂光泽,强度高,局部底部含砾石,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志留系S
下统
坟头组
S1f
古新统-上统
公安寨组
K2-E1gz
白垩系-古近系岩层
(5-2-1)泥岩
褐黄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南部、武昌西局部及汉口西北部
(5-2-2)砂岩
棕红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2-3)砂砾岩
杂色,泥砂质胶结,局部地区灰岩胶结具有溶蚀现象,可能发育有溶洞,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龙潭组
P3l
(5-4-2)粉砂质泥岩
灰黄色,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炭质页岩,偶夹杂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中统
孤峰组
P2g
(5-4-3)硅质岩
灰、浅灰色,薄层状,夹硅质泥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栖霞组
P2q
(5-4-4)灰岩
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侏罗系
下统
王龙滩组
T3J1w
侏罗系岩层
(5-2a)砂岩
厚层状不等粒和中细粒石英杂砂岩、含炭泥质粉砂岩
中生界
三叠系T
下统
蒲圻组
T2p
三叠系岩层
(5-3-1)粉砂岩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7 1 间断裂隙 空洞 充填硬塑红粘土
7 2 间断裂隙 空洞 充填可塑红粘土
7 3 间断裂隙 空洞
1 1 Q4 ml 素填土 填土 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块石组成,其粒径一般为10-150mm。
1 2 Q4 ml 杂填土 填土 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生活垃圾组成。
2 1 Q4 pd 耕土 填土 灰褐色、褐色,其中包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含约15%~25%的沙粒,粒径约为2~8mm,分布厚度不均。
5 1 裂隙 空洞 无充填
5 2 裂隙 空洞 充填硬塑红粘土
5 3 裂隙 空洞 充填可塑红粘土
5 4 裂隙 空洞 充填软塑红粘土 红粘土
6 3 溶洞 空洞 充填可塑红粘土
6 4 溶洞 空洞 充填软塑红粘土
3 1 Q4 el+dl 硬塑红粘土 粘土 黄褐色,呈硬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2 Q4 el+dl 可塑红粘土 粘土 黄褐色,呈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3 Q4 el+dl 软塑红粘土 粘土 黄褐色,呈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4 1 T1yn 泥质石灰岩 硬质岩石 强风化 灰白色,中至厚层强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发育,岩芯破碎,呈砂状及碎块状。
4 2 T1yn 泥质石灰岩 硬质岩石 中风化 灰白色、灰色、灰黑色,中至厚层中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隙发育,见方解石脉充填,见少量节理面被铁质侵染为红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块状及少量砂状。

地层表

地层表
P13
来宾亚阶(亚期)
257
中二叠统(中二叠世)
冷坞阶(期)
P42
P2
茅口阶(期)
P32
祥播阶(期)
P22
栖霞阶(期)
277
P12
下二叠统(晚二叠世)
隆林阶(期)
P21
P1
紫松阶(期)
295
P11



(石

纪)
上石炭统
(晚石炭世)
逍遥阶(期)
C42
C2
C
达拉阶(期)
C32
滑石板阶(期)
C22
罗苏阶(期)
陡山沱阶(期)
680
Z11
Z1
南华系
(南华纪)
上南华统(晚南华世)
Nh2
Nh
下南华统(早南华世)
800
Nh1
青白口系
(青白口纪)
上青白口统(晚青白口世)
900
Qb2
Qb
下青白口统(早青白口世)
1000
Qb1
中元古界
(中元古代)
蓟县系
(蓟县纪)
上蓟县统(晚蓟县世)
1200
Jx2
Jx
Pt2
下蓟县统(早蓟县世)
320
C12
下石炭统
(早石炭世)
德坞阶(期)
C31
C1
大塘阶(期)
C21
岩关阶(期)
354
C11
泥盆系
(泥盆纪)
上泥盆统
(晚泥盆世)
邵东阶(期)
D43
D3
D
待建
锡矿山阶(期)
D23
佘田桥阶(期)
372
D13

地层表

地层表
Biblioteka D3372 386
D2
D
古生界 (古生代) Pz
D1 Pz S4 S3
410
显 生 宇 (宙) PH
安康阶(期) 紫阳阶(期) 大中坝阶(期) 龙马溪阶(期) 钱塘江阶(期) 艾家山阶(期) 达瑞威尓阶(期) 大湾阶(期) 道保湾阶(期) 新厂阶(期) 凤山阶(期) 长山阶(期) 崮山阶(期) 张夏阶(期) 徐庄阶(期) 毛庄阶(期) 龙王庙阶(期) 沧浪铺阶(期) 筇竹寺阶(期) 梅树村阶(期) 灯影峡阶(期) 陡山沱阶(期) 马蹄湾亚阶(亚期) 南塔梁亚阶(亚期) 438
S12 S31 S21 S11 O2 3 O1 3 O2 2 O1 2 O2 1 O1 1 ∈33 ∈23 ∈13 ∈32 ∈22 ∈12 ∈41 ∈31 ∈21 ∈11 Z21 Z11
S2
S
S1
O3 O2 O1 ∈3 O
490
500
寒武系 (寒武纪)
∈2
513

下寒武统 (早寒武世) 上震旦统 (晚震旦世) 下震旦统 (早震旦世) 上南华统 (晚南华世) 下南华统 (早南华世) 上青白口统 (晚青白口世) 下青白口统 (早青白口世) 上蓟县统 (晚蓟县世) 下蓟县统 (早蓟县世) 上长城统 (晚长城世) 下长城统 (早长城世)
元 古 宇 (宙) Pt 中元古界 (中元古代)
青白口系 (青白口纪)
蓟县系 (蓟县纪)
元 古 宇 (宙) Pt
长城系 (长城纪) 滹沱系 (滹沱纪)
古元古界 (古元古代) 新太古界 (新太古代)
未再分系
太 中太古界 古 (中太古代) 宇 (宙) 古太古界 Ar (古太古代) 始太古界 (始太古代)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新统-上统
公安寨组
K2-E1gz
白垩系-古近系岩层
(5-2-1)泥岩
褐黄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南部、武昌西局部及汉口西北部
(5-2-2)砂岩
棕红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2-3)砂砾岩
杂色,泥砂质胶结,局部地区灰岩胶结具有溶蚀现象,可能发育有溶洞,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志留系岩层
(5-7-1)泥岩
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南部、汉阳西部及武昌南部
(5-7-2)砂岩
灰色、灰绿色,薄层细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8-1)玄武岩
属侵入岩,沿湘广断裂分布
主要分布武湖附近
(5-8-2)凝灰岩
属侵入岩,沿湘广断裂分布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编制
(3-3-2)残坡积土
主要表现为红土碎石层
下更新统
东西湖组
Qp1d
(3-4)
(3-4-1)黏性土
Q1al+pl
棕红色,硬塑
(3-4-2)黏性土夹碎石
棕红色,含碎石,含量多少不一,局部表现为碎石土
阳逻组
Qp1ydl
(3-5)
(3-5-1)含砾黏土
棕红色,偶夹砂层
(3-5-2)中粗砂砾石
浅灰色,局部夹细砂及粉质黏土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龙潭组
P3l
(5-4-2)粉砂质泥岩
灰黄色,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炭质页岩,偶夹杂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中统
孤峰组
P2g
(5-4-3)硅质岩
灰、浅灰色,薄层状,夹硅质泥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栖霞组
P2q
(5-4-4)灰岩
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大埔组
C2d
(5-5-2)白云岩
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局部底部为白云质角砾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下统
和州组
C2h
(5-5-3)粉砂岩
灰黄、灰绿色,中厚层状,含菱铁矿结核,局部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高骊山组
C2g
(5-5-4)粉砂质泥岩
浅黄色,含菱铁矿、铁锰结核结核,夹煤线,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T1d
(5-3-3)灰岩
灰白、浅灰色,厚层状砂屑灰岩、颗粒灰岩、白云质灰岩,中-厚层状,具溶蚀现象,溶洞较发育,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5-3-4)泥灰岩
灰白色,局部夹黄绿色页岩,钻孔见洞率较低,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古生界
二叠系P
上统
大隆组
P3d
二叠系岩层
(5-4-1)硅质岩
浅灰-深灰色,强度高,裂隙发育,夹炭质页岩,局部夹灰白色页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4)单元层
(4-1)坡积土
Qdl
含岩石碎屑
(4-2)残积土(含红黏土)
Qel
可-硬塑,红黏土主要分布于灰岩之上
主要分布于基岩之上
新近系N
上-中新统
广华寺组
N1g
(5)单元层
(5-1)泥岩
灰绿色,主要表现为半成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岳家嘴等地区
新生界-中生界
白垩系-古近系K-E
(2-4-2)砾卵石
灰白色,以圆砾为主,含卵石及少量中粗砂
上更新统
青山组
Qp3q
(3)单元层
(3-1)
(3-1-1)黏性土
Q3al+pl
褐黄色,可-硬塑,属过渡层
主要分布于三级阶地
(3-1-2)黏性土
褐黄色,硬塑-坚硬,含高岭土
(3-1-3)黏性土夹碎石
褐黄色,含碎石,含量多少不一,局部表现为碎石土
梁山组
P2l
(5-4-5)炭质页岩
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下统
船山组
P1c
(5-4-6)灰岩
浅灰、灰色球粒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
石炭系C
上统
黄龙族
C2h
石炭系岩层
(5-5-1)灰岩
深灰、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泥灰岩、块状泥灰岩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武汉市岩土地层表(讨论稿)




代号
地层编号及岩土名称
成因
特征
分布范围
第四系Q
新近堆填
(1)单元层
(1-1)杂填土
Qml
成份杂乱,各向异性明显,力学性质不稳定
主要分布于场地表层
(1-2)素填土
Qml
堆填成份相对较单一,力学性质不稳定
(1-3)冲填土
以粉土、粉砂为主
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地区
(1-4)淤泥(塘泥)
泥盆系D
上统
皇家蹬组
D3h
泥盆系岩层
(5-6-2)砂岩
灰色,中厚层状,局部含赤铁矿,局部夹石英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云台观组
D2-3y
(5-6-1)石英砂岩
灰黄、浅灰白色,油脂光泽,强度高,局部底部含砾石,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志留系S
下统
坟头组
S1f
(2-2)黏性土、粉土、砂土互层
灰色,土质不均匀,黏性土、粉土、砂土含量比多少不一
(2-3)砂层
(2-3-1)粉砂
灰色,稍密
(2-3-2)粉细砂
青灰色,中密
(2-3-3)粉细砂
青灰色,密实
(2-3a)
(2-3a)黏性土
灰色,可-软塑,一般分布于砂层底部
(2-4)砾卵石层
(2-4-1)中粗砂夹砾石
灰色,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
(3-1-4)黏性土与砂土过渡层
软硬不均
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
中更新统
辛安渡组
Qp2x
(3-2)
(3-2-1)黏性土
Q2al+pl
褐黄-棕红色,硬塑
主要分布于剥蚀堆积垄岗地区
(3-2-2)砂土
褐黄色,以中粗砂为主
(3-2-3)砾卵石
灰白色,混黏性土
王家店组
Qp2w
(3-3)
(3-3-1)红土
侏罗系
下统
王龙滩组
T3J1w
侏罗系岩层
(5-2a)砂岩
厚层状不等粒和中细粒石英杂砂岩、含炭泥质粉砂岩
中生界
三叠系T
下统
蒲圻组
T2p
三叠系岩层
(5-3-1)粉砂岩
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含钙粉砂岩
嘉陵江组
T1j
(5-3-2)白云岩
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夹“岩溶角砾岩”,局部为白云质灰岩
大冶组
二○一二年十二月
Ql
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
主要分布于湖、塘底分布
全新统
走马岭组
Qhz
(2)单元层
(2-1)一般黏性土、淤泥质土
(2-1-1)粉土
Q4al
褐黄色,中密,分布于硬壳层以上
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
(2-1-2)黏性土
褐黄色,可塑,表层硬壳层
(2-1-3)黏性土
灰黄-灰褐色,软塑
(2-1-4)淤泥质土、淤泥
灰色,流塑,含有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