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的活动,旨在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指导书旨在为环境监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监测计划1. 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既可以关注单一环境要素,也可以综合多个环境要素。
监测目标应明确,可操作,并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对应。
2. 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和保存等内容。
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的可行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并执行质控程序,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结果。
三、监测实施1. 采样方法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人员应了解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并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2. 采样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和仪器。
在采样设备的选择中,应考虑到设备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样品采集和保存监测人员应按照采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采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处理。
监测人员应熟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归一化等处理。
2.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空间分析等。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并能够合理解读监测数据,为环境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工程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前言环境工程监测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科学监测,确定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将为环境工程监测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他们在实践中的监测工作。
二、监测设备准备在进行环境工程监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以下设备:1. 温湿度计: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选择精确可靠的温湿度计进行监测工作;2. PH计:用于测量环境中液体的酸碱度,确保选择合适的PH计进行监测;3. 气体采样器:可采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确保选择可靠的气体采样器进行监测;4. 水质监测设备: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设备,如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等;5. 数据记录器:记录监测数据的设备,确保选择可靠性高的数据记录器。
三、监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 使用气体采样器采集空气中有害气体样品;- 将采样器连接到气体分析仪,分析样品中各项指标的浓度;-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空气质量是否达标。
2. 水质监测- 选择合适的水质监测点位,遵循监测规范进行采样;- 使用水质监测设备对采样水样的酸碱度、溶解氧、浊度等指标进行测量;-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水体的质量状况。
3. 噪声监测- 定位需要监测的噪声源,设置合适的监测点位;- 使用噪声计对目标区域的噪声进行测量;-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噪声是否超出规定标准。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 使用数据记录器对监测期间的数据进行记录;-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指标等。
2. 数据处理- 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绘制相应的图表和统计数据。
3. 分析结果- 对监测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判断监测对象是否达到相关监测标准;- 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五、监测报告撰写1. 报告结构- 标题页:包含监测项目名称、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等基本信息;- 摘要:对监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简要概括;- 监测目的和背景:明确监测目的和背景信息;- 监测方法:详细描述监测方法和使用的设备;-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列出相应的图表和统计数据;- 结论与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环境监测系统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平台系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如何搭建一个环境监测平台系统2、分析温湿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二、实验内容1、读取温度、湿度的实时数据2、分析采集传感器数据过程3、模拟实际环境监测三、实验设备1、硬件:1.1、PC机 1台1.2、温湿度传感器 4个1.3、无线数传模块 5个1.4、WIFI设备服务器 1个1.5、5V电源 6个1.6、12V电源 4个1.7、公母交叉线 1根2、软件:2.1、ComMaster(串口大师)2.2、TCP/UDP调试软件2.3、UART —WIFI配置管理软件 2.4、Rf-Magic(无线数传模块配置工具)2.5、环境监测平台软件四、实验原理1、基本概念:无线数传模块(RF Wireless Data Transceiver Module ),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 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
无线数传模块结构框图如图所示:MCURF-ICSPI 总线RS232或RS485电平转换433MHz 射频信号无线数传模块结构框图工作原理:通过MCU 控制射频收发芯片RF-IC 的寄存器来实现无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示意拓扑图无线数传模块1PC1串口线无线数传模块2PC2串口线无线数据传输通信拓扑图示意接线图GNDVCC ENRXD TXD B/RX A/TX模块1TTL 转RS232转换板TTL TO RS232TXD RXDTX (RS232)RX (RS232)PC1RS232口PC3V-5.5V串口线DC 5V GND VCC EN RXD TXD B/RX A/TX模块2TTL 转RS232转换板TTL TO RS232TXD RXDTX (RS232)RX (RS232)PC2RS232口PC3V-5.5V串口线DC 5V无线数传模块与PC 串口连接图(同理无线数传模块可以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232或485的信号)无线数传模块与TTL 转RS232转换板的连接DC 5VLED RS232GND 复位键J F 11.0592MCU RF-IC VCCRXD TXD B/RX EN A/TX天线TTL 转RS232转换板串口转无线模块排针排针顶层顶层无线数传模块与TTL 转RS232转换板(底板)连接图数据传送方式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单工通信:在同一时间只有一方能接受或发送信息。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中级实验》之《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保设备指导教师:程慧艳、黄晓明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7月目录概述 (1)实验一废水浊度和色度的测定 (4)实验二化学需氧量测定(重铬酸钾法) (8)实验三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12)实验四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16)实验五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19)实验六苯甲酸红外光谱测定及谱图解析 (23)实验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 (27)实验八水中铬(Ⅵ)的测定 (30)(备注:环境工程专业做实验一、二、三、四、八;环保设备专业做实验三、五、六、七、八;实验八作为考试项目)概述一、实践教学环节基本要求1.实践环节是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注重加强学生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2.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对各环节的工作重点,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工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忠于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调查数据,养成严肃,认真,细致,整洁的工作习惯。
二、实验安排1.实验教学环节一般在实验室(采样现场)进行。
2.学生分成实验小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预习实验,写预习报告及实验用品准备计划。
3.实验开始前,先由指导老师简单讲解实验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中间穿插对学生的提问。
4.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安静,独立完成实验,注意数据的记录。
5.实验结束,每位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必须经指导老师过目并签字,并清洗整理实验器具和工作台面。
6.实验结束,学生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楚,书面整洁,内容完整。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缺,装置是否正确,全部装妥后再着手实验。
2.初次实验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如果要改变操作次序,或改变药品用量,必须先征得教师许可。
3.做实验时要严肃认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要经常注意仪器有无破碎、漏气、反应是否正常。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1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的测定(重量法)10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TSP/PM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10(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 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
5.干燥器。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教师准备);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教师准备)(2)迅速称重在干燥器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
根据所测指标的不同安装设备,打开电源,将指示调整至流量,按手动启动设备进行采样,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士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3)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动槽水银气压计上的大气压强,读数准至0.1kpa。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直接记录流量。
采样时间为1小时。
(4)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干燥器内,再平衡24小时。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颗粒物(TSP )/可吸入颗粒物(PM 10)采样记录表_________监测点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干燥器内平衡24h ,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手册范本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手册目录实验一样品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 (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二水样的采集 (1)实验二废水悬浮固体和色度的测定 (3)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3)三色度的测定 (4)实验三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6)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6)二溶解氧的测定 (6)三 BOD的测定 (7)实验四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9)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9)二重铬酸钾法(COD Cr) (9)实验五氨氮的测定 (12)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2)二纳氏试剂比色法 (12)实验六水中铬的测定 (1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5)二六价铬的测定 (15)三总铬的测定 (16)实验七环境噪声监测 (19)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9)二测量条件 (19)三测定步骤 (19)四数据处理 (19)五注意事项 (20)实验一样品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采样点布设的原则,现场指标的测定以及样品的保存和预处理二水样的采集在水质分析中,对水样取样的基本要求是所取得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
(一)采样点布设1.采样断面布设对于江河水系,应在污染源的上、中、下游布设3个采样断面,其中上游断面为对照、清洁断面,中游断面为控制断面,下游断面为削减断面。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度﹥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本实验采样选择在汉江三号桥闸,要求只在中泓线处采样)2.采样点布设对河流:在每个采样断面上,可根据分析测定的目的、水面宽度和水流情况,沿河宽和河深方向布设一个或若干个采样点。
一般采样点设在水下0.2-0.5m处。
还可根据需要,在平面采样点的垂线上分别采集表面水样(水面下约0.5-1m)、深水水样(距底质以上0.5-1m)和中层水样(表层和深层采样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处)3个点。
《 环 境 监 测》实验指导书(最新)(1)

实验四生化需氧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差压法测定生化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把水样或经过预处理的水样注入培养瓶内,同时放入二氧化碳吸收剂(NaOH),然后将培养瓶密封置于20±1℃的恒温箱内,在一定搅拌速度下对瓶内试样进行培养。
由于好气微生物的反应,将消耗水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及时用NaOH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培养瓶内上部空间的氧气不断地供给试样中微生物的需氧量,就造成气体氧分压的下降,用差压剂测出氧分压的下降量就可以测出水样的BOD。
四、实验仪器1、实验仪器序号名称主要用途1 差压式直读BOD测定装置利用压差测BOD2 恒温生化培养箱维持培养瓶中样品温度在20±1℃3 5ml移液管移取少量液体4 100ml量筒称量水样2、实验药剂①NaOH。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A.装置使用前检查方法:1.灌水银:用注射针筒将装置中附带的水银分别装到八个水银瓶中。
步骤为拧开水银瓶盖,用针筒分别小心的对八个水银瓶灌入3ml水银,在分别注入2ml蒸馏水以防水银蒸发。
2.调整水银压力计零点:用洗耳球将压力计的水银柱吸至满标尺,然后松开吸球让其自由下降,正常时水银柱下降至一定位置时应有回跳一两次的现象,显得较灵活。
若水银柱下降较慢且平稳无回跳现象,可能水银中有杂物或水银中夹有气泡,应设法清除。
对于水银中的气泡可用洗耳球将水银柱压入后反复多次吸上放下,直至将气泡排除为止,八条水银柱高低应基本一致且活动灵活。
3.检查搅拌机构:将装置中的附带电源变换器连接上测定装置并插上220伏交流电源,将装置前面的板动开关扳到接通位置,这时指示灯发亮,往一个培养瓶注入约400ml 的水,再放入搅拌子一根,把该培养瓶逐一放到装置平面的八个凹位上,观看瓶内水的旋涡深度正常为1~2cm。
B.测定时操作步骤及方法:1.提前2~3小时接通培养箱电源把箱温控制在20±1℃。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实验指导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一、色度(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仪器: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2.离心机。
试剂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
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C =MV×500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问题: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二) 稀释倍数法仪器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仪器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1.调节水样pH值至7.6, 取离心处理过的水样于比色皿中, 按表所列的每个波长测定透光率( 以百分比计) , 选用10个具有星标号的坐标( 如要增加精度则用30个坐标) , 以去离子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
计算1.将表所示在X、 Y、 Z行波长下测定透光率, 把每行透光率加在一起得总值, 将每行总值乘以适当因数( 10或30坐标) , 如表下部所示, 就得到X、 Y 和Z的三刺激值。
其中Y是明度百分比。
表实—3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度时选择的坐标坐标数波X长 ( nm)Y Z1 424.4 465.9 414.42*435.5*489.5*422.2*3 443.9 500.4 426.34 452.1 508.7 429.45*461.2*515.2*432.0*6 474.0 520.6 434.37 531.2 525.4 436.58*544.3*529.8*438.6*9 552.9 533.9 400.610 558.7 537.7 422.511*564.1*541.4*444.4*12 568.9 544.9 446.313 573.2 548.4 448.214*577.4*551.8*450.1*15 581.3 555.1 452.116 585.0 558.5 454.017*588.7*561.9*459.9*18 592.9 565.3 457.919 596.0 568.9 459.920*599.6*572.5*462.0*21 603.3 576.4 464.122 607.0 580.4 466.323*610.9*584.8*468.7*24 615.0 589.6 471.425 619.4 594.8 474.326*624.2*600.8*477.7*27 629.8 607.7 481.828 636.6 616.0 487.229*645.9*627.3*495.2*用30个坐标的因数 0.03269 0.03333 0.03938 用10个坐标的因数 0.09806 0.10000 0.118142.用下列公式, 由三刺激值X, Y和Z计算三色系数x、 y:xXX Y Z=++, yYX Y Z=++在色度图解上设置点x、 y, 并从图上直接查出主波长、纯度( 百分比) 。
根据表所列范围, 由主波长可查出众调。
表实—4 各种主波长范围的色调波长范围( nm) 色调波长范围( nm) 色调400~465 紫 580~587 黄橙 465~482 蓝 587~598 橙482~497 蓝绿 598~620 橙红 497~530 绿 620~700 红530~576 黄绿575~580 黄结果表示:结果以主波长( nm) 、色调、明度( 百分比) 和纯度表示。
二、浊度、电导采用浊度仪来测定水样的浊度, 电导仪来测定水样的电导。
浊度仪和电导仪的使用方法在实验课上讲。
问题:根据实验所测水样的色度和浑浊度, 能够得到怎样的结论? 它们是否符合中国的饮用水的标准?三、悬浮固体( SS)过滤法仪 器 定量滤纸和漏斗、 称量瓶, 内径30~50mm 。
步 骤1.取一张滤纸放于称量瓶中, 打开瓶盖, 于103~105℃烘箱中烘干30min,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称重, 直至恒重( 两次称重不超过±0.0005g) 。
将称量瓶+滤纸放于滤器中。
2.水样充分混合均匀, 量取100mL 经过滤纸抽吸过滤, 用去离子水冲洗残渣三次, 继续抽滤以除去水分。
3.小心取下滤纸, 放入称量瓶中, 开盖, 于103~105℃烘箱中烘干1h 。
取出移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称其重量, 直至恒重。
计 算悬浮固体( mg/L) =1000100012⨯⨯-VW W 式中, W 1—称量瓶重, g; W 2—悬浮物加称量瓶重, g; V —水样体积, mL 。
实验二、 水中碱度的测定原 理用标准浓度的酸溶液滴定水样, 用酚酞和甲基橙做指示剂, 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终点。
根据滴定水样所消耗的标准浓度的酸的用量, 即可计算出水样的碱度。
仪 器 25mL 酸式滴定管、 250mL 锥形瓶。
试 剂1.无二氧化碳水: 配制试剂所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使用前煮沸15min, 冷却至室温。
pH 值大于6.0, 电导率小于2μs/cm 。
2.酚酞指示剂: 称取1g 酚酞溶于100mL95%乙醇中, 用0.1mol/LNaOH 溶液滴至出现淡红色为止。
3.甲基橙指示剂: 称取0.1g 甲基橙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4.碳酸钠标准溶液( 1/2Na 2CO 3=0.0500mol/L) : 称取2.648g( 于250℃烘干4h) 无水碳酸钠( Na 2CO 3) , 溶于无CO 2的去离子水中, 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 摇匀。
贮于聚乙烯瓶中, 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5.盐酸标准溶液( 0.0500mol/L) : 用刻度吸管吸取 4.2mL 浓HCl( ρ=1.19g/mL) ,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浓度≈0.050mol/L 。
其准确浓度标定如下:用25.00mL 移液管吸取Na 2CO 3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 加无CO 2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加入3滴甲基橙指示剂,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由桔黄色刚变为桔红色, 记录HCl 标准溶液的用量( 平行滴定三次) 。
按下式计算其准确浓度:C=V05.000.25⨯式中, C —盐酸溶液的浓度, mol/L; V —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 mL 。
步 骤1.用100mL 移液管吸取水样于250mL 锥形瓶中, 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 摇匀。
若溶液无色, 不需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 请按步骤2进行。
若加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变为红色,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退为无色, 记录HCl 标准溶液的用量。
2.在上述锥形瓶中, 滴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 摇匀。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桔黄色刚刚变为桔红色为止。
记录HCl 标准溶液用量( 平行滴定三次) 计 算 1.总碱度总碱度( 以CaO 计, mg/L) =100004.28)(⨯⨯+⨯V M P C总碱度( 以CaCO 3计, mg/L) =100005.50)(⨯⨯+⨯VM P C式中: C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P —水样加酚酞指示剂滴定到红色退去盐酸标准溶液用量, mL; M —水样加酚酞指示剂滴定到红色退去后, 接着加甲基橙滴定到变色时盐酸标准溶液用量, mL; V —水样体积, mL 。
2.根据T 、 P 之间的关系计算氢氧化物、 碳酸盐、 重碳酸盐碱度。
问 题1.为什么甲基橙碱度就是总碱度? 而酚酞碱度确不能作为总碱度?2.同一水样中酸度与碱度能否同存在? 为什么? 3.根据你测定的结果, 计算水样的各种碱度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