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ppt课件

地质构造
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滑坡
斜坡发育有断层、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时,将岩体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分
离体,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因此,在村镇选址中,应注意观察构造面的
组合和分离体的分布特征。当这种不连续面顺斜坡分布时,边坡岩体稳定
性差,最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灾最害新。编辑ppt
42
斜坡岩层中裂缝发育,易形成滑坡、崩塌
地表水的冲刷、淘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地表水下渗, 使土体达塑性,当水渗入不透水层上时,接触面湿润,减少其摩擦 力和粘聚力,促使崩塌滑坡产生.
水库、河道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 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位的深降,均能引起崩塌滑坡的失稳破坏。
地震的影响。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由于地 震产生裂缝和断崖,助长了以后降雨的渗透,因此地震后常因 降雨而发生滑坡或山崩。
最新编辑ppt
45
不合理开挖坡脚易导致 斜坡失稳、发生滑坡
在滑坡体上修房、筑路、场地整平、挖砂采石和取土等活动中,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
坡脚。如果必须开挖且挖方规模较大时,应事先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开挖施工方案,并
经过专业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方能开挖。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
的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最新编辑ppt
最新编辑ppt
20
2004年12 月11日22 时20分甬 台温高速
公路乐清
段发生山
体崩塌,
导致高速
公路交通 中断。
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段山体崩塌
最新编辑ppt
21
2006年8月11 日凌晨,受8号 超强台风带来的 强降雨影响,石 磨下村附近山体 多处发生浅表层 土质滑坡,并由 这些滑坡作为起 动条件形成了泥 石流,共造成2 0人死亡,经济 损失达158万元。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质灾害无法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以提醒大家对地质灾害保持警惕。
一、地震1. 建筑物选址应避免在断裂带、活动断层和地震烈度高的地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强固的结构和地震防护设施,如地震支撑结构、隔震装置等。
3. 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尽量避开玻璃等易破碎的物品,保护头部和颈部。
4. 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离开危险区域,避免留在倒塌的建筑物、山体滑坡等危险地带。
二、滑坡1. 居住在滑坡易发地区的人员应定期接受滑坡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了解滑坡的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2. 在选择住房或建筑物时,要避开陡坡地带和土质松弛的地区,选择稳定的地质条件。
3. 如果发现土地开始下滑或出现明显的裂缝,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滑坡的发生。
三、泥石流1.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居民,应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预警信号,确保自身安全。
2. 减少土地开发,尽量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减少泥石流的可能性。
3. 如果发现泥石流正在接近,应立即向上游方向撤离,避免留在危险区域。
4. 对于泥石流暴发后的灾害区,要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崩塌1.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防止因松动和老化等原因导致崩塌的发生。
3. 在崩塌易发地区,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4. 对于崩塌迹地,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防治意识,避免再次发生崩塌灾害。
五、洪灾1. 在洪水易发地区,居民应了解洪水的特点和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 在水库、河道、堤岸等地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其功能正常。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边坡未加支护,垃圾随意堆放 沟中,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大量的事例说明,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 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乔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 农村常称为“鬼剃头”, 香港称为“山泥倾泻”, 国外的教科书称之为“碎屑流”、“泥流”、“泻流” 等。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一种好方式,但是 要常常查看后山植被的变形形状,如“马刀树” , “醉汉林”等表示斜坡不稳定。在台风等多发区,房 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林或高 大乔木,“树大招风”,树木迎风摆动时会加剧土体 的松动和促进水体的入渗,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 至诱发滑坡灾害。
•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对新农村而言,保留一定的地形起伏,不仅可 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生态环境,保留泥石流等的行洪 通道,还可以使建筑物错落有致,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新农村品位。过度追求场地的绝对平整,不仅会 增加建设费用,而且因之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还可 能成为滑坡隐患,填方厚度较大时,还可能导致地 面和建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南方不少农村 经常在植被茂密但岩层风化强烈的斜坡地段开挖, 形成圈椅状边坡围成的场地,而又不能采取必要的 支护,暴雨时,极易遭受滑坡灾害。
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斜坡原状
人为改造(切坡和填坡)
边坡上建房很危险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泥石流
天然河道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经由内外地质 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弯或直因循的是自然规律。 未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地论证,都不宜大兴工程, 人为改变河道的自然状态。山水相依才是适合人居 的自然环境,自然山水功能用人造山水功能无法替 代,优美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造”。由于山区可 供建设用地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常常在山洪泥石 流的行洪区或堆积区,人为地缩小河道宽度,或改 变流通方向,致使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
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我国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我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落石。
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
2、拦截:对于仅在雨季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钎及钢丝等编制钢轨或钢钎栅栏来挡截落石。
这些措施也常用于铁路工程中。
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档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
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5、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来放缓边坡。
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疏导。
我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1)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主要工程措施有: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
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防止阿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J”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
这可关系到咱的身家性命,可得好好重视起来。
你说这地质灾害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冷不丁地就冒出来吓人一跳。
就拿山体滑坡来说吧,那家伙,“哗啦”一下,土啊石头啊就往下滚,要是没点准备,那可就危险咯。
先说说这个怎么发现地质灾害的小苗头吧。
咱平时就得留个心眼,要是看到山坡上出现裂缝啦,或者有土石松动的迹象,那就得当心了,这可能就是小怪兽要出没的信号。
还有呢,要是下大雨的时候,听到山上有异常的响声,或者水变得特别浑浊,那也得提高警惕,可别不当回事儿。
那万一真遇到地质灾害了咋办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要是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来了,可千万别傻乎乎地跟它们硬刚,那不是找虐嘛!赶紧跑,朝着垂直于灾害方向的两边跑,跑得越远越好。
这时候就别心疼鞋子啦,小命要紧!要是在屋里,那也得赶紧跑出去,别以为躲在家里就安全了,那房子说不定一下就被冲跑咯。
还有啊,万一跑不掉咋办?那就得找个坚固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大大的石头后面,或者结实的墙角。
可千万别找那些容易被冲走的地方,不然你就等着和小怪兽一起去旅行吧。
咱还得做好预防措施,别等灾害来了才傻眼。
比如说,住的地方别选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是没办法,那也得做好防护措施,修个挡土墙啊什么的。
平时多关注天气预报,下大雨天就别乱跑了,乖乖待在家里看剧吃零食多好。
总之啊,这地质灾害可不是闹着玩的,咱可得严肃对待。
记住这些小知识,关键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说不定还能救自己一命呢!别觉得我在吓唬你,这可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咱得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让我们一起和地质灾害小怪兽斗智斗勇吧!哈哈,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些知识哦,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的!。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
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2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一、预防、预警1、水突变。
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2、动物惊。
可能出现家畜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等现象。
3、树木枯。
可能会出现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异常现象。
4、坡脚凸。
滑坡时,前沿坡脚处的土会出现上隆的现象。
5、裂纹现。
在滑坡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着滑坡体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6、岩石裂。
大滑坡前,会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按压的声音。
7、山势陡。
山体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二、躲避地灾准备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
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危险区。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论。
3、预先做好必要的屋子准备。
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4、落实公布责任人。
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定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首先观察、熟悉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三、应急要点1、两侧逃。
感到地面震动,应以最快速度向两侧逃离。
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很危险。
地质灾害防灾知识

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常见的地质灾害1、什么是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什么是滑坡?4、什么是崩塌?指陡倾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
根据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崩塌的规范大到数亿立方米(山崩),小到数十立方厘米(落石),崩落距离可达数千米。
5、如何识别崩塌危险性?崩塌发生在危岩体或危险土体区,通常具有如下特征:(1)坡度大于45 º,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6、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7)滑坡前缘出现鼓丘; (8)房屋倾斜、开裂,出现树木东倒西歪(醉汉林)、马刀树等。 7、哪些人为活动容易引发滑坡?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的人类活动都会引发滑坡。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 (1)开挖坡脚。最常见的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村傍山切坡建房,修建铁路、公路、水库、水渠,开矿等工程建设开挖坡脚,使其失去稳定而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溢水、漏水,农田灌溉以及其它排放水,使水流渗入坡体,软化了土石,增加了重量,引起滑坡。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碴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而滑坡。 (4)破坏山坡。在山坡上松土、开荒种植,或者乱砍滥伐,使水容易渗入坡体而引起滑坡;放炮使山坡上的土石振动、破碎而引起滑坡。 8、如何避免滑坡造成灾害? 避免滑坡灾害,一方面要避开滑坡,另一方面要治理滑坡。 一是在不会产生滑坡的地方活动。比如在建房或活动时,选择地势较平或山体较稳固的地方,避开陡坡和避免开挖坡脚。房子不要靠山脚太近,房后要留出一定的防滑空地。在农村,建议选择地势较平缓的地方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房。在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已有或容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在工程建设中,不要形成新的不稳定斜坡。 二是在可能会产生滑坡的地方,要经常对周围的情况进行检查(比如看是否出现裂缝,裂缝有没有变化等预兆),尤其在雨季要更加注意。要避免引起滑坡的破坏活动。 三是对已经有滑坡预兆的地方,要时刻注意异常现象,并对滑坡进行监测,选好撤离路线、撤离信号。同时要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国土资源(地矿、矿管部门)报告。在雨季要有人值班监视,出现异常及时发出信号,组织人员和财产转移。一些容易治理的滑坡,要在雨季前进行治理。难以治理的滑坡,人员和财产趁早搬迁是理智的选择。在出现小崩小塌现象时,可能大的滑坡就将发生。这时,千万不能进入滑坡影响区,去清理塌下来的土石、清水沟和抢救财物。 9、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设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在滑坡体外围筑截水沟,在滑坡体上筑排水沟,尽快尽量排出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特别注意水沟不能有渗漏,否则反而有害,可以用水泥沙浆摸底摸面或压盖塑料薄膜。对坡体上的裂缝、空洞,要及时填补。 用肓沟或埋带孔眼的塑料管疏干滑坡体内的地下水。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设物的主要工程措施 削坡减重,可以分成几个台阶;筑挡墙(要预留缝和泄水孔)、埋抗滑桩(有木桩、钢管桩、混凝土桩等);在坡脚填方压脚,注意使地下水能通畅排出。 (3)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的措施有焙烧法和爆破灌浆法。 由于滑坡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具体采用哪种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常常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 10、当遇到正在滑坡时怎么办? 当发生滑坡时,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最佳方向是向两侧跑离,向上和向下跑都很危险。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方法。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通知受威胁的人赶紧撤离,并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国土资源(地矿、矿管部门)报告。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和进行抢险救灾,组织专家实地调查滑坡的活动情况和影响范围。 11、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12、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崩塌? 崩塌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 (1)降雨过程中或稍微滞后。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连续降雨,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2)强烈地震过程中。 (3)开挖坡脚过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 (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 (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13、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通常有以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裂隙较多,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较多、顺坡裂隙或软弱带较多,坡体上部已有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缝已经或可能即将贯通,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有一定临空空间,有松散物。 当上部裂缝不断加长、加宽、加深,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要发生,已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14、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1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1)主动学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自我意识,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活动。 (2)坚持预防为主。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设堆积场等使斜坡“加载”的工程;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下部修路障、挖沟切坡、挖洞采矿等削弱坡脚稳定的工程;避免或禁止大量爆破等引发滑坡、崩塌的活动。对于工程建设,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农村建房先要对周围的地形仔细察看,尤其要弄清斜坡的稳定情况,最好选择地势平缓、岩土坚固稳定、较开阔的地方建房。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避免破坏斜坡的稳定性。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最小程度地破坏斜坡稳定性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如开挖时,边开挖要边砌筑加固。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4)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在工程建设期间或建好后,要加强对周边地形的检查,及时发现不稳定迹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治理,控制其发展。 (5)避免或禁止无规划、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和生产、生活废水,也要防止坡体上的蓄水池、渠道等输水、蓄水设施向坡体渗漏,并严禁在稳定性差、裂隙多的斜坡体上进行农业灌溉。 (6)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造田、乱砍滥伐,破坏山坡保护层。 16、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局)报告。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有关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局)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