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情概况

合集下载

射洪县

射洪县

射洪县的地理位置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位于遂宁市西北部,涪江中游,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西晋置县,面积14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993公顷。

人口104万。

县境南北长58.3km,东西宽46km。

介于北纬30°40′∽31°10′,东经105°10′∽105°39′之间,海拔最高674.4米,最低299米。

县境呈心脏形,西北高,东南低.全县以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地区占89.1%,涪江、梓江河谷地貌占10.9%。

辖20个镇、10个乡、630个村射洪县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总体上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特点。

年平均日照1306.9-1471.8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0.67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2°C。

年降雨量908—993mm,年平均蒸发量为985.7—1265.1mm。

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加上蒸发量比较大,所以干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射洪生态环境良好。

城市乡村,绿树葱茏,森林覆盖率40.5%,是全国首7造林绿化百佳县。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农业复种指数268%。

射洪县的历史文化射洪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公元554年置县,因境内梓江箭一般直射涪江而名射江,北周改名射洪,沿用至今。

射洪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是享誉中外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

射洪是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全国科技示范县,全国乡镇工业开发示范县,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全国劳动力开发试点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电气化达标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和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点县射洪县的经济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8.9亿元,增长15.6%,县域财政收入实现4.275亿元,增长20%。

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

1996年在上海成功上市的沱牌公司,20年前还是一个小作坊,现已跻身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行列,占地12平方公里的沱牌酿酒生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

介绍家乡射洪的作文

介绍家乡射洪的作文

介绍家乡射洪的作文射洪,这两个字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地名,但对于我,那是心底最温暖的港湾,是无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的家乡。

射洪坐落在四川盆地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祥和。

说起射洪,就不得不提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那涪江,犹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穿过整个城市。

江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像无数颗细碎的金子在跳跃。

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江边玩耍。

我们挽起裤脚,在浅水区里嬉戏,捉小鱼、小虾。

那些小鱼特别机灵,总是在你快要抓住它的时候,“嗖”地一下溜走了,惹得我们一阵懊恼。

江边还有大片大片的沙滩,那是我们的“乐园”。

我们在沙滩上堆城堡、挖地道,玩得不亦乐乎,常常是太阳落山了都舍不得回家。

射洪的山也别有一番韵味。

金华山,那可是历史悠久的名山。

山上古柏森森,郁郁葱葱。

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向上攀登,仿佛穿越了时空,能感受到古人在此留下的足迹。

山上的道观庄严肃穆,香烟袅袅。

每到庙会的时候,这里更是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祈福许愿。

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射洪城,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除了自然风光,射洪的美食也是一绝。

说起射洪的小吃,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射洪牛肉”。

那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牛肉,色泽红润,纹理清晰。

放在滚烫的火锅里一涮,瞬间卷曲起来,捞出来蘸上特制的酱料,放入口中,鲜嫩多汁,麻辣鲜香,那滋味,简直绝了!还有“麦地纳牛肉”,那独特的配方,让牛肉的口感更加丰富,吃一口就让人回味无穷。

射洪的“春卷”也是相当有名。

薄薄的面皮,裹上萝卜丝、海带丝等各种馅料,再浇上一勺秘制的辣椒油,一口咬下去,香辣可口,那叫一个满足!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我都会在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上一份春卷,一边吃一边走回家,那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射洪的酒文化也源远流长。

“沱牌曲酒”那可是闻名全国。

走在射洪的大街小巷,总能闻到那股浓郁的酒香。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射洪县的主要资源进行调查,以评估该县的资源状况及潜力。

通过采集数据和分析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二、人力资源根据统计数据,射洪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截至目前,该县总人口约为50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约为30万人。

射洪县拥有多所职业学校和技工学院,为培养和造就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自然资源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农业资源:射洪县是农业县,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油菜。

县内的农田面积广阔,适宜农业发展。

2. 矿产资源:射洪县地下潜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和石油等。

3. 水力资源:射洪县地处长江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县内有多座水库和水电站,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经济资源射洪县的经济资源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工业领域。

1. 农业经济:射洪县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农产品产量稳定。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和蔬菜等。

农民通过农产品销售和农业加工业带动了县域内的经济发展。

2. 工业经济:射洪县的工业经济也有较大潜力,目前主要以建材、机械制造和化工等行业为主。

县内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提供了平台。

五、旅游资源射洪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1. 自然景观:县内的四川盆地风光独特,有多个自然景点,如洪山风景区、红军公园等。

2. 历史文化:射洪县历史悠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红军广场、抗战纪念馆等。

凭借以上的资源优势,射洪县在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六、环境资源射洪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县内的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水质也较为清洁。

县政府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七、结论,射洪县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该县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射洪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射洪工作报告

2023年射洪工作报告

2023年射洪工作报告以下是关于2023年射洪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工作报告和重点工作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一、2022年工作回顾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建成投用三江工业设计中心,四川佳昊气体等5户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农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7万吨以上。

实施“射洪造”品牌培育计划,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品牌、扩大市场。

新增省级农业园区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7个。

成功创建天仙硐4A级景区,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二)改革创新赋能添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四川麦加芯彩新材料等3户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三)开放合作步伐加快。

深化与成渝地区产业协作,积极参加西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新签约引进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亿元,到位市外资金亿元、增长%。

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四)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城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1个,改造老旧小区11个、棚户区632户。

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加速推进,承办省第十三届旅发大会并作交流发言,“子昂故里·天然禀赋”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5%。

教育医疗提质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医院4所。

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高考综合改革稳步实施。

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二、2023年工作目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和%以上。

射洪市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射洪市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射洪市文化发展情况汇报射洪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射洪市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将就射洪市文化发展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射洪市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政府加大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修建了一批新的文化场馆和艺术表演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

同时,市内的文化广场和公园也得到了重新规划和改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其次,射洪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和机构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艺术表演等文化产业。

目前,市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团体,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为市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射洪市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投入,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校加强了文化课程和艺术教育,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射洪市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市政府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市民带来了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艺术表演,也促进了射洪市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射洪市的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文化交流的广泛合作,努力实现射洪市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射洪市的文化事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介绍射洪的作文600字

介绍射洪的作文600字

介绍射洪的作文600字
【射洪——诗酒之乡的魅力与变迁】
射洪,这座镶嵌在四川省遂宁市怀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

它坐落在四川盆地中部,涪江蜿蜒流过,滋养着这片丰饶的土地和淳朴的人们。

历史悠久的射洪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子昂的故里,他的才情与气节赋予了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气息。

漫步在射洪的大街小巷,你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诗酒情怀,仿佛能听见陈子昂那激昂的诗句在风中回荡。

春天的射洪犹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山间积雪消融,滋润万物生长,各种树木抽出新绿,鲜花盛开,五彩斑斓,让人流连忘返。

夏季,郁郁葱葱的林木映衬着碧波荡漾的涪江,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射洪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面貌一新,电动大门、智能设施等现代科技元素的融入,让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同时,射洪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各类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射洪不仅是文化名城,也是美食天堂和旅游胜地。

这里盛产美酒,射洪沱牌舍得酒业的佳酿飘香四海,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地方特色小吃丰富多样,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射洪这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魅力的城市,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前行,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风采。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故事,每一段河流都流淌着诗意,每一次发展变化都在续写着射洪人民勤劳智慧的新篇章。

射洪县情概况

射洪县情概况

射洪县情概况射洪居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西近成都,南邻巴渝,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01.6万人。

射洪是唐代伟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射洪历史文明悠久。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被史学家称为“射洪人”。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在此设郡;公元555年,西魏恭帝置县,因梓江箭一般直射涪江而名“射江”;北周更名射洪,沿用至今。

射洪工业发展迅猛。

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沱牌、美丰、银华3大工业城建设深入推进,食品、化工、家纺、机电配套、包装印刷、冶金建材6大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截止2010年底,射洪有上市公司4家(沱牌集团、美丰股份、华纺银华、天齐锂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户,年产值上亿元企业51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1家。

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深入实施科技强县战略,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射洪农业发展成绩喜人。

有耕地70379.79公顷,气候条件优良,农业复种指数达到287%。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标准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基地农业、大户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成绩喜人,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

射洪基础设施完善。

县城太和镇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42万人,三横七纵主体骨架已经形成,东、西、南、北四大片区开发热火朝天,十大休闲广场、主题公园点缀其间,一座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正在崛起。

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完善,新农村电气化全县覆盖,是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绵渝高等级公路全县贯通,遂绵高速射洪段顺利推进,涪江五桥正加紧筹建,农村公路建设荣获全省先进。

射洪文化特色鲜明。

陈子昂高举诗歌革新大旗,开唐诗鼎盛之先河;孙竹篱融诗书画“三绝”于一体,显来着大家之风范;“松鹤大师”王辛、“西部虎王”张扬学、“巴蜀奇书”赵敬亭,以及不断创新的川剧艺术和杂技表演被誉为巴蜀文化的“射洪现象”,被评为“中国特色民间艺术之乡”。

射洪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射洪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射洪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射洪县肇自古蜀,历史悠久。

置县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为射江县,于北周改名射洪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射洪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射洪的气候特点射洪县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

其气候特点为云多雾重、冬暖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和夏旱伏旱、秋多绵雨。

无霜期长达284天。

年平均日照1306.9-1471.8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0.67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2°C。

年降雨量908—993mm,年平均蒸发量为985.7—1265.1mm。

射洪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县境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的川中褶皱带,处于中台山半环状构造和绵阳、合兴场、龙女寺环状构造与威远辐射状构造的结合部位,由一系列连环节旋扭构造组成。

构造简单,形态单一。

地貌县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相对高差375米,最高点是县北武东乡天宝寨,海拔674.4米,最低点是县南涪江出境处,海拔299米。

地貌类型复杂:北部低山、高丘,山高坡陡,沟狭谷深,坡地成台;西部中丘,多中宽谷,谷坡转缓;东南低丘,谷宽底平,丘坡缓,丘形多成台阶状、馒头状;涪江由西北向南蜿蜒贯穿县境,梓江由东北向西汇入涪江,构成流水侵蚀堆积的河谷地貌。

众多的溪流如树枝状分布于涪江、梓江两岸,而瑰溪及与之平行的小溪则各自流出县境。

低山地貌,占县幅员面积的15.4%;低丘地貌,占幅员面积的21%;河谷地貌,占幅员面积的10.9%。

县境山脊多沿北40°西向的构造裂隙组发育,源于龙泉、龙门两大山系,海拔500以上,相对高度150-200米的山脊有20余条,分布于涪江东西两岸。

水文县境位于盆中岷、沱、嘉中下游与盆北嘉陵江中下游春季较少水区的分界线上。

民国时期龙宝山设有水位观测站,1951年1月太和镇水文站(1967年1月改名射洪水文站),1953年5月天仙寺水文站先后成立,以始有水文观测资料。

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绵阳涪城区、三台县、射洪县、蓬溪县、遂宁市船山区、重庆市潼南、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洪县情概况【地理区位】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遂宁以北,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属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与成都、重庆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射洪现辖30个乡镇,其中20个镇(太和、金华、仁和、青岗、明星、洋溪、香山、大榆、广兴、潼射、涪西、陈古、凤来、金家、天仙、太乙、曹碑、沱牌、复兴、官升),10个乡(伏河、青堤、双溪、文升、瞿河、万林、太兴、东岳、金鹤、玉太),59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子昂、紫云、平安)、66个社区。

【人口状况】截至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100.78万。

男女人口比例为105.76:100,人口密度为676人/平方公里。

人口自然出生率7.93‰、死亡率5.4‰、自然增长率2.53‰。

全县农业人口71.2万,非农业人口29.6万。

【历史沿革】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公元557年)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

射洪县得名源于其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

《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

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今射洪县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1500多年。

【古今名人】射洪历史文化名人众多。

包括: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开初唐诗坛一代诗风,其《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是流传千古;谢东山,字阳升,号高泉,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进士及第,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孙竹篱,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绵阳书画院院长,擅长中国画,其国画作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于渊,名光藻,号邦齐,川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自然条件】射洪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总体上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特点。

年平均日照1300.4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4.0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1°C。

年降雨量887.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28.3mm。

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加上蒸发量比较大,所以干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射洪县境呈心脏形,西北高,东南低,东西最宽处46公里,南北最长处58.6公里。

全县以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地区占89.1%(其中浅丘占36.4%,中丘占17.3%,深丘占35.4%),涪江、梓江河谷地貌占10.9%。

射洪县境海拔最高点674米(金华镇武东天宝寨),海拔最低点299米(沱牌镇涪江出口处)。

射洪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1.51%,是全国首批造林绿化百佳县。

射洪水利发达,有人民渠(长270.43千米)、前锋渠(长106.7千米)、武引渠(一期74千米,二期预计建设400千米)、螺引渠(长35千米)、天仙水轮泵站、洋溪水轮泵站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控灌全境,耕地保灌率51%。

【能源状况】射洪4处拦断涪江建厂发电,已建成的金华电航(装机容量4.2万千瓦)、螺丝池电航(装机容量3.15万千瓦)、打鼓滩电航蓄水并网发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柳树电航工程(装机容量4.8万千瓦);建成沱牌热电厂,装机容量2.4万千瓦。

射洪目前生活用电价0.64元/千瓦时,商业用电1.0132元/千瓦时,大工业用电0.5982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用电0.7541元/千瓦时(高峰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浮50%,谷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降50%)。

射洪境内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较丰富,天然气供应充足,已成功开采天然气井21口,目前民用天然气供应价格为1.83元/立方米(宏源公司),工业用气价格为1.8—2.5元/立方米(供应公司不统一)。

建成农村沼气池97000户。

射洪水能资源丰富,供水充足,其中:第一级(1—20立方米)1.83元/立方米(另加污水处理费0.3元/吨),第二级(21—30立方米)2.75元/立方米,第三级(31立方米及以上)3.66元/立方米,合表用户按总表计量的1.93元/立方米,另加污水处理费0.3元/吨。

非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每立方米2.65元(工业用水和行政事业用水另加污水处理费0.70元/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另加污水处理费0.85元/立方米)。

特种行业用水:每立方米3.95元(另加污水处理费1.20元/立方米)。

【国土资源】截至2014年底,全县耕地面积70224.09公顷(105.33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0575.12公顷(90.86万亩)。

全县土地种类为:耕地面积70224.09公顷,园地面积525.80公顷,林地面积45713.8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513.7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892.9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077.68公顷,其他土地7546.90公顷。

土地流转19.8万亩。

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盐卤、砖瓦用页岩、膨润土、白垩等矿种,天然气储量约为2000亿立方米,盐卤储量约为10亿余吨。

【经济总量】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2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3.02亿元、169.02亿元和58.02亿元,结构比例为12.7:65.0:2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73.5%和21.6%。

人均GDP为28021元。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到155.23亿元,占GDP总量的59.7%。

【财政税收】2014年,地方县级财政收入完成24.57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3亿元,增长5.1%。

实现国税(含中央、省、县级)收入5.27亿元,增长4.96%;地税(含中央、省、县级)收入8.53亿元,下降0.74%。

【农村经济】2014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2.60万吨,生猪出栏93.1万头,家禽626.30万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8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37个,建立优质产品基地30.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亩。

劳务输出35.66万人,劳务收入48.50亿元。

全县土地复种指数为267%。

【工业经济】2014年末,全县共有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8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84家。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79.0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4.61亿元,利润总额19.10亿元。

工业化率达到60.8%。

【商贸旅游】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48亿元,增长14.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

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增长6.5%。

其中自营出口0.83亿美元,增长3.3%。

2014 年末,全县拥有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桃花山一个国家AA级景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58.8万人次,增长25.3%;实现旅游总收入42.2亿元,增长17.2%。

【项目投资】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65亿元,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6.77亿元,下降23.1%;第二产业投资39.76亿元,增长3.5%,其中工业投资39.38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投资120.12亿元,增长26.0%。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27亿元,下降0.5%。

商品房施工面积170.53万平方米,减少46.4%;商品房销售面积73.66万平方米,增长29.4%。

【人民生活】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0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10294元,增长11.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5%。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8平方米,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9.5平方米。

最低生活保障覆盖3.94万人(城镇低保1.1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6.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69.2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41万人;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1.1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50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3.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交通运输】截至2014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648公里(不含高速公路)。

已建成绵遂高速射洪段,通车里程50公里,成德南高速射洪段,建设里程6公里。

省道205线穿县而过(全长54公里),达到省一级公路标准。

建设有射(洪)大(英)路(全长30公里)、射(洪)蓬(溪)路(全长29公里)、射(洪)盐(亭)路(全长34公里)等十条县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68公里。

建成乡村油路(水泥路2324公里,实现100%乡镇和97%行政村通了油路。

建成县级客运中心1个,乡镇客运站17个,基本完成县内1小时交通圈建设。

全县共有营运客车1016辆,其中中、高级客运车辆达194辆,城市出租汽车达239辆,城市公共汽车达71辆,货运车辆达2389辆。

全县共有5座涪江大桥,王家渡大桥(涪江六桥)正在加快建设。

全县通航水域总长111公里,其中涪江航段75公里、梓江航段36公里;运输船舶拥有量为304艘,国家渡口1处,乡镇渡口15处;砂石专用码头27处,水路区间客货旅游运输业日益繁荣。

【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底,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0.8万。

城镇化率46.9%。

现有建筑企业17家,建筑从业人员2.5万人,建筑业年总产值30.1亿元。

全年土地供应总面积386.6公顷,土地供应收益3.3亿元。

【金融保险】截至2014年末,全县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共8家(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遂宁市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3家(射洪县融达小额贷款公司、射洪山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射洪乐亿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4家(射洪县诚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射洪县农发融资性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铭瑞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遂宁名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证券营业所2家(华西证券、川财证券),保险机构2家(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射洪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射洪支公司),融资理财公司4家(射洪县铭亿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射洪县欣洪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射洪县虹桥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射洪县中央景峰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3.5亿元,比年初增长9.77%。

其中,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8.54亿元,增长13.98%。

各项贷款余额118.32亿元,增长18%。

【邮电通讯】2014年,全县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3亿元,增长12.8%。

20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1.68万户。

【环境质量】射洪水质达标率100%,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年均值为74、城市噪声55分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