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课程考核方案表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课程学习管理办法

重师发〔2012〕2号关于印发《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课程学习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属各单位: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为了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顺利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学校特制订《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课程学习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重庆师范大学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课程学习管理办法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为了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顺利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校所开设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等。
第二条按照修读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须达到的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确定的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或环节,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环节。
(二)选修课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反映专业方向要求,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可在本学院、全校范围内或跨校选修的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程、学科基础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
第二章学分和绩点第三条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是进行学籍管理的依据。
每门课程的学分,以该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按该学期的实际上课周数进行计算。
原则上每学期为16-18周。
(一)每一学时按45分钟计算,原则上理论课教学16-18学时计为1学分。
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
(二)大学体育课、艺术类专业的小课教学等,20-22学时计为1学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上机课、课堂讨论课和习题课等,32-36学时计为1学分。
学制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高数学素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岗位,具有“四能”(能分析问题,能构建模型,能应用软件,能立足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能力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将从事应用数学相关岗位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解,确定能够达到能力标准的知识结构。
详见附件一。
三、学制、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学分:学生修完规定的172学分即可毕业,其中素质拓展学分10学分。
学位授予:符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授位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数学。
(二)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概率论,应用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金融数学,数学建模,多元统计分析,运筹学,离散数学,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值分析,随机过程等。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2018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实施A、B学分课程体系。
A学分为162学分,总学时2761学时(含实习实训学时),B学分为10个学分。
其中,通识课按17周行课,其他课程按16周行课,17-20周为课程考核和专业实践周,第一学期按15周行课。
(一)学时学分比例分布表(二)A学分课程设置表六、全程实践教学安排表七、说明(一)设计理念与特色设计理念以“能分析问题、能构建模型、能应用软件、能立足金融”等“四有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特色1.构建个性化发展课程体系“特长”模块课程体现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了数学基础研究模块、数学应用研究模块、数学教育研究模块,创新创业模块,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一、考核目标与原则1.确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考核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度。
3.突出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1)基础知识:涵盖课程大纲所列知识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2)实际操作:结合课程特点,设置实践环节,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考核方法(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上课发言、提问、互动等表现,给予相应分数。
(2)作业与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考核改革措施1.调整考试形式(1)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将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日常环节纳入总评成绩。
(2)鼓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考试效率。
2.优化考核内容(1)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2)设置创新性问题,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过程评价(1)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评价。
(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1)结合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差异化评价。
(2)引入第三方评价,如企业、行业专家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四、实施与保障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考核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改革。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评价能力。
3.完善考核管理制度,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息时间(新学期有重大变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关于调整行课时间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学院在经过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对行课时间作出调整。
新的行课时间自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执行。
具体调整如下:
一、全天上课节数为11节。
上午上课四节(1—4节),下午4节(5—8节),晚上3节(9—11节)。
二、每节课的上课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调整为45分钟。
三、星期五下午可以排课,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好安排的课程,如,
辅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等可以安排在星期六进行。
四、具体上课时间安排如下:
为保证下学期教学秩序的稳定,请各单位及时将调整后的行课时间通知各学生班级和任课教师。
特此通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课程学习考核方案

课程学习考核方案•相关推荐课程学习考核方案(通用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程学习考核方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学习考核方案1一、考核内容音乐、美术学科常识性学科知识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实践操作二、考核细则(一)音乐1、随机抽取学生考核,班级其余学生参加音乐乐理知识考核。
2、考试内容及具体记分办法:百分制考试内容:歌曲演唱(70分)、乐理基础知识(30分)。
(1)歌曲演唱(70分)3—6年级从教材所学歌曲中随机抽取一首,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演唱。
注:①所考歌曲必须背唱②教师不得伴奏(2)乐理知识:(30分)从3——6年级所学教材中选择基础知识出试卷考核。
(二)美术1、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及具体记分办法:百分制考试内容:美术基础知识(30分)、美术基本表现能力(70分)。
(1)美术基础知识:(30分)3-4年级依据20xx年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从教材中选取(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能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5-6年级依据20xx年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从教材中选取欣赏美术作品,能运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美术基本表现能力:(70分)根据20xx年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从美术表现技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
美术基本表现能力的要求:3--4年级能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5--6年级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事物。
(三)体育1、抽取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
2、考核内容及具体记分办法:百分制考试内容:水平二: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米跑、15秒快速跳绳水平三:50米跑、1分钟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所测内容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测试。
学制、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软件开发与测试,计算机网络设计与构建,系统运行与维护,尤其是互联网相关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应用软件研发与测试、项目管理、技术支持、教学等工作岗位,具有“五得”(跟得上技术、讲得出流程、做得来项目、耐得住寂寞、融得进团队)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能力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将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岗位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解,确定能够达到能力标准的知识结构。
详见附件一。
三、学制、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学分:学生修完规定的168学分即可毕业。
授予学位:符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授位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网页程序设计(HTML/CSS)、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ndroid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前端程序设计、JAVA WEB框架技术、JAVA WEB开发技术、.NET WEB开发技术、.NET程序设计。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2018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实施A、B学分课程体系。
A学分为158学分,总学时2617学时,B学分为10个学分。
其中,通识课与数学类基础课均按17周行课,其他课程按16周行课,17-20周为课程考核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
(一)学时学分比例分布表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68学分方能毕业,其中教学学分(A学分)158学分,素质拓展学分(B学分)10学分。
(二)A学分课程设置表六、全程实践教学安排表七、说明(一)设计理念与特色设计理念把握需求、参照标准、对照岗位、围绕能力、构建人才培养延伸树、重组课程体系、构建三循环双曲线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分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规范为保证我院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顺利推进,根据《XX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一、开课原则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结构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必修课是指体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最低要求,并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
限选课是指加深与扩大学生学科基础、相关知识及专业知识,以优化其知识结构,学生在限定的课程范围内,自主选择一部分进行修读的课程。
任选课是指拓展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与特长需要和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课程,包括专业任选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以及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外的课程。
课程建设实行分级管理。
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建设。
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由教务处统安排。
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将本着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原则,按哲学、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素质教育等类别,分别由各教学单位分段提供若干门选修课程,供本专业以外的学生选修。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在本专业所属大类之外选修不少于4个学分。
各系负责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建设。
专业必修课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设置。
专业限选课所设置的总门数应为学生选修课程门数的150%~200%,同时开设若干门任选课供学生自由选修。
各类课程学时和学分比例的要求是:必修课不高于75%,选修课不低于25%。
各专业课程学分分配参照《课程学分结构表》制定。
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学分数,并完成不计算学分的各教育教学环节,包括:军训,公益劳动,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注:表中各类学分是指学生获取学位必须取得的最低课程学分数,不包括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学分数.二、排课原则(一)全校性公共课安排1.公共必修课由教务处按照教学计划排定,学生不能任意选择课程,但原则上可以选择任课教师。
课程考核方案标准

课程考核方案标准一、总体要求(一)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多样化考核形式真实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继续做好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与口试外,鼓励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读书报告、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情景描述等)、计算机及网上考核、自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笔记、学生学习总结、小组协作与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评价学生。
(二)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增加动手操作考核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纯理论课,理论实践结合课程,纯实训课)。
(三)考核时间全程化做到考核全程化。
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
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读书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附件一:参考格式荆楚理工学院20XX—20XX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XXXXXXX》课程考核方案xxxx专业xx年级xx班考试时间:×××分钟学院名称:xxxxxx课程名称:xxxxxx适用对象:xxxx专业x班学时:xx学时学分:xx学分考查方案:一、设课目的xxxxxx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xxxxxx三、课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30分)xxxxxx2.期末成绩考核内容:(70分)xxxxxx3.考核方法xxxxxx4.成绩构成要素(例如作业、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考评等)及各要素所占比重)。
5.组织形式:xxxxxx6.考核内容:xxxxxx7.评分标准:xxxxxx8.考核形式:xxxxxx9.考核时间:xxxxxx10.考核地点:xxxxxx四、教材及参考资料xxxxxxxxxxxx五、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具体项目内容:考核标准附件二:《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考查方案荆楚理工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考查方案汉语言文学0901班、0902班考试时间:×××分钟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课程名称:中外教育思想史适用对象:09汉语言文学1班、2班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考查方案:一、设课目的:本课程则是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力图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的原则,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外教育制度、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以及中外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科学的分析,拓宽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开阔教育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